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的以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這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1.膽紅素生成過多
新生兒膽紅素主要來源於血紅蛋白分解產物,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明顯高於成人,新生兒8.8mg/(kg.d),而成人僅為3.8mg/(kg.d)。其原因是胎兒在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數量代償性增多,出生後血氧濃度升高致使過多的紅細胞破壞;產時臍帶延遲結紮,紅細胞數量更多;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短,為70~90天(成人為120天),且血紅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2倍;其他來源(如肌紅蛋白分解)的膽紅素生成亦比成人多。
2.肝功能不成熟
①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能力差:新生兒肝臟內攝取膽紅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少(在出生後5~10天才達到成人水平),僅為成人的5%~20%;
②肝細胞結合膽紅素能力低下:新生兒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少,僅為成人的1%~2%,活力極低,使膽紅素結合過程受限,早產兒則更有所延遲,可出現暫時性肝內膽汁淤積。
3. 腸肝循環的特點
新生兒腸道蠕動性差,腸道內無細菌,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還原成糞膽原、尿膽原,而腸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可使結合膽紅素水解為非結合膽紅素和葡萄糖醛酸,前者又可被腸道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而達到肝臟,增加「腸肝循環」。
新生兒膽紅素產生較成人多,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的能力僅為成人的15%~20%」故臨床上極易出現黃疸。飢餓、缺氧、便秘、脫水、酸中毒及顱內出血等因素均可使新生兒黃疸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