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嬰兒九個黃,都要住院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有那麼可怕?

2020-12-21 快速問醫生

醫學上將出生28天之內新生兒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黃疸本身是由血紅素代謝異常引發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以及鞏膜等異常泛黃。生育過的家長應該都知道,新生兒容易出現黃疸問題,更是有句俗話說:十個嬰兒九個黃,都要住院照藍光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分為、生理性、母乳性以及病理性黃疸三個種類,其中以生理性黃疸最為高發。這是因為新生兒肝臟發育不夠完善,血液中膽紅素代謝速度相對較慢,從而誘發了生理性黃疸,如若寶寶沒有其他任何不適合的感覺和症狀,那就不需要進行治療,耐心等待期自然消退就可以了。

而所謂的母乳性黃疸,迄今為止致病因素還不明確,通常認為是和母乳中某些未識別的因子有關係。母乳性黃疸一般是在出生後的2-3天內出現,並在一周左右就達到頂峰狀態,半個月後基本消退。該種類和生理性黃疸接近且相似,只要是孩子能吃、能睡著一切正常的話,母乳性黃疸通常也不需要治療。

真正需要警惕,且要照藍光進行治療的,其實是病理性黃疸。

用簡單的話來說,只要是超過生理性黃疸的範圍,就屬於病理性黃疸。通常病理性黃疸分為感染和非感染兩個種類,其中包括了新生兒肝炎、敗血症、溶血症以及遺傳性疾病等。

患兒不僅會有皮膚和鞏膜嚴重發黃症狀,同時大小便顏色也會發生改變,寶寶整日處於無精打採、嗜睡、嘔吐拒奶、腹瀉等異常症狀中,嚴重時還會有發熱、驚厥等症狀。

和生理性黃疸不同的是,病理性黃疸發病非常早,通常是在出生後1-2天左右就會病發,且發展速度非常快,2-3周左右也不會消退,又或者是消退後迅速反彈並加重。

一旦寶寶出現病理性黃疸症狀,就必須要立刻入院進行治療。如若家長放任不管的話,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和荒誕出現,不僅會危及患兒生命,即便是經過了搶救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比如腦癱、智力低下、聽力減退等。

目前來說,病理性黃疸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是降低血液請結合膽紅素最簡單且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國最常用到的就是藍光照射。將新生兒放置在光療箱內,雙眼用黑色眼罩保護,以防止損傷視網膜,隨後開始單面光或雙面光的照射。

其主要原理就是在經光照後,未結合膽紅素會產生構型異構體,它能快速從膽汁也尿液中排洩,而不需要通過肝臟代謝,從而達到降低血清總膽紅素的目的。

2、換血療法

換血能有效降低血液總膽紅素的量,其原理就是通過換血排出已致敏的紅細胞和減輕貧血。但是,換血和需要在一定條件下進行,且在換血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所以輕易不能通過換血方式來進行治療,臨床都是將其應用在光療失敗之後。

3、藥物治療

藥物既能夠減少膽紅素的產生,還能加速膽紅素的清除或抑制膽紅素肝腸循環。目前臨床用藥包括了白蛋白、苯巴比妥、免疫球蛋白等。除此外,還有治療和預防缺氧、高碳酸血症以及感染等藥物,目的是防止新生兒血腦屏障暫時性開放,對預防膽紅素腦病有一定作用。

所以說,如果寶寶僅僅是生理性或母乳性黃疸的話,通常都不需要藍光照射治療,家長可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調理。但是,如果寶寶確診為病理性黃疸,那就一定要配合醫生對孩子進行治療,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相關焦點

  • 僅11天嬰兒照藍光慘死!新生兒黃疸必須照藍光?別被忽悠了
    四川綿陽的一個家庭,在寶寶出生後,醫院檢查黃疸值偏高(其實不到15),建議照藍光治療,導致11天嬰兒莫名死亡。這不是藍光傷害患者的個例!有些寶寶照藍光的時候被灼傷,有些視網膜受到了影響,都是永久性無法修復的傷害。
  • 寶寶月子裡出現黃疸怎麼辦?一定要住院照藍光嗎?
    病理性黃疸是指寶寶血清膽紅素水平異常增高,比如出生後24小時內立即出現黃疸,或者寶寶驗血時血清膽紅素每日持續升高,黃疸持續2周以上,消退後又復發等症狀都要考慮是病理性黃疸!而新生兒溶血症是病理性黃疸最常見問題!
  • 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怎麼治最安全?
    走進任何一間新生兒保育室,你會看到,一半以上的寶寶從第2或第3天開始變黃——這與年紀無關,而與新生兒黃疸有關。但是,新生寶寶產生的膽紅素,通常要多於未發育完全的肝臟的處理量。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過高,引起身體變黃,這就是我們所知的正常黃疸,或是生理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照射藍光傷害身體?!6個注意事項父母早知道
    這對於準媽媽或新手媽媽是很有必要的,避免了遇到事情手忙腳亂。一般在寶寶出生24小時後,寶寶的皮膚會發黃,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可能是寶寶得了黃疸,有80%的早產兒和60%的足月兒都會患上黃疸,主要原因是由於肝臟不夠成熟或體內膽紅素含量過高引起的皮膚發黃的臨床表現,新生兒由於體質差,無法有效的代謝體內過高的膽紅素。大多數新生兒寶寶出生後都會經歷這樣一種生理現象。
  • 「金瞳症」,認識新生兒黃疸
    當全世界大部分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場史上「最貴的」離婚上時,新手爸媽們可能更關心——我新出生的寶寶怎麼一下那麼黃?2、孩子的黃疸是不是由其他疾病導致的有少部分孩子,比如嬰兒肝炎、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等,這些原發病本身的危害已經超過了黃疸的危害,因此不管膽紅素是多高都需要積極治療,這個時候治療的重點就是原發病本身而不是黃疸了。血清膽紅素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跨越20mg/dl 這條紅線!即使沒出現急性膽紅素腦病的表現,也可能影響寶寶智力發育。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新生兒和早產兒黃疸有區別嗎?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也有少部分可持續3-4周。生理性黃疸是不會導致肝功能異常的。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針對新生兒黃疸,各位寶媽有特別多的擔心,下面為大家普及一下新生兒黃疸的基本知識!
  • 「小黃人」不住院也能退黃疸了!煙臺山醫院開展門診藍光治療
    通訊員 欒秀玲 張國傑 國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新生兒黃疸,我們都有所耳聞。有黃疸的新生兒因其皮膚及鞏膜呈現黃色,而被稱作「小黃人」。很多情況下,他們需要接受藍光治療。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即日起,煙臺山醫院在東院區開展新生兒黃疸日間門診藍光治療,黃疸程度較輕的「小黃人」不需要住院也能退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可以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嚴重者可導致膽紅素腦病,造成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害,甚至發生死亡。
  • 寶寶黃疸偏高,父母自購藍光燈在家照射,5天大的寶寶皮膚似南瓜
    原來王女士的寶寶剛出生時就黃疸偏高,當時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可王女士一家聽說黃疸住院也就是照藍光,自己從網上買一個藍光燈在家也能給寶寶照光去黃疸,於是就抱著寶寶回家了,沒想到照了3天,寶寶皮膚越來越黃,如今王女士和家人悔不當初,醫生也提醒廣大家長這種情況不要自作主張。
  • 黃疸寶寶日間藍光照射治療——南陽醫專一附院兒一科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表現,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我們知道,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 新生兒黃疸患病率雖高,但若孕期能做好這3點,就能有效避免黃疸
    並且醫生診斷為病理性的,那麼就需要在醫院進行藍光治療。所以對於黃疸的判別,一定要在醫院由醫生進行診斷,如果家長不要一味的相信民間治療方法,而不相信醫院專業治療手段,那麼對於新生兒來說無疑是非常危險的。於是,孩子媽媽趕忙帶孩子到了醫院進行檢查,經過醫生的診斷,確定孩子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進行藍光的治療,在住院一個星期左右孩子的黃疸值順利減小,得最後孩子成功的出院了,黃疸也沒有了。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有這三種臨床表現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新生兒黃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退,如果不能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那麼,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呢?那麼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 新生兒出生第二天出現黃疸,治療兩天後被家長帶回家「曬太陽...
    出生才5天的新生兒寶寶珊珊(化名)是一名足月低體重兒,出生沒多久就出現黃疸,並被診斷為「蠶豆病」,但是治療才2天,就被家人帶回家曬太陽「退黃」,由於延誤治療,三天後珊珊出現了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再次入院,接受換血治療後才轉危為安。
  • 剛出生的寶寶黃疸,用藍光治療會有傷害嗎?
    所謂的「藍光」,是指一種特定波長呈現出藍色的光,這種光線在照射到身體的時候,能夠讓機體的膽紅素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將膽紅素從一種脂溶性物質變為水溶性物質,然而再排出身體,對於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有著重要作用。在利用藍光治療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藍光治療對新生兒產生其他方面的傷害,那麼藍光治療到底有沒有其他危害呢?
  • 家長用「土方」給嬰兒退黃疸,卻進了ICU
    通過全面檢查,小豆豆的黃疸並不嚴重,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只是因為家人盲目治療引起的灼傷和繼發的感染需要住院了。 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與成人不同,50-60%的足月寶寶,70-80%的早產寶寶在生後可出現暫時性的皮膚黏膜黃染,吃喝拉撒睡都正常,稱生理性黃疸,無需住院治療。 在一些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的作用下,膽紅素生成、攝取、結合及排洩功能異常,使血中游離膽紅素過高,產生病理性黃疸,易並發膽紅素腦病,應及時就醫。
  • 兒科醫生:新生兒出現黃疸,多半是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別不信
    大部分新生兒黃疸都是生理性的自然現象,隨著寶寶成長而自然消退,但也例外情況,有一種情況嚴重的黃疸會反覆發作,讓很多父母都感到焦慮。27歲的王琴是新手寶媽,歷經十月懷胎的辛苦終於順利生下了女兒。懷抱著乖巧可愛的女兒,王琴與老公都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 新生兒若出現黃疸,或因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準媽媽該引起重視了
    其實新生兒出現黃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通常表現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面部以及身體上會出現發黃的症狀,有時會伴有大便顏色不正常,通常孩子的精神狀態也不會很好。大多時候新手父母面對孩子的黃疸並不必擔憂,因為黃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動的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新生兒的黃疸比較嚴重,而且會反覆出現,這時一些新手父母會更加著急。
  • 原來他得了新生兒黃疸
    那麼,新生兒黃疸到底是什麼?五阿哥怎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呢?什麼是新生兒黃疸?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常見病,指血液中膽紅素過多時皮膚和黏膜呈現黃色。所以,醫生建議,每個嬰兒在出生後幾天內都要檢查是否有黃疸。一般來說,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 別著急,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快速消退有訣竅
    醫學上把未滿月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多發於出生後的一周內。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