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炸醬麵的味道

2021-02-17 餐飲診斷策劃

去過北京的朋友對如此情景大概不會陌生:在狹長僻靜的胡同裡,常能看見幾個當地人沿街而立,手持一雙筷子,捧著一隻碗,夾著碗中的麵條,一邊呼嚕呼嚕地吃,一邊東拉西扯著家常。


這場景配上嘴巴裡發出的聲音,常讓路過的人羨慕吃麵人的福氣。行人們匆匆走著,內心保不齊生出這樣的獨白:今晚回家我也要一捧白花花的麵條,配些肉末、滷肉就吃,是放湯還是幹撈呢?放湯不夠爽氣,嗯,還是幹撈好。再加點黃瓜,對,一定要加點黃瓜。

這就是北京人最愛吃的炸醬麵。說起這北方的面,和廣東、香港的面真是有天壤之別。北方最傳統的炸醬麵、打滷面、牛肉麵,多是醬汁濃鬱的,柔韌有勁的麵條蘸著香濃醬汁,簡直是天生一對的絕配。


北京人吃炸醬麵的不少,能吃到炸醬麵的館子也很多。不過認真追究起來,這吃麵的和做面的,到底有幾個知曉其中的門道呢?且看店內就坐的不少客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調料都倒在碗裡,一通亂攪,那份亂,也著實不是北京人的範兒。

面,君也

曾經有大美食家這樣說到:「《素問.至真要大論》裡說:『主藥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這書裡雖然說的是藥,但作為老北京人一年四季的看家飯,一碗炸醬麵裡就能很清晰地找到這『君、臣、佐、使』的道理。」我覺得這種說法著實貼切。


沒有了面,炸醬麵就失去了意義。因此,麵條自然為君。北京炸醬麵的麵條必須是手擀麵,講究的是抻面,揉面的時候撒在上面的最好是細澱粉,那樣抻出來的面才夠筋道,煮出來也顯得透亮、實誠。

手工麵條和機器壓制的麵條

是不是手擀麵,在麵條入鍋的一剎那就見分曉。機器出的麵條入鍋後立刻變軟,而純手工的麵條入鍋後是先變硬,這樣的面才有嚼勁。無論現在的機器多麼先進,無論你翻來覆去地軋過多少次面,北方人覺著就是不如靈巧的雙手揉搓抻擀做出來的麵條,恰到好處的手擀麵不粘糊,筋道爽滑。


醬,臣也

大豆醬出現於漢代,而炸醬麵用的細面則出現在晉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們似乎一直都沒有機會邂逅。終於在清末,面和醬在八旗子弟的幫助下第一次相遇了,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晚清時,很多八旗子弟因為家道中落,沒錢在飲食上講究,但又為了擺排場、充面子,所以在吃麵的時候,要放上醬,醬還要用油炸一下,這樣才好看。再加上很多時令菜,也就是麵碼兒,什麼熟豆角絲啦,香椿芽、嫩豆芽啦,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黃瓜絲,就這樣炸醬麵出現了。

傳說光緒年間,八國聯軍入侵中華,打到北京後,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及隨從,從北京逃到西安城內南大街。一行人舟車勞頓,突然聞到一股清香味,總管李蓮英抬頭一看,是家炸醬麵館,及時稟報了太后、皇帝。由於長途跋涉,皇帝和太后也正饑渴交加,說那就吃吧。進入店內,李蓮英向老闆要了專營的素醬面,所有人吃了一碗後說:「味道真好,再來一碗!」離開前,太后吩咐李蓮英把做炸醬麵的人帶到北京,帶回宮裡做炸醬麵。能讓老佛爺讚不絕口,這陝西炸醬也不簡單。


炸醬的味道,是一碗炸醬麵好吃與否的關鍵。做炸醬十分講究,最常見的是豬肉丁炸醬,「醬一定要用幹黃醬和甜麵醬,豬肉則是精肉和肥肉三七比例,分切成小丁。以半肥瘦豬肉丁加蔥、姜、蒜等在油鍋炸炒,加上醬,蓋上鍋蓋小火咕嘟10分鐘。」開鍋後,肉丁被黃醬咕嘟透了,肉皮紅亮,香味四溢。

更講究的則是裡脊丁炸醬、三鮮(蝦仁、裡脊、玉蘭片)炸醬等,還有木樨(雞蛋)炸醬、炸豆腐丁醬、燒茄子丁醬等素品,油而不膩。這樣的醬,內容豐富,甘旨肥濃。

過去北京的窮苦人吃不起炸醬,怎麼辦呢?就拿個小碗去小店買上點醬油、醋、香油,和在一起拌麵將就著吃,美其名曰「三合油」,也算是炸醬的替代品。素麵也得有味道,窮日子也不能太將就。這窮有窮的志氣,窮有窮的樂趣。炸醬二兩,也能襯出不一樣的煙火人間。


配面的譜兒

素麵加醬就開吃,好像也看過有這麼個吃法。只不過寡淡的光屁股面,一般人可不愛吃。要想讓這吃食有生機、有層次,就必須和一個叫「窮講究」(意為「擺譜兒」)的詞兒發生點關係。

家道中落的八旗紈絝子弟們為了擺譜兒,「發明」了炸醬麵。接著,又因為「窮講究」加入了配菜。那時不像現在,現在大冬天也能有黃瓜吃,那個年代什麼季節就是什麼菜,而「窮講究」出來的那些配菜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吃上的。

窮人自有窮人的活法。於是麵碼兒換成應季時蔬,夏天的黃瓜,冬天的白菜,春天再來點嫩香椿芽,而青豆、青蒜、芹菜末……更是隨季變換,不可或缺。這「譜兒」也算是終於擺出來了。

現如今再吃這炸醬麵,當然不算是什麼擺譜兒的事,這「譜兒」已經成為京味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南方有南方的精緻,北方有北方的講究,一碗炸醬麵裡能吃到


四季鮮蔬。

現在我們知道,世間萬物必要遵循自然規律。放在吃上,便是什麼季節吃什麼菜。多放些時令蔬菜作為麵碼兒從營養學上講很有必要。好酸的再加點醋,好辣的再配點蒜。一碗麵裡乾坤無限,哧溜哧溜下肚,酣暢淋漓,滋味無窮。

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

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

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

心裡美,切幾批兒,焯豇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纓兒;

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麵碼兒。」

一首膾炙人口的老北京童謠,算是道盡了北京人吃炸醬麵的情調。這麼多的講究,並不需要花很多錢,只是經過世世代代的積累,讓日子過得更加有味兒。


老北京人樸素的講究,滋潤調和相得益彰。這一碗麵,適合在胡同裡吃,在四合院裡吃,在街角的小麵館裡吃。讓寂寞的人吃得溫暖,讓疲憊的人吃著舒坦。真要去大飯店再點上一碗炸醬麵,意思就差一些了。炸醬麵,要的就是簡單的做法,實在的煙火味道,以及豐富的搭配。就像人生,從一碗素麵開始,然後我們加進去各種不同的配料,讓生命變得豐富而精彩。

說了那麼多,一碗炸醬麵擱院裡,手裡拿根黃瓜,邊攪拌邊喊家裡人給剝兩瓣大蒜,再斟上一杯二鍋頭。嘿!只能嘆一聲:這叫一地道!


相關焦點

  • 炸醬麵派對丨一碗麵裡藏著帝都的半條命
    我在帝都吃到的第二頓時令美食是炸醬麵。其實炸醬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時令食物,但在陽光暖而未烈的春末夏初,端出一碗素淨的麵條,五顏六色的面碼齊齊整整鋪在面上,瞬間就能把人從屋外橫行霸道的柳絮暴亂中解救出來。此時吃炸醬麵似乎最合情理。炸醬麵在北京人心裡的地位非同一般,作為一種過日子的普通吃食,它有時候氣派得犯規。
  • 炸醬麵熱量太高?超低卡做法,爽口美味,一碗無負擔!
    素菜種類較少,滿眼的肉、肉、肉.果然「七上八下」涮肉法則最棒,蘸上北方特有的韭花醬,嘖,肉肉真好吃~韭菜盒子平平無奇,除了油多,味道一般(我自己做的比這個好吃多啦)。(東來順的炸醬麵)到了甜甜的蘇州,難道老北京炸醬麵入鄉隨俗了?特意問了一下北京小夥伴,太甜的老北京炸醬麵是異類。嘖,這個炸醬麵不滿足不滿足。
  • 一碗中華拌麵如何「吊打」世界?中華炸醬麵傳入韓國後成為韓國國面
    一碗中華拌麵如何「吊打」世界? 炸醬麵的起源是屬於魯菜系, 據說現在韓國的國面——炸醬麵,
  • 面,一碗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無論是生日慶典,還是生病在家,一碗麵條兒就總是能代表最撫慰人心的場面,就連最動聽的情話,也莫過於是那句:「你餓不餓,給你下碗面!」麵條這種最為平常的食物,在全國各地都有著不同的味道。而每一種麵條,也都有著專屬於它的講究與吃法。而每一碗麵條,也都有著專屬於你的故事與味道。
  • 爆火的正宗韓國炸醬麵吃一碗贈一碗,美味套餐竟然只要16元!終於被我挖到咯~
    就是TA吉順韓國炸醬麵僅憑一碗炸醬麵  師承韓國韓餐烹飪名師,更為地道的製作流程,讓食材本身的味道發揮到淋漓盡致,在保證了韓式簡餐的美味精緻,清新爽口的同時,還保證了食客的飲食均衡以及營養健康。吉順炸醬麵的所有醬料、輔料都來自韓國,這保證了所有餐品味道上的正宗。
  • 老北京炸醬麵和韓國炸醬麵哪個好吃?老北京炸醬麵勝過韓國炸醬麵
    這眾多的麵食中有一種叫做是炸醬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說到炸醬麵,小妖就想到了老北京的炸醬麵,大家是否有吃過呢?在國內的老北京炸醬麵比較出名,在國外也有炸醬麵小有名氣的。那就是韓國的炸醬麵,前兩天小妖在網上看到有網友把老北京炸醬麵和韓國的炸醬麵的味道進行比較,到底哪個更好吃呢?其實老北京的炸醬麵有的麵條都是純手工做的,而且食材下得也是非常的多。
  • 炸醬麵!北京炸醬麵!北京人家裡吃的炸醬麵!
    沒錯,就是咱北京人走到哪都心心念念的炸醬麵。       雖說這炸醬麵吃著簡單,但做著可真不簡單,哪一步做錯了或者漏了一點,那拌完了吃起來的味兒都不對。    做好味道可不像掛招牌那麼簡單     北京人的炸醬麵講究一個小碗兒幹炸。
  • 這麼好吃的炸醬麵,醬香味十足,你真的不準備來一碗嗎?
    這麼好吃的炸醬麵,醬香味十足,你真的不準備來一碗嗎? 小關真的是一個非常喜歡吃麵的人,不管是什麼面,我都非常的喜歡,這兩天東北的溫度可以說是越來越低,在外面待上一段時間就凍得受不了。所以為了彌補自己在外面受凍,小關要補償自己一碗炸醬麵(當然純粹是因為自己想吃)。
  • 夏天來碗老北京炸醬麵,正宗傳統味道,爽口開胃下飯
    關注好豆君,自力更生做好菜夏天啊,就好吃一碗炸醬麵。
  • 炸醬麵的家常做法,簡單易上手,天熱了來一碗,胃口大開
    天氣越來越熱了,已經進入三伏天了,簡單好吃的炸醬麵便成了很多家庭飯桌上最受歡迎的食物了。炸醬麵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它是由特製的肉醬淋在剛煮熟的麵條上,加上各種自己喜歡的口味菜,就成了一道香味四溢的炸醬麵。
  • 炸醬麵快要保不住了嗎?看看中國炸醬麵和韓國炸醬麵,區別很大
    一提到「炸醬麵」三個字,大家腦海裡最先想起來的是什麼樣式的麵條呢?如果是京津冀一帶的朋友,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老北京炸醬麵了吧。而大部分南方朋友想到的是韓國炸醬麵。雖然都被稱為炸醬麵,但中國炸醬麵和韓國炸醬麵的區別很大。
  • 韓劇裡的誘人炸醬麵,在家10幾分鐘就做好,營養合理味道更贊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一起用餐吧1》,看到具大英和真兒在搬家後吃的炸醬麵口水直流,韓國的這種炸醬麵黑黑的,看起來真的太有胃口了。這種醬是用大豆發酵製成的,熱量約為185大卡/100g,一碗麵大概需要30-40g醬,熱量約為50-70大卡,正常來說可以接受。
  • 一碗黑乎乎的韓式炸醬麵教程來了,不鹹不膩筋道爽口,食慾大開
    滿滿一碗沾滿醬料的麵條,搭配解膩的泡菜蘿蔔。韓式炸醬麵是韓劇中出鏡最高的美食,每當看到劇中人物挑起筷子大口吸面,吃得滿嘴黑乎乎的時候,屏幕外的我們都只能跟著流口水。韓國炸醬麵是由中國的炸醬麵改良的,聽起來名字幾乎一樣,乍一看顏色完全不同。
  • 樹品牌,立標杆,炸醬麵女孩為您帶來最正宗的韓式炸醬麵!
    當我們看到男女主人公大口大口地吃著一碗黑乎乎的麵條時,不禁感到好奇,這到底是什麼面呢?後來才知道這是有別於中式的韓式炸醬麵。儘管來自異國的炸醬麵已被國人所熟知,但到炸醬麵女孩出現為止,還沒有一家有主題有品牌的正宗韓式炸醬麵館。
  • 《金氏漂流記》:一碗炸醬麵的成長日記
    對,就是他曾經看不起,死也不吃的速食炸醬麵。一個韓國人可以去死但是不能不吃炸醬麵,相信這已經成為地球人的共識。此刻男主發了瘋的想吃一碗黑乎乎的炸醬麵。他躺在鴨子屋裡,聞著曾裝過炸醬麵的包裝紙奄奄一息,夢裡上演著「曾經有一碗珍貴的炸醬麵放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珍惜,我真的很後悔。」
  • 做炸醬麵,用黃豆醬還是甜麵醬?大廚教你正確的做法,味道倍兒香
    大廚教你做老北京炸醬麵,正宗炸醬,香味濃鬱,大人孩子都愛吃!炸醬麵是咱們國家的傳統美食之一,最初起源於老北京,還被多次評選為「十大麵條」之一。現在全國各地很地方都有人愛吃炸醬麵,炸醬麵的做法比較簡單,關鍵就是熬好炸醬。
  • 老北京炸醬麵,簡單嗎?一點兒也不!
    比如來一碗重慶小面、老北京炸醬麵、粵式炒麵、蔥油拌麵,一天一款,想想都要流口水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家店,位於山前城東北路,名叫「老北京炸醬麵」。一碗炸醬麵,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瞧瞧,廚房臺子上,擺放著多種的配料。
  • 炸醬麵,才是北京人的「主心骨兒」
    儘管只是一碗普通的麵條,但「老北京」三個字一打頭,這碗面就給了人們太多的遐想空間:古老神秘的故宮、繁華的四九城、悠閒的胡同、四合院,以及永遠不落的鴿群和風箏……一切有關老北京的元素,都在為這碗面加持,提醒人們:炸醬麵,不是一碗沒有故事的碳水化合物。魯迅寫小說《奔月》,說后羿過度狩獵,一家子每天只能吃烏鴉肉。
  • 「家常」又「講究」的北京炸醬麵
    麵條有許多種,北京人首選的肯定是「炸醬麵」。作為北京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張名片,「炸醬麵」常常被冠以「北京」二字。在北京街巷的麵館牌匾上,「北京炸醬麵」前還會用個「老」字作前綴,外地人進門來,往往會被「小碗幹炸」「七碟八碗兒」一類的「術語」弄得不明所以。雖是一碗炸醬麵,但一家一店又不盡相同,讓人覺得既很「家常」又頗「講究」。
  • 炸醬麵,醬香濃鬱面好吃,一碗不夠
    炸醬麵By 筠暘JY我家餐桌上的家常便飯,炸好一碗肉醬,放上胡蘿蔔,菠菜,香菜,黃瓜等細絲,簡單拌幾下,另外,蒜瓣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證讓你大快朵頤啊!第5步、黃瓜洗淨切成小段,蒜瓣兒備好,炸好的肉醬一碗(以前發過具體做法)。第6步、將炸醬,胡蘿蔔絲,黃瓜等時蔬放在上面拌勻即可食用。第7步、成品圖。第8步、成品圖。來自 美食天下 筠暘JY 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