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療方案】惡性胸膜間皮瘤的治療——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臨床實踐指南簡介

2021-02-07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1.對於MPM患者,推薦應用增強的胸部和上腹部CT掃描作為初步分期的判斷依據。


2.通常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檢查可用於MPM患者的初步分期。對於不考慮進行手術切除的患者,可以省略此項檢查。


3.如果胸部和上腹部CT或PET-CT提示腹部轉移性病變,則應考慮進行腹部(加或不加盆腔)CT掃描,優選增強CT。


4.核磁共振(最好為增強核磁共振)可用於進一步評估腫瘤侵犯膈肌、胸壁、縱隔和其他部位的情況。


5.對於正在考慮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如果存在腫大和(或)PET-CT顯示高攝取的縱隔淋巴結,應考慮使用縱隔鏡和(或)超聲支氣管鏡檢查。


6.若最初的PET-CT或胸部CT發現對側胸膜異常,可採用對側胸腔鏡以排除對側病變。


7.影像學顯示可疑腹腔內病變且無其他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強烈建議進行腹腔鏡檢查。


8.評估MPM的分期最好應有放射科醫生的參與。放射科醫生根據修改後的實體腫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確定CT顯示的MPM部位。這一方法需要計算多達6個測量位點的總和,垂直於胸壁或縱隔測量至少1 cm的厚度,在3個CT層面上掃描,每個層面不超過2個位置,且至少要有1 cm的層間隔。


9.建議根據RECIST標準行CT掃描測量腫瘤之和,判定療效。


10.通過CT掃描評估腫瘤體積可用於進一步判斷臨床分期,提供預後信息,但目前僅限於研究,因此不推薦臨床應用。


11.目前美國癌症聯合會/國際抗癌聯盟制定的分期仍難以適用於T(原發腫瘤)和N(區域淋巴結)兩個部分的臨床分期,因此可能無法準確預測預後。對於臨床分期為Ⅰ~Ⅱ期的患者,手術所見可能會導致分期升級。


1.化療可改善MPM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推薦MPM患者應用化療。


2.對於上皮樣型、微小胸膜病變的無症狀非手術患者,在開始化療前應密切觀察。


3.一般狀態較差且功能狀態評分(performance status,PS評分)為2分的患者,可行單藥化療或姑息治療。PS評分為3分或以上的患者應接受姑息治療。


4.目前推薦的一線化療方案是培美曲塞聯合鉑類製劑,同時也應給患者提供參加臨床試驗的選擇。


5.在以培美曲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中加入貝伐單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期,貝伐單抗可用於無其他禁忌證的患者。部分隨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貝伐單抗聯合應用順鉑或培美曲塞方案的患者可獲益,但廣泛獲益的證據尚不足。


6.貝伐單抗不推薦用於PS評分為2分、合併嚴重心血管病和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年齡>75歲、存在出血或凝血風險或有其他貝伐單抗禁忌證的患者。


7.對於可能無法耐受順鉑的患者,卡鉑可作為順鉑的替代品。


8.以培美曲塞為基礎的二線化療可用於培美曲塞一線化療控制時間持續6個月以上的MPM患者。


9.鑑於MPM患者的二線化療效果非常有限,建議參與相關的臨床試驗。


10.對於不能進行臨床試驗的患者,去甲長春花鹼可作為二線藥物。


11.無症狀的上皮樣型MPM患者和低疾病負荷的非手術患者,可在開始全身系統治療前進行觀察試驗。


12.一線培美曲塞化療應進行至少4~6個周期。對於病情穩定或反應良好的患者,推薦此時停止治療。


13.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MPM患者使用培美曲塞進行維持治療。


1.對於早期MPM患者,強烈建議進行最大限度的減瘤手術。


2.將最大限度的減瘤手術作為單一的治療通常不夠,應輔以其他抗腫瘤治療[化療和(或)放療]。治療方案應由包括胸外科、呼吸科、腫瘤內科和放療科的多學科醫生共同制定。


3.對於患有跨膈膜疾病、多灶性胸壁侵襲或組織學證實對側縱隔或鎖骨上淋巴結侵犯的患者,在考慮最大減瘤手術前,應接受新輔助治療。對側(N3)或鎖骨上(N3)淋巴結轉移是MPM最大減瘤手術的禁忌證。


4.組織學確診肉瘤樣型MPM的患者不應進行最大限度的減瘤手術。


5.對於組織學證實同側縱隔淋巴結受累的患者,可在多學科綜合治療(新輔助化療或輔助化療)下進行最大限度的減瘤手術。這些患者最好應參加臨床試驗。


6.最大限度的減瘤手術包括胸膜外肺切除術(EPP)或保肺手術(胸膜切除術或胸膜剝脫術),行擴大的胸膜切除術或胸膜剝脫術。行最大限度的減瘤手術時,保肺手術應是首選,可降低圍手術期和長期風險。高水平的醫學中心可經過嚴格選擇後對患者進行胸膜外肺切除術。


7.最大限度的減瘤手術(保肺或非保肺手術)需要滿足一定的術前心肺功能標準,沒有證據提示這種手術用於有胸外轉移和能夠接受綜合治療(輔助或新輔助)的患者。


8.對於合併症狀性胸腔積液、PS評分≥2分或無法行最大限度減瘤手術的患者(腫瘤廣泛轉移或合併症),可行姑息治療,如永久性導管置入、胸腔鏡探查行部分肺葉切除和(或)胸膜固定術。應在手術時進行活檢以確定病理診斷。若患者需要進一步治療,應獲得一些腫瘤組織進行研究,如分子和(或)免疫學分析。


9.對於患有症狀性心包積液的患者,可進行經皮導管引流或心包開窗引流術。


10.由於外科減瘤手術無法達到顯微鏡下無殘留切除,強烈推薦給予患者化療和(或)放療的綜合治療。


11.基於多學科綜合治療原則,可在術前或術後給予化療。


12.輔助放療可能降低局部復發的風險,可用於手術治療後的患者。治療複雜的患者,建議在經驗豐富的醫學中心進行。


13.基於多學科綜合治療原則,可在術前或術後行培美曲塞或鉑類方案化療4~6個周期。


14.胸腔內治療(化療或光動力療法)可在經驗豐富的醫學中心進行,最好是在臨床試驗的背景下進行。胸腔內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的作用尚不確定。


15.可行最大限度減瘤手術的患者,因存在腫瘤種植轉移到胸壁的風險,不推薦進行胸腔導管置入。


16.對非手術患者可行胸腔導管置入或胸膜固定術(通過胸腔導管或胸腔鏡手術),操作時應儘量減少切口數量及大小。應尋求多學科的參與,包括高水平醫學中心的外科會診,以優化對胸腔積液的管理,並考慮進行胸腔內治療的研究。


1.一般不必為防止局部復發行預防性局部照射。


2.建議對切除部分病灶且組織病理學陽性的患者行輔助放療。


3.放療可作為一種緩解患者症狀的有效方法。


4.建議對MPM患者給予治療其他疾病的標準劑量方案(8 Gy×1次,4 Gy×5次或3 Gy×10次)。


5.對於局部無症狀復發的患者可行放療,劑量分割取決於疾病的部位和範圍,還應由放射腫瘤醫生與患者協商確定。


6.對接受非保肺減瘤手術的患者給予半胸輔助放療,建議在經驗豐富的治療中心進行。


7.對接受非保肺減瘤手術的患者可行半胸新輔助放療,這種方案潛在的毒性尚不確定,應在臨床研究背景下,在經驗豐富的中心進行。


8.對於接受保肺減瘤手術的患者,可行半胸輔助調強放療,這種方案潛在的毒性不確定,應在臨床研究背景下,在經驗豐富的中心進行。


9.由於存在潛在的嚴重肺部毒性,不推薦對保肺減瘤術患者應用新輔助放療。


10.若行姑息性放療,電子、二維、三維和調強放療都是適合的,具體的技術選擇取決於治療靶病灶和靶器官的位置。


11.對於輔助或新輔助單側胸部放療,遵照靶器官風險準則,可提供三維或調強放療。質子療法可考慮在經驗豐富的中心進行,最好是在臨床研究的情況下進行。


12.建議將標準的器官劑量限制風險準則用於輻射毒性的預測指標。


相關焦點

  • BMS Opdivo聯合Yervoy一線治療惡性胸膜間皮瘤擬納入優先審評
    11月23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最新公示,百時美施貴寶(BMS)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和CTLA-4抗體伊匹木單抗聯合療法以「符合附條件批准的藥品」擬納入優先審評,擬開發適應症為:用於治療初治的不可切除的非上皮樣型惡性胸膜間皮瘤成人患者。
  • 惡性胸膜間皮瘤(MPM)15年來重大進展!Opdivo+Yervoy免疫組合申請...
    2020年09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受理抗PD-1療法Opdivo(歐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納武利尤單抗)聯合抗CTLA-4療法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瑪)一線治療惡性胸膜間皮瘤(MPM)的II類變更申請,並開始了集中審查程序。
  • 【臨床】思路迪醫藥獲臨床III期腫瘤免疫治療創新藥大中華區獨家授權
    ,用於治療WT1抗原過表達的惡性血液瘤和實體瘤,並有望成為該靶點的全球首創藥物。 關於Galinpepimut-S(GPS)及GPS+ Galinpepimut-S (GPS)及GPS+是靶向WT1(Wilms腫瘤蛋白)的腫瘤免疫治療新藥,WT1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腫瘤抗原排名中名列第一。
  •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版)
    ● 【摘要】制定符合中國國情、多學科共同參與的肺癌臨床診療指南,對規範防治措施、提高中國肺癌診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肺癌的診療水平、改善患者的預後、給各級臨床醫師提供專業的循證醫學意見,中華醫學會組織呼吸內科、腫瘤內科、胸外科、放療科、影像科和病理科專家,整合近年來肺癌病理、基因檢測、免疫分子標誌物檢測和治療手段等方面的新進展,並同時考慮中國的實際國情和診治的可及性,結合國際指南和中國國情,制定了中國肺癌臨床診療指南,旨在為專業的各級臨床醫師提供循證、指導性意見。
  • 不明原因胸膜增厚6個月,紹興阿姨確診這種惡性腫瘤!有這些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
    胸膜間皮瘤(pleuralmesothelioma)是一種來源於胸膜間皮細胞的原發腫瘤,佔胸膜腫瘤的5%,臨床少見。胸膜間皮瘤可發生於髒層胸膜和壁層胸膜的任何部分,80%發生於髒層胸膜,20%發生於壁層胸膜;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見於40~60歲;現如今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 胸腔積液住院診療規範化操作細則
    隨著穿刺次數的增多,炎症指標與蛋白質的檢出率、腫瘤細胞的檢出率都會成比例下降。反過來說:如果隨著穿刺次數的增多,炎症指標與蛋白質反而升高,就要考慮診療方案的調整。 14.胸腔積液診療思維 (1)胸腔積液是多種疾病的特殊臨床表現之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
  • 三葉草生物製藥在研1類新藥SCB-313在中國開展的惡性胸水I期臨床...
    成都--(美國商業資訊)--三葉草生物製藥,一家全球臨床階段,致力於創新及變革性生物製藥研發的生物製藥公司,今天宣布在中國進行的又一個SCB-313 I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患者給藥。SCB-313是一種創新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TRAIL)- 三聚體融合蛋白,此項研究針對出現惡性胸水(MPE)的癌症患者。
  • 【衡道丨乾貨】間皮腫瘤病理診斷小結(下)
    惡性間皮瘤絕大多數呈瀰漫性生長,又名瀰漫性惡性間皮瘤(Diffuse malignant mesothelioma,DMM)。少數腫瘤(<1%)可呈局限性結節狀生長,也稱局限性惡性間皮瘤(localized malignant mesothelioma,LMM)。圖13:胸膜和腹膜的惡性間皮瘤。
  • 關節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漿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實踐指南
    因此,對於膝OA規範化治療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制訂臨床實踐指南的最終目的是更加規範、合理、高效地診治疾病,從而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它是幫助臨床醫生以及患者進行臨床決策的最佳工具。目前,在膝OA診治領域有多部指南發布,其中對膝OA的多種治療方案進行了推薦意見說明。
  • 2020年CSCO骨巨細胞瘤診療指南發布 安加維開啟藥物治療新裡程
    5月29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科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肉瘤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牛曉輝教授攜手國內多位骨腫瘤診療領域的專家首次線上發布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骨巨細胞瘤診療指南
  • 腫瘤成像AI:臨床應用與挑戰
    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方法來分類這些結節是惡性還是良性。肺癌篩查的另一個潛在危害是對緩慢生長的惰性癌症的過度診斷,這些結節即使不及時治療可能也不會構成威脅。因此,必須認識到,識別和顯著減少過度診斷。接下來,如果檢測到結節,臨床指南提供結節的評估和隨訪,但不提鑑別供診斷的決策工具,並預測風險和未來癌症發展的可能性。
  • 胸膜略增厚需要治療嗎?
    任何病變,造成纖維蛋白沉著或肉芽組織增生,最終纖維化,都可表現為胸膜增厚。大多數是既往疾病遺留下來的一種表現。這裡所說的任何病變,包括炎症,如胸膜炎,胸腔積液,也包括腫瘤,如間皮瘤等。當然炎症是多見的。
  • Opdivo+化療術前治療可切除NSCLC 3期臨床:顯著提高...
    上述陽性結果標誌著:在可切除性NSCLC的3期試驗中,首次有一款基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聯合療法與化療相比作為新輔助治療具有更高的療效。截至目前,基於Opdivo的方案在治療早期癌症的4項3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了益處,包括:肺癌、膀胱癌、食管/胃食管交界癌、黑色素瘤。
  • 中國科學家首創膽管癌治療技術臨床轉化成果獲《Nature》子刊刊發...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主要研究者之一、南開醫院院長王西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膽管癌屬於罕見病中的一種,惡性程度僅次於胰腺癌,患者整體5年存活率小於10%。目前,國內外均沒有針對膽管癌治療的標準化療方案,現有專家共識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為手術切除。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落戶中山醫院
    ■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引導下進行非直視下診療的新學科,是心臟、血管、腫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昨天落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擔綱中心主任。
  • 療效與安全性皆優:西妥昔單抗在CSCO頭頸部腫瘤指南中大顯身手!
    2019年4月26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大會」在六朝古都南京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腫瘤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見證多項指南的更新和新增指南的發布。在本次會議上,《2019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為中國頭頸部腫瘤診治與研究提供了權威的臨床實踐依據和重要參考。
  • 信迪利單抗二期治療晚期食管鱗癌臨床研究達預期
    II期臨床研究(ORIENT-2)中達到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信迪利單抗單藥相對於化療單藥治療,顯著延長總生存期(OS)並降低死亡風險,安全性特徵與既往報導的信迪利單抗研究結果一致,無新的安全性信號。禮來表示,公司正與信達生物計劃就該研究結果與國家藥監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進行溝通。詳細的研究結果將在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議上以壁報討論的形式予以公布。
  • 「復旦腫瘤」乳腺癌5年生存率15年連續走高探索 新模式 提升臨床...
    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分析近年來的生存數據,我們欣喜地看到醫院多學科綜合診療模式取得顯著成效,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不斷提升,國際多中心大型臨床試驗也廣泛開展;我們希望藉助浦東院區乳腺癌綜合治療部的創新模式,能夠再次將醫院乳腺癌管理 「升級」,以前沿臨床試驗推動乳腺癌治療和研究的新突破,不斷提升乳腺癌患者療效與生存質量。
  •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肺段切除術的適應證多種多樣,可用於治療肺癌、轉移性肺腫瘤或多種非惡性疾病。早期肺癌治療中,肺段切除術最初僅為不能進行常規肺葉切除患者的治療選擇,而隨著更多證據的出現,肺段切除適應證隨時間不斷變化,肺段切除術在早期肺癌治療中的應用更加廣泛。理論上,肺段切除相比肺葉切除可更好地保留患者肺功能,但腫瘤不完全切除的風險更高,因此肺段切除術的適應證已成為爭論的焦點。
  • NGS時代,臻和科技如何打造腫瘤精準診療「名片」?
    當然,癌症領域從來都不缺乏創新療法,從手術、放療和化療,到分子靶向藥物,再到細胞免疫治療,每種治療手段的背後都有科學技術支撐的身影。與此同時,人們對癌症的治療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從過去同樣的疾病採用同樣的「一攬子」治療方案,到如今逐漸被「個體化醫療」「精準化醫療」所取代。治療理念的轉變,技術手段的跟進,也使我國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