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龔龍(中日友好醫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有持續性發展的特點。
如果不積極治療,會發展為肺心病、呼吸衰竭,嚴重影響人的健康。
COPD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還有一些其他特點,比如:治療效果不理想、容易反覆出現肺部感染、影響其他臟器等。
這些都容易導致負面的情緒問題,如精神焦慮、抑鬱等。
特別是中重度的病人,會常常出現咳嗽、咳痰、活動後呼吸困難等問題,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運動有助於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
研究表明,患有COPD的患者,除了需要使用止咳、化痰等對症治療的藥物以外,還需要進行有氧運動,鍛鍊呼吸肌,能夠改善肺功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但是大多數COPD患者都是老年人,所以在選擇有氧運動時還是有講究的,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
總體原則:應該選擇一些強度適中、對老年人關節負擔小、柔和的有氧運動。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些安全、有效的有氧運動:
1、健走
健走是首選的運動方式,既安全又能鍛鍊身體。剛開始運動時,應當做一些準備活動。
不能剛開始就快速走,這樣對心臟、肺的負擔比較大。準備活動都有什麼呢?
主要包括一些低水平的有氧運動,比如活動全身各處大的關節10-20次,包括肩、肘、腕、髖、膝、踝關節以及腰,持續5分鐘左右,目的是放鬆和伸展肌肉、提高關節靈活性、讓心臟和肺做好準備。這樣做可以降低心臟損傷,預防摔倒。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運動強度不宜過大,推薦的健走速度是每分鐘80~120步,步伐過快會加重心肺負擔,而步伐過慢,運動強度不夠,則起不到鍛鍊的效果。
考慮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推薦速度並不是適用於每個人。那麼,應該怎麼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呢?
可以根據身體給出的信號來判斷:不管每分鐘走了多少步,只要在快走時後背發熱、微微出汗,或者是額頭有汗、臉色微紅,這些表示目前的有氧運動處於合適的水平。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樣的感覺出現後不要馬上停止運動,否則達不到運動效果。
需要繼續保持這種狀態10-20分鐘。當然,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在30分鐘左右。
步行運動結束後,不要馬上休息,應該做5~10分鐘的緩解運動,比如簡單的擴胸、緩慢抬腿、伸展上肢等,這樣做是為了讓身體逐漸「平靜」下來,讓呼吸、心率能夠平緩、安全地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
對於運動頻率和時間,建議每周運動3-5天,每天30分鐘。
對於身體不能耐受的人,可以分開進行,每天3次,每次 10分鐘左右。
2、抗阻運動
抗阻運動可以提高COPD患者的運動耐力。抗阻運動,就是指能夠鍛鍊肌肉力量的運動。
外部阻力(比如重物)能造成肌肉收縮,可以增加肌肉的質量、強度等。
可以使用啞鈴、槓鈴、壺鈴、阻力帶、自身的體重、瓶裝水、沙袋等。
抗阻運動能增強COPD患者的運動耐力,這直接關係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如果運動耐力下降,而不採取任何措施的話,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那就是:運動耐力下降不運動呼吸困難加重不運動運動耐力下降。
如果能提高運動耐力,則可以中止這個惡性循環。所以,要重視抗阻訓練。
COPD患者在運動時,可能會因為肌肉力量不足,而容易摔倒,再加上骨折疏鬆,就可能發生骨折。
因此,平時多做一些抗阻運動,對COPD患者大有好處。
下面介紹抗阻運動的訓練方法。
下肢以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運動為主。
具體方法如下:鍛鍊的時候可以仰臥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平放在床上,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進行大腿的肌肉緊繃,然後再放鬆,盡最大力量,緊繃5-10秒左右,然後放鬆一次,每兩三個小時做50到100次。
上肢力量訓練可以採用舉啞鈴的方式,每組5-10次,每天3-5組。
有以下兩種動作:
(1)站姿啞鈴前平舉
準備動作:雙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腳趾抓地,膝關節固定,臀部收緊,雙手各持啞鈴。
動作要領:雙手手持啞鈴,同時向前側及向上舉起,至啞鈴與肩同高即可,再緩慢放下,重複即可。
(2)站姿啞鈴側平舉
準備動作:雙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腳趾抓地,膝關節固定,臀部收緊,雙手各持啞鈴。
動作要領:雙手手持啞鈴,向兩側舉起,並略微向內側轉動手腕,至啞鈴與肩同高即可,再緩慢放下,重複即可。
下面介紹一些針對肺功能的康復運動訓練:
呼吸操:立正姿勢,雙臂向上的同時向外展開,開始深吸氣,同時兩手慢慢向胸前靠攏,吸氣到底的時候將雙臂交叉抱在胸前。
然後口唇呈魚唇樣開始呼氣,同時收腹下蹲到半蹲狀態,再恢復到立正姿勢。反覆進行,5~10分鐘/次。
深慢膈腹肌呼吸訓練:躺在床上,吸氣後進行快速呼氣到底,然後在用鼻深吸氣,當吸氣到最大極限時,停止吸氣,屏息 2-3 秒,再大口呼氣。練習頻率8-10 次/分鐘,每日可多次練習。
如果有痰,要及時咳出,這對於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非常重要。
所以還要注意排痰訓練,具體法方法如下:緩慢深呼吸,同時上身微微前傾,腹部內收,連咳3聲,咳嗽後再緩慢的將體內氣體儘量呼出。
在做咳嗽練習時,可以用手輕扣胸部或背部,促進喉嚨內的分泌物排出。
此外,還有一些方法也有助於改善肺功能:
(1)通過腹部的肌肉收縮(鼓起肚子、「吸」肚子),進行規律性的深吸氣、深呼氣,鍛鍊自己的腹式呼吸,每天1次,每次20分鐘。
(2)進行吹氣球、吸管吹水泡等小活動,但要以平穩、均勻的力度吹氣球或水泡,每天1次,每次20分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最後強調一些注意事項
運動時應以感覺氣促為宜,並確保休息片刻後氣促能夠得到明顯的緩解。
在運動過程中可攜帶支氣管擴張吸入劑,以防出現氣促不能緩解的情況。
運動時如果出現頭暈、胸悶、發憋、心慌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
全身有熱感或微量出汗,運動後感到放鬆或稍有疲勞,食慾增進,睡眠良好,精神狀態良好,表示運動量適當。
如果運動後感到疲憊、胸悶、食慾減退、睡眠不佳,說明運動量過大,應該減少運動量。
參考文獻:
[1] 李紅,朱明華,劉燕,等. 肺康復運動訓練對穩定期 COPD 合併肺心病 患者的輔助治療作用觀察[J]. 中國醫刊, 2018, 53(1):29-32.
[2] Donaldson AV, Maddocks M, Martolini D, et al. Muscle function in COPD: a complex interplay[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12(7):523-535. DOI:10.2147/COPD.S28247.
[3] 黃子葉,韓媛,王豔玲.抗阻運動對COPD患者運動耐力、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9年5月16日第25卷第14期.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