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宮貴族喜歡用金絲製作物品,因為它代表了高超的工藝

2020-12-12 鬢邊韶華

從古至今,花絲鑲嵌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但它並沒有被時間埋沒,相反,它變得更加輝煌,成為當今珠寶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世界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瑰麗之美。

花絲只是製作的基礎,用鑲嵌物裝飾成品是很重要的。在花絲製作之後,需要用精緻的雙手鑲嵌珠寶。具體步驟是用滾、錘、鑽、打、擠、嵌等工藝將金銀薄片錘入器皿,然後雕刻出圖案,再將金屬薄片製成精緻的支架或爪形凹槽,再將祖母綠、精石等寶石鑲嵌進去裝飾,然後將金銀、水晶、白玉、琉璃組合在一起。

有的鑲嵌成品還飾有點翠和燒藍,神宗皇后的鳳冠就是由點翠和花絲組合而成的。在昌平定陵出土的「萬曆后妃金鳳冠」更被認為是體現鑲嵌工藝最高境界的珠寶之一,因為它鑲嵌了128顆寶石和5449顆珍珠,並採用了如點翠和燒藍等工藝,你很難想像古代人是如何做出如此精美的工藝的。

由於皇家工匠的辛勤努力,花絲鑲嵌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獨領著中國封建宮廷技藝的制高點,這是活躍在紫禁城深處最美麗的記憶,也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傳家寶」之一。其中,明代的金絲翼善冠、清代的金甌永固杯、銀六方盆金桃樹盆景、金嵌珠寶朝冠頂、現代的珠寶天壇祈年殿、中華世紀龍等是最具代表性的。

1956年9月,定陵出土了一件「金絲蟠龍翼善冠」。518根0.2毫米的細金線編織成「燈籠空兒」的圖案。這個皇冠薄如輕紗,非常精緻。這是明代花絲最高的鑲嵌技術。萬曆皇帝生前非常喜愛,只在參加盛大儀式時使用。王冠重826克,構思精巧,由珍貴材料製成。它完全由518根直徑為0.2毫米的金線製成,網的密度均勻,沒有接頭和斷絲。它像蟬翼一樣薄而透明,用花絲把兩條金龍堆在上面,栩栩如生,精緻而無價。難怪萬曆皇帝至死都把它視為珍寶,即使入葬了,也帶進陵墓。

看到金甌永固杯的人都會覺得很熟悉,因為它是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的明星文物,暗示著大清的領土和政治權利永遠存在。為什麼小金杯如此吸引人?大多數去過故宮的人都聽說過「金甌永固杯」,一個小杯子裡裝著八卦的神秘,太陽和月亮的交替以及四季的變化,它甚至蘊含了宇宙的開始和永恆,以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個乾隆年制的金杯是北京故宮小型珍品類的鎮館之寶,是「中國乃至世界金銀器史上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這件瑰寶無疑將永遠載入史冊。

花絲鑲嵌技術在造型設計、色彩變化的技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通過它也能更多地了解古代的各項高超技術。

相關焦點

  • 金絲蜜棗加工製作工藝
    棗果營養豐富,富含糖份,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份,其中維生素C每100g含量高達380-600mg,高於柑桔10倍,蘋果80倍,鮮棗含糖25%-35%左右,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很好的滋補營養食品。鮮食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越來越青睞於棗加工食品。而金絲蜜棗,加工製作工藝簡單且美味可,糖味適度,營養豐富。
  • 景泰藍金絲彩釉手工畫 「非遺」還原名家作品
    「非遺」傳承人 30年學習古老技藝  據介紹,景泰藍工藝歷史悠久,起源於明朝時期,當時以瓷器聞名,在古代皇宮中盛行。  南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景泰藍金絲彩釉手工畫傳承人侯貴榮介紹,景泰藍金絲彩釉手工畫是景泰藍工藝的一種延伸,依據古代方法,以金屬氧化絲為主要材料,輔以多種複雜的工藝製作彩釉畫, 對細節要求很高,製作難度極大。  61歲的侯貴榮告訴記者,他是1990年拜師學的藝, 歷時3年才學會了製作技巧。
  • 玲瓏入微·至纖至悉——黃金金粟工藝賞析
    而歷經數千年的發展,黃金製作裝飾工藝日趨成熟,精益求精,本文討論的金粟工藝就是黃金製品的重要裝飾工藝之一,它以精巧的設計和先進的科技,在傳統與現代金飾中都佔據著重要地位和影響力。此帶扣重48克,採用了錘揲、掐絲、鑲嵌、炸珠等多種複雜工藝製作而成,其款式與現代的腰帶帶扣幾乎一致。其上裝飾有一條大龍和七條小龍,龍姿翻騰跳躍、靈動飄逸。龍眼上鑲嵌著紅寶石,龍身還裝點著幾顆綠松石,龍身花紋和水波紋用金絲焊接而成,其間滿綴小金珠。金粟顆粒目測直徑在0.3-0.6毫米之間,這些細如金沙的珠子就是先將金絲斷成等長的小段,然後溶融聚結成粒,然後在兩塊平板間碾研加工而成。
  • 進口博覽會|用工藝徵服世界的義大利珠寶!
    在珠寶的世界裡,義大利珠寶絕對是讓人無法忽視的存在,而義大利珠寶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工藝。,伊特拉斯坎時期的珠寶材質中以黃金最受推崇,無論男女都喜歡佩戴金飾,人們會在十個手指上全都戴滿金戒指,黃金首飾的製作工藝華美而粗獷 。
  • 「金絲蟠龍翼善冠」——登峰造極的花絲鑲嵌工藝
    花絲鑲嵌又稱「細金工藝」,它可以再分為兩種,即花絲技藝和鑲嵌技藝。花絲是把金、銀抽成細絲,用編織、堆壘等技法製作工藝品;鑲嵌是把金、銀薄片錘打成器物,然後鏨出圖案,再鑲嵌珍珠寶石等飾品。花絲鑲嵌工藝起源於春秋戰國,至明代已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清代更是集歷代技藝之大成,湧現出許多傳世名作,其中不少為宮廷貢品。
  • 古代黃金工藝 · 炸珠
    (觀藝術百態,看芸芸眾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可佳珍玉堂 古法黃金,可以說是中國幾千年的黃金製作工藝的集大成者
  • 古代金器八大傳統工藝揭秘
    ;⑤壓光,用瑪瑙或七八度的玉石做壓子,在鍍金面上反覆磨壓,以使鍍金光亮耐久。鑄造銅器時,在需鑲嵌部位表面鑄成淺槽,將松石、紅銅片,或金銀絲、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鑲嵌工藝始於二里頭文化時期,春秋時期較盛行。二里頭遺址所出鑲嵌綠松石的圓形銅器為目前所見最早的鑲嵌實物。
  • 金絲楠木家具的優缺點有哪些?
    什麼是金絲楠木家具 金絲楠木家具是一些材質中有金絲和類似綢緞光澤現象的金絲楠木家具(包括幀楠、紫楠、閔楠、潤楠等)製成家具的泛稱,廣義的金絲楠木家具指金絲楠木家具顯現金絲的都叫金絲楠木家具,而在古代和近代,金絲楠木家具是紫楠的別名
  • 以上帝視角來看,古代高超的青銅劍工藝並非失傳,只是淘汰罷了!
    以上帝視角來看,古代高超的青銅劍技術並非失傳,只是淘汰罷了!在古代冷兵器時期,劍作為代表性武器,不論知名度還是使用頻率都是最高的。後來伴隨生產力發展,鑄造技術也經歷數次更迭,鐵器的普及取代了青銅原有的地位。無不一次次驗證了青銅劍工藝並非失傳,而是淘汰!
  • 古代的貴族淑女,為何對璞玉情有獨鍾?「玉文化」是怎樣發展的?
    古代貴族淑女們也喜歡把玩璞玉,玉如其人美麗大方、端莊文雅、冰清玉潔、美人如玉。玉是身份的代表「玉文化」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發展至今,綿延了千年文化歷史,最終「玉文化」成為我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在古代人們把玉看作非常聖潔的物品,把玉比喻成人的德行,而且「玉」及天地之精華、人間之氣韻,具有深刻的意義。
  • 完美揭秘八大古代金工傳統工藝
    ;⑤壓光,用瑪瑙或七八度的玉石做壓子,在鍍金面上反覆磨壓,以使鍍金光亮耐久。這是我國較古老的一種技術。再按要求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一般來說,凡隱起的器物和紋飾圖案,都是經過錘鍱製成的。北京市平谷縣劉家河商代墓葬所出金臂釧、耳環就是以錘鍱法打造而成。錘鍱技術是金細工藝的基本技法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 中國傳統珠寶首飾製作工藝
    景泰藍的生產工藝是一門綜合藝術,是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的結晶。它的製作工藝精細複雜,需要經過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鍍金等10餘道工序才能完成。舊時的景泰藍藝術品是專供皇宮貴族享用,它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在昔日的皇室聖地紫禁城、皇家園林頤和園裡,我們還可以看到那時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景泰藍藝術珍品。
  • 【盤點】中國傳統珠寶首飾製作工藝
    在我國北方地區,花絲、燒藍相結合的工藝已被用在製作各類首飾和立體銀擺件中。它的製作工藝精細複雜,需要經過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鍍金等10餘道工序才能完成。在昔日的皇室聖地紫禁城、皇家園林頤和園裡,我們還可以看到那時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景泰藍藝術珍品。
  • 北京老伯用0.07毫米金絲做奢侈品,47年不重樣,每件售價幾十萬
    都說隨著時代的變化,終會有一些職業會漸漸消亡,但是這一種職業卻不應該被時間淘汰,因為它代表著勞動人民的智慧,代表著國家傳統文化的傳承。 可是這麼說著好似簡單,但這是需要匠人用生命去完成的。在古時,花嵌的工藝是專為皇室服務的。比如明朝萬曆皇帝戴的金絲翼善冠就是「花嵌」工藝,整個皇冠都是由細小的金絲編織,焊接而成,卻沒有任何凹凸不平,銜接不暢的地方。
  • 步搖是古代女子首飾,精湛的工藝,特殊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現在的專家們估計就沒見識過如此登峰造極的工藝,磚家那就更不用說了,或許根本就不明白:如此纖細的金絲拉制和焊接,是如今根本無法做到的。還好,鳳冠部分被撕裂的組件被追回,就是如此纖細的金屬絲編織焊接而成,只不過是銀絲鎏金,這下考古界才知道我們的老祖宗曾經創造出如此登峰造極的工藝!顯微鏡放大上百倍後,從金絲上留下痕跡裡最終判斷出這金絲不是拉制,也不是敲,而是「拍」出來——至於怎麼「拍」?不好意思,專家們不知道,只是猜測和製作金箔的工藝可能有相通之處。
  • 金陵瑰寶 | 流轉千年的工藝之美
    此對鳳凰形金插飾工藝非凡,用細如毫髮的金絲和穀粒大的金珠,根據鳳凰的各部位特徵分段製成。鳳首和鳳爪用炸珠工藝,先融金為珠,再將狀若穀粒的金珠交錯排列,點焊連綴而成。鳳眼、鳳喙以錘鍱方法加工而成。鳳的羽毛用兩股細如髮絲的金絲擰成一股,彎曲成羽毛狀,層層疊壓。
  • 穿漢服的年輕人,你們在古代都是貴族級別的
    現在的漢服,基本都是改良服飾,並不是完全按照古代的設計生產漢服的。因為古代的設計資料也是語焉不詳,很難完全複製。再加上現在的審美觀念,所以改良漢服其實很符合現代人穿的。它保留了相關時期漢服的主要特徵,在一些細節上進行了優化。但是這些漢服,其實都是古代的貴族服飾。平民是沒有資格穿漢服的,也沒有那個能力穿漢服。
  • 古代皇帝8大宮殿,印度新德裡紅堡、泰國大皇宮、越南皇宮等
    印度德裡皇宮德裡皇宮位於印度新德裡,是莫臥兒帝國時期的皇宮,自1639開始建造,耗費了近10年的時間才完成。它的圍牆是用紅色砂巖建成的,所以被稱為紅堡。整個建築呈八角形,有5個城門,臨河一面的城牆高達30米,雄偉壯觀,氣勢磅礴。
  • 中國傳統珠寶首飾製作工藝介紹
    同樣的,中國傳統珠寶製作工藝也是融合了幾千年來世代手工藝匠人的智慧結晶,7000餘年發展的玉雕工藝,始於商代的花絲工藝,盛行於明景泰的景泰藍工藝……從祖先留傳下來的古代珍品中,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這些豐富多樣、博大精深的手工藝技法,絕對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以及中國珠寶巨匠聰明才智的最佳見證。
  • 價比黃金的金絲楠木,從深山運到故宮有多困難?一根木頭數條人命
    故宮是我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皇家宮殿,它又被稱之為紫禁城,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成就。每當人們遊覽於故宮之內,無一不對它的莊重與威嚴感到驚嘆,那些精美絕倫的家具,精雕細琢的門窗,將皇家工藝的典雅與華貴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