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皆仁法師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經典,是由北宋的施護三藏大師所譯的《佛說月喻經》,這部經典自從翻譯出來之後,就一直少人知曉,其實裡面隱藏了佛陀對後世弟子們的切切悲心。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一起學習一下。
很久很久以前,世尊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精舍之中,和弟子們在一起。
當他們抬頭看到空中的皎皎月輪時,世尊對弟子們說道:
「一如世人所見,明月皎潔圓滿,行走在虛空之中,清淨無礙。而比丘們如果不破威儀,常常如初受戒時一樣,具足慚愧之心,無論身心都無散亂,如律如儀,進入白衣舍內,清淨無染的話,又何嘗不是像這皎潔的明月一般呢?
比丘們啊,就像目光明亮之人,哪怕是進入水深且廣的大江大湖之中,又或者是遠涉地處險要之境,又或者是攀爬在高低不平的山巖之中,因為他目光炯炯的緣故,他能看清眼前的道路,可以遠離種種懷疑和驚懼。
大迦葉尊者也是如此,他不壞威儀,常常如初臘者一樣,清淨無染,身心毫無散亂,如法如儀,所以,他能遠離一切恐懼和怯懦。」
這時,世尊又問弟子們:「比丘們,你們認為在進入白衣舍中的時候,需要用怎樣的心、以怎樣的相進入其中呢?」
比丘們面面相覷,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尊敬的世尊,佛為諸法本,佛為清淨眼。我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是最為正確的。請世尊慈悲,為我們宣說,讓我們可以得知正確的行止。」
世尊對弟子們說道:「比丘們,當你們想要進入白衣舍中的時候,應該起無著無縛無執取心,依照律儀相而進入其中,雖然收受居士的利養,但是所起之心是為讓居士得到更大的福報,所以,可以隨自己所得的分量而受。心中還要善於作意,對自己不起貢高我慢之心,對於他人不起輕下之想。應該起這樣的心,以這樣的相,進入白衣舍中。」
世尊見弟子們眼中生起絲絲的疑惑之色,於是又舉手摸了摸空中,對他們說道:「比丘們,你們覺得虛空有所執著嗎?有所束縛嗎?有所執取嗎?」
弟子們一起搖頭說:「自然沒有,世尊。」
世尊對弟子們說:「比丘們,如果比丘以無著無縛無執取心,進入白衣舍中,也是如此。就像大迦葉尊者一樣,他以無著無縛無執取心,進入白衣舍中,雖然接受利養,但是發心是讓居士增長福報,並且隨其自己所應得的分量而受,並且心無高下。比丘們,像大迦葉尊者這樣,才可說堪受利養。」
弟子們的心中生起疑惑,於是有弟子問世尊道:「尊敬的世尊,如您所說,是否比丘為白衣居士們說法時,有清淨和不清淨之分?那應該如何鑑別呢?願世尊慈悲,為弟子們宣說。」
世尊對弟子們說道:「比丘們,如果只是為了讓居士發起信心,並因此而供給衣服、飲食、坐臥之具、醫藥等,僅僅只是為了得到這些利益,而起心為他人說法的話,這樣為居士說法就是不清淨的。
比丘們,如果是對於佛所說的法,安住在正見之中,遠離染汙,就像鍛鍊真金一樣,將金子從雜穢的礦石之中提煉出來,能夠見如是法,證如是法,如佛所說的法能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以如是之法,為居士們悉心演說,讓他們聽聞正法之後,能夠隨說而修行,在生死長夜之中,得到大利樂,並由此緣故,而生起慈心和悲心,並因此能令佛的正法可以長久住世。
比丘們,如果能起這樣的心,為居士們說法,這就是清淨的。
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像大迦葉尊者一樣,能夠起清淨之心為他人說法,因諸緣清淨故,令佛的正法得以長久住世,所以,比丘們,你們也應當效法於他,如理修學。
如果你們能夠起這樣的心為他人說法,我說,這是最上清淨真實,能令正法得以長久住世。」
在佛宣說這部經之後,弟子們歡喜不已,信受奉行。
這部經的咱們就分享到這裡了。
下面我們來劃重點:
一、這部經為什麼要稱讚大迦葉尊者呢?
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大迦葉尊者是世尊座下弟子之中頭陀第一者,所謂頭陀第一,就是佛弟子奉行十二頭陀行最為出色的那一位。
什麼是頭陀行呢?
《佛說十二頭陀經》中說:佛告迦葉:「阿蘭若比丘,遠離二著,形心清淨,行頭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蘭若處;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節量食;六者、中後不得飲漿;七者、著弊納衣;八者、伹三衣;九者、冢間住;十者、樹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臥。」
奉行這十二種行持者就是頭陀行者。
而大迦葉尊者到了年紀老邁的時候,還是奉行頭陀行不輟。其他的佛弟子們認為他這樣太過辛苦了。
於是,世尊慈悲,在經中勸他可以入白衣舍中、隨其自己所應得的分量而受供養,並且對大迦葉尊者無著無縛無執取心的清淨行持讚嘆不已。
由此,可見世尊對弟子們的關愛慈悲之心。
二、世尊為什麼讓弟子們以弘揚正法之心說法,而不為利養而說法呢?
經中,世尊再三強調要為居士們悉心演說佛的正法,讓他們聽聞正法之後,能夠隨說而修行,在生死長夜之中,得到大利樂,而不僅僅只是讓他們沉浸在人天福報之中。
有些人信仰佛法,只是把世尊當作許願樹一樣,希望世尊可以滿足他所有的願望。
當然,供養三寶,的確可以得到大福報,但是以求人天小果的心去供養三寶,那就只能得到人天福報,也就是常生在人天之中,還是會受輪迴之苦。
只有發起猛利的出離心,以共證無上菩提之心去供養三寶,發真切大願,這樣所得的福報才是無量無邊,不可計數的。
而如果沒有說法者以正法引導,凡夫眾生是很難發起這樣深切的菩提心的,所以,世尊慈悲,反覆在經中強調,不要為利養而說法,要宣說佛之正法而引導眾生趣向菩提。
說到這裡,忍不住想起一件事情:
以前應居士所請 ,寫了一篇關於唐代一行禪師《達摩一掌經》的緣起的文章,有一群人圍觀,而發關於修菩薩法的文章,就零零星星只有數人圍觀。
說真的,這年頭,說佛陀正法的文章,的確沒有什麼人看的。能看到的這樣的文章的人,都可以說是有宿世善根的。
那些說人天福報的文章,反而是觀者如潮,分分鐘十萬+。慢慢地,說正法的人也就少了,這也許是大勢所趨吧。
大家就且看且珍惜吧。
往期文章:
禪宗的無情說法公案之中,暗藏了什麼玄機?憨山大師如是說
釋迦牟尼佛的佛牙舍利究竟有幾顆?分別存在何處?
天竺僧遠涉萬裡攜來除罪神咒,曾入五臺秘寺,百年後再現蹤跡
為什麼菩薩的菩提心如此堅固?那是因為菩薩具足了這四法
為什麼佛說法布施勝過財布施?這三點原因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