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成 可為全市各行業各領域提供數據支撐

2020-12-26 東營網

日前,記者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完成。目前該項目已經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據了解,該項目為政府管理建設了智慧化平臺,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大數據分析支撐,為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將有力促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和大數據的發展。

「智慧東營」建設的「底圖」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是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和市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級試點項目。該平臺作為「智慧東營」建設的「底圖」,集成整合了多尺度、多類型、多時像時空數據,是全市統一、權威、標準的地理信息平臺,可為全市各行業、各領域深化應用基礎時空數據提供有力支撐。推廣應用時空大數據平臺,對於提升便民服務水平、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推進「智慧東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試點項目建設定位於打造新時期的標杆和典範,設計書提出的無人機一體化更新、網際網路實時抓取等內容被納入全國時空大數據平臺技術大綱(2019版)和國家新型基礎測繪技術體系。2018年起,先後獲批並實施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和測繪自主可控兩項國家試點,爭取設立了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分中心、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分中心和省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分中心三個分中心,形成了試點疊加、協同推進、效果疊加的「雙試點+三中心」建設運行機制。

平臺內容豐富可用性較強

據介紹,該平臺匯聚了實景三維、精細模型、地形、影像、地名地址等10大類基礎地理信息數據、15類部門行業管理專題數據、8類物聯網實時感知數據、4類東營特色數據,數據信息來源涉及眾多行業領域。目前,各單位已基本完成數據匯聚,計劃明年每月梳理匯聚一次有關數據,確保時空大數據平臺數據現勢性和可用性。

其中,縱向整合東營45年基礎時空數據,建成包含全市矢量數據、衛星影像、航飛影像、數字高程模型、實景三維模型、地名地址、中心城區260平方公裡地理實體、40平方公裡精細模型、40處室內三維模型、57處360度全景等10類內涵豐富、跨45個年份的基礎時空數據。此外,還向匯聚各部門專題數據,匯聚全市人口、法人、宏觀經濟、民生興趣點、城市部件等6大類1500萬餘條公共專題數據,形成黃河口、石油資源、地面沉降、森林溼地等4類本地特色數據。

另據了解,平臺還汲取了物聯網、網際網路新鮮數據,接入環境、汙染監測、水務監測、視頻監控等8類物聯網數據,調用街景、實時路況等網際網路數據,提高數據的鮮活性。構建了高精度、長跨度、寬廣度的時空大數據中心,數據量達到40多個TB。在平臺的城市管理模塊中,準確分析了黃河三角洲的演變規律,城市內澇積水分析也呈現在了城市雨洪模型上,預測了不同雨量下的積水區域和深度。同時,還能結合黃河三角洲東方白鸛築巢環境分析,得出東方白鸛生存環境適宜性區域分布。還有城市功能區劃、地面沉降、空氣品質與廢氣排放關係、城區公共資源承載力等12項卓有成效的大數據分析應用,分析城市問題的深層原因,輔助決策和分析研判,實現大數據的深度應用。

目前,平臺共有五種應用模式,除了可以直接獲取電子地圖服務外,該平臺還提供二次開發功能,用於進行個性化定製。

(記者 閆雯雯)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東營日報社所有,東營網擁有東營日報社所屬《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電子信息網絡發布、出售與轉載權利。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東營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東營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相關焦點

  • 我市召開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試點項目建設成果新聞...
    12月10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冠營向大家介紹了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試點項目情況。按照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和管理的要求,東營市立足於打造新時期的標杆和典範,積極爭取、主動作為,協同推進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試點和測繪自主可控試點,順利完成時空大數據云平臺建設任務,試點成果多次受到部、廳領導的表揚。
  • 立得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True Cloud)
    迄今為止,立得空間已擁有數十項專利及著作權,曾2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各種部級獎勵20餘項,參加了移動測量、實景地圖、時空信息雲平臺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編制。  立得空間不但一直引領移動測量、慣性導航、高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潮流,更通過應用與商業模式創新,在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城市管理、公安、測繪、交通、旅遊等行業應用,車聯網、智能駕駛&無人駕駛,新零售&新物流之商業智能(BI)、物聯網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領域開創了嶄新的應用模式。
  • 海康威視:大數據驅動智慧新交管
    海康威視通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為智慧交管業務應用和信息化系統賦能。 海康威視解決方案總監曹雨崧表示,通過構建包含計算、存儲、分析、決策、診斷和控制能力的智慧交管大腦,將感知數據與人工智慧結合、並將融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結合,為用戶提供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挖掘服務能力。
  • 雲從科技&貴陽大數據集團結合」AI+大數據」為各行業賦能
    2020年12月18日 18:56 閱讀:4,796 日前,雲從科技就與貴陽市大數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智慧公安情報大數據研判系統開發可視化大數據平臺搭建
    智慧公安情報大數據研判系統開發可視化大數據平臺搭建當前,隨著「智慧公安建設:的推進各市公安正在著力建設情報數據中心。系統首先通過視頻監控、移動終端、物聯網三種手段進行信息採集,並匯聚到數據平臺上進行服務共享與存儲,在業務應用層打造諸如搜索、可視化分析、人員識別等應用功能,以支撐偵查、防控、保障、指揮、情報、監控的雙向業務應用。該系統的大數據整體功能架構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管理和分析處理層、數據加速和支撐層、應用層四部分。
  • 四大能力覆蓋豐富時空場景 百度智能雲時序時空資料庫正式開放內測
    傳統空間資料庫在面對海量數據時存在性能瓶頸,且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聯合應用分析支撐能力有限。時序時空資料庫基於在時序數據能力方面的優勢,對空間數據能力進行了擴展,可提供高性能的時空數據存儲、時間/空間查詢、時空分析挖掘能力,實現了時間與空間的完美融合,助力GIS、時空大數據、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 輔警管理新探索 | 惠州「智惠輔警」平臺智慧引領大數據
    對此,惠州市公安局以全省加快推進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打造智慧新警隊為契機,承接廣東省公安廳政治部輔警管理系統試點建設任務,在加強輔警管理制度建設、制定「1+7」輔警管理系列辦法的基礎上,啟動數據型輔警管理先行先試,綜合運用信息化+大數據技術建設一體化輔警管理平臺,實現了管理關口前移、管理職能強化、管理效能提增「三大轉變」,填補了相關領域空白。
  • 武漢推3.57億元智慧城市基礎平臺項目
    」為指引,以城市數據資源融合共享為主線,以「四大中樞」(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應用)為支撐,構建數據融合貫通、應用統一支撐、運行精準分析、指揮高效協同的智慧城市基礎平臺。按照「一數一源、數源法定」原則,以辦成一件事等應用為導向,開展標準統一的數據處理和治理,提高數據關聯度和業務緊密度,提升數據質量和精準授權的能力,科學分類構建海量數據資源池,形成全市一體化的各領域數據資源庫。全面構建統一調度、精準服務、安全可控的大數據共享服務體系。充分挖掘數據資源潛能,打通數據交換渠道、豐富數據服務模式,有效支撐各業務部門業務應用。
  • ...132億建設智慧系統,騰訊雲首個容納百萬伺服器的數據中心正式開服
    陝西省銅川市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正式啟用智慧銅川建設以「1+5」工程為主要內容,即一個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和城市運行管理、協同辦公、銅城辦APP、新型智慧社區、大數據市場監管五大應用系統。其中,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作為智慧銅川大數據中心與運行指揮決策中樞,是銅川智慧城市建設重中之重。
  • 智慧公安大數據實戰平臺開發綜合情報分析平臺開發
    智慧公安大數據實戰平臺開發綜合情報分從而138招致2650各警種0758、各接口、各部門之間的數據無法發揮最大化的價值所以源中瑞運用大數據技術為底層支撐體系,同步構建智慧公安大數據交融平臺的根底上,經過交融現有業務數據,打造「2+N」的大數據實戰平臺,同時改動原有傳統信息化作戰指揮、資源調度、警務考評、情報研判的方式。
  • 專訪澳鵬田小鵬博士:以AI數據服務,賦能各行業AI商業化進程
    「可以說,人工智慧是時代發展的新型燃料,通過高效挖掘數據價值,賦能各行業各領域智慧升級。」田博士說道。人工智慧助力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人工智慧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時,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 【案例項目】無錫大數據中心
    《智慧無錫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14年-2016年)》提出通過一中心、四平臺和N個應用的建設,即無錫城市大數據中心、電子政務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城市管理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經濟運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民生服務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各行各業各領域的智慧應用建設
  • 武漢發布《新型智慧城市實施方案》(2021,全文)
    建設城市大腦基礎平臺,以城市數據資源融合共享為主線,打造感知、聯結、計算、運用「四位一體」的城市大腦,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數據中樞,形成匯聚、治理、共享、分析、開放的數據支撐體系,構建統一對外數據服務能力。建設應用支撐中樞,提供公共業務支撐和技術支撐,形成便捷部署能力。建設人工智慧中樞,構建AI算法模型庫,支撐城市各類智能化場景應用,提供人工智慧算力。
  • 創意信息:大數據應用雲平臺及新一代智能網絡通訊的研發和應用實踐...
    大數據行業解決方案是基於企業內外部數據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比如電網運行監測、各級政府部門數據聯動的公共安全能力平臺、城市智慧治理中心、智慧應急等大數據解決方案。2、自主可控產品:包括單機版資料庫產品、分布式資料庫產品、資料庫服務平臺、企業級作業系統、拷貝數據虛擬化系統和敏捷數據自服務平臺等產品。
  • 如何打造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園區」?
    一般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雲邊計算、大數據挖掘分析、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技術,還有運用三維可視化大數據平臺、物聯網雲平臺、移動終端以及各個智能硬體設備,實現園區物聯感知、園區管理、園區服務等功能,提高政府監管服務、決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便捷、便民的新型管理模式,為園區構建智能型,管理型決策平臺。
  • 「雲+數據」如何幫助園區智慧升級?七牛雲X城士科技找到了答案
    根據雙方約定,將以黨政機關、園區管委會、金融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等為服務對象,在智慧園區、數據湖構建以及數據資源接入服務、信息諮詢、信息體系建設、行(產)業大數據存儲、歸集、分析、運營、科研合作、專業共建等方面開展合作
  • 廣西交通運輸大數據資源管控平臺項目
    二、建設目標平臺定位為廣西交通運輸行業「橫縱向」數據資源池,實現行業數據資源歸集,支撐存儲、計算、共享、交換、分析、應用、展示等,並開展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治理,保障數據質量。縱向上實現行業內「部省市」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的多層級共享應用,橫向上與廣西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級聯,完成與交通以外行業的數據共享和應用。
  • 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推薦「數」為2020湖南年度字
    據張武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沙高度重視「科技支撐」,專門成立疫情防控數據分析組,建立起「大數據分析+網格化實地排查」機制。 疫情期間,為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市數據資源局運用數位化手段有力支撐「不見面」網上辦公、網上辦事,長沙市「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加快優化升級,讓老百姓更多的辦事需求實現「全程網辦」。
  • 智慧城市萬裡行|看濟南如何繪好智慧泉城底圖
    以需求為導向,平臺布局實現「兩服務、兩支撐」 通過「一體三面」布局,智慧濟南時空大數據平臺有效支撐了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平臺以立體空間位置作為組織和聯繫所有自然資源體的基本紐帶,以基礎測繪成果為框架、以數字高程模型為基底、以高解析度遙感影像為背景,建成覆蓋濟南市全域10244平方公裡的三維地形、810平方公裡的建成區實景三維。
  • 從頭部企業看人工智慧:雲測數據將AI數據做到了極致
    雲測數據在2020年發布的數據標註領域的重要成果「項目最高交付精準度高達99.99%」正是貼合行業發展需求的舉措。二、人工智慧向垂直領域落地,場景化數據需求迎來增長雲測數據:從細分結構來看,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更多的場景和行業開始嵌入使用人工智慧技術,AI行業應用場景逐漸趨於長尾和碎片化,產生了大量新興垂直領域的數據需求,如疫情期間的口罩識別應用等;同時,從AI應用迭代、用戶體驗完善的角度來看,AI應用需要更加貼合具體使用場景的數據進行迭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