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志願者:除夕開始就沒回家,一天三頓方便麵|戰疫日記

2020-12-21 一江飛雪講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抗擊新型肺炎專題人物欄目#戰疫日記#中,本專欄將聚焦真實的抗擊新型肺炎人物故事,眾志成城,為真實發聲!

37歲的黃文魁 閻良志願者

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護目鏡,背上40斤的藥桶準備出發……2月2日是37歲的黃文魁和他的志願者「兄弟們」,做社區義務消殺工作的第八天了。

三天前,黃文魁曾病倒過一次。那天他似乎有點低燒,工作的時候,下腹部突然疼痛難忍摔倒在路邊,在送去醫院的途中,腿腳抽筋,嘴唇發麻,再加上蒼白的面色,讓黃文魁有點害怕,他以為自己會被感染,「當時真的不敢給家裡打電話,怕母親擔心,也不敢給志願者弟兄們說,大家還需要我。」

還好檢查結果只是尿路結石,打完點滴,拿了止痛藥,黃文魁就匆匆離開了醫院。

疫情下,從除夕加入到志願者隊伍,黃文魁就沒有回過家。在15個小區裡義務做消殺,是每天的工作,用他的話說,只要疫情在,他就會一直幹下去。

十五個小區的消殺工作

2月2日閻良倚天路,上午九點,黃文魁和四個志願者到達集合點準備,早飯是泡方便麵,其實準確地說,這段時間他們一天三頓飯都是方便麵,黃文魁笑著表示,以前從來不吃方便麵的他,現在已經很習慣了這種特殊的味道。

配好藥水,穿好防護服,騎上三輪車,黃文魁他們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了。十五個小區,四萬六千多平方的公共區域,徹底消殺一遍大概需要三個小時,每天消殺兩遍。40斤一桶的藥水,每天就需要噴灑掉二三十桶,黃文魁他們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又增加了三個小區。」藥水的濃度比較高,濺到身上的話衣服立馬掉色,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脫了防護服,黃文魁他們的衣褲上都是斑駁的痕跡。

做生意正在創業的黃文魁,是從除夕那天就加入了疫情阻擊戰的志願者隊伍,除了一開始聯防登記工作,他一直做的就是義務消殺。遇到路窄車進不了小區,他就和大家背著藥桶走進去,角角落落仔細噴灑。藥水的味道一開始讓志願者們很不適應,大家就硬扛著,幸虧身體素質好,對志願者來說也就兩天時間,就能習慣了一切。

除夕開始他就沒回過家

反覆使用的防護服,透氣性並不是很好,每次做完兩三個小區的消殺,黃文魁他們就已經汗流浹背了,貼身的衣服黏在身上特別難受,遇到小雨天那更是讓人渾身不再在。「想脫又不敢脫得難受。」

大概是看到志願者的辛苦,有人提供了防護服一套送給志願者,黃文魁不好意思免費拿,就帶著大家又把提供者的小區認真做了消殺,那天工作下來,志願者們坐在地上很長時間沒力氣動,黃文魁說那一刻,他有很多無法形容的感受。

做志願服務從除夕開始,黃文魁就沒有回過家,也就是說,他已經和10歲的兒子除了電話聯繫就再沒見過面了。母親打過來電話的時候,黃文魁從來沒說過自己辛苦,談到吃飯問題,他還會樂呵呵地告訴母親,每次去小區做消殺,周圍的商戶會熱情地拿出水果請大家吃,大叔大媽們要是一天看不見志願者,心裡還不踏實。

疫情在就一直幹下去

最晚的一次,黃文魁是工作到凌晨4點才睡著的,那天他在高速路口一直在等一批消毒液物資,雖然和朋友約好了時間,但是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他在冷風裡站了三個小時。有人統計過,疫情至今,黃文魁自己就積極聯繫提供了了6000多個口罩,和2噸消毒液。

在疫情期間這麼做值得不?

對黃文魁來說這可能是個最沒有必要探討的問題,之前就做過7年的公益活動,對能折騰的熱心腸的他來說,對任何需要的幫助的人和事,都是想辦法去幫助,從來不知道如何拒絕。「最近很多人還要加入我們的志願者隊伍呢。」

嚴峻形勢下疫情的危險性,黃文魁表示,從一開始就考慮過,他曾開玩笑地對身邊做公益的大姐們說,如果自己被感染了,兒子就交給她們幫忙照顧。

說這話的時候,笑著笑著的黃文魁眼睛開始紅潤,他扭過頭去,刻意把口罩往上戴了下……

相關焦點

  • 首部醫生戰疫日記出版,其中最短的一篇是《累到無力說話》
    ——《查醫生援鄂日記》近日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開始發行該書是由仁濟醫院主編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陳院士說:查瓊芳醫生的日記,從除夕夜出徵武漢寫到3月31日落地上海,一日不曾落下。在她的筆下,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人員、貨車司機、公交司機、志願者司機、快遞員等普通人的日常,一點一滴拼出了中國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路線圖。仁濟醫院方面透露,《查醫生援鄂日記》將多語種、多媒體呈現。
  • 戰疫日記丨樓長志願者的戰「疫」一天
    大年初三,孫清蘭便向社區報名,大年初四,她正式「上崗」,用點滴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度過了一個個平凡而又並不尋常的一天。早上9點孫清蘭為家人準備好早餐,與家人告別後,便匆匆出門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手拿噴壺對整個樓棟進行消毒是每天的「必修課」,樓梯、扶手、門把手等方方面面都不放過,保證居民生活環境安全健康。
  •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夏洪光 ‖ 我的戰疫日記
    我的戰疫日記夏洪光1月23日(農曆2019年12月29日),也就是武漢「封城」當天下午,我接到村上領導電話通知: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春節期間嚴禁轄區村民舉辦任何宴席、聚會;取消拜年、請客、茶牌等娛樂活動……我想,農村尚有「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之風俗,就刻不容緩
  • 447名「微網格長」,爭做防疫衛士,織密疫情防控網|戰疫日記
    【導語】: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抗擊新型肺炎專題人物欄目#戰疫日記#中,本專欄將聚焦真實的抗擊新型肺炎人物故事,眾志成城,為真實發聲!疫情發生以來,石門通過大網格細化「微網格」,構建「鎮—村(社區)—網格—村(居)民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聯動紅色抗疫作戰體系,建成447名微網格長組成的防控網絡體系,立足早發現、早排查、早隔離、早阻斷「四個早」,嚴防疫情輸入,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微網格長,就像一顆顆螺絲釘一樣,用他自己的方法默默在防疫一線戰鬥,守護自己的微網格,守護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
  • 「社區防疫」戰「疫」一線的「情人節」日記
    但翻開湘湖街道躍進湖社區書記仲文亮的日記,這一天的筆記本上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防疫工作安排。時間回到大年二十九,湘湖管理局發出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緊急通知,從未聽過的新冠疫情傳播首次寫入了這位基層書記的工作日誌。
  • 「戰疫日記③」在孝感老家,一家老小回歸劈柴做飯的日子也很溫馨
    這段時間,我們推出「戰疫日記」,用文字和影像記錄大家在疫情期間的真實經歷和感受,為大家展示一個個普通人、普通家庭在疫情下的真實狀態。讓我們一起,堅定信念,眾志成城,共同抗疫!下午收到公司通知,由於疫情原因提前放假了(原本22號我要值班)。開始忐忑畢竟要過年了,加上疫情的原因,放假後,我開始在武漢的家裡進行全面大掃除和消毒。空暇之餘時偶爾看下手機,各大群消息不斷,幾乎都是關於新冠肺炎的。這個群裡說XX被確診了,那個群裡說XX小區又有人被抬走了。
  • 我們收到了來自藁城區的「戰疫日記」……
    我們收到了來自藁城區的「戰疫日記」…… 2021-01-16 15: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志願者何子晴:投身戰疫 收穫溫暖和動力
    昨日上午,家住順德大良府又社區的中國人民大學大三學生何子晴忙碌地開展線上學習,其間不時查看順德防疫志願者招募的微信群,了解轄區防疫形勢和所需的志願者數目,再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報名參與。「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不能只做一個在疫情中『被保護』的對象,我要努力做點實事,貢獻自己微薄力量。」
  • 疫情下的商人|小企業主盼覆工,商超薯片方便麵賣瘋了
    鳳凰網財經頻道推出【疫情下的商人】系列報導,將視角聚焦在肺炎疫情下的中小企業,試圖通過當事人的口述,還原疫情之下不同的經營困境和百態人生。本文的兩個主人公是來自江蘇省一個縣級市的塑料製品、商超的中小企業主。
  • 「武漢日記」記錄者:告訴朋友家中密碼 失聯一天就過來看看
    紀實視頻從《武漢封城日記》更名為《武漢日記2020》,如今已經更新到了第十集,成為許多人了解武漢當下境況的一個窗口。 在武漢一直生活了37年的他,一開始他只是憑著心中攝影的愛好,單純地想記錄特殊時期下的家鄉。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多,蜘蛛越來越想用實際行動幫助其他人。
  • 看看煙臺這些戰疫日記都寫些啥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共青團煙臺市委機關黨委第一時間組建「共青團煙臺市委黨員先鋒隊」,團市委機關及市青少年宮、市希望工程基金辦公室所有 黨員全體響應、主動報名,經過篩選共有44人投身一線疫情防控。共青團黨員先鋒隊分三個小組,各組成立臨時黨小組,參與到街道社區、高速出口等 崗位聯防聯控工作,頂風冒雪毫無怨言,輪值輪守無畏困難,誓言疫情不退、崗位不退。
  • 抗擊疫情特別篇丨昂立日語志願者之吳音月老師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感召著昂立人的使命與擔當。在集團黨委和各級領導的帶領下,昂立日語的老師同學紛紛投身志願工作,以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用擔當和奉獻詮釋了社會責任感!面對疫情,昂立人積極響應號召,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一起走到志願者身邊了解他們的工作。
  • 一天只見3小時!微信語音記錄下青島這對夫妻的 「戰疫」點滴
    一天只見3小時!微信成這對勞模夫妻的「戰疫」日記「大婷:我今天給兩家老人送去了口罩和消毒酒精,囑咐他們別出門了。你晚上回家害怕,就打電話喊我起來接你下班,少睡一會兒沒啥!」
  • 青春戰疫 志願有我 |青年志願者戰疫筆記(十)
    疫情期間,他協助團市委進行防疫物資發放登記工作,負責23支「青春志願小分隊」的提醒和素材收集整理工作,每天他按時提醒志願者進行志願匯籤到、籤退,解答群內志願者提出的問題,耐心引導志願者領取志願匯保險,讓志願者們在開展志願服務過程中多一份安全保障。
  • 致敬戰疫青年志願者
    魏星耐心勸她:「奶奶,我是湖南跑過來的,坐了3個小時汽車,2個小時高鐵,4個小時火車才到武漢,就是希望你們好起來,您一定要吃幾口。」那位奶奶當時就哭了,豎著大拇指,一口一口把飯吃下去了。平時ICU護士最多只能護理3名病人,而在重症救治一線,魏星最多的時候需要護理8名病人,遇到轉運接收病人的時候,一天護理的病人最多高達30名。
  • 戰疫者|凌晨駕車送醫護上班,一群民間志願者的救與自救
    一直在國外工作的他回家過年,沒想到竟發生如此嚴重的疫情。1月23日凌晨,武漢宣布」封城」,並停用公共運輸。「肯定有很多醫護人員沒法上下班!」這樣一想,趙良萌生了接送醫護人員的想法。接著,他加入了志願者微信群,找到了和他一樣有此想法的人。
  • 生使人站在一條水平線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頭角來|戰疫日記
    畫家李一夫日記中這樣寫道,一幅幅反應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們的畫作,也應運而生。李一夫表示,在這特殊時期,他要用手中畫筆向大家講述北碚阻擊疫情的精彩故事。張志勝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46年來,他一邊耕作,一邊創作,追逐著自己所熱愛的繪畫夢想,被村民們親切地稱之為從田間走出的農民「畫家」。
  • 分享醫護人員援助湖北心路歷程「90後」近萬字戰疫日記入藏檔案館
    編者按:為更加全面記錄和保存淄博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面動員、聯防聯控、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歷程和生動場景,3月4日,淄博市檔案館面向社會各界徵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檔案資料,截至6月4日,已收到支援湖北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戰疫心得體會、「請戰書」等檔案資料
  • 「戰疫日記(61)」我在家鄉全力守護民眾的健康
    我的離開也意味著大良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效。在順德大良的集中觀察點站崗已經50多天,看著一位位隔離人員陸續完成隔離回家,而進來隔離的人也越來越少,心裡真是說不出的高興。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雖然沒有機會前往湖北一線的醫院裡,面對面的與病毒直接戰鬥,但是在我的心裡,守衛住我們生活的城市,保護這座城市的人民的健康也一樣重要。
  • 逆行的人 最美的人 武漢9人入選「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
    會議公布了2019年度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暨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名單。武漢市「最美90後教師」華雨辰、「快遞小哥」汪勇等9人入選「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我能體會患者吃不上藥的急切與無助,所以選擇成為一名藥品代購志願者。」他說。疫情初期,定點醫院不能進,定點重症藥房也比較少。為重症病人買一次藥,往往從下午兩點半開始排隊,到晚上十點多才拿到藥。排隊的時候,葉九思不敢出來吃飯,又餓又累,但是想到重症患者正在等著「救命藥」,就咬著牙堅持下來。等到送完藥回家躺在床上,渾身跟散了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