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⑤|「舊貌」換「新顏」,幸福已在「嘉...

2020-12-14 西部文明播報

文明,是對一座城市的最大肯定,它是城市最深處流動的血液。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國內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稱號。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嘉興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四連冠」。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成功創建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市本級通過複查,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攻堅,高水平全域化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取得了扎紮實實的成效。禾點點客戶端推出專欄《創建文明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記錄這座城市為「文明」作出的不懈努力,也展現「文明」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美好生活。

初冬暖陽下,南湖區新興街道松鶴社區老舊小區改造施工現場一片火熱,工作人員正忙著安裝空調外機保護罩、粉刷外立面。松鶴社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因為建造時間較長,設施老化、功能不全、環境較差,居民想要改造的願望十分強烈。今年8月,小區改造正式動工,這讓居住了17年的居民蔣蘭娣樂開了花。

蔣阿姨告訴記者,原來因為居民樓管網老化、汙水管不通暢的問題,引起鄰裡之間的矛盾比較多。現在政府給大家「送上」福利,我們老年人還是第一次享受到,當然極力支持。改造完成之後不僅能大大提升居住環境,還能和睦鄰裡關係,我們開心得不得了。

來到已經改造完成的區域,暖色調的居民樓整潔如新,讓人眼前一亮。「屋頂的防水跟保溫層全部重新做過,空調罩統一安裝,晾衣架統一新裝。居民樓外立面的顏色,小樣刷出來之後我們也是徵詢居民的意見確定的。」嘉興市南湖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松鶴片區改造項目負責人黃文濤告訴記者,老舊小區改得好不好,群眾滿意度是「標尺」。不僅前期改造方案徵詢居民意見,施工過程中居民也全程監督,及時提升改造細節,真正把改造做到群眾心坎上。

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要「面子」,還要顧「裡子」,改造後的松鶴社區不僅外在「顏值」提高了,「內涵」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居民樓改造完成後,還將進行小區道路改造、綠化提升、停車位劃定,並針對老年人需求進行適老化改造及養老設施建設。「我們是8月底進場的,預計過年前完成立面改造,以及雨汙水管的開挖回填、道路的初瀝青鋪設,預計到明年3月底,完成綠化的種植以及相關收尾工作。」黃文濤說。

自2018年11月,嘉興全面啟動中心城市品質提升以來,市區1636戶居民徹底告別「拎馬桶」「筒子樓」生活,「城中村」全面清零,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得到系統提升,曾經的老樓房展現出嶄新格調。

市品質辦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推進辦副主任孫明說,2019年嘉興完成了118個老舊小區的改造,今年啟動實施了8個片區的改造,現在進展順利,而且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明年我們還將進一步實施,實現整個中心城市的整個老舊小區改造的全覆蓋,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如今穿過嘉興的大街小巷,轉角處的口袋公園裡笑語聲聲;走進禾城驛·溫暖嘉,體驗多元化的理想生活;在楊柳灣幸福裡農貿市場;感受一把人間煙火氣;在城市書屋靜享慢生活。與此同時,一幅美麗畫卷也在嘉禾大地徐徐展開:水、空氣品質改善幅度連續兩年浙江第一,水環境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PM2.5濃度下降到27微克每立方米;深入推進「汙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已實現市域內產處平衡,成為全省首個垃圾焚燒處置縣(市)全覆蓋、垃圾處理零填埋的地市……藍天白雲常駐、鮮花綠樹相映、建築美景相融,生活在嘉興,處處是幸福。

全媒體資訊中心記者 吳振宇 馮佳飛

作者/來源:禾點點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廈門思明:文明創建更智慧更精細 市民收穫滿滿幸福感
    前不久,廈門連續六屆入選全國文明城市的好消息傳來,思明人沸騰了,大家心中無不湧動著滿滿的驕傲和自豪。廈門市思明區主動撐起中心城區中流砥柱,全面部署、全員參與、全力以赴,以「思明擔當」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貢獻力量,以「思明習慣」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
  • 舊貌換新顏!衡水景縣大力開展城市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楊蘭英、盧增暉)為進一步美化城區環境,提升城區形象,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以創建省級潔淨城市、創建「美麗街區 精品街道」、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和舉辦旅遊發展大會為契機,多措並舉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水平,塑造城市新形象
  • 舊貌換新顏!老舊小區如何變為拍照「打卡地」?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方經綸)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關鍵一環。邯鄲市叢臺區聯紡東街道自年初以來,開展了針對42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工作,為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品質城區、幸福叢臺」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 老街舊貌換新顏
    如今,水南發展如火如荼,紅色文化、家風文化、樂鄰文化、和諧文化與廉潔文化在水南綻放異彩,一條主線貫穿水南,令水南成為了和諧幸福宜居的新水南,是大美上饒建設的一塊重要拼圖。認識水南,要從水南老街開始。水南老街是上饒人抹不去的一個記憶。老街的生活古老、自然、安靜,能夠感受老街獨有的寧靜與慢時光,彰顯著一種慢生活的特性。
  • 共創文明城 處處皆風景 ——婺城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側記
    城市鄉村、街頭巷尾,講文明、樹新風,市民群眾總能和正能量的宣傳不期而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金華市民的美好夙願。婺城區作為金華的主城區、核心區,積極投身創建,通過發動群眾、狠抓細節、確保長效,深入推進「體系機制、人文基礎、硬體設施、城鄉環境、示範亮點、文明素養」等各方面工作,切實扛起了核心之責。
  • 徐家巷社區:打開居民生活幸福味道
    以資源清單做好項目服務,共駐共建享成果,幸福味道共品嘗。位於白銀路125號的大雜院是個頗有年頭的老院子,樓院有244戶居民,它雖然毗鄰寬闊通暢的東西交通主幹道白銀路,卻曾因為院內的煤棚、垃圾而顯得髒亂不堪,路面年久失修、坑窪不平,還沒有門崗和門衛。
  • 中山路「商埠古街」舊貌換新顏
    近日,記者在中山路看到,連州市中山路「商埠古街」舊貌換新顏,仿古與現代的結合美景,展現在市民眼前。▲黃慧誠 攝一座城住著一段時光,一段記憶,一段生活,中山路是我市充滿人文底蘊的歷史街巷。據查《連縣誌》(民國三十八年版)大事記,民國二十年(1931),闢中山南路及東山馬路。又,民國二十五年,闢中山北路。
  • 精準扶貧讓廟窪舊貌換新顏
    原標題:精準扶貧讓廟窪舊貌換新顏   果品交易
  • 文明如水 幸福花開 ——慈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巡禮
    2002年,我市被評為省文明城市,2010年被評為省示範文明城市,2013年被評為省文明市,2015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全民創建氛圍日益濃厚,城市功能進一步優化,市容市貌和城市環境不斷改善,城市建設發展迸發新活力,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和滿意程度持續提升,2020年首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 長沙縣高橋鎮老街舊貌換新顏 還碧水藍天
    一改過去的髒亂差,舊貌換新顏,使金井河真正成為高橋鎮老百姓心中的母親河。高橋鎮通過實施美麗河流創建,圍繞「高標準建設水安全、高要求嚴管水資源、高質量治理水環境、髙品味營造水景觀」的目標要求,在金井河沿線投入近6000萬元,發揮優勢能力,打造市級「小微水體」管護示範片區、市級「美麗河流」示範典型,並以金井河郭橋段為核心打造「茶文化」金橋古街、「孝文化」金橋家訓村、「民宿文化」十畝之間等一批生態文化景點,使沿河兩岸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和改善
  • 文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永康市深入推進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靚麗整潔的街道、安全通暢的交通、文明有禮的市民,融匯成永城的文明「底色」,彰顯出創建省示範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證著百萬新老永康人的美麗夢想和幸福追求。自2018年新一輪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永康市舉全市之力、下非常之功,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理念,把創建省示範文明城市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工程來抓,推動創建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全市上下群策群力、擔當實幹,邁開追求城市外在美與內在美有機融合的鏗鏘步伐,以潤物細無聲的文明情懷改變著一座城。
  • 健康生活 有你有我 文明城市 共建共享
    健康生活 有你有我 文明城市 共建共享----忻州城區「兩下兩進兩拆雙修一提升」創文辦組織開展創文工作摸排行動暨「文明餐桌」志願宣傳活動為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忻州城區「兩下兩進兩拆雙修一提升」總指揮部創文辦公室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結合「愛國衛生月」活動內容,於4月13日起,全面開展各片區街道辦事處、街道綜合文化站、城市社區、老舊小區、社區(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站等重點點位的創建工作摸排行動和公筷公勺、分餐進食、拒食野生動物、光碟行動等「文明餐桌」志願宣講活動。
  • 舊貌換新顏 實拍新款科沃茲Redline
    舊貌換新顏 實拍新款科沃茲Redline
  • 【巡禮十三五】新老城區換新顏 居民生活更舒心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碩果纍纍,社區面貌日新月異,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在全國人民共同推進「十三五」高質量發展建設中,我市也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新老城區完成了舊貌換新顏,一個個老舊小區實現了功能齊全、管理規範、環境優良,一項項改造帶來的實惠獲得居民連連稱讚。
  • 史立軍督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他說,文明城市創建,細節很重要,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嚴格對照文明城市創建標準,主動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問題,真正把文明城市創建各項任務落細落實,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要不斷增強群眾文明交通意識,嚴管重罰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形成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秩序。
  • 河南漯河: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文明成果
    繼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之後,近日,漯河市又登上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兩項榮譽接踵而至。從2015年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全市上下齊心協力,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經過六年不懈努力,漯河這座濱水新城不僅有了更高的顏值,而且也有了更溫潤的內涵,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歸屬感明顯提升,漯河也成為更多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
  • 「創文明城市 建美好家園」西門街道:全力整治促提升 老街舊貌煥新顏
    西門街道屬老城區,面積2.3平方公裡,居住人口數30951人,有背街小巷11條,西門街、東門街、一商場、水溝邊、蓮花巷是凱裡老城區的代表,承載著凱裡人的記憶,也是凱裡人的主要集貿市場,但由於基礎設施老舊等原因,影響了居民生產生活和市容市貌。
  • 共建共治共享凝聚文明力量
    …………如今在洛陽的大街小巷,城市文明的諸多細節,讓人心情舒暢。公共場所秩序井然,老舊小區換新顏,志願者服務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我市始終將「創建惠民」作為出發點,致力於解決群眾身邊最緊迫、最關心的問題,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 封面故事丨徐志軍:帶領村民實現村莊「舊貌換新顏」
    把人心聚起來,成為靳杖子村舊貌換新顏的頭件大事。徐志軍。受訪者供圖黨群管理「雙規範」「聚民心,首先要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示範引領作用。」拿著一本《靳杖子村黨支部黨員百分考核實施辦法》,徐志軍介紹道。如今的靳杖子村不僅依託林果業脫貧致富奔小康,還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及旅發大會沿線村建設,以旅遊項目帶動,引進山楂樹之戀驛站項目,建設現代集市、綜合服務中心、家庭式酒店、假日酒店、房車營地、山楂樹林運動場等子項目,已投入運營,年吸引遊客20000人,帶動就業30餘人。
  • 舊貌換新顏 靜海火車站站前廣場投入使用
    舊貌換新顏 靜海火車站站前廣場投入使用 2020-11-16 20:0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