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四十七)

2021-02-06 大師兄繆瑋




為誰辛苦說菩提,倦臥空山日又西

遙指海東新月上,夜深忽聞遠雞啼


「為誰辛苦說菩提」,佛不是說了嗎?我沒有說過法,別的經典也曾經講過;我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


佛法是不可說不可說,法身之體是不可說處。所以,他辛辛苦苦說這些菩提證道的法門,為誰而說?為眾生而說。等於唐人羅隱的兩句詩,「採得百花釀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一首詩是非常有名的,人生也本來如此,像蜜蜂一樣,把百花辛辛苦苦採來,釀成蜂蜜,結果呢?這個蜂蜜自己吃不到,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感嘆人生。


那麼佛呢,他倒不是為這個辛苦,他為了度一切眾生,為使眾生個個見自性成佛而辛苦。可是本來無我,為誰辛苦呢?


「倦臥空山日又西」,所以後世佛的弟子們之中,許多高僧悟了道,永遠隱山高臥不出,不說一句。譬如天台宗的祖師慧思禪師,在南嶽悟道後,始終沒有下過山,人家勸他說,你這位大師悟道了,為什麼不下山度眾生?他獨住孤峰頂上,一個人都沒有去過。他說我何必下山度眾生呢?我獨坐孤峰頂上,已經一口吞盡諸方,一切眾生我度完了。


後來有人也提這個問題來問過我,我說他當然可以那麼講,慧思大師一輩子不下山,他卻有一個智者大師這樣的徒弟,號稱東方的小釋迦;這一個徒弟就夠了,用不著他出來,所以他可以說這樣的話。如果沒有這樣福報,這樣成就的人,也得不到像智者大師這樣的弟子的話,這個話就不能隨便講。但是,的確有人悟道以後,一生不說法而度人無數。


譬如我們曉得禪宗一位大師,畫上經常畫的布袋和尚,他的說法就是背著一個布袋,人家問他佛法,他把布袋一放,就在你前面一站,什麼都不說,他看你懂了,他笑笑;你不懂,他把布袋一背又走了。


布袋和尚就是泗州大聖,據說是彌勒佛的化身來的,他永遠背個布袋。實際上他說得很清楚呀,人家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一放,我們現在這個布袋還放不了呢!這個媽媽給我們的布袋永遠放不下來,所以他把布袋一放,叉手一站,這就是佛法。


他看看你不懂,布袋又背起來走,你放不下就提起來走,都一樣,佛法就是那麼簡單,他沒有說一句話,這就是佛法了。那麼,不說法能不能度眾生呢?不見得不能,但眾生還是靠方便教授法來度的。


「遙指海東新月上」,後世的禪宗,把祖師悟道的故事編集為指月錄。佛在楞嚴經上說,一個人問月亮在那裡?有人用手指向月亮,說月亮在這裡。但是你不要看指頭,只看月亮,你光去看指頭,不看月亮,是沒有用的,指頭不是月亮。


佛說的法,不是這個指頭;我們大家學佛學了半天,都抓到指頭當月亮,都錯了。不過這個故事,說明眾生都是同樣的心理。


另一個是道家呂純陽的故事,也與指頭有關。呂純陽最後是由禪宗悟道,是黃龍禪師的弟子,所以呂純陽也變成佛教的大護法。他就有一句話,「眾生易度人難度」,他說的「眾生」不是佛學這個眾生,是指人以外的生命。眾生容易度,人最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


有一天呂純陽到南京,變成一個很可憐,苦惱的老頭子,到一個專門賣餈粑的老太婆那裡,天天去吃餈粑,吃了不給錢,吃了好幾年,這個老太婆永遠不問他要。他後來問這個老太太,為什麼不要錢?我看你這個老頭子沒有錢啊!呂純陽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好人,只有你是個好人,你要不要成仙呀?老太婆說我不要成仙,我賣我的餈粑,很舒服。你要不要發財?我有一個法子傳給你可以點鐵成金。呂純陽說著就在她那個鐵鍋上一點,鐵鍋就變成黃金了。老太婆說:嗯!蠻有道理,我還是不要。


呂純陽心裡想,這個人真好,世界上只有這個人是好人。最後又問:老太太,你究竟要什麼呢?老太太說把你的指頭給我就好了。呂純陽只好搖搖頭說,眾生易度人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


佛經上有一個指月的公案,叫我們看月亮,不要抓指頭,可是一般學佛的人,也同呂純陽碰到這位老太婆一樣,專抓指頭不看月亮。這就是第三句遙指海東新月上。


「夜深忽聞遠雞啼」,不要灰心,遠遠聽到雞啼了,總歸有一個人會出來的,不要看長夜漫漫,總會有天亮的時候。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在中國,為什麼那麼吃得開呢?不妨看看南懷瑾怎麼解說
    後來讀到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了解到「境界」,這是個常用詞,正因為常用,所以我們不會下功夫去理解它的意思。他舉了個例子:一個人年老時,前方的路已走得差不多,總喜歡遙想往事,有時候在哪兒坐著突然回想起過去的某個瞬間,還搖頭一笑,回味其中。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金剛經》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因為讀金剛經而悟道,因為讀金剛經而得感應,佛祖在金剛經中也多次強調讀誦金剛經的的功德,甚至念誦四句偈的福德就會遠勝「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可見念誦金剛經的殊勝。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先生認為:『善護念』三字代表了佛學最高的智慧,它的意思是要世人懂得照應自己的念頭,念頭要照應自己的思想。
  • 揭開《金剛經》裡隱藏的福德和功德
    假如有人能夠全盤接受遵循《金剛經》裡的觀點,常常讀誦經文,還能廣泛的傳播。如來的佛眼是能看到,知道這個人,能成就無邊無際,您想不到的功德。像他這樣的人,就是肩負了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的人。在咱們這部鳩摩羅什版的《金剛經》裡,可能並不適用,很有可能是羅什大師只是為了增加經文的可讀性,所以前文用福德,在這十五段裡用功德,可後人就望文生義,妄加猜測了。
  • 南懷瑾: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真正明白
    著名的佛學家南懷瑾先生就對「什麼是佛」有自己的見解。南懷瑾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和佛學大師,從小就熟讀各種經典,在佛學上的造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先生認為:「信佛的人,也不一定明白什麼是佛。」南懷瑾先生在認真研究了佛學經典後得出,佛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 【莆仙話】《金剛經說什麼》—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南懷瑾 / 著
    金剛經前面的發願文等,我們都不加介紹了,由於在坐的女性道友很多,特別要向女性道友介紹一下開經偈。    由於武則天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對於華嚴經非常地愛好,初閱《華嚴經》時,因為她體會到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歡喜,因此有感而發,給這部大經題了一首開經偈,這就是我們現在念的《開經偈》。這首偈語可以說是充分地表達了輪迴迷途的眾生有幸見聞佛法時的歡喜。
  • 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
    那麼,作為學佛者,對於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作為大般若經典的《金剛經》,受到了無數佛學者的推崇,當然還包括《心經》等。不僅僅是學佛者,還有甚多的國內外國學大師、科學界等等人的學習研究。既然說佛法的核心,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佛法,懂得什麼叫佛法。
  • 《金剛經》的啟示:一個人,活到極致,一定是返璞歸真
    《金剛經》的啟示:一個人,活到極致,一定是返璞歸真。《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的經典,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南懷瑾先生稱此經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那人說自己剛從蘄(qí)州黃梅縣(今湖北黃梅縣)東山寺弘忍大師那裡歸來,嘴裡念的是《金剛經》。惠能聞道,身心開悟,如獲至寶。個人智慧程度不同,讀《金剛經》的感受也不同。像六祖慧能大師,聽到某個經句就能開悟,令人敬仰。
  • 南懷瑾講《金剛經》:人生竟然可以如此通達!
    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金剛經重點在那裡?就是善護念。大家要特別注意!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什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什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金剛經》又被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的大乘經典,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不知道有多少歷史名人都與金剛經有著不解之緣,背誦金剛經,書寫金剛經。金剛經在學術分類上,歸入般若部,何謂「般若」,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般若。所以念誦金剛經就會得大智慧,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有的人因為金剛經得到感應,有的人因為念誦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 禪宗六祖的悟道因緣,只因為聽懂了《金剛經》中的這句話
    五祖半夜三更,為六祖講解金剛經,因為金剛經中的一句話而大徹大悟,六祖大徹大悟後,說出了另一首有名的偈子: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你知道,六祖是聽到哪句話而大徹大悟嗎?
  • 南懷瑾:懂了易經,遇事一佔就能看到未來!易經的兩大重點——時間與空間
    ——《論語別裁》相關閱讀:南懷瑾老師:《易經》與領導學!南懷瑾老師開示:命運如何轉變?南懷瑾:《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8句國學大師南懷瑾: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南懷瑾老師:《易經》道理的基本要點南懷瑾先生講述:最吉利的一卦--謙卦南懷瑾:《易經》是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南懷瑾老師:佛說有十種仙道,其中有秘密南懷瑾先生:易經的兩大重點——時間與空間南懷瑾老師丨講述中國地理的龍脈與歷史人物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是《金剛經》的重點
    春去引得千春來《金剛經》云: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六祖因《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這句話是《金剛經》的重點。《金剛經》是須菩提問佛修大乘的方法。他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就象同學問:「在什麼境界才能定住?」打起坐來煩惱妄想不斷,怎麼把它降伏?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答覆得很妙。弟子問:「老師,心怎麼降伏?怎麼定位?」佛回答:「是啊!就是這樣降伏,就這樣定住。」說了等於沒有說。如果你們問我,我這樣回答,你不翹嘴巴也會瞪眼睛。你問:「怎麼定?」
  • 南懷瑾先生: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給我父母念《金剛經》、《心經》
    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四點鐘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為什麼念呢?我一點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訴我念《金剛經》很好,我就念金剛經。因為在學校裡,也不敢敲木魚,怕被人家說神經病,偷偷的弄一本《金剛經》,到會客室去念。前怕狼,後怕虎,一下子就念完了。有一次我念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忽然覺得我沒有了,我到那裡去了?不知道啊!以後我就不念了,後來才明了其中的道理。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對於南懷瑾老先生大家也都不陌生,他是當代的詩文家、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佛學家,雖然現如今他老人家已經不在了,但很多學者都會去看他老人家的生前的教學影像,南懷瑾老先生說,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就是佛魔,他們總是裝作一副很佛的樣子,已經忘了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 金剛經:關於吃飯,佛陀堅持「日中一食」,這究竟有什麼奧妙?
    老傑談《金剛經》第2期:關於吃飯,佛陀堅持「日中一食」,這究竟有什麼奧妙?金剛經《金剛經》的法會因由分,描述了佛陀吃飯的一個細節: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佛像根據南懷瑾先生的講述,一千個太陽系統這樣的世界,叫做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一個大千世界。佛陀說,在虛空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 金剛經解釋:如何誦讀金剛經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文,而且現在修行金剛經的人也是有非常多的,我們大家要堅持去誦讀金剛經,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了解到它的含義,但是對於不知道如何誦讀金剛經的人,我們下面就給他們介紹一下吧。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他,就是中國當代文化學術界裡最具傳奇色彩,曾任過臺灣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的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那麼,南懷瑾先生作為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詩人、哲學家、教育家、中國文化傳播的大師級人物,為什麼會遭到那麼多質疑與批評?也就是說,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
  • 《金剛經》:金剛經全文共有多少卷
    其實按照準確的來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剛經都是已經遺失的殘篇,總體來說的話只有一卷,只是金剛經延續的時間比較長,所翻譯的譯本也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的話,我們最常見的玄奘法師翻譯的金剛經共有32品。在金剛經現存版本中,流通最多的是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這一部經文的話,相信很多師兄都想知道金剛經幾個字和金剛經一共多少品,總共字數有5000字,所以說金剛經的次數不多也不少,在經文中已經算是比較少的了,就是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在意金剛經有多少卷,我們休閒的時候應該將心思放在如何去解讀金剛經,如果我們在修行金剛經的時候我們將自己的心思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