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一瓶罐裝咖啡裡裝著多少秘密?

2021-01-19 界面新聞

記者 | 劉雨靜

編輯 | 牙韓翔

眼下雖然咖啡市場異常熱鬧,但你可能沒發現,能讓你在便利店裡拿起就走的即飲咖啡(RTD Coffee),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罐裝/瓶裝咖啡,才是中國咖啡市場增速最快的品類。

在市場諮詢公司英敏特2018年的報告中,中國即飲咖啡零售市場的銷售量增速將超過非液體咖啡(速溶和現衝)市場。2018年至2023年,即飲咖啡零售市場的銷售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5.5%;到2023年銷售量將增至4.6億升。

今年各大品牌在即飲咖啡市場格外活躍——伊利不久前才推出號稱加入100%紐西蘭奶源的聖瑞思咖啡飲料;農夫山泉與被可口可樂收購的Costa都推出了風味獨特的碳酸咖啡;味全貝納頌在今年推出了更高端的單品咖啡豆即飲冷杯,而星巴克則在今年開賣咖啡因翻倍的星倍醇銳能系列……

星巴克在國外市場的多款即飲咖啡產品。Costa在被可口可樂收購後推出的即飲咖啡產品。

不過在中國這個咖啡消費還稱不上成熟的市場,人們往往把坐下喝杯咖啡賦予社交和生活方式的複雜意味,隨時隨地飲用的即飲咖啡滿足的更像是生理上的提神,或許遠不如現磨咖啡那麼有儀式感。

而事實上,中國即飲咖啡市場正逐漸形成更高端細分、甚至連精品咖啡品牌都加入競爭的潛力市場。你隨手在便利店買的一罐即飲咖啡,已經成為咖啡行業下一個競爭高地。

5塊錢和20塊錢的即飲咖啡,區別在哪裡?單一產地咖啡豆還是拼配咖啡豆?

即飲咖啡的成本由內容物、包裝物和生產技術組成。

先說內容物。對於有規模的大品牌來說,除去包裝和運輸這類可以用規模分攤的成本,最重要的內容物成本來源只有兩個——咖啡豆和牛奶。

大部分即飲咖啡會選擇阿拉比卡或是更便宜的羅布斯塔咖啡豆——這兩個咖啡豆品種在全球商用比例最大,其中阿拉比卡佔全球咖啡豆產量的7成以上;而羅布斯塔則因為咖啡因含量高、種植成本低,多用於速溶咖啡的製作。

過去幾年,從便利店到快餐店的咖啡都在強調阿拉比卡的概念,因而在很多中國消費者的認知中,僅僅「阿拉比卡」這個標籤便意味著品質保障。不過產量巨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有諸多產區和諸多子品種,質量也參差不齊。

當下,在精品咖啡浪潮的衝擊下,人們了解的更多了。比如在常見的阿拉比卡拼配豆之外,還有單品豆(單一產區、或是單一品種)的概念;比如耶加雪菲作為阿拉比卡的子品種,往往具有更柔和清爽的水果酸,而日曬和烘焙方式都會讓咖啡豆展現不同的風味。

一些即飲咖啡的生產商也開始使用單一產區的咖啡豆,成本則有些許上升。

比如味全在今年4月推出了兩款新口味的貝納頌名地臻選冷藏咖啡,一款為西達摩風味,另一款則為哥倫比亞風味。這是即飲咖啡大品牌中首次把精品咖啡豆概念作為宣傳主角。西達摩與哥倫比亞是來自兩個風味完全不同產區的咖啡豆,品質較好的精品豆往往比阿拉比卡的大眾拼配豆成本高。

「我們在產品開發前期的消費者調研中發現,很多消費者對精品豆都有一定認知,」味全貝納頌品牌負責人劉景對界面新聞說,「這個趨勢這一兩年比較明顯,星巴克等連鎖咖啡也開始有意識地提醒消費者可以選豆子,轉而也會影響人們對即飲咖啡咖啡豆要求。」

牛奶、奶粉還是煉乳或奶精?

除了咖啡豆之外,牛奶的選擇也在很大程度對成本和風味有影響。

在味全的名地甄選系列中,哥倫比亞風味的牛奶含量更高——哥倫比亞咖啡豆的酸味和苦味較平衡,帶著炭燒和堅果風味,加入牛奶喝起來便有可可牛奶的味道;西達摩則有檸檬、佛手柑的花果香味,所以搭配較少牛奶更能突出它的微酸。「哥倫比亞的牛奶配比是40%,西達摩是30%」,劉景介紹。

牛奶在內容物成本裡並不是配角。10元以上的即飲奶咖裡通常加入牛乳,而10元以下的價格帶,配料表裡你則更經常地看到奶粉和煉乳。「即飲咖啡的奶咖對於工藝要求其實挺高的,」精品咖啡品牌魚眼咖啡創始人孫瑜對界面新聞說,「裡面是放牛奶、奶粉還是奶精,成本和口感都有很大區別。」

牛奶的選擇也在很大程度對即飲咖啡的成本和風味有影響。咖啡液是如何萃取的?

此外,咖啡液提取技術和殺菌技術也是決定即飲咖啡的成本重點。

每年夏天都會成為熱門的冷萃咖啡,是利用10小時以上的低溫冷泡萃取而出。低溫咖啡萃取液製成的即飲咖啡,近幾年也隨著冷萃的流行而為人們熟知。早年精品咖啡店Blue Bottle推出的經典款罐裝即飲咖啡就是這樣的。

冷萃即飲咖啡在國外市場已經流行。Blue Bottle的即飲咖啡產品

中國市場不少中高等價位的即飲咖啡,採用的都是低溫咖啡萃取液。

比如味全的名地甄選冷藏杯、雀巢的冷萃咖啡系列和統一左岸冷藏咖啡等等。大品牌往往有成熟的冷鏈運輸、裝瓶工藝和穩定的銷售渠道,因而推出一款需要全程冷藏的產品並不會增加太多附加成本。

但對於小規模的精品咖啡店而言,為冷萃即飲咖啡增加冷鏈運輸、線下庫存的成本並不現實。精品咖啡店魚眼咖啡找到的解決辦法是改良萃取和殺菌技術。這個在北京和上海的不少熱門商圈都有門店的精品咖啡品牌,去年底推出了一款可以常溫儲存的冷萃即飲咖啡,在線上和線下門店銷售。

這款冷萃即飲咖啡的殺菌工藝為「瞬時高溫殺菌」——瞬時高溫殺菌後瞬時降溫,在魚眼咖啡看來,這麼做對冷萃咖啡的風味影響比較小,保質期能達到半年左右。

「熱萃取的咖啡,消毒殺菌的工藝相對簡單,做超高溫殺毒就可以了,」孫瑜說,「NFC果汁等產品會採用高壓殺菌,但超高壓殺菌的量產有局限性。」

魚眼咖啡推出的罐裝冷萃即飲咖啡即飲咖啡之所以有市場,和我們的消費習慣有關

儘管現磨咖啡和即飲咖啡的消費習慣很大程度上存在重疊,但當我們回到人們會在什麼場景下選擇即飲咖啡這個問題上時,你會發現,儘管連鎖咖啡店和精品咖啡店帶來了咖啡知識普及教育,但它們並不構成即飲咖啡的終極威脅。

因為即飲咖啡是現磨咖啡的補充,而不是替代。

英敏特2018年7月的調研中,過去三個月消費過的咖啡類型排名是即飲咖啡(55%)、速溶咖啡(54%)和現衝咖啡(52%),三者比重差別不大。

「我們罐裝咖啡和掛耳咖啡一樣,和店裡現做的咖啡沒有衝突,消費者會在路過的時候順便補充一下家裡的咖啡庫存,」孫瑜說。

以更為成熟的日本咖啡消費市場作參考,也會發現即飲咖啡與現磨咖啡的消費場景和功能完全不同。

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那十幾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人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咖啡消費的崛起。1980年,日本的咖啡店就超過了16萬家。但與此同時,以罐裝為代表的即飲咖啡消費份額和家庭咖啡咖啡消費卻一度超過了現磨咖啡。

這背後是日本對於 「便利消費」的需求,依託著日本上萬家便利店和數百萬個24小時自動販賣機構成的零售機制,還有伴隨著泡沫經濟愈演愈盛的孤獨文化,罐裝即飲咖啡得以滲透至日本消費者日常每個想放空的消費場景中,填補了咖啡社交的空缺。

日本便利店中花樣繁多的即飲咖啡

當下,中國市場雖沒有日本的便利店零售網,但新零售也在逐步讓人們的咖啡消費變得日常。

儘管當下的咖啡消費仍以社交為主要驅動,大部分人的熱衷是在星巴克這類「第三空間」的熱鬧氣氛裡聊天,或是到網紅咖啡店拍照上傳朋友圈。不過在社交需求之外,年輕人開始在尋找更多有品質的咖啡消費場景,即飲咖啡也許能填補這個空白。

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鯨準研究院的2018咖啡行業報告認為,當下咖啡消費有三重需求——生理需求、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平價速溶咖啡能滿足生理需求,星巴克這類咖啡店則滿足了社交需求,但在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空白,這也是有一定品質的即飲咖啡的機遇。

圖片來源:鯨準研究院是什麼決定了即飲咖啡的容量?

既然是「便利消費」,那麼一罐即飲咖啡究竟裝多少咖啡,才能夠恰當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日本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最主流的即飲咖啡為185ml的小罐,只有手掌大小,四五口就能喝完。這與日本的消費習慣不無關聯——日本即飲咖啡消費頻次高,以能量補給為主,小包裝便攜也能讓人們毫無負擔地多次飲用。此外日本街道垃圾桶較少,很多人沒有邊走邊喝的習慣,這個容量方便人們在自動販賣機邊迅速喝完便把包裝扔掉。

但在中國,除非價格極為低廉,否則185ml的小罐會讓人們覺得不划算也不過癮。但也不能像碳酸飲料一樣動輒330ml——因為在消費者的認知裡,咖啡仍然以功能性為主,喝太多咖啡會讓人們擔心「對身體不好」。

中國市場的即飲咖啡常規容量在250ml-280ml左右,價格主要集中在20-40元/L。諸如星巴剋星怡杯等杯裝即飲咖啡容量在250ml左右,雀巢冷萃摩卡、味全貝納頌瓶裝則為280ml。

星巴克的星怡杯

「我們做過消費者調研,也拿魔爪等能量飲料的容量作為參考,發現即飲咖啡既不能太小,但也不能做美國那種超大裝,」孫瑜說,「容量的考慮因素有很多——人們多久喝完、現有生產線有多大模具、每一罐裡的咖啡因含量等等。」最後魚眼咖啡選擇了238ml的罐裝容量。

雀巢5塊一罐的即飲咖啡能紅那麼久,和你愛吃甜有關

在大眾咖啡消費市場,無論是魚眼咖啡做的常溫冷萃黑咖啡,還是味全需要全程0至7度冷鏈運輸的貝納頌冷藏杯,其實都不是大眾咖啡市場的寵兒。

在淘寶搜索即飲咖啡你會發現,價格便宜的雀巢小罐即飲咖啡永遠出現在銷量排行第一位。

「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在5-10元之間,中國消費者對咖啡與奶香濃鬱平衡的拿鐵口味較為青睞,」雀巢咖啡業務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說。人人都認可低糖、健康和高端化的趨勢,但目前,能真正下沉至更多市場的還是常溫儲存的奶咖。

中國人最愛喝的咖啡品類是拿鐵——這一點無論是在外現制咖啡市場,還是即飲咖啡市場都一樣。

英敏特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在外現制咖啡消費者點過拿鐵(54%),而美式的比例只有38%, 「一旦消費者完全接受了加奶的咖啡,他們更可能轉向不加牛奶的咖啡,例如美式或冷萃咖啡等,」 英敏特食品和飲料助理研究分析師王皓說。

即飲咖啡也是如此。以味全為例,味全貝納頌瓶裝咖啡和貝納頌名地臻選冷藏杯裝系列,定位中高端市場,目標客群主要為一二線城市的大學生和白領;價位更低的常溫貝納頌則鋪貨更廣,佔貝納頌咖啡銷量的6成左右。

 「當下,中國消費者更在意即飲咖啡的口味好不好喝,且目前大多人偏愛有點甜、有奶香味的即飲咖啡,」劉景對界面新聞說。

味全貝納頌的名地甄選系列。圖片來源:貝納頌官方微博

魚眼咖啡的常溫冷萃黑咖啡,很大一部分受眾是原本就願意消費精品咖啡的客群。在當下他們並不打算進入便利店和商超銷售——在這些渠道,渠道成本加上產品成本,最終的售價不一定能讓大眾市場接受。

「現在做大眾市場,賣的最好的一定是便宜和甜的飲料,就算把最高品質的咖啡拿來人們也不一定買帳,」孫瑜認為,「但即飲咖啡的最終目的一定是大眾市場,而不是滿足少量消費者——因此進入市場、教育市場的節奏很重要。」

即飲咖啡前景不錯,但外來者進入壁壘很高

「掛耳咖啡也好、速溶咖啡粉也好、咖啡濃縮液也好,這些都是過度而不是咖啡的終極形態,」孫瑜對界面新聞說,「終極形態一定是即飲咖啡。」

他的自信並不是毫無緣由。一方面即飲咖啡利潤較高,能依託渠道大規模鋪貨,價格帶彈性較大。根據鯨準研究院數據,即飲咖啡的毛利率最高可達到70%到80%;另一方面,在現磨咖啡以外的品類裡,即飲咖啡可以達到的品質最穩定——而無論是掛耳還是速溶咖啡粉,都還是對水溫、水量等條件有要求。即飲咖啡最適合懶人。

但即飲咖啡對品牌背書的依賴性很高。

在即飲咖啡相當細分的日本市場,你能見到的品牌無非是UCC、BOSS、GEORGIA等大品牌,以及Doutor、Miss Donuts等有名咖啡連鎖店的罐裝咖啡——在飲料市場,人們或是選擇大品牌,或是更願意相信實體店推出的即飲副線,比如精品咖啡店Blue Bottle在建立了一定名氣後才選擇推出即飲咖啡。在淘寶上,諸如Never Coffee等一些沒有背書的咖啡初創品牌也在培育即飲咖啡客群,這並不容易,他們必須找到亮點來講述自己的品牌故事。

這一外來者壁壘對於精品咖啡店來說,平添了許多難度——你必須投入成本進行實體店擴張,才有底氣說服消費者購買自家的即飲咖啡,但某種程度上,精品咖啡的地域和小眾卻與即飲咖啡的大眾性相悖;而即飲咖啡的生產成本與規模成反比,精品咖啡店必須找到穩定的代工廠,才能在保證口味和品質的同時降低成本。

BOSS的日本東北限定即飲咖啡

「在日本,很多大品牌會在不同的城市與本地精品咖啡品牌做聯名限定,比如BOSS咖啡會與北海道的精品咖啡推出當地限定,」孫瑜認為這是比較理想的即飲咖啡趨勢,只是目前,中國咖啡市場要發展成熟還需要時間。

一罐咖啡背後的生意還在繼續。精品咖啡從業者、咖啡行業的大品牌和看準了市場機遇的飲料品牌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開闢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特寫」一瓶罐裝咖啡裡裝著多少秘密?
    記者 | 劉雨靜編輯 | 牙韓翔眼下雖然咖啡市場異常熱鬧,但你可能沒發現,能讓你在便利店裡拿起就走的即飲咖啡(RTD Coffee),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罐裝/瓶裝咖啡,才是中國咖啡市場增速最快的品類。在市場諮詢公司英敏特2018年的報告中,中國即飲咖啡零售市場的銷售量增速將超過非液體咖啡(速溶和現衝)市場。
  • 一瓶罐裝咖啡裡裝著多少秘密?
    ,但是在便利店和超市裡低調的罐裝咖啡,才是這個市場上最受寵愛的選擇。眼下雖然咖啡市場異常熱鬧,但你可能沒發現,能讓你在便利店裡拿起就走的即飲咖啡(RTD Coffee),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罐裝/瓶裝咖啡,才是中國咖啡市場增速最快的品類。在市場諮詢公司英敏特2018年的報告中,中國即飲咖啡零售市場的銷售量增速將超過非液體咖啡(速溶和現衝)市場。
  • 日本瓶裝咖啡的逆襲啟示錄!罐裝咖啡是怎麼過氣的?
    這兩年,日本便利店架上開始多了一群佔空間的神秘客:瓶裝咖啡。它們以塑料瓶包裝。透明瓶身、略寬、不滿15公分高。裡頭裝著黑色、棕色、棕白、黑中透紅的各式咖啡。它們與短小精幹的罐裝咖啡,在外型上幾乎沒有一處相似,甚至內容上也有點不同:「手作」(craft)、「冷泡」(cold brew)這些罐裝咖啡不太常見的名詞,以文青風的字體印在透明塑料瓶上。
  • 罐裝咖啡,咖啡市場的下一個風口?
    罐裝咖啡與冷藏咖啡罐裝與冷藏咖啡主要差別在於製成的殺菌條件不同,因此產品可分為常溫以及冷藏保存兩種,常溫咖啡多為鐵罐及鋁箔包裝,冷藏咖啡則以玻璃瓶、杯裝包裝為主與常溫罐裝咖啡相比,冷藏罐裝咖啡其風味較為接近現煮咖啡,發展較晚與運輸,販售環境改變有關,近年由於現煮咖啡佔據大半市場,部分冷藏罐裝咖啡價格與其相近因此競爭排擠,不像罐裝咖啡仍有明顯的低價優勢保有其地位,因此除了本身對於原料的溯源與自主管理之外,味全中央研究所咖啡品質鑑定師劉俊呈表示,取得國際公證單位SCAA的咖啡品質鑑定師資格,
  • 咖啡 | 「咖啡好喝嗎?」 一條由罐裝咖啡販賣機發來的消息
    而在平均每23個人就擁有一臺販賣機的日本,比起那些店裡的招牌濃縮和滴濾,罐裝咖啡波及的範圍可謂無限寬廣。可以說,它們隨處可見。但一直到1966年,上島咖啡公司(UCC)才在大阪的日本世博會上推介了他們的產品。憑藉著人人叫好的口碑,罐裝咖啡立刻走俏。1969年,上島成為第一家成功讓罐裝咖啡暢銷的公司。與此同時,百佳(Pokka)又推出了冷熱飲販賣機。於是,日本消費者只需要輕輕按個鍵,就能買到熱氣騰騰的罐裝咖啡,在嚴寒的清晨也不是問題。
  • 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愛喝罐裝咖啡
    但根據《日本咖啡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日本人平均每周喝掉的約11杯咖啡中,罐裝咖啡的比例高達20%,平均每年每人會喝掉約91瓶罐裝咖啡。哪種罐裝咖啡?就是遍布日本街巷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裡那些花花綠綠的罐裝咖啡。
  • 被好咖啡「寵壞」的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愛喝罐裝咖啡?
    但根據《日本咖啡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日本人平均每周喝掉的約11杯咖啡中,罐裝咖啡的比例高達20%,平均每年每人會喝掉約91瓶罐裝咖啡。哪種罐裝咖啡?就是遍布日本街巷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裡那些花花綠綠的罐裝咖啡。
  • 罐裝奶茶、咖啡「逆市調價」
    記者觀察發現,今年以來,繼可口可樂和營養快線走上「越難賣越賣得貴」的道路後,香飄飄奶茶和雀巢咖啡也趕上了這趟車。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儘管原材料和運輸成本漲價是不爭事實,但是罐裝、杯裝產品正在遭遇遍街奶茶、咖啡店的衝擊,年輕族群消費升級體現十分明顯,快消企業此時漲價或「兵行險著」。
  • 對超市賣的罐裝咖啡成見很深?測評告訴你到底怎麼選!
    在咖啡館還未盛行的年代裡,罐裝咖啡陪伴了我們無數個日日夜夜。
  • 女生也會愛上的罐裝咖啡!PREMIUM BOSS The Latte
    這瓶BOSS罐裝的瓶身設計一反過去的陽剛味,主要以白色為基底,鑲以金色的商標和字體,營造出一種優雅陰柔的感覺,讓女性消費者也可輕易的拿在手上大方地喝起罐裝咖啡。 因為使用了約四倍之多的牛奶量,整個口感變得相當溫和爽口,號稱是BOSS罐裝咖啡史上最有奶味和最鮮美的咖啡。
  • 一直想問,日本人這麼愛喝罐裝咖啡是為何?
    但根據《日本咖啡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日本人平均每周喝掉的約11杯咖啡中,罐裝咖啡的比例高達20%,平均每年每人會喝掉約91瓶罐裝咖啡。哪種罐裝咖啡?就是遍布日本街巷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裡那些花花綠綠的罐裝咖啡。
  • 分析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成份,這些「咖啡」的味道,是怎麼「做」出來的?
    特別是瓶身上印的 「直火焙煎」、「使用進口奶源」、「藍山風味」、「曼特寧風味」 一類字眼,相比較部分沒有太多添加劑,用了生牛乳和咖啡萃取製作的罐裝咖啡,換快捷便利的罐裝咖啡飲料又是怎麼樣? 罐裝咖啡飲料             首先,先介紹一下市面上的罐裝咖啡主要分類。
  • 一直想問,日本人為何這麼愛喝罐裝咖啡?
    1970年後,隨著日本罐裝咖啡銷量激增,其他飲料公司也紛紛進軍罐裝咖啡領域。到1990年,日本罐裝咖啡銷量已高達3億箱,佔據整個日本飲料市場銷量的25%。此後,各大公司開始重點研發這種咖啡,由此開啟了日本豐富的罐裝咖啡文化。\ 低價、便利的咖啡選擇 /
  • 全球第一的罐裝咖啡,居然是可口可樂家的
    它主打的是採用罐裝的形式,將意式和深度烘焙的咖啡裝入。和星巴克的罐裝咖啡不同,Georgia 的罐裝咖啡口味就超過了 60 種。有拿鐵、摩卡、美式還有多種混合咖啡等等,可以隨性地挑選當天想喝的口味,性價比頗高。
  • 【特寫】除了便宜 你為什麼會買十幾塊一杯的便利店咖啡?
    相對40元左右的手衝精品咖啡,以及星巴克31元一杯的大杯拿鐵,便利店的現磨咖啡通常只需要十幾元。不過抱歉,你在便利店裡品嘗不到獨立咖啡店裡一杯用哥倫比亞咖啡豆手衝而成的咖啡;也無法享受星巴克所謂的咖啡空間體驗。
  • 罐裝咖啡飲料 星巴克、雀巢、貓屎咖啡三大咖啡品牌深度測評
    而對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快捷便利的罐裝咖啡飲料就是不二選擇!從口味上來說,那些年我們喝過的罐裝咖啡,喝下去的都是些什麼?喝起來和現磨咖啡區別大嗎?隨著人類科技的日新月異,這中間有沒有值得一喝的後起之秀呢?作為資深的咖啡控,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測評前,先介紹一下市面上的罐裝咖啡主要分類。罐裝咖啡有黑咖啡和牛奶咖啡,黑咖啡有咖啡豆萃取而成,也有使用速溶咖啡粉製作的。
  • 王者榮耀:特寫鏡頭下發現的秘密,魯班包裡藏的竟是這個
    以往的英雄出場動畫和現在的全身鏡頭一樣,而現在又增添了一個新鏡頭,這個特寫鏡頭可以讓大家更清晰的看到英雄五官以及細節,皮皮貓就在這個鏡頭下發現了一些秘密。秘密一:上官婉兒扇子內容大家都知道上官婉兒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女官、詩人。她文採斐然,天資聰穎,年幼寫文章便能文不加點,一氣呵成。在遊戲裡她以一位書法家的形象與大家見面。
  • 別小看罐裝咖啡,它比你想像的更與時俱進 | 咖啡三十年 No.1
    麥斯威爾、雀巢三合一以及罐裝的KIRIN火咖(相信很多人在冬天把它當暖手寶用)可謂是不可缺的提神利器。想當年,雀巢咖啡那句「 味道好極了!」的廣告語把多少懵懂的中國消費者帶入「坑」。天真的我們以為這就是咖啡應有的味道,苦中帶甜,還伴有奶香味。殊不知,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只是帶有咖啡味的飲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咖啡。直到一家家星巴克、Costa在中國遍地開花,咖啡才算真正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別小看罐裝咖啡,它比你想像的更與時俱進
    麥斯威爾、雀巢三合一以及罐裝的KIRIN火咖(相信很多人在冬天把它當暖手寶用)可謂是不可缺的提神利器。想當年,雀巢咖啡那句「 味道好極了!」的廣告語把多少懵懂的中國消費者帶入「坑」。其實未必,畢竟咖啡在大多數人心中被視為快消品,即開即飲的罐裝咖啡非常符合都市人民快節奏的生活習慣。而且,很多飲料品牌仍在拓展罐裝咖啡的領域。精品咖啡Blue Bottle也有推出鋁罐裝的冷萃咖啡。
  • 日本新晉網紅罐裝咖啡!比現磨貴,但為啥賣得這麼火?
    DyDo罐裝咖啡憑什麼俘獲了日本民心呢?難道只靠廣告?為了搞清楚這款「 雞血 」咖啡的來龍去脈小編在網上百科了許多資料~據悉DyDo是日本第一家致力於開發罐裝咖啡的品牌專注研發「 Blend調和咖啡系列 」有42年之久並帶領罐裝咖啡lifestyle風靡了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