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我買我就哭!孩子任性時,希望你會用李玫瑾的「狠心育兒經」

2020-12-21 小風兒童心理學

帶孩子走在街上,孩子看見了想買的東西,向家長提出要求後,沒有得到滿足就開始當街大哭起來,一副你不給我買我就哭的無賴樣子,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麼樣做?

雖然大多數家長都知道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答應是不對的。但是孩子當街大哭哄不好,要麼就只能下手去給孩子點教訓,讓孩子長長記性;要麼就只能儘快地息事寧人,趕緊哄好自家的「小霸王」,等回家之後再慢慢教育。

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通過哭鬧威脅家長並成功的經驗,只要有一次就會在相當程度上鼓勵孩子養成這種任性的習慣。在孩子簡單的世界裡:只要哭能得到,那以後面對同樣想做而家長不允許的事情就也會採取相似的方法,如說家長沒有良好的教育,孩子就會在以後養成嚴重的無底線任性

而關於這一問題,我國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玫瑾教授向家長們推薦使用「克制任性」的訓練方法,接下來就讓我為各位詳細的展開講述,這套克制任性的「狠心育兒經是」具體是如何做得?

李玫瑾的克制任性「狠心育兒經」

一、「三不原則」

李玫瑾教授要求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哭鬧威脅時,要首先保證「三不原則」,也就是不打不罵不答應。孩子因為想要東西而哭鬧固然不對,但卻也主要是家長的教育沒有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對孩子加以打罵無疑是用自身的過錯去責備孩子;而不答應自不必說,既然要訓練孩子克制任性,就不能讓孩子的任性得逞

二、家長和孩子單獨相處

家長沒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繼續哭鬧,而這時家長就應該抱著孩子來到一處安靜安全的環境裡,讓家長與孩子1對1的單獨相處。比如把孩子抱回家裡,看著孩子在自己面前哭,不要去哄,也不要去主動與孩子搭話,讓孩子意識到哭鬧是沒有用的,等到孩子逐漸的在體力耗費極大的哭鬧中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會自然而然地停止哭鬧了。

三、等孩子哭累了再講理

孩子哭累了逐漸止住了哽咽,家長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講講道理了——先拿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意識到家長還是愛他的。然後再對孩子講明白:你哭鬧是不可能達成目的的,如果你真的想要這樣東西,你可以通過說服我的方式來向我提出訴求,如果你說的合理,那我就會答應你的請求。

而孩子經歷了這樣一次撕心裂肺的大哭、耗費了大量的體力而一無所獲之後,自然就會對此記憶深刻。在下次遇到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想到家長的教育,首先選擇與爸爸媽媽溝通,而不是用哭鬧來威脅。同時面對孩子的合理請求,家長也應該適當滿足,讓孩子對於與家長溝通抱有希望和熱情,而不是在幾次溝通無果之後就覺得家長只是在虛偽的應付,進而與家長拒絕溝通。

最好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

當然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最好,但卻是在孩子已經出現性格問題之後的彌補辦法了,所謂「大醫治未病」,對於孩子來說一切的性格問題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都能夠被扼殺在萌芽之中,從孩童階段就開始對孩子進行品質的教育。

以哭鬧來表達訴求,是缺乏溝通能力的表現,而是想要讓孩子擁有主動與家長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就要對孩子的社會能力進行培養,讓孩子認識到一個正常健全的社會關係是如何建立和維持的,而這本《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相信就會成為家長們的好幫手。

這套書全套共計6冊,分別對孩子需要培養的6種社會交往能力做了分門別類的介紹。比如《親社會行為》一冊中就著重向孩子們介紹了正常健康的社會關係是怎樣的,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與家長交流溝通,正確地表達訴求而不是一味地大哭。

當然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品質,也同樣能夠避免孩子使用這種任性自私的哭鬧來的威脅家長,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套書全套共計8冊,每一冊都對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當培養的一種情商品行的教育。

書中的文字都配有拼音助讀,可以讓孩子獨立閱讀繪本,更好地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而所配的插畫畫風也十分溫暖,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審美,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兒童成長書籍。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很可能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也被親友強力安利過。一些家長表示對李教授的育兒觀點不能更贊同,甚至呼籲「先修李玫瑾教授的課,才有資格當老師、做父母」。▲ 李教授粉絲評論曾經,我也是李玫瑾教授的粉絲。經過幾年的學習成長,我卻特別不建議家長朋友跟李教授學育兒了。為什麼?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所以,她也是很有名氣的一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該管孩子什麼呢?李玫瑾教授提出了3方面。6歲以前首先該管的是孩子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做什麼都很消極,害怕失敗,遇到苦難還總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動不動就哭,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人喜歡的。在養育孩子時,家長培養孩子什麼性格,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性格。性格好的孩子才能受人喜愛,也更容易有一番成就。
  • 李玫瑾:方法不對,你越管,孩子越叛逆?父母做好這3點才有用
    孩子身上遺留的壞習慣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要麼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及時的糾正,要麼是父母用的方法不對,當孩子不聽話、哭鬧、任性和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要不時對孩子說教,要麼是對孩子發火吼孩子,甚至還會對孩子動手,讓孩子長點記性。
  • 育兒大咖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所以,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看看就好,不要太執著,你的基因和孩子的後天都跟他們不同,跟著自己孩子的節奏走。主流育兒專家的核心教育理念當前,寶媽們關注的主流育兒專家有三個代表人物:李玫瑾、尹建莉和約翰·華生(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三位專家的觀念各有不同。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家長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6歲前,孩子這4方面要狠心管 1、克制任性 現在的家長過於重視孩子,不管孩子想要什麼,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會滿足。這時大多數家長的想法是:大不了孩子只是在地上打滾。但等到12歲之後,孩子想要的東西沒被滿足,無理取鬧的方式就有很多種了。
  • 李玫瑾:6歲前「嚴抓」這4方面,孩子長大情商高,做事也更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個節目中提到過關於孩子教養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了"3歲之前有恩與他,6歲之前立規矩"的教育理念。為什麼管教孩子要在6歲之前?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是6歲之前?1.孩子"一哭二鬧三上吊"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到在大街上有孩子突然號啕大哭,或者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哭的撕心裂肺,結果旁人一問,才知道可能他只是想要爸媽買一個最新款的玩具。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要說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有哪些,那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 其實很多寶媽都和我吐槽過自家孩子頂嘴的過程,有些家長甚至會有暴力來解決,不過每次打完都後悔,但是不打又不知道怎樣做才適合,對此可以說是非常苦惱。
  •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2到5歲你不管,長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孩子的成長都是分階段性地,對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的也就不一樣了,在孩子的不同時期,都要用適合的教育去教育孩子。這個時候,李玫瑾教授就把孩子的一生分為好幾個階段。
  • 李玫瑾: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是個孝子,這樣晚年才能過上舒服幸福的日子,但有些家長由於錯誤的育兒觀念,導致了孩子未來成為了一個「白眼狼」!李玫瑾: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不到家長們有沒有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呢?
  • 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藉口再多不過不負責任,李玫瑾:3歲前自己帶
    孩子的意識覺醒期在「可怕的2歲」,但是比起3歲之前只能用哭聲表達痛苦,3歲之後才是孩子真正用哭聲去表達自己的意向,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需求,並學會用哭聲控制長輩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不管在商場還是公共場合,那些能對孩子說「不」且能堅持到底的,都是從小陪伴孩子,自覺無愧於孩子的家長。
  • 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讓她活得快快樂樂
    李玟瑾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因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而為大家所熟知,但她更因切實有效的育兒理念受到家長的熱捧。李玫瑾教有個女兒,她曾說過: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讓她活的快快樂樂。她表示她並不很看重女兒的成績,女兒上學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
  • 「媽媽,我要買泡泡機,我同學都有」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幸福
    路上,萌萌猶豫了好久,然後對著媽媽說:「媽媽,我想要買一個泡泡機,就是X音上很火的那個,我班上同學都有,你可以給我買嗎?」媽媽思量片刻,反問到:「你是自己喜歡想買,還是覺得別人都有你才想買?」萌萌答到:「我自己也喜歡,看到別人有,我也很羨慕。」媽媽答應了萌萌,並且當天晚上就帶著女兒到商場買了,但卻沒有立即給女兒玩,而是等到回家以後。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李玫瑾教授我們都熟悉,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見解,經常在節目中和家長討論育兒問題,給許多家長解決了疑惑,她的育兒觀也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在網絡上非常火爆。
  • 李玫瑾教授說的專治3-5歲「熊孩子」的訓練方法:片面了!
    怎麼說「不」呢?3-5歲,找個機會,訓練孩子,克制任性。怎麼訓練?當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家裡已經有無數小汽車,他在商場非要鬧騰,我就要這個小汽車。你說:家裡有一樣的。他說:我就要,我不走。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您一定要做一個克制任性的訓練。首先,把孩子抱回家,放床上。
  • 李玫瑾:家裡沒錢,這3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李玫瑾教授,作為最近兩年的「育兒明星」,想必很多家長都聽說過她的育兒經,不過李玫瑾教授作為犯罪心理學專家,她和育兒到底是怎樣產生聯繫的呢?隨著社會的發展,物價也是一直逐步上升的階段,像我們小時候一毛錢都能買很多東西,現在買顆糖都費勁,正是因為高昂的物價,讓很多家長養育孩子的時候能省的地方都不會亂花錢,這就導致了孩子很多必須的用品,卻讓家長過早的斷掉,李玫瑾教授表示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哪些東西過早地斷掉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呢?
  • 如何培養一個好性格的孩子?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有句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非沒有科學依據,在育兒領域也有這樣一個「三歲定終生」的理論,意思是說孩子三歲時的性格,已經有成人時的雛形。在紐西蘭曾經有一項長達30多年的跟蹤調查,人數達到1000人。
  •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用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用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孩子日漸長大,父母感到欣喜的同時也感到苦惱。在孩子小小的腦袋裡,會越來越多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他們不成型的世界觀裡,很多觀點和看法又是不完善的。這就直接導致孩子會通過「頂嘴」這一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證明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這是父母最頭疼的一個時期,但是千萬不能試圖用自己的思想來覆蓋或控制孩子的思想,這樣做不僅沒有任何效果,有時還會起到反作用。
  • 我們對「哭」的理解太膚淺了: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我身邊總有一些年輕的父母,對孩子的哭聲特別敏感,總是難以忍受。無論是孩子夜裡哭鬧,還是在超市裡想買玩具哭鬧,只要孩子一哭,父母就會特別緊張,受不了孩子哭鬧的表現。昨天在小區裡,我還見到一位寶媽跟寶寶這樣說:只要你不哭,我什麼都答應你!
  • 李玫瑾:家長少說三句「口頭禪」,才能塑造出「打不倒」的孩子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我家兒子今年7歲,才剛上小學,平時說不得罵不得,一遇到不高興就把自己鎖進屋裡,誰的話也不聽,真是頭疼!不知何時觸碰到他那個脆弱敏感的神經,就開始哭個沒完。我女兒特別在乎輸贏,今天跟幼兒園夥伴掰手腕輸了,明天必須在跑步上贏回來,不然就鬧情緒,她會覺得輸一次遊戲就是輸了全世界。
  • 「孩子哭就要抱」,李玟瑾教授的勸告,父母要聽進去
    而稍微嚴格一點的父母,他們在看到孩子哭鬧時,第一時間是先讓孩子哭一會,讓孩子自己邊哭邊冷靜,過一會孩子不哭了再抱。01孩子哭了要不要抱?③緊張、恐懼或者依賴情緒哭鬧孩子在玩耍時不小心摔倒了,可能只是有點疼,孩子沒有哭,但是我們可能會很心疼,一邊安慰孩子,一邊詛咒著用腳踩那塊地。孩子受到大人的情緒感染,害怕得哭了起來,而且越哭越大聲,對父母產生極強的依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