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地球的演化史,無論是對於地球氣候環境來說,還是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35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的藍藻,都在其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藍藻的出現讓地球的大氣結構發生變化,大量二氧化碳被吸收,又通過藍藻的光合作用產生出大量的氧氣,地球上最古老的厭氧生物紛紛滅絕,地球上的生命也正是進入到喜氧生物階段。
不過,當很多人誤以為藍藻是植物的時候,事實上,藍藻卻是微生物,那麼,地球上最早的植物,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
植物的演化史
研究者表示,最早的植物大約出現在25億年之前,它們的形態主要是藻類和菌類為主,不過,它們並不是陸地植物的直接祖先,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在植物出現後漫長的時間裡,陸地上都沒有植物,一直到4億多年前,地球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4.4億年前,地球進入志留紀時期,志留紀一共在地球上存在了3000萬年的時間,卻與地球生命的演化息息相關。
在志留紀之前,地球上的海洋面積要遠比現在大得多,後來伴隨著地質運動,海洋面積開始縮小,陸地上升面積不斷擴大,這個時候,地球上的生物們,也迎來了新的演化契機。
志留紀晚期,一些海洋生物開始紛紛朝著陸地生物的方向演化,比方說最早的兩棲類動物,以及最早的陸生植物。
通過化石研究考證,陸生植物的直接祖先,是來自於志留紀末期的裸蕨類植物,它們後來分別演化成了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
而裸子植物,則是被子植物的祖先,從侏羅紀時期開始演化,經過了白堊紀時期的蓬勃發展後,地球上出現了花朵,以及各式各樣可以食用的植物。
那麼,植物究竟是如何一代代演化的呢?在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前段時間,來自英國的科學家發現,植物在進行有性繁殖的時候,竟然可以將自己的「記憶」遺傳給下一代,而且「記憶」的好壞,直接營銷下一代的存活率。
植物也有「記憶」?
如今的地球植物界,基本上就是被子植物的天下,科學家們在研究植物學的時候,很多實驗樣本也是被子植物,比方說擬南芥,由於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生長周期短,一直都是植物學領域的「網紅」。
前段時間,在研究擬南芥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擬南芥在有性繁殖後,會將自己的2種蛋白質遺傳給後代,而這兩種蛋白質和它們的生長發育息息相關,也就會說,如果上一代的擬南芥發育良好,那麼,後代繼承了它的「記憶」後,也會和它一樣快速發育,而存活率極高,反之則會出現發育不良等情況。
研究者表示,這個發現意味著,在植物演化的過程中,植物們的有性繁殖也和動物們一樣,會將自己的基因傳給自己的後代,同時一種植物是否可以長久演化下去,也與它們一代代獲得的「記憶」有關,接下來,科學家也將繼續研究,希望可以通過植物的「記憶」,來梳理出它們的演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