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炭焙、古法炭焙?過去的巖茶是怎麼焙的?聽聽老師傅們的經歷

2021-01-11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在喝武夷巖茶時,「傳統炭焙」、「古法炭焙」等說法會被反覆提起,拿起商家介紹的傳統焙法的巖茶一看,葉底黑化,有一股焦味,喝起來很苦,基本沒有茶香。

這讓麻花心裡犯嘀咕,「傳統、古法」聽起來就是很高級很有智慧的手藝,怎麼茶葉喝起來跟想像差距這麼大呢?

我們有聽過傳統炭焙是把巖茶一次焙到位、一次焙成型,因為過去物資、人力匱乏,沒有辦法像現在人花二十幾個小時文火慢燉巖茶,一年還要反覆燉三次。

究竟過去的武夷山人是怎麼焙茶的?

如果只是生硬地說「用高火一次焙成型」相對片面,而且被商人拿去當做賣點會讓茶客們對「傳統炭焙」有了誤解,讓人覺得傳統炭焙等於焦苦與炭化,這並不是好事。

《2》

首先,過去焙茶可以肯定的是用炭焙,過去沒有電沒有機器,只能用炭了。

問了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師傅,當時對木炭的選擇沒有太講究,就是砍了山上的雜木燒成炭來用。

至於打焙的方法,有兩種,暗焙和明焙。我們來普及一下這兩種焙法。

暗焙是先把炭堆好,從炭堆的面上點火,火從頂部往下燒;明焙是鋪一層炭先燒透,再鋪一層炭上去壓緊,火從下往上燒。

暗焙工序簡單,但是燒炭過程中出現雜味,明焙是一層一層往上蓋,燒得透,炭壓得更緊實,工序複雜,十來個焙坑要花一個早上才能打完明焙。

過去的打焙方式用的是明焙,據老師傅說,當時也沒有現在明焙這麼講究,只是底下一層炭燒完,又添了炭火上去,好比爐灶生火那樣。

《3》

回憶起過去的焙茶方式,幾個老師傅說到的點還是吻合的。

一個老師傅是在自己家裡做茶,他說當時做完青,直接用炭火走水30%,經過挑揀,再炭焙到五六分火,並沒有用高火一次焙成型。

他解釋道,「那時候統購統銷,茶葉站收購的是半成品茶,據說大多數茶葉是送到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他們還會做進一步加工。」

這位老師傅反覆強調,「我們焙的就是輕火茶,如果火功焙足了,他們是不收的。」

還有一個老師傅過去是在巖茶村生產隊做茶的,他記得當時焙茶時有根據茶葉品質分門別類,主要分成上堆、中堆和下堆,上堆為好,下堆為差,焙火時會根據不同的堆頭進行調整。

手工揉制完的茶直接鋪到焙籠上烘烤,這時候茶葉裡的水分還挺多,需要經常翻動焙籠裡的茶一直到烤乾,再送去給女工揀剔,挑揀完直接開始炭焙。這樣做茶節奏緊湊,主要是為了節省炭火。

至於這道火焙到什麼程度,這位老師傅跟其他幾位說的相差無幾,當時也沒去測量炭溫多少,記得是焙五六個小時結束,基本就是輕焙火,茶葉不吃火。

《4》

從幾位老師傅說的情況,我抓住了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就是茶葉在進入國有茶廠前經過一道焙火了。

之前我們在了解統購統銷年代做茶時,有個誤區,以為茶葉站、國有茶廠收購的是毛茶。

毛茶是沒有揀剔過的茶,還屬於巖茶粗製環節,後續要把黃片、茶梗挑揀乾淨,再進行炭焙精製。

但是茶農家裡或是生產隊裡做的茶,都經過了挑揀和一道輕焙火,並不能算是毛茶了。

放到現在來看,輕火茶也有在市面上流通了,也算成品茶了。

有個老師傅比較了解當時的情況,他說「這些輕火茶到了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後,會繼續烘焙,一般會焙成高火茶。因為出口到國外是用船運,在海上一走就是大半年,火也可以退下來了。」

《5》

了解一番武夷山過去做茶特別是茶葉烘焙的情況和細節,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傳統炭焙並非一次焙火成型,至少有分了兩次,農戶自家或生產隊一次輕焙,到國有茶廠後又一次焙火。

其實仔細想想也對,揀剔過的毛茶含水量偏高,直接放進160度以上的焙籠,很容易烤焦,就像青菜倒入沸騰的油鍋,要迅速翻炒才行。經過一道輕焙火讓茶葉進一步乾燥後,再加溫炭焙才比較合理。

至於茶葉到了精製茶廠或是廈門茶葉進出口公司後,內銷的茶不會焙得太重,出口的茶基本是高火茶,現在還能接觸到從東南亞一帶回流的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老巖茶,從油黑髮亮的幹茶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火功不低。

傳統炭焙可能大多是重焙火的茶,放到目前來看也許並不適合現在人的喝茶口味,所以打著「傳統炭焙、古法炭焙」旗號,把重火、炭化茶推銷給你時,千萬不要被這種有逼格的說法蒙蔽了。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的炭焙
    在武夷山,中高檔武夷巖茶基本上還是採用傳統的古法炭焙技術。現在就全國各大茶類的焙火技術而言,確實還沒有哪種茶的焙火,能超過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古法炭焙技藝,難怪經常有人感嘆:「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巖茶炭焙一般是以」文火慢燉」為好,之所以強調文火慢燉是因為焙茶時溫度過高會使茶葉的芳香物質揮發過多,香氣降低,重則產生焦味茶葉失香。
  • 武夷巖茶大紅袍之「古法炭焙」
    品茶之記,於《歸田瑣記》中品出「武夷焙茶,實甲天下」。武夷巖茶古法炭焙作為大紅袍精製過程中技術性最強的工藝之一,是賦予大紅袍靈魂的關鍵。大紅袍讓世人重視到炭焙工藝的鬼斧神工,同時炭焙也成就了大紅袍獨有的風味和內質。
  • 炭焙茶與電焙茶的區別
  • 詳解炭焙工藝如何造就上好的武夷巖茶
    炭焙工藝對武夷巖茶的成分影響武夷巖茶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青睞。武夷巖茶獨特品質的形成除了做青之外,炭焙工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氣和獨特的茶湯口感風韻的關鍵工序,對武夷巖茶香氣和滋味等品質特徵的形成影響很大。
  • 追求炭焙沒錯,但你喝到的水仙、肉桂、大紅袍,可能都是電焙茶
    比如:有言「葉底出了蛤蟆背的巖茶,才是炭焙的!」比如:又有言「幹茶看著有結霜的巖茶,才是炭焙的!」比如:還有言「葉底摸起來硬邦邦的巖茶,就是電焙的!」比如:甚至有言「葉底看著黑漆漆的,估計是炭火烤焦了,一定是炭焙的!」
  • 炭焙工藝真的那麼難?是什麼讓炭焙茶備受推崇|吾雨茶課堂
    而炭焙就是白茶乾燥的其中一種方式,但卻是白茶傳統技藝中的精髓所在。但是並不是什麼茶都值得炭焙的,白茶炭焙的成本很高,只有最優質的茶原料才值得拿來炭焙,也只有炭焙才能更好的挖掘出上好白茶深藏的滋味、香氣。
  • 武夷巖茶焙火次數越多,茶越好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一款好巖茶,有什麼標準?換個問法:你認為什麼樣的巖茶,才算好茶?當之無愧的熱點話題。得到的答案,絕對五花八門。萬變不離其宗,最後必定會歸結到品種、山場、工藝、保存等元素。誠然,這四個答案,是「萬金油」式的回答。
  • 聽茶在發聲:探索炭焙茶的奧秘
    毛茶與焙茶的關係就像木材與油漆,塗得好會很漂亮,但如果木材裡面爛掉,很快地還是可以看到缺點。一者,很多茶葉品質差,要提升品質,方法即是烘焙,這類在鐵觀音及巖茶上比較突出。良友茗茶陳德良則認為買毛茶來烘焙,比較沒有損耗茶葉,也比較好處理。
  • 你買的茶真的是炭焙的嗎?別忽悠,不要過度追求炭焙!吾雨茶課堂
    炭焙為何少見?炭焙看上去就是用炭火焙焙茶,沒什麼難度。而實際上,看似簡單的炭焙,卻是因繁瑣的工藝嚇跑了許多制茶人。炭焙其實是一件非常勞神、費時、費力的活,整個炭焙過程,都需要制茶人精神高度集中,甚至要熬夜看茶。
  • 你最想知道的巖茶「焙火」問題,都在這了(上)
    武夷焙法,堪稱絕活。這把火對武夷巖茶來說,有多重要呢?焙茶焙到家,銀子不愁花!焙得好,出來的是上等好茶,眾人稱讚叫絕;焙得不好,就可惜了這一春的心血,令人惋惜不已。每年的四五月份,春夏之交,武夷山的茶農也帶著美好的希冀,開始了巖茶的初制。
  • 巖茶焙火溫度的小秘密,初學者要知道多少?
    可是某些茶友,明明只是個素人茶友,從未參與製作過武夷巖茶,連茶園都沒去過,卻偏偏喜歡在一大堆人一起喝茶的時候,侃上幾句工藝上的東西。跟掉書袋似的。其實他也是似懂非懂的,只是在跟別的制茶師喝茶時,道聽途說了一耳朵焙茶的炭溫,有了些許印象,就到這裡來賣弄知識了。
  • 如何用傳統的電焙籠烘焙茶葉——需要電焙籠請找安溪茶校陳老師
    傳統的炭焙茶製作是將茶葉放進竹籠後置於木炭燒紅蓋上谷灰的土焙爐上進行陰火烤焙
  • 教你看懂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
    武夷巖茶的製作有一整套工藝,從採摘到萎凋,殺青,揉捻,焙火等,皆有講究。其精緻工藝的關鍵步驟為「焙火」,決定著一款茶的最終口感走向和品質,按照「焙火」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六種:一,毛焙火通過焙火去除茶葉表層水分、雜味、使茶味得以體現。
  • 焙火失敗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究竟是什麼樣的?
    按巖茶老饕餮的話來說,這茶是病火,已經焙死了。「焙死的茶」?這讓人來了興趣。難道這是傳說中看起來像黑炭,聞起來像炭燒,喝起來還像煤炭泡水的茶界包公?咳咳,就此打住。單是以「焙成炭」來定義病火茶,那只是單純的1.0版本。就我們遇到的那泡鐵羅漢而言,它的幹茶和湯水很有迷惑性。
  • 焙火高低與巖茶品質,應該選擇哪種焙火的巖茶?
    在巖茶圈,一個好的焙火師傅是非常難得的,他的工作決定了一份巖茶的最終成敗。巖茶的焙火,可以讓巖茶的特點穩定,增加巖茶特有的韻味。在巖茶的焙火中,主要有輕火、中火和高火三種。雖然如此,三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界限,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 評茶篇———走進武夷巖茶 焙火工藝
    武夷焙火實甲天下,武夷巖茶十焙成金,武夷巖茶味從焙處醇。——王順明中國六大茶類顯少有茶品擁有焙火工藝,武夷巖茶形成獨特的韻味和茶香關鍵在於焙火。而武夷巖茶的焙火技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氣的重要因子,使武夷巖茶產生獨特的口感及風韻,令人流連忘返,難以忘懷。如果說做青是毛茶初制工藝中的精髓,那麼焙火就是精製過程中的諾曼第充滿著風險。
  • 白茶、綠茶、普洱茶都不焙火,為什麼就巖茶要焙火呢?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明天是高考,對學子們來說是「進京趕考」的時候到了。「巖茶嘛,巖茶就是要焙火的。」「不焙火的就是毛茶了,品質不好。買回去也放不久的。」那為什麼其他茶不焙火,白茶綠茶都不焙火,為什麼就巖茶要焙呢?再往深了去問,就能牽扯到很深的內容了。
  • 武夷巖茶工藝裡的「焙透」,和火功的高低,是兩碼子事,別弄混了
    很多外面不懂巖茶的朋友,碰到了這樣的茶,會覺得很重口味。因為它的顏色重,苦澀味重,還帶一股濃濃的火味。這三點,坐實了武夷巖茶就是「炭燒茶」的認知誤區。但其實上啊,這並不是。麻花要替武夷巖茶說一句公道話,這樣可冤枉得很。
  • 巖茶焙火是關鍵,你知道巖茶的哪幾種焙火?
    巖茶的焙火時間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溫度不同,都會導致最後製作的茶的味道不同,根據焙火的程度,我們將焙火分為幾種類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重點聊一下焙火,看看茶友們了解哪些。一、欠火欠火顧名思義就是火候不夠,但是一般情況下正常的茶葉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能出現欠火的茶那一定是由於不能進行深焙。比如茶葉發酵不夠、質量不好的毛茶。
  • 了解下什麼是巖茶焙火,焙火都有什麼作用!
    愛好巖茶的朋友們都知道,巖茶那股碳香般的氣息是在中國六類茶當中獨具特有!就巖茶碳香的問題,就有很多茶友好奇稱:「這般獨特的香氣是巖茶與生具有的嗎?」顯然不是的!焙火其實主要是通過人工進行焙火以後,才會帶有那股碳香般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