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18日發表題為《新冠疫情讓中國化妝品魅力大增》的報導,編譯如下:
中國的化妝品品牌可能終於準備好壓倒外國對手了,這要歸功於新冠疫情和愛國主義購買浪潮。國產化妝品越來越受歡迎表明,疫情造成的動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帶來出人意料的贏家和輸家。
要理解這種轉變,就要看看新冠病毒帶來的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停工令人們不得不待在家裡,而失業重創了收入,這促使消費者花更多時間上網,尋找價格更低的商品。中國精通數位技術的化妝品品牌完美利用了這一優勢。
一些公司在使用直播和網紅銷售產品等手段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根據高盛集團6月份的一份報告,在中國,86%的本土化妝品在網上銷售,而對跨國公司的產品來說,這一比例為58%。
新冠病毒還以另一種方式對化妝品銷售起到了促進作用,它刺激了對能夠舒緩因持續佩戴口罩而皮膚過敏症狀的產品的需求。
與美國的緊張關係等一系列原因也促使中國消費者放棄海外產品,轉而尋求本土的替代產品。這些爭端在對外國品牌的看法不那麼好、更精通電子商務的年輕人中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
彩妝和護膚品是海外跨國公司傳統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兩個產品領域。由於資金受限,消費者紛紛「回國」消費,這種格局正在受到威脅。但跨國公司仍佔中國大眾化妝品收入的46%。在日本和韓國,它們所佔的比例在1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