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靠譜的阿星
「DT時代」隱約浮現出了「二八法則」:
(1)所謂「大數據」實際上是數據的「在線化」以及「雲端化」,也就是說,當前的「大數據」只是各種「數據」的冰山一角;20%是在線數據,80%是非在線數據。
(2)20%數據屬於網際網路可訪問的數據或者消費網際網路數據,另外80%數據是組織數據,這80%組織數據之中的80%主要存放在大型國有企業、政府事業單位之中。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想真正推動數字經濟或數智經濟,最有潛力的方向就是想辦法讓「沉睡」的組織數據變得可以訪問,在各自的企業內部先行流通起來,不僅提升業務效率還能創新業務模式。這區別於以往企業在銷售端電商化、內容端新媒體化、用戶交互端APP化,而是真正深入到企業內部管理和業務全流程之中,屬於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內功修煉」境界。
眾所周知,數據是每一個企業最寶貴無形資產,包括客戶數據、產品技術專利核心數據、機器設備廠房數據、財務資金流數據、員工生產作業數據、辦公文件及層級溝通數據、線上用戶交互數據、銷售數據等等,這些數據分屬於不同的職能部門及不同崗位人員之中,在大公司由於有不同的戰略業務單元、不同分公司之間的數據也處在彼此隔絕的狀態,數據存儲地分散、標準多元、有用程度和安全級別不一、有的因為疏於管理或堆砌、或遺失、或洩露,客觀上為企業巨大的機會成本和損失,如何把這些本地數據集中管理,予以分門別類層次分明的規範運轉起來,的確是大多數企業刻不容緩的難題。
賦能企業的「數據中臺」一站式解決方案應運而生。數據中臺對企業的剛需價值在於,能把企業中所擁有的「生產資料」轉變為一種「數據生產力」。當企業在數據中臺搭建起來之後,絕不只是多了一個SaaS工具或業務幫手,而是能夠把所有內部數據有機整合起來、串聯起來,形成企業高管、員工、夥伴共同參與和使用的完全數位化的「工作檯」。
當企業搭建起「數據中臺」之後,不僅能夠管理好數據,而且還能讓數據產生價值,一舉實現業務數據化與數據的資產化,這不僅是企業轉型的前沿理念,還率先在一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國有企業以及傳統企業巨頭集團中成功落地;其中,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選擇自建數據中臺,其對於各產品線發揮協同效益以及提升運營效率的作用有目共睹,國內最近兩年「數據中臺」概念一直很火。
當然更大的藍海市場是如何幫助更多企業搭建數據中臺,尤其是如何幫助佔據國民經濟主導地位以及亟需數位化轉型的國有企業充分利用好數據,截止目前,國內百餘家頭部企業包括一大批國有企業及政務部門選擇與第三方數據中臺供應商「數瀾科技」合作開始形成示範效益。即使處於資本嚴冬階段,數瀾科技最近也完成1.5億B輪巨額融資,獨家投資方為國內最大的企業服務巨頭金蝶集團(00268)。
為什麼大型企業集團以及國企比中小企業更需要迫切需要搭建「數據中臺」?為什麼金蝶集團不自主開發數據中臺,而是選擇與數瀾科技合作向廣大企業推廣「數據中臺」解決方案,數瀾科技搭建中臺的核心競爭是什麼?金蝶集團這麼強,為什麼不自己開發數據平臺呢?本文試作解讀。
一、大公司比中小企業對「數據中臺」搭建更為迫切數據中臺走的是to B模式,其企業客戶原本是覆蓋大中小微企業,為什麼不是中小微企業藉助數據中臺進行彎道超車,而是在大型企業尤其是國企和大型企業集團成為當前主力軍呢?
這是由於一方面,在很多中小企業企業老闆看來數據中臺依然是企業內部的數據集成系統,而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還處於數據積累階段,而數據中臺本身就屬於「大殺器」級別,沒有充分數據也很難真正發揮出其效用,引入數據中臺的議程就顯得沒有那麼急切。
而另一方面,大企業往往由於公司內部層級增多、崗位分工更密、涉及業務領域更廣,容易出現「大象難轉身」以及對市場出現的新機會及新技術帶來風險反應不靈的問題,再加上在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很多傳統企業發展共識的時候,各個子公司、業務部門都在各自忙著做數據化,由此造成了不同業務線之間形成了不同「數據孤島」,反而造成了一些新的業務壁壘,提升了管理的難度。
過去兩年「數據中臺」主要是國內網際網路大廠非常積極投身其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都搭建起了自身的數據中臺以及業務中臺,國有企業以及大公司也有同樣需求,但術業有專攻,他們對大數據技術並不擅長,甚至大多沒有設置CIO崗位,因此很難通過自身力量獨立搭建起數據中臺。
搭建大公司數據中臺不得不面臨「多雲混合」局面,如何把分屬在不同雲計算公司存儲的數據匯聚在一起,本身就需要有集團決策層甚至「一把手」進行統籌,才能徹底理清楚數據,搭建起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指揮系統和運營中心。
而要搭建起這樣數據中臺,很多大公司往往不願意交給不斷跨界、進入本行業領域競爭的網際網路大廠去做,當然網際網路大廠也很少對外提供其數據中臺解決方案,畢竟在數據屬於企業私產,而「一般善於利用數據的企業,其快速響應客戶和構建競爭優勢的能力是落後者的兩倍以上」情況下;真正掌握了數據中臺搭建能力網際網路巨頭也不願意與同行共享。
基於這樣的現實情況,越是大公司越是需要搭建數據中臺,以破解數位化升級阻礙,在阿星看來,數據中臺對於大企業有以下三點核心價值:
(1)對企業內部數據的有效採集、加工和運營,讓數據動起來、用起來,避免讓數據攤在伺服器和雲存儲器上「吃灰」。
(2)能幫助管理決策層做到「胸中有數」,將業務洞察、產品開發、商業模式創新建立在「可視化」數據的基礎上,提升科學管理水平。
(3)提升組織內部的溝通效率以及運轉效率,全員均可使用,加速數據在業務之中滲透率,如果哪些領域的數據化程度不高、質量不高,就是內部改革的重點,由此可以督促企業在生產製造、市場服務、財務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做到標準化、敏捷化、智能化,充分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
國家在政策號召上也做出了明確指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第一次把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並列為生產要素,並強調了「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在《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指出,國有企業要「探索構建適應企業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的『數據中臺』『業務中臺』等新型IT架構模式」,並且國有企業要積極籌建其「新一代數位技術基礎設施」「數位技術賦能平臺」「企業內網」,為國民經濟其他企業表率和引導。
據了解,截止2020年11月,中國銀行、中信集團、中國銀信保、興業銀行、寧波銀行、長虹集團、中國教圖、交投集團、溫州市人民檢察院等覆蓋25個行業的上千家大型企業及集團公司用上了數瀾科技提供數據中臺及相關服務。
二、構建數據中臺需要「真幹過」,並教會企業如何用數據進行業務增殖國內最早推動「數據中臺」以及「DT」概念的公司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實際上是一家大數據技術公司,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阿里巴巴龐大的電商產品矩陣之中,已經實現了「商品找人」;並且阿里巴巴的用戶帳戶體系數據是打通能夠精準洞察用戶需求,這是阿里巴巴不斷創造巨大交易量的秘密,其背後核心技術就是依靠D-Mapping、TCIF、DMP這三款產品支撐起淘寶、天貓、阿里媽媽、一淘、聚划算等20多個核心業務線。
這就好比,客戶走進一家餐館還沒有點單,廚房就已經將客戶想要吃的菜備齊了,還是客戶喜歡吃的味道,意不意外、驚不驚喜?!而曾經負責這三款大數據產品的「主廚」出來創業了,這就是甘雲峰(花名:風劍),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謝世煌很快成為其天使投資人。
風劍團隊的目標是要「數據應用的基礎設施供應商」,用阿里味兒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數據中臺」。這是資本市場最愛,真幹過並且幹成了的創始人及團隊、產業網際網路的中心賽道、平臺級模式都是槓槓的,妥妥的獨角獸梯隊。IDG、洪泰基金、雲鋒基金等國內一線VC機構紛紛跟進。
不過要為這麼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搭建一套數據中臺?絕非易事,而且大公司尤其是國企的應用要求相當的高,沒有一套核心技術和方法論體系是不行的。沒有形成數據中臺的通用模塊的支撐,整個技術團隊就不得不每逢一個大客戶就展開一次個性定製,自然也沒有辦法規模化為客戶開展「數據中臺」搭建,其平臺想像空間也會受到制約。
阿星發現,數瀾科技對地產、零售、傳媒以及政府機構等不同行業數據中臺解決方案中,其底層的物聯互通層、雲底層是一致的;針對數據匯聚、數據資產、數據服務體系、數據安全管理的數據架構邏輯是共通的,不同數據中臺之中運行的數據均必須符合「可見、可用、可運營」的標準,並符合數據安全級別,為滿足企業內部人員自主運營打下紮實基礎。當然,在產品應用、功能組件、UI方面,需要供應商按照甲方需求進行打磨,用現代工業的話,這叫實現了對客戶的「規模定製」。而關「數據中臺」的方法論被概況為了「12345」式金字塔,詳細拆解過程也被數瀾科技團隊出品為一本《數據中臺:讓數據用起來》暢銷書,足以印證其開放心態。
而如何讓企業通過數據中臺創造效益,只有讓企業覺得數據中臺不是成本,而是做業務增量時候,數據中臺也才能真正在企業中普及,阿星認為,這是市面上數據中臺供應商之間的真正分別。數瀾團隊的解決方案是「數棲平臺」。作為一站式大數據研發管理平臺,數棲能夠解決大企業客戶的數據存儲、計算的底層設施搭建,並且能處理企業數據資產開發、數據資產治理、數據資產運營全過程,並且在為了提升使用體驗封裝了各種能力組件,保證數據中臺所有企業內部人能夠訪問、能用得上,並且能像阿里巴巴對用戶數據充分利用一樣直接反映在業績增長上。
(▲數棲產品地圖)
比如業務覆蓋銀行、金融、房地產、基建能源、製造業、出版、旅遊多個領域的中信集團為了打通多元化業務數據成立了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信雲」;中信雲大數據平臺引入數瀾科技數棲平臺最終建成了運行穩定、運維便捷、數據覆蓋各板塊的內網門戶「中信雲網」。還有興業銀行找到數瀾科技打通其用戶信用卡業務,成功開發出了信用卡智能推薦服務,省去了全國範圍了招募地推人員辦卡。此外,四川航天雲網平臺選擇與數瀾科技合作,為其打造工業網際網路雲平臺提供大數據層面的技術和產品支撐。
必須要指出的是,數棲平臺本質上是一站式企業數據中臺管理開發平臺,其所運行的數據的所有權,所創造的價值全部歸企業所有,數棲平臺不會額外收費或者抽傭,這是「做PaaS的活,拿SaaS的錢」,稱得上是業界良心。
三、金蝶與數瀾戰略合作,或將是推動數據中臺大規模商用的分水嶺數據中臺被廣大國有企業以及大型集團公司提升了日程,這背後是一個萬億級市場,當然中小企業也會成為大公司,未來也遲早用得上數據中臺。這已經讓廣大產業網際網路巨頭徹底動心了。
眾所周知,金蝶集團已經在ERP、OA、SaaS領域深耕了二十多年,是以財務數位化解決方案延伸至全行業雲服務的榜樣,其擁有的客戶數量屬於企業服務市場之中最多的。
不過對金蝶來說,目前產業網際網路市場之中,遠程辦公平臺已經逐漸工具化、免費化,底層的雲計算業務也被阿里雲、華為雲、浪潮雲、百度雲、騰訊等瓜分,如何提升大客戶客戶對SaaS(軟體即服務)產品的復購率,開拓新增業務已經成為擺在金蝶當前主要任務,只有在SaaS業務基礎上引入相對成熟的PaaS(平臺即服務)解決方案,才能制勝。
而「數據中臺」就是看得見的增長點,可以直接做大整個企業數位化服務市場的蛋糕。但數據中臺的複雜性前文已經講了,必須要企業的數據匯總起來、管理起來,並且能夠創造效益,這是之前做產品出身的金蝶所不具備的「基因」,必須要和市面上優秀的大數據技術團隊合作、把他們的解決方案結合進賦能「企業業務能力」(EBC)解決方案之中來,節省巨大研發投入和時間。
而對於數瀾科技來說其弱點也比較明顯,其畢竟是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要想服務中國這麼多大公司,現有不足1000人的員工規模是顯然人手不夠,而且還要找到真正具備那個行業認知的人,才能真正在數據中臺應用層面給客戶帶來好的體驗,發揮出數據中臺的威力。而金蝶的戰略投資,使其快速彌補了快速大規模拓客的短板,尤其是中型企業應用數據中臺,將是數瀾科技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潛在市場。
據數瀾科技合伙人兼戰略參謀長武凱介紹,在B輪融資後,數瀾和金蝶集團會共同推出「金蝶X數瀾業務共進計劃」,數瀾科技的核心產品「數棲平臺」將集成進「金蝶雲·蒼穹平臺」中,結合金蝶的企業雲服務、雲原生技術,與數瀾數據中臺基礎設施平臺的數據智能與AI技術優勢,構建國內首個以「業務智能化」為核心的企業數位化戰略解決方案。
當前無論是企業服務巨頭還是雲計算巨頭還沒有把業務重點轉移至「數據中臺」,金蝶雲與數瀾科技代表著SaaS與PaaS的戰略合作,代表產業網際網路的風向標,也是企業數位化市場進入到更高階段必然要求DaaS(數據即服務)的必然產物。
當然,雙方如何進行產品線的協同?如何分享行業解決方案以及大客戶服務經驗?如何針對中小企業客戶數據中臺構建要求提前做足產品開發和設計?如何讓不同領域企業的數據創造價值上,產品、技術、服務都得快速跟上?如何引入最新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5G等新興技術不斷進行創新?尤其是國企涉及製造業實業等領域,其中數位化改造空間和難度是相應提升的。因此在保留雙方合作前景樂觀,我們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產生中國企業數位化升級的「數蝶效應」。
【結語】數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越用越值錢的生產要素,要讓數據真正創收業務效益服務,並非是一勞永逸的事。數據中臺直指企業業務數位化轉型的核心,是企業數據的全要素、全流程線上化、結構化,必須符合標準化管理與可持續運營的構建要求,因此數瀾科技在搭建數據中臺實踐之中也承擔了建立行業標準的重任,如何讓廣大企業實現數據化升級,讓他們自主從數據寶藏之中掘金轉型為「數商」,應該成為每一個公司的使命。
▼作者簡介
靠譜的阿星(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知名科技自媒體&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