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疫情後,中國本土美容品牌越來越有魅力

2020-12-1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網

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18日文章,原題為「疫情賦予中國美容品牌更多魅力」。受益於新冠疫情和愛國主義購買熱潮,中國本土化妝品牌終於做好俯視外國競爭對手的準備。就疫情造成的巨變和地緣政治緊張如何催生意想不到的贏家與輸家而言,中國國產化妝品日益流行成為例證。

(杭州)珀萊雅、廣東丸美和上海家化等(中國國產化妝品公司)的股價今年大漲,漲幅超過上證綜指。與此同時,日本資生堂、韓國愛茉莉太平洋等化妝品製造商——易受到中國崛起品牌影響——的股價跌幅超過各自國內綜指。

為理解這種轉變,不妨審視消費者習慣的變化。防疫措施迫使人們足不出戶,收入也減少,這令消費者增加上網時間並搜尋更低價商品。中國熟諳數字(營銷)的化妝品牌擅長利用這種現實。在使用網絡直播和網紅促銷方面,珀萊雅等中國業內企業走在前面。高盛集團報告顯示,如今中國本土化妝品牌86%的產品網上售出,而跨國公司僅為58%。

此外,與美國等國的一系列爭執已促使中國人摒棄外國產品,轉而尋求國貨替代。在原本就已不太熱衷外國品牌且精通數字商業的中國年輕人中,這已激發強烈民族主義情緒。上海家化旗下的一款面霜成為最受歡迎的愛國品牌之一。百雀羚已佔據中國大眾護膚品市場的7.3%,僅次於歐萊雅。自然堂以5.5%的份額與玉蘭油並列第三。這種趨勢正打破一種由來已久的秩序。彩妝和護膚品曾是跨國公司主導的領域,如今正受到威脅。(作者妮莎·戈帕蘭,丁雨晴譯)

相關焦點

  • 美媒:珀萊雅、丸美股價大漲 疫情後中國國產化妝品日益流行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疫情後,中國本土美容品牌越來越有魅力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18日文章,原題:疫情賦予中國美容品牌更多魅力 受益於新冠疫情和愛國主義購買熱潮,中國本土化妝品牌終於做好俯視外國競爭對手的準備
  • 疫後本土美妝品牌逆勢上行 市場份額比肩國外品牌
    對於疫情後化妝品行業的轉變趨勢,格萊蜜創始人鄧燕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國貨品牌更受青睞。「如果說疫情前國內外的護膚品是平分秋色,那麼後疫情時期國貨則顯著領先於海外品牌。」她說。在後疫情時代,本土美妝品牌顯示出驚人的復甦速度。天貓數據顯示,國產品牌完美日記成為天貓今年「6·18」彩妝銷售額冠軍。
  • 美媒:新冠疫情提升中國國產化妝品魅力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18日發表題為《新冠疫情讓中國化妝品魅力大增》的報導,編譯如下:中國的化妝品品牌可能終於準備好壓倒外國對手了,這要歸功於新冠疫情和愛國主義購買浪潮。國產化妝品越來越受歡迎表明,疫情造成的動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帶來出人意料的贏家和輸家。要理解這種轉變,就要看看新冠病毒帶來的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停工令人們不得不待在家裡,而失業重創了收入,這促使消費者花更多時間上網,尋找價格更低的商品。中國精通數位技術的化妝品品牌完美利用了這一優勢。
  • 疫情之後,國產美妝品牌如何通過「包裝」乘風破浪?
    當線下美妝零售停止半年之後,我們從焦慮也逐漸變得淡定從容,畢竟此時,中國美妝市場已經先於全球美妝市場開始慢慢復甦。LUNURYNSIGHT中國區經理何瑛洋談及疫情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時表示,後疫情時代,包括LVMH開雲集團等在內的國際企業都受到重創,而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市場開始一步步復甦,這個過程中,中國市場的作用和拉動型越來越突顯。
  • 美媒:中國品牌在國內贏得更多粉絲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網站12月3日文章,原題:曾被嘲笑的「中國製造」,如今在國內收穫了新的粉絲2008年,中國發生導致至少6名嬰兒死亡、30萬嬰兒患病的「毒奶粉」事件。這一事件的後果是,許多中國父母開始推崇外國品牌產品。
  • 國儀綠揚聯手開闢丨中國科技美容市場,促進美業品牌全面升級!
    科技美容可謂是當今中國美業市場炙手可熱的話題,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推出了科技美容的理念,松下曾率先向市場推出蒸臉儀,然而這個「世紀的早產兒」並沒有為美業帶來波瀾。而如今由於消費升級、中產崛起的浪潮掀起,中國已成為全球美容儀市場爭奪的主戰場。
  • 微播易X中國美妝:數據復盤,2021社媒這樣玩
    中國美妝網聯合數據驅動的短視頻KOL交易平臺微播易,通過對美妝企業雙11期間的社媒投放數據復盤,洞察社媒營銷的特點和品類投放差異,從中找到美妝企業2021在抖音、小紅書、B站、微博、公眾號等社媒平臺上的營銷布局方向和策略。
  • 中國口罩成全球經濟硬通貨後,美媒:中國疫苗安全經濟有優勢
    繼今年3月以來,包括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並一度成為全球經濟硬通貨後,中國商品在應對全球疫情中不斷突破和做出貢獻。其中,中國疫苗取得的進展就非常明顯。比如,墨西哥衛生部已籤署協議,向中國企業採購3,500萬劑新冠疫苗。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衛生和預防部日前宣布,給予由中國企業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註冊。對此,美國《紐約時報》12月9日報導,阿聯衛生部的這一聲明是表明中國疫苗可能有助於阻止新冠疫情的首個官方指標。如果其他地方的試驗也顯示類似結果,那麼中國的疫苗將可能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生命線。
  • 羅文琴:疫後逆全球化預警下,藏著哪些本土化妝品品牌的利好?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加速蔓延,美國、英國和日本政府相繼宣布以重金補貼來鼓勵本國企業撤出中國。儘管其中有出於政治及外交的考量,但底層的因素是:各國開始重新審視全球經濟一體化策略下崛起的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開始體察到這種強大對本國民生的衝擊。
  • 疫情後本土美妝品牌逆勢上行,國貨面膜暢銷日本東京
    國內美妝行業進入快速復甦階段,在今年的「雙十一」電商大促中均創下銷售佳績,部分品類甚至趕超國際品牌,海外成交增速出現大幅增長。數據顯示,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養膚訴求提升,其中面膜的整體使用比例顯著增加。
  • 英媒:中國消費者捂緊荷包 平價本土品牌受歡迎
    (路透社)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英媒稱,隨著消費者捂緊荷包,中國的零售商正裁員並放緩擴張計劃,卻依然面對庫存猛增問題,這對期望通過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中國來說是一大難題。據路透社3月16日報導,中國的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富裕的中產家庭從高檔產品轉向更平價的品牌,普通收入家庭甚至減少基本必需品的支出。
  • 後疫情時代法國美妝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逆風翻盤
    法國駐上海總領事受歐敏膚品牌邀請親臨門店指導在後疫情時代,歐敏膚品牌通過全新O2O線上直播業務模式,實現業績的逆勢增長。2020年9月9日,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Benot GUIDEE紀博偉先生與法國商務投資署上海總經理沙偉先生、法國商務投資署上海出口貿易顧問Franois-Victor NOIR先生受歐敏膚品牌邀請,實地訪問其位於上海白玉蘭廣場鷗美藥妝中的體驗店,就後疫情時代,法國美妝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展開實地調研與討論。
  • 露華濃邀請首位本土代言人,試圖在中國捲土重來?
    這兩天,摩登兄弟劉宇寧擔任露華濃品牌大使和PHOTOREADY真我系列代言人登上了微博熱搜,這是露華濃在中國的首位本土代言人。隨著男色經濟和粉絲經濟愈演愈烈,露華濃也意識到要在中國立足紮根,就必須在本土擁有強大號召力的代言人,摩登兄弟劉宇寧粉絲基礎強大,他在抖音上擁有三千多萬的粉絲,微博上也有一千多萬的粉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露華濃是美國的一個彩妝品牌。
  • 西媒:數位化助推中國時尚產業發展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9月21日報導西班牙環球網站9月18日發表了題為《中國成為全球時尚和美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的報導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數位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面對新冠病毒導致的局勢,中國再次展示了其通過大規模數字變革作出迅速反應的能力。對於許多跨國美妝企業而言,中國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市場。
  • 美媒「不顧及兄弟情面」對英國疫情落井下石,狗咬狗一嘴毛?
    美媒這兩天為英國疫情起名字可謂是操碎了心,「英國病毒」、「英國病毒變異體」、「英國新冠病毒變異體」、「聯合王國病毒」等命名都出來了,英國卻不開心了,我拿你當兄弟,你卻來給我添堵。現實版的狗咬狗一嘴毛?最近美國CNN、CBS、NBC、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都在大篇幅報導英國疫情,字裡行間一點都不顧及兄弟情面,似乎還有落井下石的感覺。作為最不把疫情放在眼裡的國家,英國已經為自己的輕視付出了代價,鮑裡斯親口宣布,英國出現了傳染性增強70%的變種病毒。要知道,「群體免疫」計劃就是英國最先提出來的,但還沒來得及驗證可行性,就淪為一個笑話。
  • 中國飛速發展引得美媒震驚,嘴硬表示都是因為疫情
    圖為《華爾街日報》:中國創紀錄的出口增速和美國疫情形成對照一份份報表,一節節上升的數據,都讓世界不再嘴硬承認中國飛速發展的成功。讓人再一次感慨,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些亮眼的貿易數據證明了中國現在發展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有不斷往外走才能學習,才能吸收。美媒,這是以前絕沒想到的畫面《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18個月前,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預料到中國的出口會在2020年打破紀錄。
  • 中新網評:為什麼越來越多美媒說與中國「脫鉤」不現實?
    中新網6月19日電 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美媒說與中國「脫鉤」不現實?作者 嚴遠不少觀察人士都發現,近來越來越多美國媒體開始發出「與中國脫鉤不現實」的聲音。那麼,為什麼近來反對脫鉤的聲音在美媒上逐漸多起來?究其原因,在於隨著疫情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日益顯現,「脫鉤」論在這個過程中愈加凸顯了其「不現實」性。從美國媒體的報導中,可以看到,這種強烈的「不現實」主要有三:其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度聯結,令中美經濟「脫鉤」從技術上難以實現。
  • 海外最受歡迎美妝品牌TOP10出爐,熱門排名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11月17日,美妝比價平臺Cosmetify推出2020年最受歡迎美妝品牌排行榜第三季度報告,報告中Huda Beauty依然是穩坐第一。該榜單依照Instagram粉絲數、Instagram主題標籤,Instagram的參與度,谷歌搜索量以及對比上季度的搜索量增長,以此了解美容行業的最新狀況。
  • 美媒抹黑「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利用微信收集信息」,專家:報導非常荒唐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姜華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宇揚 甄翔】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文章抹黑稱,「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利用微信收集信息」,宣稱後者儼然已成為「中國政府監控公眾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微信方面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不對此類消息進行回應。中國專家認為,美媒有關報導非常荒唐。
  • 美媒:全球奢侈品交易中國人貢獻1/3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全球奢侈品交易,中國人貢獻1/3美國CNBC網站11月18日文章,原題:2020年全球奢侈品銷售將出現創紀錄的下滑,但中國市場卻在蓬勃發展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