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2020-12-21 兒保科小李醫生

最近我們新生兒監護室的黃疸患兒又多了,可能跟大家對黃疸的認識不足有關。

今天門診有個孩子媽媽,因為怕孩子母乳性黃疸,果斷把母乳給孩子斷了。現在完全是人工餵養,我聽了之後感到很可惜,其實,只要大家正確認識黃疸,是不用做這樣的決定。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通過吃母乳也可以增加親子關係親密度,僅僅因為怕得黃疸就停,得不償失。

我把大家常問到的黃疸知識總結了一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第一問:小李醫生,什麼是母乳性黃疸?得了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母乳餵養嗎?怎麼治療才好?只要是吃母乳,每個孩子都會得嗎?

小李醫生答:母乳性黃疸一般出現在新生兒出生的第3-5天,目前的研究認為可能是由於母乳中的一種酶(特殊字符沒有打出來,請見諒)含量多、活性高 ,使新生兒的小腸對膽紅素的回收增多而引起的 。高峰一般是在生後兩周時出現,而在生後3周-12周的時間內消退。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佔母乳餵養寶寶的1%左右,並不是吃母乳的寶寶都會得病 ,母乳性黃疸可與生理性黃疸同時出現 ,也可能緊接著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 ,或者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再現。

一般來說,很多母乳性黃疸的孩子在早期出現是因為母乳餵養不當引起的,孩子奶液攝入量不足,排便量減少,黃疸加重,建議按需餵養,監測膽紅素水平。當寶寶被確診為患上母乳性黃疸後 ,如果程度較輕 ,孩子精神狀態好,吃奶量與當日齡的孩子相差不大,那麼並不需要特殊的藥物治療。只要持續監測孩子體重增長情況就可以,生長曲線在正常範圍平穩增長的話,爸爸媽媽就可以放心 ,一般也無需停餵母乳 。需要來醫院就醫的情況在最後。

第二問:小李醫生,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黃疸?怎麼判斷孩子是母乳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呢?有時間上的區別嗎?還是必須要去醫院監測?

小李醫生答:孩子出現黃疸的原因,簡單來說有這幾條,第一是:孩子膽紅素生成增加,比如說孩子和媽媽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這裡面又包括RH溶血和ABO溶血。再比如說,感染引起的溶血或者是孩子紅細胞形態異常,又或紅細胞內的酶出現了問題引起的溶血。這些都會引起孩子血中膽紅素生成增加。

第二是:膽紅素生成即便正常了,那麼孩子對膽紅素的清除減少了也會出現黃疸。而事實是孩子的肝臟對於膽紅素清除能力本來就比較弱。第三是:對於沒有吸收完的膽紅素,新生兒存在一個重吸收的現象。比如說,見於胎便排出延遲的嬰兒。第四是:孩子的肝膽系統本身出現了問題。以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導致孩子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出現皮膚黃染的症狀 ,時間節點多見於生後2~3天。4~7天時最明顯 ,足月兒一般在7~10天後隨著膽紅素清除系統的成熟而逐漸消退,2~3周時完全消退,這是正常的生理性過程 。還沒有消退完畢的情況就被認為是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嬰兒一般在實驗性的停止母乳餵養3~5天後 ,黃疸即明顯減輕 。如果停止母乳3天後 , 寶寶的黃疸並無明顯降低 ,那麼可排除母乳性黃疸,這時需要重新參考病理性黃疸的指標。

病理性黃疸是患兒在新生兒時期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使得血液裡的膽紅素含量增高,從而引起患兒在鞏膜、皮膚以及黏膜出現黃疽的孩子,一般分為這幾種情況:第一是:黃疸出現時間早,24小時內出現黃疸即考慮病理性黃疸;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溶血性黃疸,需要及時報告兒科醫生。第二是:直接膽紅素大於34mmol/l;第三是:黃疸上升速度快,每小時上升超過3.4 mmol/L;第四是:黃疸「退而復現」。出現這幾種情況一定及時就醫,避免孩子進展到膽紅素腦病,影響孩子的腦部神經發育。

一般來說,早期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需要積極的治療不會進展到膽紅素腦病,治療時間短,治療效果好。這裡所說的住院治療主要是藍光照射,所謂的「喝葡萄糖水,吃益生菌,吃茵梔黃」等治療方法,我是不建議的。還有很多家庭會買藍光燈在家給孩子照射,我也是不放心不建議的,因為大家的防護意識還不夠,另外照射藍光會丟失很多體液,大家也不會觀察,照射的時長和效果也差別很大。生理性黃疸的治療是按需餵養,及早開奶,多吃奶,多排便。母乳性黃疸一般是不需要治療,也可以實驗性停母乳3天左右(目前菏澤當地的情況主要是為了符合接種疫苗要求才停,一般孩子生長發育良好是可以繼續哺乳的)

對於黃疸的寶寶,還是建議大家來醫院讓醫生給孩子做個監測和評估。再針對性治療。

祝福孩子們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看懂這張圖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這兩種黃疸症狀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就診?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偏高怎麼辦|嘉會醫療
    @圖蟲創意新生兒黃疸可分為:1生理性黃疸2母乳性黃疸3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寶寶肝臟功能還沒有成熟到能將血裡的膽紅素經過肝臟裡的酶代謝排出體外,從而使得寶寶皮膚黏膜發黃。
  • 「金瞳症」,認識新生兒黃疸
    當全世界大部分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場史上「最貴的」離婚上時,新手爸媽們可能更關心——我新出生的寶寶怎麼一下那麼黃?約84%左右的足月新生兒都會面臨黃疸問題。大部分新生兒黃疸是正常的,不需過多幹預。一般出生後2-3天出現,7-10天消退。(早產兒可能會延續到2-4周或更久)有些是需要及時治療的。1.某些疾病(比如感染、溶血等等)導致的新生兒黃疸,要及時治療。2.如果黃疸高到一定程度,絕對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治療。
  • 寶寶黃疸不用管?到底要不要治?怎麼治?
    母乳性黃疸主要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寶寶多見,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於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發育,肝功能正常,無肝病及溶血表現。可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黃疸輕,出現晚,退得快,一般情況好。(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3-4天達高峰,5_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大多數新生寶寶的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這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血膽紅素增高現象,對於新生兒沒有什麼危害,也不需要治療。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黃染,4~5天達到高峰,輕者可見顏面部和頸部出現黃疸,重者軀幹、四肢出現黃疸,大便色黃,尿不黃,一般沒有什麼症狀,偶爾可有輕度嗜睡和食慾差,正常新生兒7~10天黃疸消退,早產兒可以延遲2~4周。
  • 寶寶皮膚怎麼變黃了?別著急,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快速消退有訣竅
    寶寶的黃疸數值怎麼看? 黃疸的數值其實就是監測膽紅素的水平,膽紅素有兩個單位,一個是mg/dl,一個是umol/L,他們的關係是1 mg/dl=17.1 umol/L。 怎麼辨別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呢,可以根據下方圖表進行判斷:
  • 十個嬰兒九個黃,都要住院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有那麼可怕?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分為、生理性、母乳性以及病理性黃疸三個種類,其中以生理性黃疸最為高發。這是因為新生兒肝臟發育不夠完善,血液中膽紅素代謝速度相對較慢,從而誘發了生理性黃疸,如若寶寶沒有其他任何不適合的感覺和症狀,那就不需要進行治療,耐心等待期自然消退就可以了。
  • 寶寶滿月後出現黃疸,怎麼辦?
    提到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一定不陌生。這是新生兒時期寶寶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如果寶寶滿月了,黃疸值仍然很高,新手爸媽你們會重視嗎?近日,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就收治了這樣一名剛滿月的小嬰兒:全身皮膚呈中重度黃染,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因黃疸查因住院治療。新手爸媽疑惑了,寶寶滿月了為什麼還會有嬰兒黃疸?需要就醫嗎?據了解,嬰兒黃疸常見原因有母乳性黃疸,具體病因未明,可能因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含量多、活性高,使膽紅素在腸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黃疸。
  • 寶寶黃疸高怎麼辦
    寶寶黃疸較高,需區別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通常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5-7天達到高峰。2周消退。通常不需要治療。病理性黃疸一般在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且症狀加重,貧血明顯,蛋白尿。若為病理性黃疸,通常需要藍光治療。與白蛋白或酶誘導物結合。可以用中成藥:茵梔黃衝劑口服。
  • 生理性黃疸多發病於新生兒,前期症狀明顯,雖然常見,但要重視
    導語: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體內發生的生理性超共軛膽紅素血症,主要由新生兒早期膽紅素代謝的特徵引起,是新生兒發育中的正常生理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黃,鞏膜黃和大便黃。該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自發解決,但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引起諸如病理性黃疸和膽紅素腦病等併發症。
  • 原來他得了新生兒黃疸
    那麼,新生兒黃疸到底是什麼?五阿哥怎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呢?什麼是新生兒黃疸?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常見病,指血液中膽紅素過多時皮膚和黏膜呈現黃色。新生兒黃疸分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大概出生後1-2周(早產兒持續時間會再長一點)就可以自行褪去,基本不用擔心。還有一種是病理性的。新生兒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或持續時間長,反覆出現黃疸,都被稱為是病理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怎麼治最安全?
    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過高,引起身體變黃,這就是我們所知的正常黃疸,或是生理性黃疸。在生理性黃疸中,變通常從第2或第3天開始,第5天最嚴重,到1周或10天時,大體上消退。微弱到中度的生理性黃疸通常不需治療。醫生通常會將嚴重的生理性黃寶寶留院觀察幾天,並在螢光燈下予以光線治療,這樣的螢光燈稱作藍燈。
  • 新生兒黃疸患病率雖高,但若孕期能做好這3點,就能有效避免黃疸
    雖然新生兒黃疸或病的機率比較大,但也是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且症狀比較輕微,過一周左右孩子就會慢慢調理過來。可是如果黃疸情況比較嚴重,。於是,孩子媽媽趕忙帶孩子到了醫院進行檢查,經過醫生的診斷,確定孩子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進行藍光的治療,在住院一個星期左右孩子的黃疸值順利減小,得最後孩子成功的出院了,黃疸也沒有了。
  • 五阿哥剛出生就因黃疸險被活埋,真的和他母親孕期吃甜食有關嗎?
    幸好女主請來宮外神醫診斷才知:五阿哥乃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因是母體溼熱膽汁淤積而成,這和愉貴人在孕期食用過多的烤餅和甜糕有關。大部分新生兒的黃疸會逐漸減輕並自愈,也有部分持續時間長並情況比較嚴重,稱為為病理性黃疸。
  • 新生兒和早產兒黃疸有區別嗎?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也有少部分可持續3-4周。生理性黃疸是不會導致肝功能異常的。
  • 家長給寶寶曬太陽退黃疸,3天後寶寶病危,全身換血兩遍!
    姐妹們要牢記,曬太陽對退黃疸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消退黃疸,而且容易曬傷寶寶,還僅限於生理性黃疸,若是病理性黃疸,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 問題二:怎麼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
  • 懷孕後吃鵝蛋能預防寶寶黃疸嗎?你或許不知道,育兒專家告訴你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家相信民間流傳的說法"吃鵝蛋能去除胎毒",就會讓自己家裡的孕婦多吃鵝蛋,來避免將來出生後的寶寶出現黃疸。事實上,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寶寶出生時自身體內衰老的紅細胞比較多,而新生兒的肝臟和腸道的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從而導致這些衰老的紅細胞在血液裡無法及時排出去。從而導致新生兒的皮膚出現黃疸的情況。
  • [健康知識科普]專家告訴你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
    許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遭遇「黃疸」,渾身「黃得可怕」,有的人說黃疸不用管,自己可以好,可還有的人卻說黃疸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嚴重後果。到底哪種說法正確?遇到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今天,邀請到了長壽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新生兒科主任彭星,講解關於新生兒黃疸的注意事項。  黃疸是什麼?
  • 新生兒黃疸、溼疹很常見,你真的會護理嗎?
    黃疸和溼疹都是寶寶的常見病,你知道應該怎麼護理嗎? 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寶寶黃疸和溼疹的護理方法,一起來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