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色素:是指人工化學合成方法所製得的有機色素,主要以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為原料製成的。
天然色素:頭髮自身所含的色素狀況,未經染色處理。
人工色素與天然色素是染髮中較為常提起的專業術語,但很多染髮師對此兩者的認識有很大的誤區,尤其在於染色過程,認為應當是相融在一起的,才有了視覺的染色的結果。事實上人工色素與天然色素是無法融合在一起的,而是相疊的。
常規色中,利用雙氧結合染膏,褪淺天然色素,而後回填色調。本質利用不同的雙氧,褪淺至不同色度,所到達明度不同,內部所含天然色素不同。在到達相應位置時,人工色素只可遮蓋到達當前色度的天然色素,卻不可形成對衝抵消過程,這是雙氧具體到達深度決定的。例如使用9%雙氧在新生發上做冷色,9%雙氧達到6度位置(裸色度),中等偏少量紅色素,結果之所以可以明顯感覺冷,是因為表層的藍色素疊加內部黃色素所致,卻不是因為冷色素抵消了天然紅色素導致的,9%所到達色度結果為透黃偏弱,繼而做不出很青且通透的色調結果,最佳結果也是為棕青,以棕為主。此結果在室外陽光下時是泛暖的,因為光線穿過,透出中層紅,拍攝結果也應當偏暖。後期褪色後,人工色調完全去除,會再次回到偏暖,這時的暖便是天然色素的結果,且明度高於之前做色明度,由此可見,人工色素並沒有抵消天然色素紅,只是進行多量覆蓋,色調去除後會還原本來裸色度結果。如果問人工色素是否可以提淺,答案是一定的,前提必須是人工色素調完全去除,且做比當下色度高的,並區別冷暖色色度結果。
極色中,底色建立在8度的基礎進行著色,雙氧的極限深度只在於7度的位置,為12%雙氧呈現,在不淡化色調的基礎之上,一定程度只可做比當下色度深的結果色。8度底色相對於色調選擇更多,中層沒有紅色的阻擋,透光性極佳,很容易呈現表層色素。這裡希望傳達的則是,人工色素是碰不到天然色素黃的,只能進行遮蓋,而不可以完全相融抵消,所謂去黃概念,便是無稽之談罷了。例如需求目標色為灰色,底色為8度,黃偏多狀態,灰色明度,色素輕重決定透黃度,若灰色色素淡,透黃則偏亞麻灰。若正常光線觀察為灰,很多時候光線穿過則透黃。若灰色明度偏低,色素較重壓過透光點,則透黃弱,褪色慢,問題是無論做怎樣的明度,色素回填多重(不包含金屬物質,金屬物質可完全取代天然色素,為無黃狀態),褪色後都會達到原裸色度黃的結果,區別在於褪色快慢,見黃快慢,最終還是會回到原始的點。即便9度底,少黃,做白,也會有慢慢褪至原裸色度的結果,即人工色調去除過程,還原天然裸色度,這是無法改變的。如果說天然色素可以與人工色素相融,則目標色素完全相融於天然色素黃,而取代黃色,那後期褪色後不應該再看到黃色,也不應該再有褪色之說。染色前期一定程度只可以遮蓋天然色素呈現的需求結果,不是相融抵消,而後再褪回原來的過程。
所以人工色素與天然色素是處於分化的,且為相疊結果,即對於色素層的認識與了解。
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色彩原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