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序民 正其制度

2020-12-21 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古人說:『經國序民,正其制度。』意思說,治理國家,使人民安然有序,就要健全各項制度。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新時代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語出漢代荀悅撰寫的《前漢紀·孝武皇帝紀一》,原文為「是以聖王在上,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字面意思是「所以聖明的君主在位時,治理國家,整頓百姓,嚴明有關制度。」後來,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引用了這句話,強調嚴明的制度在治理國家事務中的重要性。可見,「有制」才能「有治」,「善制」方能「善治」,制度是定國安邦之根本。

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就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積澱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其中,「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等等,都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形成的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

「九州歸一」的大一統思想。憂患興邦、追求統一的理念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深層精神追求和內在價值尺度。早在上古時代,黃帝和炎帝就以部落會盟的形式,鍛造了以團結統一為核心的治理觀念。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改分封諸侯國為設立郡縣制,進一步在政治體制上強化了國家統一。漢承秦制,乃至往後的歷朝歷代都始終追求和維護國家統一,即使出現了「三國鼎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短暫的分裂,但最終還是回歸了大一統。我們黨實行集中統一領導和全面領導的制度,堅持全國一盤棋、「一國兩制」,集中力量辦大事,使得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禮記·禮運篇》寫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種大同社會理想,構成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心理指向,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康有為的大同理想、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就是其在近代的發展形態。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科學社會主義紮根中國大地,結出勝利果實,這也是我國優秀歷史文化傳承和廣大人民價值觀念融會貫通的結果。基於此,我們黨創建了人民民主專政制度。毛澤東同志曾說,共產黨人就是要領導人民經過不懈奮鬥,「使階級、國家權力和政黨很自然地歸於消滅,使人類進到大同境域」。

「天下同歸」的共同體意識。《周易·繫辭下》中說:「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在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和抵禦外敵的鬥爭中,中國人逐漸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此,我們黨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基本政治制度,中國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展現出強大的制度生命力。實踐充分證明,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制度支撐。

「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管子·霸言篇》中有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這是關於「以人為本」的最早描述。從先秦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秦漢的「聞之於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到唐朝的舟水之論、宋代的先天仁德,到明清的「民主君客」,再到近現代的「三民主義」,可謂民本思想一脈相傳、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為中心等民本理念,密切聯繫群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修齊治平」的德治追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兩千多年來,儒家道德規範體系長期居於社會主導地位。儒家主張以「道德原則」規劃社會政治,約束政治行為,以自身修養為基點,以服務社會為目的,以忠於家國為核心,提出以仁、德為核心,「以德配天」「為政以德」等政治準則。強調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歸本於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進入新千年,我們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推進以德治國,全民素質大幅攀升,德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正是以德治國再出發的動員令。

「以法而治」的治國思想。歷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重視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法家就主張「以法而治」。秦國因「法必明、令必行」,最終國力強盛、統一六國;漢律六十篇,被兩漢沿用近四百年,推動漢室王朝興盛了幾百年;《貞觀律》及後來修訂的《唐律疏議》,共同推動大唐走向盛世;《大明律》成就了「洪武之治」;等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法治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

古人說:「縱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我們要牢固樹立制度意識,紮實推進「制度設計」「制度建設」「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發展更有質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獲得感,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更加彭勃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王傑,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以制度優勢匯聚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就一定能夠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發揮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這一規律性認識,既是理論層面的概括提煉,也是生動實踐的深刻總結,更是億萬人民的切身感受。
  • 「十三五」,中國為什麼能丨夯基固本,制度優勢聚磅礴偉力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治理國家,使人民安然有序,就要健全各項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共同的事業,共同的奮鬥。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 「百位專家談中國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經國序民,正其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說堅定製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究竟「優」在哪裡?要做到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還應如何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百位專家談中國制度》,特邀百位專家縱論優勢、聚焦發展。
  • 正升環境: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
    正升環境: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 時間:2020年05月15日 18:36:01&nbsp中財網 原標題:正升環境: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一、審議及表決情況本制度經公司2020年5月15日召開的第一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
  • 經開區:臧曉鵬調研桃園路國控站點微環境治理工作
    經開區:臧曉鵬調研桃園路國控站點微環境治理工作 2020-08-07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風」勁起處 擔當正其時
    以市紀委監委「廉政課堂」為依託,在機關工作微信群播發6期作風建設教育短片,從不作為不擔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特徵表現講起,穿插推出典型案例、警示通報,引導機關黨員幹部識規矩、知鏡鑑,懂制度、成方圓。  聚焦制度建設,機制完善強實力。制定政商親清交往關係實施意見。
  • 陳壁生丨經史之間的鄭玄
    如其所言,經之所以為經,正因與史相反。章太炎據《漢書·藝文志》至章學誠的傳統,以為六經皆史,章氏在演講《經的大意》中說:「六經都是古史。所以漢朝劉歆作《七略》,一切記事的史,都歸入《春秋》家。可見經外並沒有史,經就是古人的史,史就是後世的經。其《國故論衡·明解故》則云:「《六經》皆史之方。」
  • Z博士的腦洞|預祝高考順利,國之大柄,莫先擇士
    國之大柄,莫先擇士因此,說科舉制度為中華帝國的千年繁榮和傳承奠定了基礎,並不為過。一方面,科舉制度使國家能夠更好的選拔人才為國效力,加強了國家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科舉制度相對而言公平平等,其「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美好前景,吸引著千千萬萬的有才學之士為之奮鬥,加強了國家的向心力。
  • 王姝:金代品官命婦封贈制度考
    [⑥]封贈品官家族母妻命婦封號的制度是金代以法令形式公布的職官制度的一部分,列於《金史·百官一》尚書吏部條目下,封王、封公主號之後。具體封號與等級制度為:「親王母妻,封一字王者舊封王妃,為正從一品,次室封王夫人。郡王母妻封郡王夫人,國公母妻封國公夫人,郡公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四品文散少中大夫、武散懷遠大將軍以上母妻封縣君。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將軍以上母妻封鄉君。」
  • 印度的種姓制度
    一提到印度,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種姓制度,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還有一種存在於四大種姓之外的賤民,主要從事一些不潔的工作。種姓制度由來已久,是從歐洲東遷過程中,有一部分雅利安人進入伊朗,一部分進入印度。
  • 習近平:滅人之國 必先去其史
    必先去其史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 主席 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講話, 指出: 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後果。古人說: 「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 李明哲 王勇:美國的國際制度領導與多邊貿易制度變遷
    一 研究背景:多邊貿易制度變遷中的國際制度領導因素由於多邊貿易制度屬於全球性的國際制度,領導國也是參與多邊貿易制度的成員國,領導國家的雙重身份使得其與多邊貿易制度之間存在相互塑造的互動關係。一方面,領導國需要參與多邊貿易制度;另一方面,多邊貿易制度也需要領導國。
  • 小邾國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
    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四個大的方面:其一,通過對小邾國墓地喪葬制度的探討與比較研究,弄清了其喪葬制度的特點;通過對銅器銘文關於小邾君及夫人不同稱謂的考察,對當時的媵嫁和冊命禮儀制度進行了研究。其二,根據考古發掘出土及被盜的青銅器銘文,對其所涉及的先秦古國族進行了考證,追本溯源,以求本真。
  • 以信念之名構築法治理想國——如何設計能被更好執行的法律制度
    通俗地說,他們的研究就是通過跨國數據的統計描述和回歸分析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經驗事實:一國法律所屬的法系可能對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具體來說,那些屬於英美法系的國家,在經濟表現上通常會好於屬於大陸法系中德國支系的國家;而那些屬於大陸法系中德國支系的國家,在經濟表現上又會好於大陸法系中法國支系的國家。雖然這個發現十分簡單,但是其重要性卻是不言而喻的。
  • 失落的下邳國家族墓葬
    勾起鸕鷀杓,把酒鸚鵡杯。邳州新河煎藥廟墓地發現了九座大型墓葬,分南北兩排呈東南西北向排列,根據其排列方式,確定該墓地為一處家族墓地。根據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確定其時代為西晉時期。由於該墓地未遭盜擾,保存完整,是考古發掘中一處罕見的家族墓地。
  • 道德經第五十四篇
    今天零號給大家帶來自己對道德經第五十四篇的理解,希望大家喜歡。第五十四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 忽必烈改革元朝宮廷禮儀制度:使得元朝早期政局穩定、天下歸心
    就以皇帝的即位大典來說,仍然是先由蒙古宗王以「國禮」扶皇帝登上寶座之後,才能按照漢人制定的禮儀制度來舉行登基儀式。而且凡是「國禮」,漢人一般是不能參加的。 上述可見,忽必烈不愧是一代明主,上位之後,積極改革元朝之前蠻荒的禮儀制度,極大的促進了漢人官員對於元朝的文化認同,並讓以能臣自居的漢人官員竭力為其效命,手段極其高超。
  •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啥意思?
    一個傳奇影響一個國度,明治神話影響了整整3代人:明治、大正和昭和。2.大正養國大正,明治天皇睦仁的唯一兒子,大正天皇嘉仁之年號。明治生了15個孩子,只有一個孱弱的嘉仁活了下來。其餘兒子全部被「夭折」。為啥是被?宮鬥!日本宮廷的女人都恨生兒子的嬪妃,一懷孕就想方設法搞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