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霸氣的一首帝王詩,開頭兩句,就已經豪情萬丈,百讀不厭

2020-12-21 愛詩書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名義上他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實際上卻可以當作開國之君來對待。為什麼呢?

第一,李唐帝國在隋末統一過程中,基本都是李世民在指揮作戰;第二,李唐王朝作為獨立的帝國是在李世民當政期間。

第一條原因不容多說,簡單敘述一下第二條。

隋末群雄為了能夠得到突厥的認同,所有人(包括李淵在內)都向突厥稱臣,雖然得到了突厥的軍事援助,卻也不得不屈服於突厥之下。在突厥眼裡,中原王朝群雄不過是他的附庸。

而李世民在630年,解決了騎在他頭上的突厥之後,李唐王朝擺脫了突厥的控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帝國。

馬躍版李世民

相較於漢武帝時期才基本上解決了北亞草原上匈奴的問題,西漢已經立國一百多年,李唐同樣面對北亞遊牧民族,僅僅用了十二年。

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很早就已經體現出來。隋大業十一年,年僅十七歲的李世民在解救隋煬帝楊廣被突厥包圍的過程中,獻上了疑兵之計,最終突厥撤退,成功解救出了隋煬帝。

李世民不僅武功卓越,在內政上也非常卓越,他在位期間休養生息,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

李世民愛好書法與文學,真跡至今仍有保存。文學上,李世民雖然才氣稍微遜色,但是氣度不凡,他寫給蕭瑀的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歷來被傳頌。

今天欣賞另一首詩,這首詩寫於李世民二十三歲,你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的氣度是學不來的,全詩如下: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這首詩名字叫還陝述懷。唐武德四年,李世民先後平定了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主要勢力,這首詩就寫於班師途中。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手撫腰間的長劍慨然長嘆,我如此辛苦並不是為了名聲,而是為了統一天下,救民於水火之中。

這是李世民對自己出師的評價,他做的一切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雖然李世民有些誇口,不過確實他能這樣說,而且以後確實那樣做了,值得給予高度的評價。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回憶起幾場惡戰,那場面如電閃,軍情火急,動作迅猛。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為了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滿山遍野駐紮著的千軍萬馬,旌旗招展。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複雜的地形中作戰,像當年的韓信一樣指揮大軍。

上面這六句是李世民對戰爭過程的回憶,讀起來驚心動魄,更加能夠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昨天的兵戈已經結束,今天我班師回朝已經平定了天下。

這是李世民抒發出的豪情壯志,讀起來振奮人心,可以感受到他班師回朝時候內心的澎湃,以及豪氣幹雲。

這首詩是李世民詩歌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全詩充滿浩然正氣,而且具有帝王之氣,百讀不厭。

相關焦點

  • 李白最仙的一首詩,萬丈豪情感染著千古歲月,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李白的詩就是他性格的完美彰顯,下面詩巷要分享的就是李白最「仙」的一首作品《月下獨酌》,它所體現出來的萬丈豪情足足感染了千古歲月,讀後令人回味無窮。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唐 ·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霸氣帝王詩,一首慷慨悲涼,自刎烏江;一首豪情壯志,稱霸天下
    這是唐代詩人胡曾的一首詠史詩《沛宮》,以此來謳歌漢高祖劉邦的功績,以及對國家長治久安的一種憂心和感慨,寫的大氣磅礴、鏗鏘有力。又如: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 李白拜謁官員遭冷眼,遂寫下一首詩,霸氣回應,差點把人家氣暈!
    於是,幾天後一首豪情萬丈的詩,便擺在李邕面前。看了這首詩,差點把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氣暈,所以說,惹惱了詩仙,後果很嚴重哦。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 五位千古英主,每人一首霸氣帝王詩,誰更勝一籌?
    但是,乾隆作品雖多,卻流於平庸,李煜的詞作倒是足以驚豔千古,偏偏書寫的儘是些靡靡之音和亡國之痛,絲毫透露不出帝王之氣。其實,縱觀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史,亦不乏既文採斐然,又霸氣外露,同時還彰顯出九五之尊特有氣魄的帝王詩篇,只是比較小眾,鮮為人知而已。以下,筆者就以年代早晚為序,為大家一一盤點介紹。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讓世人驚豔!
    並且李白的詩還具有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清新、明快的特徵。尤其是一些律詩,李白並沒有完全按照律詩所講究的平仄、對仗去寫,而是根據自己的巧妙安排,讓詩具有了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李白的詩《聽蜀僧濬彈琴》便是這類律詩中的經典之一。這首詩是李白在宣城期間所作的一首表現音樂的詩。單從題材上來看,這類詩著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等。
  • 5首霸氣十足的開國帝王詩,最厲害的還是他,睥睨天下的一代偉人
    詩歌,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我們上下數千年的歷史,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詩人,留下千古名篇,其中不乏帝王留下的詩篇,我們讀帝王詩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在藝術性和美感上,不能與李白、杜甫這些詩人相比,但帝王詩在雄大的氣魄上,不需雕飾流露出的王霸之氣,則是再偉大的詩人,也難以比擬的。
  • 中國10首霸氣的「帝王詩」,霸氣勁道,名動千古
    黃巢這首詩霸氣勁道,除了控訴唐王朝的黑暗腐敗,更抒發了自己的抱負。除了這首詩,黃巢還有一首很霸氣的,名為《題菊花》: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霸氣勁道,尤其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句,美不勝收,霸氣至極。
  • 蘇軾很深情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千古名句,其實前面兩句更為經典
    蘇軾作為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一生著作頗豐,留下了無數優秀詩篇,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劉景文》就是一首千古名作。蘇軾當時正在杭州任職,他和劉景文是知己好友,後者當時也在杭州任兩浙兵馬都監。時節正是初冬,兩人相遇,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於是蘇軾隨即揮毫潑墨,寫下了這首《贈劉景文》加以勉勵。
  • 李煜的一首冷門詩,全詩僅有10字為人知曉,意境卻美到極致
    無數人欽慕他的才華,一首《相見歡》將他的落寞和黯然神傷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傲霜鬥雪的青松變成委身廳堂的盆景,這一轉變更使他滿腹愁腸。前期的詩作多描寫皇宮裡面的奢侈生活,而後期則是表達亡國之恨,極賦有藝術感染力。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愛好詩詞歌賦的李煜怕是會生活得很開心吧。世事無常,有人為爭名奪利而勾心鬥角,有人卻願意過自由自在的愜意的淡泊生活。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好詩歌光芒與豪情萬丈,《詩經》中有哪些詩讓你心潮澎湃?
    莉莉分挑選了幾首「小雅」中的暢快之詩,與您一起探討學習。中國自古就講究禮尚往來,既然在《鹿鳴》中,君主已經宴饗天下做出了表率,那麼群臣也得投桃報李以示尊敬。於是,朱熹老人家又說了,這是一首寫給領導的讚美詩。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一連串的「如」字,其奔流的氣勢,請隨意感受一下。
  • 這篇鏗鏘《木蘭詩》,越讀胸中越有萬丈豪情,女兒亦能上馬定乾坤
    猶記得這首詩,是我在初二下學期學的,當時學這首詩的時候,我對它感觸不是很深,認為它也不過是尋常之作,到後面背誦時,才發現挺帶勁的,容易背誦,作者沒有欺負人,很好。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又一次碰到了《木蘭詩》,從當年身為學生去聽我的老師講解,到如今身為老師去讀這篇課文,心境已然大不一樣。
  • 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這一去,生死難料,路途遙遠書信,又何其難達只能將滿腔思念之情,埋於心底多少離別詩篇,多少送別之詞讓古往今來多少人共鳴那是人類本質最純粹的悲歡相同歷史上,就有這樣一首大氣的送別詩豪情萬丈,讀來心潮澎湃誇張的修辭手法被詩人用得出神入化仿佛自己也被拽入那一年的離別之景中品味詩人送行時的心緒《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霸氣外漏,氣勢上無人能及!
    李白,作為大唐一代詩仙,他的詩素來以豪邁、浪漫著稱,其詩風雄奇俊美,飄逸靈動,猶如天外飛仙,使人讀後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李白,一生都在追逐著心中的夢想:成為宰相或者帝王之師。可是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意的事情,在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那一刻,他的夢想就像長安城的城門關閉的聲音一樣,也發出了沉悶的聲響。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失意之人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唐朝有一位詩人德行卑劣、惡名遠揚,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
    因為自古以來,德藝雙馨、德才並重的文壇大師不在少數,但是在歷史上也有為數不多的反面例子,今天我們說的這位唐朝的詩人,以德行卑劣而惡名遠揚,令當世所不齒,然而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他就是宋之問。宋之問的五言律詩在唐朝可以說是最高水平,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一首令世人百讀不厭的代表作。
  • 岑參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讀後令人頓生豪情,鄉愁不在
    邊塞詩人岑參也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思鄉詩。詩中截取了詩人奔赴塞外的路上遇見故人的一個場景,通過對倆人對話的簡煉描寫,寫出了詩人對故園和親人的思念之情。然而此詩卻沒有其他思鄉詩那種淡淡的愁緒,讀完反而讓人頓生建功立業的豪氣。為何會如此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
  • 黃庭堅最美的一首詠物詩,滿溢仙氣,最美妙的文字,最瀟灑的性情
    黃庭堅的一首「無題」詩,博大精深,水平之高直追李商隱!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宋代詩壇最美的水仙詩《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滿溢仙氣,最美妙的文字寫出了最瀟灑的性情。它也是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的一首最美詠物詩,流傳千古。
  • 高適很雄壯的一首詩,最後5個字堪稱絕唱,其中豪情流傳1000多年
    雖然唐代的人喜歡稱自己為漢,《長恨歌》的開頭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又或是「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漢家大將西出師」的形容,似乎暗示了唐代的人是以漢朝為自己的價值導向的。然而在詩的發展上,唐朝卻領先了漢朝很多很多。唐代的詩人有抱負,喜歡為國盡忠,或是持政一方,或者劍指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