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6:4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來養育他們。
思考:聖經為什麼警告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呢?
因為如果我們經常惹兒女的氣,我們的兒女就可能出現歇斯底裡式的狀態。
一、什麼是歇斯底裡?
1、典型的案例
虐丈夫的案例:
一位女士戀愛時就經常和男友嘔氣,婚後總覺得自己委屈,經常打自己的丈夫。她不明白為什麼一生氣就控制不了自己,自己在外面可以很寬容,但對自己的家人就不能克制,明明丈夫對自己比較好,而自己總是做出一些事情傷害他。
只有一次丈夫被掐的忍不住推了她一下,她就不依不饒,把她丈夫逼的直撞牆,發誓說以後再也不碰她一下,丈夫說你平常都很好,就是在這個時候就不是你了。
其實讓自己感覺到生氣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就總是陷入那種失去理智的狀態?於是她就問自己,我是不是有病了。
虐孩子的案例:
一個年輕的媽媽經常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一次自己躺著看手機,孩子興高採烈地玩,一不小心一個玩具碰了她一下,她就非常憤怒,拿著手機打得孩子捂著自己的手指撕心裂肺的哭。
有一次孩子說發現她不像親媽,自己很疼孩子,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在猛然之間好像對孩子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自己也多次的決心不再如此,但卻好像總是陷在一個怪圈當中。
她們的三個共同點:
她們都會暫時失去理智,被強烈的情緒控制行為異常。
她們所虐待折磨的對象,都是自己的最親最近的家人。
不是偶爾而是經常性的,每次後悔每次又都控制不住。
無論我們自己覺不覺得是問題,按照聖經這個絕對是罪,沒有任何的藉口推脫,需要向神悔改,如果你已經信主多年卻依然陷在這個罪中,那麼你就需要去尋找主內可以輔導的牧者和輔導員,讓他們來幫助你。
聖經的另一個表述詞是「病」,耶穌說有病的人用得著醫生,你需要帶著自己的問題謙卑的尋求屬靈的幫助者。
單單就這種抓狂的失控的行為表現,不同領域可能稱呼不同,我在這裡會用一個輔導界的名詞來形容這個症狀:歇斯底裡。
2、歇斯底裡的表現:
喜怒無常:
是一種不正常的情緒激動、別人會感覺我們真像黑白無常,感覺到我們就像魔鬼的化身,因為憤怒的情緒兇狠的樣子給人一種索命和窒息的感覺。這種歇斯底裡的這種症狀會出現非常非常鮮明的情感色彩,但是這個情感並不是從上帝來的愛和寬容,而是滿了苦毒和怨恨。
唔了嚎瘋:
情緒和行為都不受控制,且令人措手不及,前後判若兩人,在人防不勝防時突然情緒行為改變。本來溫柔甜美的媽媽突然變得唔了嚎瘋,瞬間從天使就變成了魔鬼,許多人會出現感官和運動方面的異常,可能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出現短暫的精神異常。
迅速恢復:
這個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發作之後不久恢復常態,打完孩子可能會後悔,抱著孩子流淚道歉,但下次還會如此往復循環,也有的總是感到委屈憤怒而沒有任何悔意。這種病就是犯病快恢復的也快,平常就跟好人似的,下次一點小事情就能把我們的怒火點燃。
類似躁狂:
歇斯底裡是指一種極端的情緒表現,類似的一種狀況叫躁狂,發作起來如同狂風暴雨。
曹文軒《孤獨之旅》中描寫狂風暴雨:「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裡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一個丈夫說稍微惹妻子一點,她就拿刀拿斧子拼命一樣失去理智,打不著別人時甚至拿刀砍自己,有一次拿著汽油往自己和孩子身上倒。
二、歷史時代的關注
1、古希臘的發現
古希臘的奴隸制:
最早記載歇斯底裡症狀的是古希臘的歷史學家西羅多德,西塞羅稱他為史學之父。古希臘被人類奉為現代文明發源地,希臘城邦實行的是共和制,人們具有公民權,但其他更多的人是奴隸,這些奴隸是對外戰爭擄掠而來的平民和戰士以及販賣而來的奴隸。
雅典的奴隸從事很廣泛的銀礦、海運、葡萄園、手工藝、家務等勞動,可以存錢贖身。斯巴達人每徵服一地,就將當地所有倖存者掠為奴隸,稱他們為希洛人,讓他們以一種低級族群的形式存在著,他們的勞作是很單一的土地種植,所收取的一半作物上繳斯巴達人,而斯巴達為防其造反會對他們中間強壯的暗中進行捕殺。
被摧殘的女人們:
奴隸中命運最悲慘的就是一些女奴隸、她們的親人死於戰爭,其中年輕貌美的就更加飽受摧殘。許多人遭受蹂躪後會精神崩潰,她們的情緒會時而發狂般的激動、時而死寂般的消沉,當時的這種歇斯底裡的病態的確是一種女人才有的疾病,絕大多數患者是因為受到性折磨的過度刺激而導致的精神錯亂。
當時的人們認為女人出現這種歇斯底裡的症狀,是子宮在腹腔內遊走的緣故,而子宮是靈魂所在,故此以歇斯底裡稱呼hysteria一詞,就起源於子宮hystero,既然認為與子宮有關,於是人們就用子宮切除術的方式要「治療」這些女人。
缺失了的榮譽感:
還有就是沒有國家榮譽感的和意志力脆弱的女人會出現這種問題,女人本身是軟弱的器皿,她們承壓力更低、更注重感情,會因丈夫孩子死去精神崩潰。
男人因為性別特點較剛強,又自幼被訓練成戰士,會以戰死為榮。斯巴達女人基本與此病無緣,她們的孩子很小就進入集體訓練,和孩子沒有太多感情連接。她們非常豪邁的送孩子去戰場,親手把盾牌交給孩子說:要不你拿著盾牌回來,要不你躺在盾牌上回來。
所以斯巴達人藐視弱者,一個大男人不敢上戰場,他媽媽都會殺了他;他上了戰場嚇傻了,他的同伴也會殺了他。所以榮譽感越強的族群,親人戰死疆場越不會崩潰。
2、近現代的研究
中世紀時的妖魔附體:
中世紀時西歐宗教迷信盛行,當時把歇斯底裡患者看做是魔鬼附體或女妖附身,會按照趕鬼的方式殘酷的對待這些表現出的精神錯亂者,甚至會用監禁、毒打、針扎、火燒之類的手段進行驅魔。隨著16世紀的宗教改革,新教的出現解除了天主教對人們思想的禁錮,基督教對真理探索的態度為科學發展鋪平了道路,以至於人們的思想自由,學術增長,帶來了之後的各種學科和科技的進步。
大腦神經的科學進步:
到了19世紀的時候,腦科學和神經科學開始發展,人們才認識到歇斯底裡的發病機理,這應該不是人的子宮出了問題,而是人的大腦出了問題、或者是人的神經出了問題。心理學家也開始研究人的心理機制,認識到當人受到情感打擊、精神壓力過大,超過人的心理負荷的時候,就可能出現這種狀態,並且還認識到這個病的初期中期是可以通過情緒疏導、理解關懷的輔導方式來治療和減輕的。
弗洛伊德的癔病研究:
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爾發表了《癔病的研究》又叫歇斯底裡的研究,他是從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出發,發現一些病人的問題是在性上被壓抑傷害而導致的精神問題,或者是人的願望不能實現被壓抑,轉而用其他方式轉化出來的症狀。
歇斯底裡這個詞就通過佛羅伊德的研究而被人們所熟知,歇斯底裡一般就是形容女性的焦慮和潛意識的投射。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今天已經認識到這個病是神經功能失調、大腦功能失調、心理功能失調等綜合性因素導致的一種疾病,世衛組織把這種疾病列入到了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範疇當中。
歇斯底裡的幾個特點:
歇斯底裡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輕有重,典型的幾個症狀。
第一個會表現癲癇發作:伴隨著痙攣障礙,發病前經常會有明顯的誘因,誘因是導致直接發病的原因,這種痙攣伴隨著身體的亂抖亂動,哭喊,呼吸急促,陣發性加快,臉色發紅。
第二個會表現意識障礙:容易意識狹窄,進入到一種朦朧的狀態,就像喝醉酒了似的那種酩酊大醉的狀態。什麼叫意識範圍狹窄呢,就是鑽到一個角尖裡去了,專注到一個點上了,已經失去了開闊性散發性,人的意識就像鏡頭聚焦到某一個點上無法離開。
第三個症狀是情感狀態:這個情感狀態是比較常見的歇斯底裡的表現,就算病人沒有痙攣狀態、沒有意識狀態,必然得有這個情感狀態。這種情感狀態就是情緒不穩定,哭啊鬧啊作呀,狂呼亂叫、憤怒狂躁。
第四個沒有器質性病變:那你說他有病吧,但是到醫院檢查還沒有任何器質性基礎,沒有任何生理方面的這個原因,你說做手術治療吧,你不知道給她切除哪裡,你說你給她吃藥吧,除了一些安定類的暫時延緩,別的幾乎就是沒有治本之藥。
第五個特點是「偽裝的高手」:她說有病就來病,可以對自己的這個病招之即來,至於能不能呼之則去得看個人功力如何。有些歇斯底裡的病人,這個病就是她的一種武器,她要用這種病來控制別人、轄制別人、博取別人的同情、得到別人的支持或者補償,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的工具。其實她有時真不是假裝,因為她的心理狀態可以引起自己的生理配合,她的生理反應和身體機制,完全受她的心理控制的。所以這樣的一種機制的形成和發動,經過她的長期鍛鍊已經牢固的形成了。
三、歇斯底裡的病理
1、後天因素的重要性
先天後天因素:
說到後天因素的時候,一定要先說一下先天因素,就是人的遺傳基因,俗話說的有道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個道理可以延伸到先天遺傳的重要性上。
就是說一個父親脾氣非常暴躁,結果生個孩子多數也會遺傳父親的爆脾氣,就像張飛的女兒那脾氣一定小不了;你再看劉備生下的兒子那個脾氣就不可能爆到哪裡去,囔囔不揣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一個先天火爆脾氣遺傳的人,可不可以改變呢?這一般取決於後天環境如何,後天環境良好的話,他的火爆的一面可以被減輕,可以把先天的因素抵消掉很多。
後天環境不好的話,會使一個先天火爆的更加火爆,也會使一些原本沒有先天性因素的人,因著後天因素的原因而被激發塑造的非常火爆,我在輔導中經常看見一些原本很溫順的孩子被無知的父母激發的如同尥蹶子的犟驢一樣。
各種壓力誘發:
經常什麼樣的一些情況會影響人有歇斯底裡的狀態呢?
比如:自尊心受傷害,人格受到侮辱、自我受到壓抑、重大生活事件、遭遇嚴重打擊、生活壓力極大、婚姻情感矛盾、家庭不和、人際糾紛、親人去世、意外不幸等等。
在這些事件當中,給孩子感受到太多的傷心、委屈,憤怒、恐懼、憂慮,這些很強烈的情緒造成他的痛苦,這些痛苦沒有辦法釋懷沒有辦法排解,長時間的擠壓,不一定哪一件小事就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而心裡崩塌,導致心理矛盾、情緒激動、精神崩潰,心理機制產生解離性。
經歷重大創傷:
在她們的過去經常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使自己總是在一種壓抑負面的心境當中,總是有一種近乎瘋狂和崩潰的感覺。一個人的人生早期的經歷非常重要,如果遭受過創傷性事件,情感、精神、身體、性方面的虐待和折磨,從小就會經常性的感覺憤怒、委屈、羞辱、孤獨、悲傷,長大後就可能產生功能性障礙,形成這種轉換性機制,在遭遇一點點類似從前的經驗和感受的時候而發作出來。
發病的次數越多越會形成頑固性習慣,甚至到一個地步,在沒有任何明顯誘因的時候,只要通過思維聯繫、通過潛意識投射就可以發病,就可以體驗到以前的強烈的情感體驗。
精神科醫生所治療的歇斯底裡的病人,是已經達到了重症的程度,已經超過了輔導諮詢的範疇,但是在輕度中度和的患者她們最需要的是情緒疏導。
2家庭互動的影響性
家庭互動的重要性:
農村和低文化家庭出身的女孩很容易出現歇斯底裡的表現,或者她們本身學歷高,但父母低學歷,沒有基本科學育兒的心理和教育常識,以至於一個高文化的父母卻用低素質方式「教育」孩子。
一個孩子和父母的互動模式非常關鍵,決定著孩子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這個孩子總是和父母慪氣、爭吵、對抗、懟啊,經常感覺委屈、悲傷、憤怒那就危險了。有些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怨恨揮之不去,仿佛頭頂不散的陰雲一樣,經常和父母怒目而視、拔刀相向、恨不得爹死娘嫁人,恨不得和父母同歸於盡,玉石俱焚。
有些人帶著隱性的傷害,平常說話做事跟好人似的,就是遇到點什麼事兒,這脾氣上來的時候就無法克制了,還有的就跟那個老牛憋大氣似的,這脾氣一上來一時半會不下去。
新生家庭的背鍋俠:
孩子一旦有了歇斯底裡症狀之後,表現出來的人格特點通常是情感用事、自以為是、自我中心、主觀臆斷、蠻不講理,這樣的女青年非常多。然後呢?她一結婚就麻煩了,無論是公婆還是丈夫,或者是孩子,一旦違背她的意願或者惹到她一點那就不的了了,達不到她的要求標準、願望,就會委屈、爭吵、憤怒、連作帶鬧、抹脖子上吊。
有的人會在人前大呼小叫,喊冤叫屈,再不就給你一下昏過去了,人越多越犯病,人少了犯病沒觀眾,越親近的人越嚴重,和生人才不犯病呢,往日無冤近日無讎的,折磨的就是你。
查找問題的根源性:
過去的失望和傷害使她痛恨父母和家庭,期待進入自己的幸福家庭,但是過高的期望,會成為別人不可承受之重,完美父母的情節投射到誰身上誰倒黴,總是對你有要求、有失望、有偏見、無事生非、挑理不斷,委屈的要命。那你總說對方不好就別和他過了唄,她還不會幹脆的離開,就是糾糾纏纏、死纏爛打、具有攻擊性的報復打擊、行為顯得幼稚而不成熟。
因為她多年來憋足了氣,她要在最親密、最安全的人身上盡情的宣洩、彌補、報復出來。
視頻中的女孩:
視頻中的女孩如果是經常性的被這樣對待,她長大之後歇斯底裡的症狀會非常明顯,她的心裡可能總有一股邪火、脾氣暴躁、刁專刻薄、得理不饒人、總是挑歪理。這個孩子被如此對待,什麼溫柔體貼、性格柔和、通情達理、善解人意,這些詞幾乎和她無緣。
長大後她自己都不知道為什自己總會有人際矛盾、自己總和人關係緊張,自己總是覺得被人欺負、自己總是有情緒困擾,更加可悲的是這對父母已經用這種摧毀人格的方式毀了這個漂亮的女孩而不自知。
這個女孩需要特殊的恩典,才有可能擺脫這長久以來的精神折磨帶來的影響,但很可惜能夠自我突破這種影響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你不相信,你試一試把這個女孩以後娶了當兒媳,看她怎麼挑你的理、看她怎麼懟的你滿口無言、看她怎麼折磨死人不償命。
如何避免孩子有歇斯底裡的可能呢?按照上帝的心意,父母用來自上帝的愛和智慧去教育、去關愛、去接納、去理性的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情緒健康、人格健康。
所以上帝說: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按照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因為惹兒女氣的後果之一就是---孩子可能出現會歇斯底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