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新生兒黃疸,孕婦儘早改掉4個行為,可減少的黃疸機率!

2020-12-21 平平愛體育

可能有人還會覺得,如今新生兒寶寶,黃疸機率越來越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並不說是以前的寶寶就沒有黃疸問題,以前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對於新生兒黃疸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並且大多數寶寶的黃疸問題,都能夠不藥而愈,因此,也不會過多在意的。想要孩子出生時白淨,孕期堅持「4不做」,可以減少黃疸機率!

1、飲食方面:孕期吃對食物能夠幫助預防新生兒黃疸,孕媽平常可以多吃一些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比如橙子、車釐子等等水果,還可以通過補充葉酸來幫助胎兒健康發育。平常可以吃一些鵝蛋,能夠幫助孕媽排出體內的毒素,從而預防黃疸。孕媽要注意,整個孕期千萬別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否則會威脅到胎兒的健康。孕期的飲食能夠直接影響到胎寶的發育,孕媽要多注意。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在我們看來,在懷孕期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是非常必要的。有相關的醫生解釋的理由是避免孩子出現胎記或者畸形的情況。事實上,避免辛辣刺激對於規避新生兒黃疸也有一定的作用,因為這種辛辣的食物,我們吃完之後身體可能有一部分酸爽,但是卻有可能導致胎兒出現胎毒。所以為了胎兒的健康,準媽媽們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3、堅持有規律的作息與飲食:如今的很多年輕人,都有著熬夜的習慣,很晚都不睡覺,早上沒什麼事情,就會睡到很晚,這樣作息不規律,身體代謝也會跟著受到影響,從而不利於身體排除毒素和垃圾。從而沉積在身體中,就有可能影響到胎兒健康發育,從而增加寶寶黃疸的機率。

4、晚上熬夜玩手機:到了孕晚期,由於肚子變大,準媽媽們無論怎麼躺都覺得難受,甚至因此影響到睡眠。睡不著的時候,有些準媽媽可能就喜歡拿出手機玩一會兒,這樣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晚上熬夜的行為,不僅對孕婦的身體不好,還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經常晚睡,不僅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還會使早產的機率大大增加,相對於良好作息習慣的孕婦來說,經常晚睡,也會使寶寶更容易出現黃疸。

看著別的孩子白白胖胖的十分可愛,而反觀自己的孩子臉上黃黃的,相信也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那麼在懷孕期間做好這幾件事情,你也會擁有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如果寶寶出生後還是有生理性黃疸,媽媽也不要太過擔心,幾天後症狀就會減輕。如果寶寶的黃疸幾天之後反而更加嚴重,要趕緊去看醫生才行。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首先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呢?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而且嚴重的黃疸可以引起腦部的傷害。大多數新生寶寶的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這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血膽紅素增高現象,對於新生兒沒有什麼危害,也不需要治療。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黃染,4~5天達到高峰,輕者可見顏面部和頸部出現黃疸,重者軀幹、四肢出現黃疸,大便色黃,尿不黃,一般沒有什麼症狀,偶爾可有輕度嗜睡和食慾差,正常新生兒7~10天黃疸消退,早產兒可以延遲2~4周。
  • 新生兒黃疸患病率雖高,但若孕期能做好這3點,就能有效避免黃疸
    雖然新生兒黃疸或病的機率比較大,但也是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且症狀比較輕微,過一周左右孩子就會慢慢調理過來。可是如果黃疸情況比較嚴重,。並且醫生診斷為病理性的,那麼就需要在醫院進行藍光治療。所以對於黃疸的判別,一定要在醫院由醫生進行診斷,如果家長不要一味的相信民間治療方法,而不相信醫院專業治療手段,那麼對於新生兒來說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 兒科醫生:新生兒出現黃疸,多半是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別不信
    但是有部分新生兒出生後會出現黃疸現象,讓很多新手父母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常見疾病,具體表現為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後,出現面部及身體等部分皮膚發黃的症狀,同時伴隨著無精打採、大小便顏色異常等。
  • 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近我們新生兒監護室的黃疸患兒又多了,可能跟大家對黃疸的認識不足有關。今天門診有個孩子媽媽,因為怕孩子母乳性黃疸,果斷把母乳給孩子斷了。現在完全是人工餵養,我聽了之後感到很可惜,其實,只要大家正確認識黃疸,是不用做這樣的決定。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有這三種臨床表現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新生兒黃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退,如果不能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那麼,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呢?那麼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生兒黃疸光療要注意這些方面
    導語: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治療原則,首先是查明原因並開展病因治療,這是治療的根本,只有消除了病因才能防止復發。
  • 新生兒常見問題攻略 打嗝、黃疸、眼睛、大便等問題
    2、黃疸簡單理解,黃疸就是皮膚和其他器官發黃。提到黃疸,一定要區分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表現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最長可延遲至3~4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在24小時內出現,有著黃疸發展快,黃疸程度重等特點。
  • 新生兒和早產兒黃疸有區別嗎?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也有少部分可持續3-4周。生理性黃疸是不會導致肝功能異常的。
  • 新生兒黃疸偏高怎麼辦|嘉會醫療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剛生完寶寶後最擔心、憂慮的事情除了母乳餵養,就是新生兒黃疸了。很多寶爸寶媽對新生兒黃疸沒有充分的了解,只是一味的干著急,急忙帶寶寶來醫院治療。其實,新生兒黃疸也分為很多種,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吧!
  • 「金瞳症」,認識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出生28天內)出生後,血清中膽紅素高,而新生兒的肝臟還不能有效地分解膽紅素,很容易出現肉眼可見的皮膚黃染,這就是新生兒黃疸。約84%左右的足月新生兒都會面臨黃疸問題。大部分新生兒黃疸是正常的,不需過多幹預。一般出生後2-3天出現,7-10天消退。(早產兒可能會延續到2-4周或更久)有些是需要及時治療的。1.某些疾病(比如感染、溶血等等)導致的新生兒黃疸,要及時治療。2.如果黃疸高到一定程度,絕對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治療。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看懂這張圖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這兩種黃疸症狀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就診?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溼疹很常見,你真的會護理嗎?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的頭一兩個星期皮膚會發黃,醫學上稱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正常足月兒出生2-3天後出現,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
  • 2021年護士資格考試複習備考知識點: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要點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①生理性黃疸應密切觀察黃疸變化,根據皮膚黃染的部位、範圍和深度,估計血清膽紅素增高的程度體溫、脈搏、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觀察患兒哭聲、吸吮力、肌張力的變化,判斷有無核黃疸發生。③觀察排洩情況。大、小便的次數、量及性質,如有胎糞延遲排出,應給予灌腸處理。(2)保暖:低體溫影響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合。
  • 別著急,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快速消退有訣竅
    醫學上把未滿月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多發於出生後的一周內。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
  • [健康知識科普]專家告訴你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
    許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遭遇「黃疸」,渾身「黃得可怕」,有的人說黃疸不用管,自己可以好,可還有的人卻說黃疸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嚴重後果。到底哪種說法正確?遇到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今天,邀請到了長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新生兒科主任彭星,講解關於新生兒黃疸的注意事項。  黃疸是什麼?
  • 原來他得了新生兒黃疸
    太醫們說,臣見過新生兒黃疸,像五阿哥這樣的黃,應是不治之症……萬分緊急時分,賢良淑德的嫻妃想起了荔枝宴上的那位江南名醫葉天士。葉天士只看了一眼,便一臉輕鬆地跟皇帝說,五阿哥沒事,他只是得了新生兒黃疸。只需吃幾副退黃藥,不出半月便可褪去。五阿哥這才逢兇化吉。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長壽新聞網 記者 駱英     養育孩子要經歷重重考驗,如果從孩子出生算起,那麼新生兒黃疸就是父母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     不少寶媽寶爸會發現,寶寶出生後不久,皮膚會逐漸發黃,皮膚顏色呈現淡黃色,主要是出現在上半身和面部。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
  •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的以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這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1.膽紅素生成過多   新生兒膽紅素主要來源於血紅蛋白分解產物,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明顯高於成人,新生兒8.8mg/(kg.d),而成人僅為3.8mg/(kg.d)。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