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接觸做飯,為了避免粘鍋的尷尬,跟開鍋養鍋的麻煩,就選了不粘鍋開局。用起來真的別提有多舒服。但沒多久後發現,這辛福是真的夠短暫的。
塗層不經用,烹製食物慢,一年半載換一口…
在用廢了幾口不粘鍋後,還是老老實實投到鐵鍋的懷抱了。起碼不用隔三差五的換鍋,畢竟生活還是要心疼一下錢。
後來就了解鐵鍋的開鍋姿勢跟保養技巧。到現在,真後悔當初為啥要選口不粘鍋。鐵鍋才是真愛呀。廚房裡的這口大鐵鍋,就成了我手上最堅固,最趁手的「盾牌」了。
家庭式的烹飪。舒適,還得要數一口大鐵鍋。實在耐用,樸實得力。
今天就來嘮嘮關於鐵鍋的使用技巧,包括開鍋,養鍋,使用,其原理跟方法…如何在日常裡,讓一口鐵鍋改變烹飪。
認知一口鐵鍋
鐵鍋按照元素配比的話,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碳含量在2%以上的是生鐵鍋;碳含量少,僅在0.02%左右的熟鐵鍋,還有是添加了其他元素的合金鍋(不鏽鋼鍋)
通常家用的鍋,大多為熟鐵鍋,比較輕便,用起來也合手。適合猛火爆炒。
但按照功能來說,生鐵鍋卻是較方便的一種,幾乎一口厚鑄鐵,就能完成很多烹飪了。因為它自身的厚重所帶來儲熱能力,能夠讓食物快速鎖水鎖鮮。煎燜燉煮,一鍋就行。性價比也會更高些。
我家挑來的,就是生鐵鍋。生鐵鍋的好,用上就愛上。唯一缺點,就是重了少許。
開鍋的必要性
無保護層的鐵鍋,大多為灰白色,銀白色。這時候的鐵鍋是最初始的狀態,就是幹啥啥不行的那種,粘鍋肯定會糊一臉。
所以得要給它做一層膜才行,像不粘鍋的這種,就是給了一層化學不粘層給它,來達到不粘,材料就不說明了,自個也不太了解,怕講錯。
總之,有一層保護層,鐵鍋用著才能順手。
除了塗層以外,還有什麼辦法呢?就得想辦法給它穿身衣裳。人們很早就發現,鐵鍋做菜,越做越好用,鍋身會發亮,會發黑,能夠不粘。其實它這個能耐,是油脂帶來的效果。所以就有了開鍋這個步。
開鍋: 高溫下,油脂有小部分揮發,但大部分油脂會通過聚合等等反應,滲透如鐵鍋表裡,形成了光亮黝黑的膜,這就是我們利用油脂的特性給鐵鍋鍍上像塗層一樣的油脂層---【油膜】
可以說是密度大的高分子保護層---緊密,堅固
開鍋的話,有傳統的豬油開鍋,或者是植物油開鍋,在原理上,它們兩者是沒多大差別的,就按照自己喜好來就可以了。
買來了一口鐵鍋,首先就要用清洗劑清洗一趟鍋具才行(有些鍋具可能在出廠抹上過鐵油做保護)
我用的是植物油開鍋。植物油準備好了,就可以開鍋了。得要充分反應才行!正確的開鍋順序就是:大火加熱,旋動鍋具,讓鍋底鍋邊都充分燒熱,手背離鍋身20cm左右,有灼熱感,轉中火,倒入植物油,這時候有大量煙霧冒起是正常現象。只需要在高溫下,讓這些活躍的油脂分子在表面充分作用就可以了。時間大概是1-2分鐘左右。之後衝洗就完成了。
注意下,開鍋時,你得搬出你的得力抽油煙機,不然吃煙的就是你了,別問我咋知道的。
有了油膜後,在日常烹飪裡,記得熱鍋冷油再炒菜可以了。相信我,你會愛上這層樸實無華的油膜層的。
鐵鍋的保養
我們說鐵鍋的保養,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防鏽跟油膜的保護。保養從原因找起,找到原因就好辦多了。其實並不複雜。
像生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水分,所以用完鐵鍋之後,最好把水擦拭乾就可以了。
像油膜:儘量不要用清洗劑清洗,少烹飪酸鹼食物。如果是長時間不用,就把它清洗完後烘乾,在上面抹一層油就可以了。
如果出現生鏽的情況,可以直接用醋 /小蘇打,刷去生鏽的部分,再次開鍋就可以了。
另外說一點,其實說烹製酸鹼類食物,或者用清洗劑清洗鍋具,會破壞這層油性不粘層,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酸鹼類都會與油性分子作出反應,我們都知道。清洗劑就是這個道理。一但作用,油膜層的分子便會脫離下來,隨著水流去了。油膜也會越來越不穩固,油膜層從厚實變成輕薄,不粘跟防鏽的能力都會大大減弱。
鐵鍋儘量避免用洗潔精
如果不注意的話,油膜層只能提前退休了。這時候,就要開多一次鍋才行。鐵鍋還有個好處就是這,可以自己補補油膜層。不像塗層鍋那樣,壞了就扔。
但 是 !
這只是針對剛開鍋沒多久的鍋子喔。如果換作是一口用得多的鐵鍋來說,其實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它的油膜層足夠緊密耐用了,即使煮上酸鹼食物,它也只掉落小部分,這層油膜會在日後的烹飪中,會繼續完善掉落的油脂分子。只要你不是經常做酸鹼類食物就可以了。
所以,鐵鍋,還是得要用多才行,越用越好。
同時,有了油膜後的鐵鍋,食物殘渣都很難殘餘在上面,正常來講,拿棉布之類的,用水衝刷一兩次就很乾淨了。
嘮嘮叨叨那麼多,不知大家學會了沒有,上述方法,都適於生鐵鍋,熟鐵鍋。
如果對家裡的鐵鍋有怨念的,不妨學上吧
畢竟,鐵鍋做菜,才是硬道理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