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年輕,行動已經遲鈍,需要警惕青年型帕金森病

2020-12-22 關你健康

#不斷更挑戰賽#

根據相關研究資料的數據,本星球50%以上的帕金森患者,生活在咱們這兒,總數達200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帕金森症的發病率超過1%。而且,近年來,帕金森病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整體的發病高峰從55歲提前到了50歲,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比例已經達到10%。有報告指出,竟然確診了6歲的患者;還有1位26歲的患者,患病時年僅14歲。帕金森病,是怎樣引起的?如何儘早發現?有哪些應對措施?咱們現在來解析。

帕金森病,是由英國大夫帕金森,在1817年時首次描述的。當時,大夫站在自家樓上,觀察到幾個路人的異常表現。這些人,走路時身體前傾、動作緩慢、肢體抖動。此後,帕金森大夫還發現,這些人的表現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強直、姿勢及步態障礙,同時,還伴有抑鬱、便秘、睡眠障礙。因此,帕金森大夫認為,這些人的表現是由特殊疾病導致的,並且將之稱為震顫麻痺。後來,這種疾病,被正式命名為帕金森病,英文簡稱PD。

帕金森病,以往被認為是多發於老年人的神經系統障礙,核心症狀是運動減少、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姿勢障礙,其中,最重要的症狀是運動減少。具體表現是,想做某個動作的時候,行動緩慢、動作笨拙;在持續性活動中,動作的速度和幅度下降。比如,握筆困難;行走時,像是邁不開步子;感覺疲勞無力,或者行走困難。這些表現,可能會使患者誤認為自己的肌肉或是脊髓出了問題,會到骨科就診。

帕金森病,不像普通百姓的印象,以抖動為主。實際上,運動減少以外的幾個表現,並不會全部出現在每1位患者中。靜止性震顫,是人們經常能夠觀察到的手抖或腳抖;肌肉強直,是自我感覺身體發僵;姿勢障礙,是上樓時彎腰駝背、走路時出現小碎步或者慌張步態。有些患者,可能最初出現的症狀是嗅覺異常或是疼痛感覺障礙,還會表現為睡眠障礙、情緒障礙、出汗異常、大小便障礙、記憶減退、思維遲鈍。因此,不要誤以為,手抖或腳抖,震顫不止,才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仍然沒有得到完全確認。目前認為,腦內多巴胺數量減少以及紋狀體病變,是關鍵致病機制。誘發帕金森病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汙染、感染、藥物影響、長期接觸農藥或化學溶劑、重金屬中毒等。日本學者通過研究發現,細胞內的線粒體質量下降時,帕金森病相關基因會出現自我磷酸化現象。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相關基因無法與磷酸結合,自我磷酸化現象停止,無法傳遞信號,不能啟動異常線粒體的分解進程。因此認為,這個異常過程,是青年型帕金森病的起因。

帕金森病患者中,痴呆的發病率較高,是健康人群的6倍以上。患病4到5年後,14%到38%,會出現痴呆;8到10年後,50%到70%,會出現痴呆。因此,儘早發現並治療,是減緩疾病影響的關鍵。同時,年輕人也需要引起重視。如果發現自己行動不利索,像是在表演慢動作或分解動作,抬手或握拳吃力,甚至眨眼都變慢,表情變得木訥或呆滯,感覺總是在目不轉睛地盯著別人,還會出現合不攏嘴或是流口水。看到自己的同事或朋友變成這樣,不要懷疑人家變成了花痴 ,而是應該提醒及時就醫。

應對帕金森病,需要在發病早期,選擇控制運動症狀及減少併發症的方案,目前較多採用的藥物,是非麥角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近年來,也在嘗試應用腦起搏器療法。預防帕金森病,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戒菸並減少飲酒,少喝碳酸飲料,避免過多攝入高脂高糖食物。此外,還需要減少久坐,增加身體活動;避免熬夜;及時調節情緒,減輕抑鬱及焦慮。最後,還有1項關鍵的措施,是保證充足的高質量睡眠。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相關焦點

  • 帕金森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的危害有多大,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因為目前還沒有儀器或化驗檢查可以立即診斷帕金森病,所以早發現帕金森病就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帕金森病是有一些早期症狀的。
  • 帕金森病的早期有這些徵兆
    帕金森病的危害有多大,相信大伙兒也有所了解。由於現在還沒有儀器設備或化驗查驗可以馬上診斷帕金森病,因此早發現帕金森病就顯得尤為重要。實際上帕金森病是有一些初期表現的。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患有該疾病的人往往還會出現行動困難的狀況,在遇到障礙物的時候很容易摔跤或者是讓自己的身體出現骨折的狀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以及關節強直等狀況。 二、影響情緒和智力 對於情緒以及智力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很多存在著該疾病的人往往都會出現明顯的精神異常的症狀。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
    帕金森病的診斷首先要有動作緩慢,就是行動變慢了,起床翻身、刷牙洗臉等日常活動時,動作變得遲緩,面部表情變得僵硬,笑容減少和消失,也就是我們說的面具臉。如果只有手抖,但行動並沒有變慢,活動還是很靈活,那可能就不是帕金森病。另外帕金森病的手抖一般在安靜的狀態下出現,就是我們說的靜止性震顫,可能在你看電視的時候,家裡人發現你的手出現震顫,做隨意動作時減輕,精神緊張時加重,睡眠時消失。
  • 帕金森病的症狀早期能控制住嗎?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病變性疾病,會緩慢的加重,目前醫學應用的治療手段,無論是手術和藥物,只能改善患者一部分的症狀,但不能有效的阻止病情的發展,也不能治癒。
  • 帕金森病的預警信號別忽視了!
    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屆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你我同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為1%,65歲以上人口患病率為1.5-1.7%,70歲以上患病率約為3%-5%。雖然現代醫學治療帕金森病還沒有特效藥和方法,但是及早發現和幹預可以有效延緩甚至停止該病的發展。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世界上近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國,並且每年新發病例近10萬人。 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認為顫動、走路不穩、動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後的正常現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診率很低。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對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帕金森病是啥?
  • 帕金森病和特發性震顫的區別
    經常遇到一些手抖的患者來診,諮詢「我手抖了是不是帕金森病?」,其中也有不少年輕的手抖患者,他們還可能補充一句:「我在網上查,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得的病,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呢?」
  • 帕金森病的飲食調理
    帕金森病,又稱帕金森氏症候群,俗稱「抖抖病」,常見於老年人,其典型臨床表現為震顫,為靜止性震顫,而在做隨意運動或睡眠時消失。強直多從一側上肢的近端開始,逐漸漫延到遠端,對側,以及全身。面肌強直使表情動作減少,造成所為「面具臉」,肌張力呈齒輪樣增高,運動減少;患者隨意動作減少,動作緩慢,尤以始動時為甚,精細動作差,書寫困難,稱為「小寫症」,言語不利,智能障礙。
  • 了解你不知道的帕金森病的秘密,關愛身邊的老人
    導語:帕金森病,也被稱為「老年人的殺手」,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的一大疾病,但很多人對帕金森病卻並不了解。據統計,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大約在1.8%左右,7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3%-6%,而且發病人數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 科學家嘗試「光療」帕金森病
    這項研究是探索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從光線中獲益的幾項研究之一。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神經心理學家Dawn Bowers說:「我太激動了。」他正在招募病人進行一項試驗,這裡NIR將被光束照射到顱骨上,而不是藉助植入物。  實際上,在帕金森病患者和動物模型中進行的小型試驗已經表明了光的療效,但一些主流的帕金森病研究人員仍持懷疑態度。
  • 科學網—科學家嘗試「光療」帕金森病
    這項研究是探索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從光線中獲益的幾項研究之一。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神經心理學家Dawn Bowers說:「我太激動了。」他正在招募病人進行一項試驗,這裡NIR將被光束照射到顱骨上,而不是藉助植入物。 實際上,在帕金森病患者和動物模型中進行的小型試驗已經表明了光的療效,但一些主流的帕金森病研究人員仍持懷疑態度。
  • 帕金森病患者哪些康復鍛鍊需要堅持做?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由於患者腦內黑質結構中多巴胺能神經元退化,無法生成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導致患者逐漸出現一系列運動及非運動症狀。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出現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強直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將出現認知障礙、幻覺、抑鬱、焦慮等。此外,帕金森病還可造成嗅覺減退、吞咽障礙及睡眠障礙等多種問題。
  • 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是帕金森病
    在臨床上運動神經元的症狀主要以動作不協調、鷹爪手、動作僵硬為表現,這些表現跟帕金森的症狀很相同,所以在治療時這兩種病可以採取定顫散風湯的治療方法。所以,在運動神經元病中,有許多臨床症狀具有與帕金森病相同的臨床症狀和表現,而帕金森病成為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就不足為奇了。也正是因為帕金森病是運動神經元病的併發症,所以帕金森病和運動神經元病可採用類似的方法治療,而取得相同的治療效果。
  • 帕金森患者可以這樣治療?
    但是一旦患有帕金森疾病對於患者的身心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患者在患病一定要及時的採取措施進行治療的。 老年人患上帕金森的症狀其實每個人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這種疾病的起病隱匿、緩慢進展,所以很多人在發病的期初都沒有及時的注意到,而錯過了最佳治療和幹預的機會,一般來說,老年人患上帕金森綜合症常以少動、遲鈍或姿勢改變為首發症狀。
  • 深圳人注意!睡覺「張牙舞爪」可能是帕金森前兆!
    然而,有些人的睡眠問題可沒那麼簡單:一睡覺就噩夢連連,夢話說得特別響亮;深更半夜,突然「手舞足蹈」,枕邊人經常被嚇醒甚至打醒,有時還被「揍」得身上烏青;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居然不在床上,而是躺在床底下……林大伯(化名)是杭州人,今年72歲,從十多年前開始便飽受睡眠問題的困擾。
  • 外媒分析:新冠會否引發帕金森病大流行?
    這次,科學界將目光投向帕金森病,科學家想知道新冠肺炎是否與這種疾病有關。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29日報導,英國《柳葉刀》周刊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對此進行了分析。阿根廷神經病學研究員馬塞洛·梅雷略、英國神經病學家凱拉什·巴蒂亞和西班牙相關領域科學家何塞·奧韋索是這篇研究論文的作者。
  • 63歲男子確診帕金森,20年前身體就已經有了早期徵兆,可惜沒重視
    帕金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我國目前約有220萬帕金森患者,約佔全球一半,並且發病率還在提升,目前已經成為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該病也在趨於年輕化,40歲以上的青少型帕金森患者佔了患病總人數的10%。
  • 帕金森病患者腰直不起來該怎麼辦?
    帕金森病患者腰直不起來該怎麼辦?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內科應用肉毒毒素技術治療軀幹姿勢異常、流涎等各種帕金森病併發症,率先在國內建立了複雜性痙攣及肌張力障礙高選擇性肉毒毒素治療技術,相關成果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謝老伯患帕金森病7年餘,平時定期看醫生,規律服藥,堅持參加鍛鍊,身體狀況一直保持得很好。然而近來謝老伯發現自己彎腰越來越嚴重,已經快彎到了90度,行走不穩,而且腰背部疼得厲害。
  • 肩頸痛、頭痛、腰痛,為什麼帕金森病患者身上疼痛難忍?
    帕金森患者的疼痛表現形式多樣,一般有5類: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張力相關性疼痛、中樞性疼痛、神經根性疼痛和靜坐不能性疼痛。中樞性疼痛被認為是帕金森病本身引起的疼痛,因為除了帕金森病,沒有其他原因可解釋疼痛,往往與大腦的功能障礙有關。可以通過服用抗抑鬱藥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