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都說國寶熊貓、金絲猴、白鰭豚等保護等動物稀有,可是中國還有一種職業也相當稀有,而且已經慢慢走到了「滅絕」的邊緣。都說隨著時代的變化,終會有一些職業會漸漸消亡,但是這一種職業卻不應該被時間淘汰,因為它代表著勞動人民的智慧,代表著國家傳統文化的傳承。
這種職業便是「匠人」,幾乎和古時所有的王朝一樣,匠人永遠都是最辛苦、最底層的存在,而追求上遊圈子是人們的生來的天性,所以在有多種選擇的今天,「匠人」似乎已經被選擇性淘汰。
從2016年開始,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便開始找尋並走進這些匠人們的家中,記錄下這些細膩而唯美的手工藝品的誕生,重新讓人們領略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同時也給人們帶了危機感——這些手藝將來還會有傳人嗎?
「花絲鑲嵌」便是這樣一門已經傳承稀少的手工技藝。「花絲鑲嵌」應「花絲」和「鑲嵌」兩種手工技藝。前者是將金銀抽成細絲編結,後者則是將珠寶鑲嵌到金銀薄片裡面。簡稱「花嵌」。
可是這麼說著好似簡單,但這是需要匠人用生命去完成的。在古時,花嵌的工藝是專為皇室服務的。比如明朝萬曆皇帝戴的金絲翼善冠就是「花嵌」工藝,整個皇冠都是由細小的金絲編織,焊接而成,卻沒有任何凹凸不平,銜接不暢的地方。
杜建毅在《了不起的匠人》中就說過,今夕的銜接相當精密,一旦有一點多餘,或者少了一份,整個都得重新做。而且在當時御用的東西如果做不好,那就只能等著交腦袋了。然而想要把一條金塊抽成金絲卻不是幾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事情。
花絲鑲嵌的使用的金絲最大的直徑只能是0.2毫米,而且還需要通過拔絲板的空桶測試。手藝高超的工匠能將金絲抽成到0.1毫米以下。人的頭髮一般是0.08毫米,而杜建毅卻能達到0.07毫米的程度,比髮絲還細。
想要從一塊金條變成0.2毫米均勻細長的金絲,至少兩天時間,而再進一步變成0.1毫米以下的長度,則更需要耐心和毅力。能利用現代科技,將傳承下來的技藝再拔高一個水準,這是杜建毅的驕傲。
杜建毅出生於1955年,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現在已經65歲了。從1971年開始,杜建毅因為在花嵌工廠當學徒,所以學會了這門手藝。而後他覺得這門手藝應該發揚光大,於是便開始自己設計「花嵌」的圖案,並漸漸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1997年他還在北京開了一家小店,他製作的這些工藝品成本的價格就已經不菲,而售價少則十萬,多則幾百萬。即使這麼貴,人們還是會被「花嵌」所吸引,使得杜建毅的小店生意火爆。
相比於西方的「迪奧」、「紀梵希」,這些「花嵌」等手工藝品才是是真正的奢侈品!通過媒體和民間手工藝人的傳播,相信中國人迷戀西方奢侈的現象只是一時罷了,一旦人們都認識到了中國的手工藝品的珍貴之處,一定會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