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怎麼變黃了?別著急,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快速消退有訣竅

2020-12-23 騰訊網

醫學上把未滿月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多發於出生後的一周內。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

寶寶的黃疸數值怎麼看?

黃疸的數值其實就是監測膽紅素的水平,膽紅素有兩個單位,一個是mg/dl,一個是umol/L,他們的關係是1 mg/dl=17.1 umol/L。

怎麼辨別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呢,可以根據下方圖表進行判斷:

簡單來說,黃疸出現得早(24小時內)、升得快、程度高、持續久(超過2周者)、退而復現,寶寶有症狀如吃奶減少、發熱、煩躁或嗜睡等情況的,需立即就醫。

黃疸分類

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的黃疸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但生理性的黃疸只需要護理得當,會自行康復。

1)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大部分新生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會在1~2周內消退,也有很多寶寶會持續1個半月,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甚至可能持續幾個月。但如果膽紅素急劇上升,進入腦細胞,造成「核黃疸」,就會對寶寶造成嚴重的傷害。

黃疸增加,寶寶是從臉軀幹四肢、眼睛變黃。

黃疸減退,是從四肢、眼睛軀幹臉退黃。

如果你很難判斷寶寶的黃疸退沒退,可以2~5天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平。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奶好,就說明黃疸不嚴重,大概三、四周黃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過,早產寶寶相對要慢一些。

但是,還有那麼一小部分的寶寶,屬於「病理性黃疸」,要警惕了。

2)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症狀比較重,可能還有吐奶、發燒、抽搐、嗜睡、大便發白等表現,而且進展快、持續時間長。

膽紅素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傷神經系統,造成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導致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果。

新生兒黃疸了怎麼快速消退?

那麼,如何能讓黃疸快速消退呢?可以用這五種方法!

一、曬太陽

利用太陽中的藍光和綠光來治療減輕寶寶的黃疸,這是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辦法。

二、勤餵奶

勤餵奶有助於提高剛出生的寶寶體內的有益菌,促進腸蠕動和膽紅素在糞便中排洩,減少生理性黃疸轉變為病理性黃疸,降低膽紅素水平。

三、添加糖水

如出生24小時後測得黃疸指數>9 mmol/L,可以在兩次餵奶之間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剛出生的寶寶小便次數,以利於小便中膽紅素的排洩。

四、遊泳、洗澡

寶寶出生後多進行遊泳可以促進胃腸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島素釋放增多,食慾增加。而且遊泳時活動消耗量較多腸蠕動加強,排便多,有利於胎糞的儘早排出,從而降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五、撫觸

給剛出生的寶寶進行撫觸可促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多,增加嬰兒的餵哺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促進胎糞排洩。減少膽紅素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幫助寶寶生理性黃疸的消退。

願每個黃疸的寶寶最後都能變回原來那個粉嘟嘟的樣子,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看懂這張圖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這兩種黃疸症狀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就診?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 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李醫生答:母乳性黃疸一般出現在新生兒出生的第3-5天,目前的研究認為可能是由於母乳中的一種酶(特殊字符沒有打出來,請見諒)含量多、活性高 ,使新生兒的小腸對膽紅素的回收增多而引起的 。高峰一般是在生後兩周時出現,而在生後3周-12周的時間內消退。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首先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呢?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而且嚴重的黃疸可以引起腦部的傷害。大多數新生寶寶的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這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血膽紅素增高現象,對於新生兒沒有什麼危害,也不需要治療。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黃染,4~5天達到高峰,輕者可見顏面部和頸部出現黃疸,重者軀幹、四肢出現黃疸,大便色黃,尿不黃,一般沒有什麼症狀,偶爾可有輕度嗜睡和食慾差,正常新生兒7~10天黃疸消退,早產兒可以延遲2~4周。
  • 「金瞳症」,認識新生兒黃疸
    當全世界大部分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場史上「最貴的」離婚上時,新手爸媽們可能更關心——我新出生的寶寶怎麼一下那麼黃? 新生兒(出生28天內)出生後,血清中膽紅素高,而新生兒的肝臟還不能有效地分解膽紅素,很容易出現肉眼可見的皮膚黃染,這就是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溼疹很常見,你真的會護理嗎?
    黃疸和溼疹都是寶寶的常見病,你知道應該怎麼護理嗎? 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寶寶黃疸和溼疹的護理方法,一起來學習吧!
  • 生理性黃疸多發病於新生兒,前期症狀明顯,雖然常見,但要重視
    導語: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體內發生的生理性超共軛膽紅素血症,主要由新生兒早期膽紅素代謝的特徵引起,是新生兒發育中的正常生理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黃,鞏膜黃和大便黃。該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自發解決,但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引起諸如病理性黃疸和膽紅素腦病等併發症。
  • 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怎麼治最安全?
    走進任何一間新生兒保育室,你會看到,一半以上的寶寶從第2或第3天開始變黃——這與年紀無關,而與新生兒黃疸有關。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過高,引起身體變黃,這就是我們所知的正常黃疸,或是生理性黃疸。在生理性黃疸中,變通常從第2或第3天開始,第5天最嚴重,到1周或10天時,大體上消退。
  • 新生兒黃疸偏高怎麼辦|嘉會醫療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剛生完寶寶後最擔心、憂慮的事情除了母乳餵養,就是新生兒黃疸了。很多寶爸寶媽對新生兒黃疸沒有充分的了解,只是一味的干著急,急忙帶寶寶來醫院治療。其實,新生兒黃疸也分為很多種,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吧!
  • 新生兒黃疸是小事?別讓無知毀了寶寶一輩子——新手奶爸奶媽必看
    然而,實事求是地講,生活不僅有詩和遠方,也有眾多值得我們去探索去解決的問題。眾所周知,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臨床上極為常見的病症。新生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超出了人體代謝能力,引起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外部表現為鞏膜、皮膚黃染。據統計,約有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可於出生後2—5天內出現黃疸現象。
  • 十個嬰兒九個黃,都要住院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有那麼可怕?
    醫學上將出生28天之內新生兒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黃疸本身是由血紅素代謝異常引發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以及鞏膜等異常泛黃。生育過的家長應該都知道,新生兒容易出現黃疸問題,更是有句俗話說:十個嬰兒九個黃,都要住院照藍光。
  • 寶寶黃疸要不要治療?專家告訴你
    半數以上的寶寶,會在生後一周內出現皮膚發黃的情況(黃疸)。這主要因為體內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濃度超出了正常水平。
  • 寶寶黃疸不用管?到底要不要治?怎麼治?
    母乳性黃疸主要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寶寶多見,黃疸出現在生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範圍內,峰值可高於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可晚於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發育,肝功能正常,無肝病及溶血表現。可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
  • 寶寶月子裡出現黃疸怎麼辦?一定要住院照藍光嗎?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一般指寶寶出生28天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超出了人體的代謝能力,引起體內血液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導致寶寶皮膚、鞏膜及其他臟器的黃染,嚴重時會傷及腦部,它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的寶寶表現,大多皮膚及眼睛發黃,一般寶寶出生後2-5天就發病!
  • 新生兒黃疸:「色號」不同,診治不同
    挑口紅,選色號,寶媽們都很關注,如果新生寶寶出現皮膚黏膜黃染,大家也需要關注黃疸的「色號」。同樣都是新生兒黃疸,不同的「黃」往往代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疾病發展階段、不同的病情嚴重程度。很多寶媽都會問大夫,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是否需要幹預?是不是每個小孩都會出現黃疸?等著自然消退就可以嗎?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這是需要醫生綜合評估的問題,寶媽們面對黃疸切不可大意。大家不妨拿出挑選口紅色號的火眼金睛,先初步分辨一下孩子的黃疸「色號」。
  • 10種新生兒皮膚問題,別慌,正確護理是關鍵
    其實,這些大多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科學護理,寶寶就會平安無事。寶寶在出生後1~3天後會在其臀、背、肩等受壓部位的皮膚甚至面部出現散發的紅斑樣皮疹,或多或少,直徑約1釐米或更小些,或融合成大片。紅斑中央往往有一小的白色或淡黃色的風團,高出皮膚表面,7~10天後紅斑可消退而自愈。
  • 新生兒黃疸必須照藍光?別被忽悠了
    黃疸為什麼要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採用藍光療法是非常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之一。治療機理是這樣的: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就在於血清中膽紅素濃度過高,在體內積聚到一定水平之後造成了皮膚黃染的一種現象。血清中的膽紅素大部分是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非結合膽紅素可以在光的作用下轉變成水溶性的異構體,然後經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這就是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一種機理。光療主要是作用於皮膚的淺層組織,幫助皮膚黃疸快速消退,但是真正的源頭還是血清中的未結合膽紅素,因此光療即使發現皮膚黃疸消退,也不一定表明血清中未結合膽紅素已經降到正常,可能會出現反彈。
  • 新生兒常見問題攻略 打嗝、黃疸、眼睛、大便等問題
    攻略:給寶寶喝水或餵奶,讓他不停歇地吸吮。親餵母乳效果比較好。2、黃疸簡單理解,黃疸就是皮膚和其他器官發黃。提到黃疸,一定要區分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表現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最長可延遲至3~4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在24小時內出現,有著黃疸發展快,黃疸程度重等特點。所以如果足月兒生後2周,早產兒生後4周仍有皮膚黃染就一定要去看醫生了,或者寶寶黃的特別厲害,黃染退而復現,即使不超過前述的時限,也應儘快就醫。
  • 家長給寶寶曬太陽退黃疸,3天後寶寶病危,全身換血兩遍!
    我們常說:「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真的非常常見,新生兒寶寶基本都經歷過。 最近有姐妹私聊飛燕老師說:「寶寶黃疸可以曬太陽嗎?」「冬天這個太陽有用嗎?」
  • 黃疸寶寶日間藍光照射治療——南陽醫專一附院兒一科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表現,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我們知道,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 兒科醫生:新生兒出現黃疸,多半是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別不信
    但是有部分新生兒出生後會出現黃疸現象,讓很多新手父母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常見疾病,具體表現為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後,出現面部及身體等部分皮膚發黃的症狀,同時伴隨著無精打採、大小便顏色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