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若出現黃疸,或因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準媽媽該引起重視了

2020-12-23 育兒悅悅老師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小寶貝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應該是一家人歡天喜地的時候,但是許多寶寶出生以後通常會伴有黃疸,這讓許多新手父母措手不及,非常的擔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其實新生兒出現黃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通常表現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面部以及身體上會出現發黃的症狀,有時會伴有大便顏色不正常,通常孩子的精神狀態也不會很好。大多時候新手父母面對孩子的黃疸並不必擔憂,因為黃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動的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新生兒的黃疸比較嚴重,而且會反覆出現,這時一些新手父母會更加著急。

27歲的林靜就是一個新手寶媽,經過10月懷胎,她都終於順利產下一個男嬰,看著懷裡的「小人兒」,一家人歡喜不已,但是慢慢的林靜發現孩子的不對勁,本來皮膚應該白嫩的孩子,竟然又黑又黃,而且孩子也不是很有精神,無精打採的,這時林靜就懷疑孩子可能是患了新生兒黃疸,因為他在懷孕之前就做足了功課,經常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而且會在同事那裡得到一些育兒方面的經驗。林靜馬上找到了醫生,因為她覺得自己孩子的黃疸比較嚴重,經過醫生的確診,孩子確實是新生兒黃疸,需要進行住院治療,孩子經過一周的藍光治療後就出院了。

其實像林靜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醫院每天都會接到許多新生兒黃疸的孩子,且現在新生兒黃疸的孩子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雖然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會自己慢慢變好,但還是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

這時有一些寶媽可能會問,對於新生兒黃疸有沒有預防的方法呢?其實只要準媽媽在懷孕期間保持良好的習慣,新生兒患黃疸的機率就會低一些。

讓寶寶遠離新生兒黃疸,孕期做到以下幾點?

補充維生素C

其實維生素C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營養物質,許多女性通過補充維生素C來達到美白養顏的目的,但是也有專家表示,孕媽在懷孕期間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提升媽媽的免疫力,胎兒在母體是主要通過吸收母體的營養,來進行生長和發育,如果母體多補充維生素C就會降低新生兒黃疸出現的機率。

控制飲食,少食辛辣食品

現在的美食多種多樣,一些準媽媽在孕期食量會增加,而且更喜歡吃一些口味比較重的食物。特別是一些比較辛辣的食物,對於一些女性來說根本拒絕不了。但是準媽媽如果經常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容易誘發胎毒,寶寶更容易出現黃疸、胎記、溼疹,所以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儘量少食辛辣的食品,飲食儘量清淡一些。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許多女性在睡覺之前通常會有追劇的習慣,這讓女性的大腦睡前仍然保持著興奮的狀態,難以入眠,甚至會影響到女性的睡眠質量,當女性睡眠嚴重不足時,就會對女性的身體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對孕媽來說,那就更加嚴重了,長期熬夜會讓準媽媽體內的激素分泌異常,影響胎兒的發育,新生兒也更容易出現黃疸的現象。

準媽在孕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會嚴重影響到注重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準媽媽在孕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同時還應該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才更利於胎兒的生長和發育。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新生兒出現黃疸,多半是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別不信
    經過一周的治療,王琴女兒的黃疸消褪,健康平安出院。其實王琴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據兒科醫生也表示,現在出現新生兒黃疸的情況越來越多,新生兒科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黃疸患兒。雖然大部分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都可以治癒,但畢竟也是疾病,對新生兒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脅。
  •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草莓媽媽學院告訴你!
    想要送醫院治療,但婆婆、嬸嬸等長輩又說回家好好照顧、曬曬太陽就好了,那麼到底該聽誰的呢?12月19日(周六)上午10點,草莓媽媽學院特邀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廖積仁,為疑惑滿滿的準爸準媽們講解《新生兒黃疸預防與護理》。從孕產婦身體狀況、日常飲食、休息、產檢新生兒體徵、開奶餵養等方面,幫助孕媽們預防寶寶出現黃疸。
  • 為避免新生兒黃疸,孕婦儘早改掉4個行為,可減少的黃疸機率!
    可能有人還會覺得,如今新生兒寶寶,黃疸機率越來越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並不說是以前的寶寶就沒有黃疸問題,以前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對於新生兒黃疸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並且大多數寶寶的黃疸問題,都能夠不藥而愈,因此,也不會過多在意的。
  • 新生兒黃疸患病率雖高,但若孕期能做好這3點,就能有效避免黃疸
    很多新生兒出生之後,皮膚甚至眼白都會發黃,很多新手媽媽在看到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心情都會十分的焦急,其實這就是我們大家口中所說的黃疸問題。之前聽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他們小區有一個新生兒出生的時候,眼睛和身體就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黃疸,孩子的媽媽對此非常緊張,堅持要求到醫院進行檢查,但是家裡的老人認為孩子出生都會有黃疸,只要一到兩個星期就能夠自己好。
  • 想要新生兒遠離黃疸,4類食物要拒之門外,遵守照做,有效預防
    很多新生寶寶出生後,都會遇到黃疸的問題。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如果是生理性黃疸的話,隨著寶寶的發育,會逐漸消失,但是如果碰到病理性黃疸的話,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很多寶媽也特別害怕寶寶出生後會得黃疸,因此從懷孕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建議準媽媽孕期的時候,少吃這4類食物。
  • 為什麼孕期鼓勵吃橙子,卻對橘子冷眼相待?真正的原因跟黃疸無關
    而同樣的形狀和口感,甚至同樣的顏色,橘子的待遇就差多了,尤其是孕期,如果準媽媽多吃了橘子,就會被很多人阻止,別多吃這個,會讓寶寶得黃疸的。嚇得很多寶媽對橘子望而生畏,幾乎不敢吃了。很多人吃橘子多了,就會引起手、足或者全身變黃的症狀,變成「小黃人」,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精神不振等症狀,民間叫做「橘子病」,在醫學上成為「胡蘿蔔素血症」,這種病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停止吃橘子,就會出現好轉。所以孕婦生下孩子有黃疸症狀時,人們就說是吃橘子導致的,其實這種說法也是片面的,吃橘子並不會導致黃疸。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首先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呢?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而且嚴重的黃疸可以引起腦部的傷害。大多數新生寶寶的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這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血膽紅素增高現象,對於新生兒沒有什麼危害,也不需要治療。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黃染,4~5天達到高峰,輕者可見顏面部和頸部出現黃疸,重者軀幹、四肢出現黃疸,大便色黃,尿不黃,一般沒有什麼症狀,偶爾可有輕度嗜睡和食慾差,正常新生兒7~10天黃疸消退,早產兒可以延遲2~4周。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照射藍光傷害身體?!6個注意事項父母早知道
    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不僅著手給未來寶寶準備衣服、用品,也在關注一些孕期、育兒知識。這對於準媽媽或新手媽媽是很有必要的,避免了遇到事情手忙腳亂。一般在寶寶出生24小時後,寶寶的皮膚會發黃,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可能是寶寶得了黃疸,有80%的早產兒和60%的足月兒都會患上黃疸,主要原因是由於肝臟不夠成熟或體內膽紅素含量過高引起的皮膚發黃的臨床表現,新生兒由於體質差,無法有效的代謝體內過高的膽紅素。大多數新生兒寶寶出生後都會經歷這樣一種生理現象。
  • 懷孕後吃芒果橘子容易導致新生兒得黃疸?
    懷孕後,由於孕期激素的作用,不少準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問題,這時候如果吃點酸甜的水果就再好不過了。不過,也有很多人反應,說家裡的老人不讓吃太多芒果和橘子這類黃色的水果,否則寶寶出生後容易得黃疸。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孕期4個壞習慣,致寶媽生出「小黃人」,孕媽們要注意
    新生兒黃疸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種,病理性黃疸比較嚴重,需要引起父母重視、及時送醫救治。而生理性黃疸就好很多了,不需要父母太擔心費事。 如今她也即將二胎,有了上次的經驗,孕期也做了不少功課,才知道頭一胎黃疸跟自己孕期護理有著很大的關係。 孕期4個壞習慣,導致寶媽生出「小黃人」 若是孕婦在孕期有這4點不良習慣,生出「小黃人」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孕媽們要注意!
  • 原來他得了新生兒黃疸
    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有兩種:1,母乳性黃疸。這種情況下暫停母乳黃疸會有所好轉。2,溶血性黃疸。這種情況一般是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導致,容易引起嚴重的黃疸。這時從孕期開始就要監測和聽醫囑,孩子出生後進行治療。
  •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的以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這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1.膽紅素生成過多   新生兒膽紅素主要來源於血紅蛋白分解產物,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明顯高於成人,新生兒8.8mg/(kg.d),而成人僅為3.8mg/(kg.d)。
  • 五阿哥剛出生就因黃疸險被活埋,真的和他母親孕期吃甜食有關嗎?
    幸好女主請來宮外神醫診斷才知:五阿哥乃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因是母體溼熱膽汁淤積而成,這和愉貴人在孕期食用過多的烤餅和甜糕有關。孩子黃疸真的和母親孕期吃甜食有關?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雖然孕期吃大量甜食極易引發妊娠高血糖,新生兒罹患紅細胞增多症的風險就會增加,發生黃疸的可能性也就相應增加。
  • 生理性黃疸多發病於新生兒,前期症狀明顯,雖然常見,但要重視
    導語: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體內發生的生理性超共軛膽紅素血症,主要由新生兒早期膽紅素代謝的特徵引起,是新生兒發育中的正常生理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黃,鞏膜黃和大便黃。該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自發解決,但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引起諸如病理性黃疸和膽紅素腦病等併發症。
  • 家長用這個方法給初生寶寶退黃疸 卻讓寶寶進了重症監護室 - 紅網
    紅網時刻8月11日訊(通訊員 成彩麗 楊楠)剛出生10天的小豆豆因哭鬧不止、拒奶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就診,主任醫師董曉斐查看後發現寶寶顏面部、腹部、背部、四肢等多處皮膚灼傷,有大小不一的水泡,有的已經破潰化膿,詢問後得知患兒出生第二天出現黃疸,家屬用艾草點燃對皮膚進行反覆燒灼
  • 孕期頭疼忍忍就行?不想影響胎兒發育,準媽媽要重視
    準媽媽小周懷孕5個多月了,最近她經常在辦公室裡嚷嚷自己頭疼、頭暈,同事們都建議她去醫院看看。
  • 家長用「土方」給嬰兒退黃疸,卻進了ICU
    通過全面檢查,小豆豆的黃疸並不嚴重,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只是因為家人盲目治療引起的灼傷和繼發的感染需要住院了。 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與成人不同,50-60%的足月寶寶,70-80%的早產寶寶在生後可出現暫時性的皮膚黏膜黃染,吃喝拉撒睡都正常,稱生理性黃疸,無需住院治療。 在一些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的作用下,膽紅素生成、攝取、結合及排洩功能異常,使血中游離膽紅素過高,產生病理性黃疸,易並發膽紅素腦病,應及時就醫。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有這三種臨床表現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新生兒黃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退,如果不能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那麼,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呢?那麼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 傳統孕期禁忌TOP10,到底能做不能做?
    下面,我們通過婦產科醫師的理性分析,讓孕媽媽了解這些禁忌與風俗的意義,除了理解老祖宗的智慧,也知道該如何做,讓自己與胎兒都健康,相信這樣將有助媽媽在規劃孕期生活時,更懂得「趨吉避兇」之道,以順利安度孕期,迎接寶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