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育兒:「媽媽,你不給我買手機,我就不去上學了!」

2020-12-21 育兒專家榴槤媽媽

近來,有個媽媽很頭疼,因為她讀初一的兒子要求買手機。

兒子說,身邊的朋友都有了,所以他必須要買一個。

媽媽拒絕了,他就各種鬧。

眼看著馬上要期末考試了,這男孩卻跟媽媽賭氣說:不買就不去上學了。

媽媽傷心地問:我兒子這是不是太虛榮,攀比心太強?我要不要給他買?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01

首先,我不太想一上來就給孩子們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因為有不少時候,孩子要求買跟同伴一樣的東西,是有隱情的。

記得一個媽媽說:

女兒7歲。她的好朋友最近買了一條紫色的裙子,女兒也非要買一模一樣的。裙子倒是不貴,可是紫色根本不適合我女兒的膚色,我就勸她別買,結果她還生氣了。

這位媽媽問:我一向挺尊重她的自主性的,可她怎麼還這麼沒主見?

這個媽媽其實就誤解了她的女兒。

這個孩子不是沒有主見,而是她在同伴交往的時候,她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同,希望被接納。為了被接納,這個孩子會主動地要和同伴保持一致:無論是平日裡互動,還是具體到穿著,都要跟同伴一模一樣。

這個「跟同伴保持一致」的社交策略,不是孩子長大才發明出的。

如果你觀察過三五歲的小小孩,他們想要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兒的時候,會有很多模仿對方、吸引對方關注的小動作。

對方跑,他也跟著跑;對方玩什麼,他也關注什麼;對方手裡拿著一把槍,他可能也會湊上前去,說:我家裡也有一把這樣的槍!

這麼做,能夠表達一個意思:你看,我們有這麼多共同點,太巧了!所以,我們一起玩兒吧!

大孩子要求買手機,往往也是這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說,孩子要求跟同伴一樣也有用一部手機,可能只是為了去跟自己的同伴們表達:我們是一致的,我們是在一起的,我們的關係很緊密。

理解了孩子以後,我們再看如何應對。

如果就像7歲小女孩要買紫裙子一樣,價格也不貴,那父母該滿足的就可以滿足。手機也同理,畢竟現在的智慧型手機越來越便宜。

如果你怕輕易就答應給孩子買手機慣壞了孩子,那麼,你可以採用下面的這個思路:

我們假設孩子身邊有一群好朋友。這群人中,只有一個小孩買了手機,那麼你就可以拖一拖。不必對孩子說「你不該買」,只是告訴孩子「這個月我們家的預算不夠,再等等吧」,就好了。

之所以要這麼做,只是不希望孩子總在群體中因為物質原因出不必要的風頭,那樣只會憑白助長他的虛榮心。

但假如孩子的這群好朋友,一半都買了手機,而且你的家庭經濟也允許,這時就可以考慮給孩子買。

為什麼呢?假如孩子的大多數小夥伴們都買了,唯獨他沒有,在那個群體裡,他很可能會覺得格格不入,心裡頭很容易產生被排斥感。

一旦這個孩子在同伴交往中遇到什麼困難,他一定會舊事重提:你當初為什麼就不能給我買手機呢,就因為我沒買,大家出去玩卻不喊我了。

所以,只要家庭情況是允許的,那我們就不必為了一部智慧型手機,去把我們的孩子置於困難的境地。你只需要在買之前,跟孩子約定好雙方都能接受的手機使用規則就好了。

02

當然,也有一些情況,需要父母提高警惕,即:你的孩子,他不只是要買手機,而是一定要買最新款的高端手機。

我們仍然借用前面的例子。

假設你的孩子有一群小夥伴,經常一起玩兒。對於這群孩子的家庭經濟情況而言,一部動輒幾大千甚至近萬元的高端手機,已經算是奢侈品了,但這些孩子卻爭相要買這麼一個奢侈品。

這種情況下,極有可能,你的孩子所在的小群體,是在往愛慕虛榮、攀比奢華的那個方向走。

這個情況處理起來,又不一樣了。

應對辦法其實也簡單,那就是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並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家的真實經濟狀況:

孩子,我們的家庭跟別人家不一樣,你沒法去比。今天最新款的手機也許你買了,可是下一個東西你還是會輸給他們。事實上,在經濟層面,你可能永遠無法贏過他們。所以,我們不可能永遠這樣滿足你。

假如父母怕傷孩子的心,一味滿足孩子,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我舉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例子。

一對夫妻,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省吃儉用把孩子送進了一個當地的貴族學校。

他們對孩子照顧得很好,以至於孩子從來不曾有機會得知自己家庭的真正經濟狀況。

時間久了,這個孩子什麼都要最好的。在他看來,身邊的其他同學、朋友都擁有的,我為什麼不能擁有?

後來父母終於撐不住了,告訴孩子:我們家其實沒有買這個那個的錢。

這個時候,那個孩子一臉的不可置信。他覺得父母在騙他。

他的表現,其實就有些拒否定現實的味道了。因為他就像是個活在真空中的植物,一直活在虛空裡,以至於跟現實都脫節了。

這對於孩子的發展,當然有非常糟糕的影響。他長大了,很可能會變得眼高手低,無法真正腳踏實地。

事實上,這對父母應該早早地跟自己的孩子坦白:

我們讓你讀這麼好的學校,是覺得教育真的很重要,希望有一天你不會因為受教育不夠導致一些遺憾,但其實,父母為了供你讀書是很辛苦的。除了教育費用,家裡面沒辦法為你提供更多東西。不是你不該提要求,是我們的經濟的確不允許。你如果真的很喜歡那些物質,那就憑藉自己的能力,以後去爭取得到吧!

假如你的孩子年齡在9歲往上,你完全可以在每次家裡會議上,告訴孩子家庭日常開銷的實情。

孩子有這個知情權。

當孩子知道了家庭真實狀況後,他就會知道,我們家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而不是父母刻意不來滿足我。那麼,他也就不至於因為不被滿足,而跟父母發生不必要的對抗。

03

如今,不少父母對於孩子的物質消費,還是比較警惕的。這是好事。孩子的價值觀尚未成熟,需要父母的監督和引導。

不過,我們更想提醒父母們的是:在引導孩子之時,最好能夠試著去看看孩子物質需求背後的心理需求。

假如孩子只是正常的同伴交往需求,那麼不要隨意給他貼標籤。

假如孩子很少被父母認可和接納,那麼他今天要買高端手機,明天又要買名牌衣服,後天再買某限量版奢侈品,他之所以會沒完沒了的索要,只是因為在他心底,一直有個空洞未被填補,他需要通過外部物質,去彌補內在的低自尊和低價值感。

假如你通過覺察,發現自己的孩子存在上面的情況,那麼你在決定滿足或拒絕孩子的物質要求之時,別忘記了:

多陪陪孩子。你的陪伴本身,就會幫孩子確信:我是可愛的,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就不至於總被焦慮驅動著去攀比,去從物質層面找補。

多接納和肯定孩子,不拿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攀比的孩子,極可能也有一個愛攀比的父母。假如孩子小時候,你總是覺得他不如別家孩子優秀,那麼等孩子大了,嫌棄你這個做父母的太沒本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給孩子更多的通道去建立他們的自信、自尊。積木育兒提示您:比如允許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帶孩子旅行、看世界。當孩子在更多地方體驗到成功,他們的注意力就會更開闊,就不至於只會在某個單一、狹隘的領域裡,去跟他人做無謂的較量。

總之,一個執著於物質滿足的小孩,很可能他內心有擔憂甚至有恐懼。看到他,支持他。然後,那個小孩,他才能夠更成熟,才能走向更大的世界。

相關焦點

  • 育兒說:讓我歡喜讓我憂,小資媽媽與勤儉媽媽王牌對決,你是哪種
    收拾停當,招呼大寶出發,可是那卻發現大寶慢騰騰的在那裡玩樂高,滿臉不想去的樣子,鼓著小嘴不說話。開始我不知道怎麼回事,後來外婆細心,叫過大寶問明了情況,原來大家說他們班小朋友的媽媽每次開家長會都會打扮得很漂亮,還精心化了妝,可是他的媽媽每次都是穿得很隨便,也不化個妝。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對於育兒,富人比你更焦慮
    我們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儘管不知終點在何處,由此給媽媽們帶來的焦慮感伴隨著孩子的求學過程,看了《我是個媽媽,我需要一個鉑金包》之後,發現母親的焦慮不管處哪個階層,哪個國度都深陷其中。鉑金包是愛馬仕的一款爆款拎包,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塊人民幣,但還不是你有錢就買得到,要排隊預約,限量發售。
  • 「不買耐克鞋我就不上學」,這不一定是攀比,而是來自同伴的壓力
    媽媽你再不給我買耐克鞋,我就不去上學了,我的鞋「土」的不能見人了 馬小軍今年12歲,上五年級,最近他回家和媽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讓媽媽給自己買雙耐克鞋。 媽媽一直是拒絕的,因為一雙耐克鞋的價格真的不是家裡條件支撐得起的。
  • 「夜讀」「媽媽,我可以不去上學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刷爆朋友圈
    原以為你應該已經開始習慣上學的節奏,可是今天早上叫你起床的時候,你賴在床上鬧了好久。起床後,你不情不願地問我:「媽媽,我可不可以不去上學?」本來還在著急的我,一時間,被你問得啞口無言。後來因為擔心遲到,我沒有回答你的問題,看著你背著書包去上學了,我感慨萬千,卻又多了幾分擔心。不是媽媽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讓你讀書,而是讀書的好處太多了,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說,才能讓你明白。等到晚上回來,你已經忘了早上的插曲,和平時一樣寫完作業,玩一會就上床睡覺了。
  • 當代父母育娃觀:你不是我孩子,手機才是我孩子
    兩個孩子瞬間安靜了,一起手拉手跑過來問:「媽媽,你們怎麼不勸我們了?你怎麼又去玩手機了?可以給我和弟弟玩一會嗎?」 慢慢地,她找到一個極其管用的勸架方法:掏出手機。 兩個娃一吵架,她就先讓大兒子玩,再安頓給小兒子一個布偶玩具,大的玩20分鐘手機,接著小的玩。家裡一片祥和,她終於能長舒一口氣了。
  • 蔡少芬育兒經被引為範本,網友戲稱:被演藝事業耽誤的育兒專家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中蔡少芬的育兒觀念被眾多家長引為範本。網友戲稱:「蔡少芬真是個人被演藝事業耽誤的育兒專家。」那麼我們來看看蔡少芬是怎麼養育孩子的。「家常式」育兒:一、多陪伴孩子:蔡少芬說:「小朋友最重要就是和爸爸媽媽呆在一起,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比任何早教都好。」蔡少芬有時候拍戲非常的忙,但是她工作的時間大多數都安排在孩子上學的時間。
  • 媽媽,為什麼你能看手機,我不能?
    昨晚九點半,我讓二寶睡覺。二寶問我:「媽媽,你睡覺嗎?」「你先睡,媽媽還有事做。」我立刻回答。「什麼事?你還要繼續看手機嗎?為什麼你能繼續看手機,我不能?」二寶一臉認真看著我繼續問。「不行,你明天還要上學,要早睡早起!」我的口氣已經有變化了。「你不是明天還要上班嗎?為什麼你不早睡早起?」二寶仍然不甘心地繼續問他的「為什麼」「因為,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開始胡亂找理由。「媽媽,大人就可以不要早睡早起嗎?」
  • 媽媽圈大火的布魯可積木,到底值不值得給娃買?
    馬上就是六一節了,你給孩子的玩具準備好了嗎?對 1~6 歲兒童來說,一套好積木的價值,可是比一個高價培訓班還要高。市面上各種材質、形狀的「積木」很多,雖然都打著開發能力的旗號,但難度不合適、設計不專業、質量不過關等各種問題也讓家長們非常擔心。怎樣才能從中挑選到一款安全、放心又適合寶寶年齡的積木呢?
  • 孩子一上學就焦慮堅持不下去,在家不是手機就是睡覺,該怎麼辦?
    文/柔媽作者簡介:心理諮詢師一枚,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心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成長。有這麼一位媽媽給我後臺留言說:老師好,我女兒今年19歲了,至17歲開始就出現上學困難,在學校呆上一個星期就會焦慮,堅持不下去,沒有辦法,已經來來回回休學好多次了。但孩子也不是不要好,還想上大學,連續參加了兩次高考都失敗了。
  • 我家女兒,讀初三,打死不去上學,每天就抱著手機,我該怎麼辦?
    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打死都不去上學」的原因是什麼?我有個朋友,二婚家庭,她的繼女小時候乖乖的一個女娃娃,長得又很漂亮。初中時,突然就不去上學了,把自己關在家裡面,蓬頭垢面,不願意跟人交流,也不願意出門跟任何人見面。
  • 謝謝你,媽媽!給我生命,教我學會愛,還給了我一次愛你的機會
    但是從來不會批評我,從來不嘮叨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我,說我寫的好、學習好,這在很大程度上讓我愛上了學習,認為學習不是負擔。我們那時候同齡的女孩子上完初中就不上了,但是媽媽允許我上了高中,還上了大學。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正好開始並軌,要交幾千塊錢的學費,我上學就把家裡的所有積蓄花光了,媽媽依然堅持讓我去上學。媽媽很關心我的生活。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 李教授粉絲評論曾經,我也是李玫瑾教授的粉絲。經過幾年的學習成長,我卻特別不建議家長朋友跟李教授學育兒了。為什麼?相信很多人和我有類似的感受——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講座,乍一聽挺有道理,再聽聽又覺得有點怪。哪裡怪?說不清。
  • 不給我買我就哭!孩子任性時,希望你會用李玫瑾的「狠心育兒經」
    帶孩子走在街上,孩子看見了想買的東西,向家長提出要求後,沒有得到滿足就開始當街大哭起來,一副你不給我買我就哭的無賴樣子,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麼樣做?而關於這一問題,我國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玫瑾教授向家長們推薦使用「克制任性」的訓練方法,接下來就讓我為各位詳細的展開講述,這套克制任性的「狠心育兒經是」具體是如何做得?
  • 幼升小孩子不適應,不想上學怎麼辦?教你簡單幾招搞定!
    早上送兒子去上學,在學校門口遇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媽媽「拖」著一個孩子正往學校裡攆,而手中的孩子則大哭大鬧,嘴裡還一直哭喊著:「我就是不去上學!」這位媽媽也毫不相讓:「不上學能幹什麼?今天不上也得上!」引得旁邊很多送孩子的家長和孩子觀望。
  • 「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P.E.T.父母效能訓練》給父母的建議
    孩子的媽媽和孩子睡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了孩子的不愉快,媽媽就和孩子講「我們這次的上的幼兒園旁邊有好多的小賣鋪哦,況且這次的幼兒園會有文文最喜歡的滑滑梯哦。而且你的好朋友莉莉也在這個幼兒園哦,你要是去了這家幼兒園你每天都能見到你的好朋友了。」文文可能已經被媽媽的說的有的心動了,可是好景不長,再過了幾天以後。
  • 拔草 | 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拼插積木!
    我非常贊同。為了表達我對孩子們滿滿的關愛,我自己掏錢買了兩套,隨機送給今天留言的媽媽,如果抽中的你正好已經買過了,我把錢折給你們!愛你們,更你們的寶貝!有句話這麼說的:六歲前的孩子,只需要玩三件玩具就夠了,玩水、玩泥巴、玩積木!水,你家廁所就能接;泥巴,送不到你們手上;積木,我倒是可以給你們推薦一套!現在想要買款積木,真是為難死媽媽們了,別說你有選擇恐懼,你就是雷厲風行果斷決絕的典範,走進了玩具商店也懵。
  • 吐血整理 | 親測了近20多款積木後,我推薦這幾款......
    有些積木買來後不久就被當做垃圾扔掉,有些卻能玩個兩三年還不捨得扔,打包起來留著以後二胎備用。今天一媽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各年齡段積木選擇心得,給各位媽媽們參考。 蒙氏教具類積木種類繁多,比較常見的有彩虹積木、插棍積木、正方體積木。 其實對於這類積木,一媽的建議是儘量別買回家,有條件可以帶孩子去早教機構玩。此類積木因為一塊一塊的,收納起來真的令人頭大。而這類積木有需要配合恰當的引導,很多父母買回家也不會引導,扔在那裡,再丟上幾塊,早晚要變成垃圾。
  • 6年級男孩不願上學,父親扔給他一副手套:「不上學就去幹活」
    養育孩子就像升級打怪一樣,需要父母不斷地去修煉自己的內功和水平,針對性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問題。只有幫助孩子看到了本質問題才會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面對孩子不願意上學的問題有很多父母都會很頭痛,常常就是會對孩子一通打罵,而最終的結果往往卻更加不好,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下面這位父親的做法也許值得你借鑑。
  •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就如同單身的時候,過節會躲起來泡Sex and the City來安慰心靈,當了媽要靠看買柏金包的媽媽來共情,而且故事情節背景同樣發生於同一個城: 紐約。不,你誤會了,它並不如你想得那樣,是膚淺的,關於購物狂買包包的故事。
  • 孩子積木玩膩了?這21種腦洞玩法,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年前,我寫過一篇玩遍各種積木後選出9大類經典,給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推薦了最適合的專屬積木,很多寶媽留言問我:家中各類積木散落一地,寶寶總是很快就沒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