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吃芒果橘子容易導致新生兒得黃疸?

2020-12-21 萌動孕期小貼士

懷孕後,由於孕期激素的作用,不少準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問題,這時候如果吃點酸甜的水果就再好不過了。不過,也有很多人反應,說家裡的老人不讓吃太多芒果和橘子這類黃色的水果,否則寶寶出生後容易得黃疸。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跟著小萌一起來看看吧~

一、孕期吃黃色水果會讓寶寶容易得黃疸嗎?

這並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寶寶得黃疸與準媽的飲食無關,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老化後,經代謝會產生」膽紅素」,並經由肝膽排出體外。而新生兒的紅血球一般會比成年人的多,但Ta的肝功能發育還不完善,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在紅血球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膽紅素就會累積在體內並停留在血液中,引起眼白、黏膜、皮膚泛黃,進而導致出現了黃疸。

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寶寶都會發生黃疸,不過一般是以東亞人居多。

二、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

準媽在懷孕期間要格外注意飲食,不要過多吃生冷、辛辣、溼熱食物,同時也要忌菸酒、咖啡、有色飲料等。

萌動溫馨提醒:

當然,儘管引起黃疸的原因與食物的顏色並沒有關係,但芒果、柑橘類水果屬於高致敏原食物,容易引起過敏,準媽在孕期攝入還是要適量,不要貪口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孕期鼓勵吃橙子,卻對橘子冷眼相待?真正的原因跟黃疸無關
    而同樣的形狀和口感,甚至同樣的顏色,橘子的待遇就差多了,尤其是孕期,如果準媽媽多吃了橘子,就會被很多人阻止,別多吃這個,會讓寶寶得黃疸的。嚇得很多寶媽對橘子望而生畏,幾乎不敢吃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難道橘子吃多了真的得黃疸嗎?事實可不是這樣的呢。橘子和橙子到底有什麼區別?橘子和橙子雖然顏色、形狀和口感都差不太多,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水果,有很大的區別,從溫性涼性來說,橘子性溫,吃多了容易上火,表現為口舌生瘡、咽喉幹痛、便秘等,尤其是孕婦,可不要多吃。而反觀橙子呢,它的性涼,是清火的水果,孕婦懷孕比較燥熱,正好吃點橙子消火。
  • 懷孕後吃鵝蛋能預防寶寶黃疸嗎?你或許不知道,育兒專家告訴你
    在我國古代,中醫把新生兒常見的疾病如:溼疹、黃疸等疾病稱之為「胎毒,」通俗話來說,就是內熱。在懷孕的時候,如果孕婦吃了比較油膩刺激的食物,就會引發內熱。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家相信民間流傳的說法"吃鵝蛋能去除胎毒",就會讓自己家裡的孕婦多吃鵝蛋,來避免將來出生後的寶寶出現黃疸。事實上,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寶寶出生時自身體內衰老的紅細胞比較多,而新生兒的肝臟和腸道的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從而導致這些衰老的紅細胞在血液裡無法及時排出去。從而導致新生兒的皮膚出現黃疸的情況。
  • 原來他得了新生兒黃疸
    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有兩種:1,母乳性黃疸。這種情況下暫停母乳黃疸會有所好轉。2,溶血性黃疸。這種情況一般是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導致,容易引起嚴重的黃疸。這時從孕期開始就要監測和聽醫囑,孩子出生後進行治療。
  • 懷孕吃橘子,會讓胎兒臉變黃?孕期吃水果,你不知道的秘密!
    關於懷孕吃橘子會讓胎兒臉變黃嗎?這個問題,在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有50%的人認為可以,50%的人認為不可以,究竟可不可以呢?
  • 吃橘子吃出了黃疸症,孕婦吃什麼顏色食物,會讓皮膚變成什麼顏色嗎?
    28歲的小芳懷孕已經4個多月了,聽說在懷孕期間,要多補充水果,就每天拿水果當主食,特別是在現在,橘子上市以後,小芳聽說橘子維生素多,一天要吃好幾個
  • 兒科醫生:新生兒出現黃疸,多半是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別不信
    但是有部分新生兒出生後會出現黃疸現象,讓很多新手父母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常見疾病,具體表現為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後,出現面部及身體等部分皮膚發黃的症狀,同時伴隨著無精打採、大小便顏色異常等。
  • 想要新生兒遠離黃疸,4類食物要拒之門外,遵守照做,有效預防
    很多新生寶寶出生後,都會遇到黃疸的問題。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如果是生理性黃疸的話,隨著寶寶的發育,會逐漸消失,但是如果碰到病理性黃疸的話,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很多寶媽也特別害怕寶寶出生後會得黃疸,因此從懷孕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建議準媽媽孕期的時候,少吃這4類食物。
  • 為避免新生兒黃疸,孕婦儘早改掉4個行為,可減少的黃疸機率!
    可能有人還會覺得,如今新生兒寶寶,黃疸機率越來越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並不說是以前的寶寶就沒有黃疸問題,以前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對於新生兒黃疸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並且大多數寶寶的黃疸問題,都能夠不藥而愈,因此,也不會過多在意的。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另外新生兒紅細胞的壽命短再加上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成熟,不能及時處理和排洩由於大量紅細胞破壞而生成的膽紅素,所以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因此造成新生兒在出生後2~14天內出現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其特點是無臨床症狀,肝功能正常,間接膽紅素增加。
  • 「金瞳症」,認識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出生28天內)出生後,血清中膽紅素高,而新生兒的肝臟還不能有效地分解膽紅素,很容易出現肉眼可見的皮膚黃染,這就是新生兒黃疸。約84%左右的足月新生兒都會面臨黃疸問題。大部分新生兒黃疸是正常的,不需過多幹預。一般出生後2-3天出現,7-10天消退。(早產兒可能會延續到2-4周或更久)有些是需要及時治療的。1.某些疾病(比如感染、溶血等等)導致的新生兒黃疸,要及時治療。2.如果黃疸高到一定程度,絕對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治療。
  • 新生兒若出現黃疸,或因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準媽媽該引起重視了
    其實新生兒出現黃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通常表現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面部以及身體上會出現發黃的症狀,有時會伴有大便顏色不正常,通常孩子的精神狀態也不會很好。大多時候新手父母面對孩子的黃疸並不必擔憂,因為黃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動的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新生兒的黃疸比較嚴重,而且會反覆出現,這時一些新手父母會更加著急。
  • 新生兒黃疸患病率雖高,但若孕期能做好這3點,就能有效避免黃疸
    很多新生兒出生之後,皮膚甚至眼白都會發黃,很多新手媽媽在看到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心情都會十分的焦急,其實這就是我們大家口中所說的黃疸問題。雖然新生兒黃疸或病的機率比較大,但也是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且症狀比較輕微,過一周左右孩子就會慢慢調理過來。可是如果黃疸情況比較嚴重,。
  • 新生兒出生第二天出現黃疸,治療兩天後被家長帶回家「曬太陽...
    出生才5天的新生兒寶寶珊珊(化名)是一名足月低體重兒,出生沒多久就出現黃疸,並被診斷為「蠶豆病」,但是治療才2天,就被家人帶回家曬太陽「退黃」,由於延誤治療,三天後珊珊出現了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再次入院,接受換血治療後才轉危為安。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看懂這張圖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這兩種黃疸症狀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就診?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 孕婦可以吃橘子嗎 孕婦吃橘子注意事項
    孕婦吃橘子既能改善胃腸道不適症狀,增進食慾;又能加強營養,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可促進通便,降低膽固醇,對孕婦本身及胎兒的生長發育都有好處。不過什麼食物都要有個度,橘子一次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容易導致上火,尤其在孕後期孕婦容易發生便秘的情況下,更要少吃或不吃。
  • 新生兒黃疸:「色號」不同,診治不同
    挑口紅,選色號,寶媽們都很關注,如果新生寶寶出現皮膚黏膜黃染,大家也需要關注黃疸的「色號」。同樣都是新生兒黃疸,不同的「黃」往往代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疾病發展階段、不同的病情嚴重程度。1.淡黃色——淺淺的一層黃色,且黃裡透紅,如範圍局限在顏面、胸部,黃疸出現在生後2~3天,寶寶一般情況也比較好,生理性黃疸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般會慢慢消退,不需要特殊處理。2.金黃色——黃色鮮明,如橘皮一樣,範圍廣泛,一般代表黃疸的程度較重,膽紅素值較高,需要到醫院檢查血清膽紅素,根據直接、間接膽紅素的值,進行合理的幹預治療。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生兒黃疸偏高怎麼辦|嘉會醫療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剛生完寶寶後最擔心、憂慮的事情除了母乳餵養,就是新生兒黃疸了。很多寶爸寶媽對新生兒黃疸沒有充分的了解,只是一味的干著急,急忙帶寶寶來醫院治療。其實,新生兒黃疸也分為很多種,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吧!
  • 新生兒常見問題攻略 打嗝、黃疸、眼睛、大便等問題
    2、黃疸簡單理解,黃疸就是皮膚和其他器官發黃。提到黃疸,一定要區分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表現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最長可延遲至3~4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在24小時內出現,有著黃疸發展快,黃疸程度重等特點。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長壽新聞網 記者 駱英     養育孩子要經歷重重考驗,如果從孩子出生算起,那麼新生兒黃疸就是父母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     不少寶媽寶爸會發現,寶寶出生後不久,皮膚會逐漸發黃,皮膚顏色呈現淡黃色,主要是出現在上半身和面部。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