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雞是廣東的一道傳統名菜,在過大宴會中常出現,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做出最原汁的味道。所需要的配料和配料也是很簡單,只需蔥,姜,紅蔥頭加一隻雞就可以做出最美味的菜餚。白切雞雖然做法和配料都簡單,重點在於三浸三出和水溫的控制這兩步。特別是水溫要控制在80度左右,溫度高了雞肉營養會流失,溫度低了煮不熟。平常我們做白切雞往往都會保持水溫剛沸騰的溫度來浸雞,這樣做不能完全的把雞肉的鮮味帶出來。現在就教大家一道原汁原味的白切雞做法,喜歡吃雞肉的朋友就認真地看一下。下面是詳細的步驟與做法,每一步都很詳細,想吃到原汁原味的白切雞就過來圍觀吧。
首先準備好簡單的材料和配料:土雞一隻,姜一大塊,紅蔥頭4個,香蔥一小把, 鹽,花生油。
做法與步驟:
1、整隻雞去毛處理乾淨,從後腹部開孔取出內臟清理髒物,再從脖子這裡開一個孔,讓雞腹部氣流流通受熱更均勻,再用清水衝洗乾淨雜物。
2、燒一鍋能沒過整隻雞的開水,把火關掉後,拎著雞頭部把雞身放入開水中浸泡6秒鐘左右,然後提出來三秒,這一步讓雞皮收縮保持雞肉更嫩滑,也可以去掉雞腹部異味,這一個動作重複三次再把雞放入熱水中浸泡,這一步也不需要加任何配料,浸出來的雞才能原汁原味。
3、經過上述動作後水溫基本就已經下降到90度以下,把雞壓在水中後,不用再加熱,用水的餘溫浸泡大概15分鐘左右,這時水的溫度可能會下降到80度以下,開火加熱一會,保持水溫在80度左右,繼續浸泡15分鐘,這樣的溫度浸雞,就能把雞的鮮味全部帶出來。
4、整個過程大概30分鐘左右,用手捏一下雞大腿下面看一下收縮沒有,若大腿筋收縮了就證明雞已經熟了,如果雞還沒熟就再浸5~10分鐘,雞浸熟後取出放入冰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浸冰水的雞皮收縮更好,吃起來更加爽滑,白切雞冰過再吃更加原汁原味,口感更好。
5、趁著雞泡冰水的時間來準備一下蘸料,先把姜去皮拍成薑蓉,用手把姜水擠幹,剩下的姜渣放在碗中,紅蔥頭剁碎放碗中,蔥白蔥葉各一半切碎放碗中,加入一勺鹽攪拌均勻,再淋入適量熱油把蘸料的香味逼出來。
6、白切雞在冰水中浸泡20分鐘後取出,用刀斬成塊在碟上擺好,沾上調好的蘸料即可開吃,原汁原味的白切雞就已經做好了。
技術總結:
1、三進三出這一步也很關鍵,後面的雞肉嫩不嫩滑,雞皮爽不爽脆就看這這一步了。
2、在浸雞的時候就不用開火燒,讓水溫保持在80度上下,後面溫度下降的時候再開火稍微加一下熱,保持浸雞的水溫在80度上下即可。
3、白切雞的蘸料也很簡單,只需加鹽就可以了,調料越簡單,雞肉吃起來就越原汁原味。
以上就是白切雞的詳細做法,有不明白或者有更好的建議請在下方評論留言。喜歡美食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帶你見識更多家常美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