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傳統的電焙籠烘焙茶葉——需要電焙籠請找安溪茶校陳老師

2021-02-07 福建省茶文化傳播基地

  傳統的炭焙茶製作是將茶葉放進竹籠後置於木炭燒紅蓋上谷灰的土焙爐上進行陰火烤焙,當炭火在燃燒時會釋放出的負離子遠紅外線會被茶葉吸收,同時茶葉中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在達到一定溫度時被分解並黏附於表面,有利於衝泡過程中被人體吸收。但其在操作上,及其不便,烘焙過程中要翻動。效率低。因此,有商家會通過焙茶機、電焙籠等設備去烘焙茶,也就是電焙茶。

     焙茶期間的主要技術環節有:爐溫及烘焙時間的控制和翻茶時間的掌握,茶葉烘焙總是以文火長焙為好,掌握的原則是:茶葉越高級越需文火低溫長焙,而低檔茶和茶頭、茶枝爐溫則可適當高些。一般來說,焙高檔茶,焙籠溫度以84~100℃,低檔茶110~120℃,茶頭,茶枝110~130℃,時間都可比高檔茶略短些。土爐剛生火時,爐溫高且生雜味,常用來焙茶頭及低檔茶,中期爐溫較底且平穩,常用來焙高檔茶。因為火溫過高,茶葉芳香油揮發過多,固定作用減弱,香氣降低,同時熱化作用過激,一些可溶物質會轉化成不溶性物質,輕則使茶葉外形色澤澤枯暗,葉底死梗,茶湯滋味變淡,重則產生焦味失香。據有關資料報導,苯丙氨酸與糖在70℃溫度下熱化12小時,能出現明顯的薔薇花香,把各種糖分別加入炒青葉的茶湯中,在70℃溫度下熱化時,發現有一種愉快的蜜糖香味。又據報導,在70~75℃的溫度下,烏龍茶通過5個小時的長焙,對多種芳香醛的形成很有利。實踐也說明,茶葉的蜜糖香及其它一些香氣的形成,常產生於低溫長焙過程,低溫烘焙還有促進糖的膠化作用,產生麥芽糖的香味。

  焙茶過程還要經常檢查各爐火溫是否均勻,最好要求在第二次翻茶後用簸箕按各爐插取小樣,按順序進行審評,及時調節爐溫或調整各爐茶的位置,使之火溫高低適宜,焙茶時除控制好爐溫和烘焙時間外,翻茶時間的掌握也很重要,其中最關鍵是掌握好第一次翻茶時間,如果翻得太遲,特別是在焙含水量較高的毛茶時,很容易產生水悶味和造成所焙茶葉青熟不勻,另方面由於茶中的水分滲透到表面需一定時間,故若翻得太快,也易使原來的面層茶產生悶味。一般掌握面上茶焙穿時進行第一次翻茶,此時茶葉散發出香味。同時翻茶次數也需掌握好。翻茶次數太多,易把茶稿碎,只翻一次茶,會使茶葉青熟不均,且易生悶味。翻茶的次數一般掌握2~3次,約每隔2小時翻一次。但要根據爐、毛茶品質、含水量等而定,如果火溫高、葉子細嫩或含水量高。翻茶次數應適當多次,間隔時間相對短些,反之長些。翻茶時,要先將焙籠輕輕移離土爐,再進行翻茶。翻茶的動作要迅速、適當,翻茶後焙籠上的茶要保持均勻的鼎狀坡面,使得籠底茶、籠麵茶位置轉移,從而達到著火透徹、均勻的目的。

   烘焙的茶葉需嚴格嘜頭、級別、批次、體形大小等分別烘焙,不然極易造成所焙茶葉生熟不勻,品質混雜,這一點在焙茶時也需引起注意。烘焙後的高、中檔茶,色澤應呈褐綠色且光潤,用手輕輕摸動,會感到輕飄浮動,茶條用手指捏而粉碎,且呈現褐綠色,用鼻嗅能感覺到清香細長的大米香味。開湯後色清黃或橙黃明亮,滋味濃醇鮮爽,香氣細長、清香;葉底淺綠黃或金黃明亮。


炭焙與電焙的優缺點:


電焙的優點是:效率高,成本低。缺點是:缺乏炭焙獨有的香氣。


炭焙的優點是:獨特的茶湯口感風韻。缺點是:耗時費力,且需專業性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技術要求非常高,而且難控制的茶葉烘焙方式。


炭焙茶與電焙茶的區別

  

首先是火功香的香型不同。炭焙的巖茶有炭火香,電焙的巖茶只有火功香、沒有炭火香。

  

第二是火功香持久性不同。炭焙的巖茶炭火香更持久,更耐存放。足火巖茶的炭火香可保留三、五年以上。而電焙巖茶的火功香一般只能保留十幾個月,火功低的消失的更快。

  

第三是火功足透度不同。炭焙的火功可以達到很足、很透,青味易除、滋味容易轉化,茶與水相溶性更好,沒有分離感。電焙的火功一般容易形成表面火,火功香易退,滋味常帶青味,沒有焙透,後幾泡口感易帶澀,葉底帶綠的,且茶與水分離,相溶性低。

在購買炭焙茶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分炭焙茶與電焙茶


在幹茶上;電焙茶葉容易焦化,外形顏色赤褐偏黑顯生硬;炭焙乾茶墨綠爽潤富有活力。


在茶底的辨識上:電焙茶底會較沒彈性,炭焙茶拿捏的好,茶底有韌性,拉扯較不易斷,炭焙過的茶葉,泡過後,如果軟軟的代表炭焙技術佳。


在湯色上:電焙的茶湯湯色較渾濁,顏色偏紅暗啞;炭焙茶湯上面會很亮麗,像一層茶油,顏色金黃油亮。


在味道上:電焙茶內質香味鈍,焦火味強,滋味不甘爽;炭焙茶無論香味茶味都極有吸引力,喝完口中會留有茶的香氣久久不散。

                     電焙籠——直徑25型、辦公室提香機專用 每臺 330元!

電焙籠——直徑40 、可以烘焙兩三斤茶葉 每臺460元!

電焙籠——直徑60、 可以烘焙五六斤茶葉 每臺560元!

電焙籠——直徑65、可以烘焙八九斤茶葉  每臺660元!

購買電焙籠請找——安溪茶校陳老師:13959937045

相關焦點

  • 炭焙茶與電焙茶的區別
  • 追求炭焙沒錯,但你喝到的水仙、肉桂、大紅袍,可能都是電焙茶
    這些茶友都在用福爾摩斯式的精神,試圖通過茶葉外表的蛛絲馬跡來抓出巖茶是炭焙or電焙。聽他們的語氣看他們的表情,視電焙茶為洪水猛獸。武夷巖茶是以炭火烘焙聞名,有「焙法實甲天下」一說,所以,茶客們開始糾結喝到的巖茶是不是正兒八經炭焙的,對電焙、機焙的茶嗤之以鼻,並且熱衷於尋找揪出電焙茶的法門。對於巖茶,電焙與炭焙確實有區別,至於如何分辨,我們還是要找武夷山的做茶人了解一下。
  • 你買的茶真的是炭焙的嗎?別忽悠,不要過度追求炭焙!吾雨茶課堂
    ▲一籠一籠的焙茶而且炭焙只能一籠一籠的焙茶,一籠只能焙數斤,所以炭焙茶的產量很少,可以說,炭焙是非制茶大師不敢輕易嘗試的一種工藝。主流電焙工藝如果說炭焙是傳統工藝最具代表性的烘焙方式,那電焙就是現代工藝最有代表性的烘焙方式。
  • 聽茶在發聲:探索炭焙茶的奧秘
    目前,茶葉烘焙的方式有數種,如用焙茶機、電焙籠等,而炭焙是令人矚目的烘焙技術。而電焙籠焙茶方式他則建議將電焙籠底部墊高,最好的方式是以三塊磚於圓周平放,因電焙籠焙茶離地面太近,地面水分會直接被茶吸收,如以磚塊墊高,水分能借空隙往外排,竹籠外面以棉布包著,上面覆蓋棉布,留約十五公分當出風口,在離電焙籠約二公尺處,放小電風扇,以微風旋轉,雜味、菁味才能借著風的旋轉予以揮發,而水分也會從電焙籠下空隙去除(但茶葉不需挖洞,以平放就可),
  • 傳統炭焙、古法炭焙?過去的巖茶是怎麼焙的?聽聽老師傅們的經歷
    《2》 首先,過去焙茶可以肯定的是用炭焙,過去沒有電沒有機器,只能用炭了。 一個老師傅是在自己家裡做茶,他說當時做完青,直接用炭火走水30%,經過挑揀,再炭焙到五六分火,並沒有用高火一次焙成型。 他解釋道,「那時候統購統銷,茶葉站收購的是半成品茶,據說大多數茶葉是送到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他們還會做進一步加工。」
  • 炭焙工藝真的那麼難?是什麼讓炭焙茶備受推崇|吾雨茶課堂
    炭焙遠不是焙焙這麼簡單炭焙作為白茶的傳統工藝,它繁雜的細節,極高的操作難度對制茶人經驗要求極高,需要制茶人耗費大量精力,還一個不小心就會把茶做壞。▲炭焙用焙籠4、小批量焙茶炭焙由於工具的特殊性,只能小批量的製作,
  • 鐵觀音茶焙火能隨心所欲嗎?這幾點講究,愛茶的你必看
    四叔家裡的大號茶葉專用電焙箱,正「嗡嗡嗡」地工作著,滿屋子飄蕩著一股令人沉醉的秋茶香。焙火,是安溪鐵觀音烏龍茶加工流程中的重要環節,尤其是製作焙火濃香型鐵觀音,「茶為君,火為臣」的道理在這道工序上得到了最直觀的展現。經過了這一道工序,有人笑言,不是上天堂,便是下地獄。
  • 為什麼白茶要焙火呢?
    乾燥,俗稱「焙火」,是福鼎白茶傳統製作工藝最後的一道工序,也是白茶精製工藝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直接關係到成品茶的好壞。 以白毫銀針為例,一款好的傳統工藝福鼎白茶,從採摘製作,到焙火完成,通常需要3—5個月左右的時候才能完成。
  • 武夷巖茶的炭焙
    現在就全國各大茶類的焙火技術而言,確實還沒有哪種茶的焙火,能超過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古法炭焙技藝,難怪經常有人感嘆:「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巖茶炭焙一般是以」文火慢燉」為好,之所以強調文火慢燉是因為焙茶時溫度過高會使茶葉的芳香物質揮發過多,香氣降低,重則產生焦味茶葉失香。
  • 武夷巖茶焙火次數越多,茶越好嗎?
    焙火,巖茶的鳳凰臺說句老套的話,武夷焙法,實甲天下。在眾多茶類中,巖茶的炭焙工藝,獨樹一幟,堪稱經典。所謂的焙火,大傢伙兒也見過不少資料圖片。是將巖茶置於一個竹製的容器中,再將這個容器覆蓋在炭火之上,調節好溫度,根據需求烘焙足夠時間。這個過程,就稱之為焙火。傳統工藝中,多用木炭為熱源進行烘焙。
  • 存萃的武夷巖茶,從焙製做起(下)
    在武夷巖茶的焙制(上)中,我們聊到了茶的萎凋、做青、炒青、揉捻。那麼在這篇中我們來談談的接下來的烘焙,烘焙可謂是武夷巖茶的製作的獨特工序。首先就從茶為什麼要烘焙開始吧!茶葉焙火為半發酵烏龍茶精製重要部分。焙茶中最常聽到「三分茶七分火或七分茶三分火;」誰是君、誰是臣?
  • 武夷巖茶大紅袍之「古法炭焙」
    經過炭焙的茶,幹茶色澤油潤,香氣穩定,掛杯持久,滋味厚重,湯質純濃,湯色清透,也更加耐泡。細說夏日是最佳焙制茶葉的時機,地表溫度高,氣流對流強烈,利於炭火發揮其輻射熱能,利於火功吃透茶條,焙制出的茶葉香濃味清。
  • 日曬完的白茶還要焙火?白茶焙火的好處你知道麼?
    只有純日曬才是白茶的傳統工藝?前天一個山東的新茶友跑來問我:不是說白茶就萎凋乾燥,怎麼還有焙火呢?這裡涉及到了白茶的三個工藝了——萎凋、乾燥、烘焙。為什麼我把乾燥跟烘焙兩個工藝分開呢,且看下面說明。沒下雨我們肯定用自然萎凋,但遇到陰雨天氣,就直接採取複式萎凋或是加溫萎凋的方式。大廠他們會利用現代化的萎凋槽或增溫排溼的設備進行萎凋,一方面大廠採用日曬萎凋佔用的場地面積和搬運人力非常巨大;其次是效率問題,一般自然萎凋需要48-70h上下,而採用萎凋槽這類的則只需要20-36h。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產量,大廠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這是沒法的事情。
  • 五焙成茶,焙火的次數多,就叫高火巖茶嗎?
    歷經高溫+長時間的焙火下,高火茶的幹茶色澤發黑,香氣物質保留不多。剛焙火不久後的成品茶,有濃烈的煙火氣。因為火功高,茶葉內部生成的褐色、黑色的水溶性色素物質越多。是以,高火巖茶擁有標準的湯色樣板——醬油湯。
  • 茶葉受潮怎麼辦?7種方法來救你!
    對待受潮、尚未變質的茶葉,正確的處理方法一起來看看吧:找個大晴天,把茶葉放到太陽下暴曬,需要經常翻動。時間要比其他方法長一些,但以這種方法挽救的茶葉,會產生一種「太陽味」。想挑戰難度大的,小懂也為大家準備了傳繞乾燥工藝——焙籠碳火烘焙,很有技術難度哦!
  • 影響烏龍茶焙火的因素
    如今烏龍茶焙火的火功大致分為:輕焙火、中焙火、焙足火和高焙火。焙火是傳統烏龍茶製作的一大關鍵工藝,是穩定、提高和形成烏龍茶品質的重要工序。是茶葉在初制完成、進入後期精製階段後,通過烘焙的方式穩定茶性、調整滋味口感或者改變茶葉風味的過程。烏龍茶焙火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焙火溫度、焙火時間和攤葉厚度等。
  • 為什麼日曬福鼎白茶還要焙火?
    乾燥,俗稱「烘乾"『、」焙火「,烘焙方式有電焙與炭焙兩種方式。焙火是福鼎白茶傳統製作工藝最後的一道工序,也是白茶精製工藝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直接關係到成品茶的好壞。那麼,烘乾是什麼呢?為什麼要烘乾呢?白茶的烘焙難道僅僅只是一道乾燥的工序嗎?
  • 巖茶焙火溫度的小秘密,初學者要知道多少?
    那樣極低極低的低溫,茶葉根本焙不熟,焙再多時間,都只是焙個表面,火根本就不能進入茶葉細胞內部,對茶葉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就像煮水,溫度不夠,水根本煮不開。煮了一天也是一鍋不開的水,又有什麼用呢?焙火的溫度與時間是相輔相成的。
  • 白茶的製作工藝中,為什麼有「焙火」?
    我告訴他這應該是焙火過頭了,朋友不解地問我,白茶的製作工藝也需要「焙火」嗎?但白茶的焙火可不會那麼重,輕輕的焙火提提香氣,足矣。3、使茶性穩定經焙火之後,茶葉的內含物質相對穩定一些,蒸發水分、破壞茶葉葉內殘留的酶活性。但焙火是有要求的,比如眼前這款茶,就是焙火非常失敗的案例。焙火分為碳焙和電焙,電焙一次所烘焙的茶量是炭焙的十倍左右,十分效率;炭焙的效果自然要比電焙的好很多,但是耗時耗力。
  • 匠心說|35年專注傳統碳焙鐵觀音的「守」藝人——林清和
    如果說茶葉是天賜的恩物那麼,制茶師則是將樹葉變成茶的魔法師他們默默磨鍊手上的功夫將對茶葉的熱愛、專注與敬畏融於制茶工序之中,被時間銘記成為茶文化傳承中的一個註腳林清和,民間鐵觀音碳焙專家,歷年來總計榮獲各項優良茶比賽特等獎36次,集榮譽於一身,卻十分低調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