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mb-china
大家好,我是拆臺。簡單說兩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事情。今天打微博那看到個爆料,說是如果有人想不開,給自己整上了「尊貴」的美團會員,相應的配送費用會提高。也就是說,你在美團那邊的顯示地位越尊貴,他們就越拿你當韭菜看。
就此爆料,美團外賣於今天下午6點多通過媒體對外「澄清」道:「……經查,文中提到的配送費用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我們也通過與用戶進一步確認,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錯誤地使用了用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與用戶實際位置產生了偏差,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在實際下單時,系統會根據用戶的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再然後就是一段看似道歉、實則甩鍋的精彩表演,我這裡就先不敲了。接下來,咱們就好好聊聊,為什麼我要說美團的這段解釋,純屬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我找到了原作者的文章,仔細閱讀了兩遍。結果,你猜我發現了什麼?作者寫道,為了在點外賣的時候省點錢,他開了一個美團外賣會員,15元可以領5個5元無門檻紅包。5*5-15=10,也就是說,在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開個15塊錢的會員,在一個月內能給作者省上10塊錢。但是,正當作者坐著省錢的美夢時,現實狠狠地甩了他一耳光。作者驚訝地發現,就在他開通會員後,原本從來沒有超過3塊錢的配送費,在這時候變成了6塊錢。
簡言之,縱使他每天只點一頓外賣,且每次有意避開高峰期,每次也要損失1塊錢。
1*30-10=20,這意味著,開通了美團會員,不但每個月不能省錢,還要賠上整整20塊錢。這裡需要強調一句,作者在測試的時候,曾經刷新過多次。
換言之,即便確如美團所說,軟體內部存在所謂的定位緩存,但是,經過這麼多輪的刷新,會員和非會員之間的配送費差額應該消失才對。但現在差額仍舊存在,這就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更別說作者還在3天以後重複了先前的實驗,得到了一模一樣的結果——會員用戶的配送費,就是比非會員用戶的要貴上兩塊。說到底,美團外賣搞的這個所謂會員,就是為了區分用戶,就是為了割韭菜。
回到美團的對外聲明上。其實,即便不看爆料人的文章,單從邏輯上進行推理,也不難得出美團扯淡的結論。為什麼呢?@蘸鹽 在微博上「陰陽怪氣」道:
武則下令禁屠後,宰相婁師德的廚子有天買來一頭羊,婁問:羊從何來,廚子說:豺咬死的。婁師德稱讚說,「好懂事的豺!」
又過了兩天,廚子又買來一條魚,說是豺咬死的。婁師德這回罵道,「智短漢,為何不說是獺咬死的?」
這段話具體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說,即便依美團所言,用戶叫外賣的時候會用到上次的歷史定位,但總不能每次都是替美團掙錢,他總該出現次配送費減少的情況。
結果美團這邊倒好,每次都是加錢,從來也不扣錢。基於此,美團把鍋甩給程式設計師,純屬逃避責任。
真實的美團是兩頭「殺熟」我當然理解,為什麼美團會想出這麼個解釋。畢竟,大數據殺熟這破事前不久才剛立了法,正愁沒人祭天,如果美團真的承認大數據殺熟的存在,恐怕立馬就會被拉出去示眾。
因此,為了避免後續的這一系列問題產生,思前想後下,美團只好把鍋甩給程式設計師。但現在的問題在於,甩鍋可以,只是這鍋甩的姿勢太難看。我之前講過,要想改變輿論的風向,通常有兩種關注轉向的方式。第一種叫關注的轉換,指的是從一個對象轉換到另一個對象;第二種叫關注的轉移,指的是從一個對象的某個側重點轉移到另一個側重點。但是,關注的轉換經常需要結合天時,所以,常見的輿論引導一般是做輿論的轉移。不過,要想進行真正的輿論引導,必須得提供對自己有利的連結點。或者再直白點說,只要當輿論順著對自己有利的連結點運動,輿論引導才能稱之為成功。然而,美團這次的輿論引導呢?根本就沒人相信他的所謂「定位緩存」論,因此,即便美團拋出了新的連結點,但輿論也沒朝著他設想的方式運動。所以我才說,美團的甩鍋姿勢很難看,以致於這根本就不是澄清,而只是詭辯。
既然只是詭辯,那麼,美團的解釋自然就不能做到一錘定音、止息紛爭,搞不好還會因為解釋太失敗,而增添進新的連結點,從而對企業的形象產生進一步損害。說真的,就這種爛事情,就算是我,也很難公關成功。畢竟,大數據殺熟這種東西,從一開始就不該存在。既然美團選擇搞,就意味著他們要承擔相應的後果。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美團把消費者當韭菜,可曾想過「韭菜」也有憤怒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