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年輕的一代,想必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發現,家裡的父母或是爺爺奶奶總是少瞌睡,往往睡得晚,起得早,睡眠質量也不夠高。俗話說:前三十年睡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無疑是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
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少過花甲、古稀之年的人,身體各部位的器官也不斷的衰老,增加的不僅僅是年紀,縮短的還有睡眠質量,老年人普遍睡眠質量低、失眠、多夢、睡覺時間短。不少人可能認為這是隨著年紀增長年老後的一個自然現象,殊不知老年人睡眠質量不高,也不排除以下三點因素。
1、白天休息過多
生活中,大家可能會經常發現,一家子坐在一塊看電視或是聊天,身邊的爺爺奶奶可能時不時就睡著了。打盹是每個老年人都會有的現象,但是一天中次數太多,彌補了睡眠質量,反而在晚上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瞌睡了。因此,晚上睡眠質量可能就會變差。
2、有神經衰弱或是心腦血管疾病
老年人中不少都存在神經衰弱的問題,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少人會出現神經功能異常的情況。好比機器的零件被損壞,神經衰弱的人主要特點就是睡眠障礙。另外,還會伴隨時不時的耳鳴,記憶力減退,易煩易怒等,這些都直接影響晚間睡眠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心腦血管疾病也是以老年人為高發人群,主要因為老人的身體器官衰退,血管老化等造成,人在晚上睡覺,血液循環會比白天慢。如果再加上有心腦血管疾病,更易讓血管堵塞,因此,腦神經就容易供血不足,從而影響睡眠。出現以上這樣的情況應該引起重視,可在醫生指導下,通過科學的藥物調理,配合適當的科學飲食進行相關的調理。
3、壓力太大,精神抑鬱
對於壓力,可能不少人認為當代年輕人的壓力才是最大的。老年人正是安享晚年的時候,沒什麼可操心的事。其實不然,為人父母,一輩子最操心的就是孩子,孩子過得幸福還好。
但當代情況,很多家庭可能存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況,或是家庭因為各種矛盾,使得老無所依、兒女婚姻不幸等這些都無疑增加了老年人的心裡壓力,操心的事情過多就會出現精神抑鬱的情況。如果長時間被不良情緒籠罩,也會嚴重影響睡眠,甚至徹夜難眠。如果長期時間得不到情緒的緩解,也容易誘發疾病。
溫馨提示,對於老年人睡眠質量低下的問題,建議找準原因,對症治療。如果是情緒導致,家人記得多疏通緩解,工作之餘多陪陪老人。如果是病理性的,建議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