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和早產兒黃疸有區別嗎?

2020-12-21 我是陳慶華大夫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也有少部分可持續3-4周。生理性黃疸是不會導致肝功能異常的。查肝功可以發現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而且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直接膽紅素水平可以是正常,除了膽紅素水平升高以外,其他的肝功能是正常。一般來說,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

早產兒最常見疾病就是黃疸了,不論是早產還是正常出生的嬰兒,都有機率會患上黃疸。大部分早產兒的黃疸情況一般會比足月兒明顯,出現得比較早,而且時間長,黃疸的指數高,消退慢。

如果是病理性黃疸,除了有膽紅素升高的表現以外,還有可能有其他的肝功能異常。對於膽汁排洩障礙的孩子來說,肝功能中是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而間接膽紅素水平可以是正常的或者有升高。轉氨酶以及膽汁中其它酶往往也會異常。

但是早產兒黃疸如果過高,需要住院進行藍光治療,也叫光療。使孩子體內的膽紅素轉變成水溶性的,然後經尿液排出。如果早產兒黃疸出現的早,黃的厲害,總也不退或黃疸退後又再次出現黃疸,則應立即就醫。

胎兒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看懂這張圖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這兩種黃疸症狀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就診?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針對新生兒黃疸,各位寶媽有特別多的擔心,下面為大家普及一下新生兒黃疸的基本知識!
  • 「金瞳症」,認識新生兒黃疸
    約84%左右的足月新生兒都會面臨黃疸問題。大部分新生兒黃疸是正常的,不需過多幹預。一般出生後2-3天出現,7-10天消退。(早產兒可能會延續到2-4周或更久)有些是需要及時治療的。1.某些疾病(比如感染、溶血等等)導致的新生兒黃疸,要及時治療。2.如果黃疸高到一定程度,絕對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治療。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的以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這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1.膽紅素生成過多   新生兒膽紅素主要來源於血紅蛋白分解產物,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明顯高於成人,新生兒8.8mg/(kg.d),而成人僅為3.8mg/(kg.d)。
  • [健康知識科普]專家告訴你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
    「整個過程看似完美,但實際上有10-20%的膽紅素在腸道被重吸收,再次回到血液裡,然後再從肝臟到腸道再被吸收,如此反反覆覆。」彭星說,這種情況稱之為「膽紅素的肝腸循環」。   據了解,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低體重兒),身體裡死亡的紅細胞比其他人更多,加上肝臟解毒能力弱,腸道有益細菌少,以及肝腸循環比較多,血液裡的膽紅素很容易增加。
  • 新生兒常見問題攻略 打嗝、黃疸、眼睛、大便等問題
    2、黃疸簡單理解,黃疸就是皮膚和其他器官發黃。提到黃疸,一定要區分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表現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最長可延遲至3~4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在24小時內出現,有著黃疸發展快,黃疸程度重等特點。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長壽新聞網 記者 駱英     養育孩子要經歷重重考驗,如果從孩子出生算起,那麼新生兒黃疸就是父母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     不少寶媽寶爸會發現,寶寶出生後不久,皮膚會逐漸發黃,皮膚顏色呈現淡黃色,主要是出現在上半身和面部。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
  • 原來他得了新生兒黃疸
    那麼,新生兒黃疸到底是什麼?五阿哥怎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呢?什麼是新生兒黃疸?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常見病,指血液中膽紅素過多時皮膚和黏膜呈現黃色。所以,醫生建議,每個嬰兒在出生後幾天內都要檢查是否有黃疸。一般來說,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 新生兒黃疸照射藍光傷害身體?!6個注意事項父母早知道
    這對於準媽媽或新手媽媽是很有必要的,避免了遇到事情手忙腳亂。一般在寶寶出生24小時後,寶寶的皮膚會發黃,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可能是寶寶得了黃疸,有80%的早產兒和60%的足月兒都會患上黃疸,主要原因是由於肝臟不夠成熟或體內膽紅素含量過高引起的皮膚發黃的臨床表現,新生兒由於體質差,無法有效的代謝體內過高的膽紅素。大多數新生兒寶寶出生後都會經歷這樣一種生理現象。
  • 新生兒黃疸是小事?別讓無知毀了寶寶一輩子——新手奶爸奶媽必看
    新生命的到來,給千千萬萬個家庭注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不管迎來的是「喬治」還是「佩奇」,初為人母(父),喜悅之情自然是溢於言表。然而,實事求是地講,生活不僅有詩和遠方,也有眾多值得我們去探索去解決的問題。眾所周知,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臨床上極為常見的病症。新生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超出了人體代謝能力,引起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外部表現為鞏膜、皮膚黃染。
  • 生理性黃疸多發病於新生兒,前期症狀明顯,雖然常見,但要重視
    導語: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體內發生的生理性超共軛膽紅素血症,主要由新生兒早期膽紅素代謝的特徵引起,是新生兒發育中的正常生理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黃,鞏膜黃和大便黃。該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自發解決,但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引起諸如病理性黃疸和膽紅素腦病等併發症。
  • 早產兒變「小黃人」?4天全身換血2次!這種新生兒常見病最容易被忽視
    在廣州祈福醫院新生兒科一名黃疸早產兒經歷了4天生命歷險記全身換血2次救命終於康復祈福醫院新生兒科傅萬海主任告訴記者,高膽紅素血症的主要表現便是黃疸,很多父母對新生兒黃疸不以為意,認為自己會痊癒。實際上,病理性黃疸若延誤治療,或致命、或殘疾。
  • 新生兒出生第二天出現黃疸,治療兩天後被家長帶回家「曬太陽...
    出生才5天的新生兒寶寶珊珊(化名)是一名足月低體重兒,出生沒多久就出現黃疸,並被診斷為「蠶豆病」,但是治療才2天,就被家人帶回家曬太陽「退黃」,由於延誤治療,三天後珊珊出現了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再次入院,接受換血治療後才轉危為安。
  • 新生兒黃疸必須照藍光?別被忽悠了
    寶寶有黃疸一定要照藍光嗎並不是所有的小兒患有黃疸疾病,都一定要通過藍光照射進行治療,小兒如果患有生理性黃疸,病情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通過藍光照射治療,可以給小兒服用茵梔黃進行治療,就能夠退黃。如果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肯定需要通過藍光照射治療。
  • 新生兒黃疸、溼疹很常見,你真的會護理嗎?
    黃疸和溼疹都是寶寶的常見病,你知道應該怎麼護理嗎? 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寶寶黃疸和溼疹的護理方法,一起來學習吧!
  • 新生兒黃疸怎麼治最安全?
    走進任何一間新生兒保育室,你會看到,一半以上的寶寶從第2或第3天開始變黃——這與年紀無關,而與新生兒黃疸有關。(黑色和棕色膚色的寶寶生病過程是一樣的,但只能在手掌、腳心和眼白看到變黃。)膽紅素是紅細胞正常衰亡時形成的化學物質,一般可通過肝臟進入血液。但是,新生寶寶產生的膽紅素,通常要多於未發育完全的肝臟的處理量。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生兒肝臟大小 新生兒肝臟大小正常值
    新生兒肝臟大小本周胎寶寶的腎臟已經完全發育,肝臟也能夠代謝一些廢物了呢!35周時,胎兒的聽力已充分發育,如果你還沒有和你的胎兒說過話,那現在馬上就開始吧。實驗證明細而高的音調更能吸引胎兒或嬰兒的注意哦!高聲為他朗讀一些優美的故事吧!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有這三種臨床表現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新生兒黃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退,如果不能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那麼,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呢?那麼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該如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