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花絲鑲嵌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但它並沒有被時間埋沒,相反,它變得更加輝煌,成為當今珠寶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世界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瑰麗之美。
花絲只是製作的基礎,用鑲嵌物裝飾成品是很重要的。在花絲製作之後,需要用精緻的雙手鑲嵌珠寶。具體步驟是用滾、錘、鑽、打、擠、嵌等工藝將金銀薄片錘入器皿,然後雕刻出圖案,再將金屬薄片製成精緻的支架或爪形凹槽,再將祖母綠、精石等寶石鑲嵌進去裝飾,然後將金銀、水晶、白玉、琉璃組合在一起。
有的鑲嵌成品還飾有點翠和燒藍,神宗皇后的鳳冠就是由點翠和花絲組合而成的。在昌平定陵出土的「萬曆后妃金鳳冠」更被認為是體現鑲嵌工藝最高境界的珠寶之一,因為它鑲嵌了128顆寶石和5449顆珍珠,並採用了如點翠和燒藍等工藝,你很難想像古代人是如何做出如此精美的工藝的。
由於皇家工匠的辛勤努力,花絲鑲嵌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獨領著中國封建宮廷技藝的制高點,這是活躍在紫禁城深處最美麗的記憶,也是現代人夢寐以求的「傳家寶」之一。其中,明代的金絲翼善冠、清代的金甌永固杯、銀六方盆金桃樹盆景、金嵌珠寶朝冠頂、現代的珠寶天壇祈年殿、中華世紀龍等是最具代表性的。
1956年9月,定陵出土了一件「金絲蟠龍翼善冠」。518根0.2毫米的細金線編織成「燈籠空兒」的圖案。這個皇冠薄如輕紗,非常精緻。這是明代花絲最高的鑲嵌技術。萬曆皇帝生前非常喜愛,只在參加盛大儀式時使用。王冠重826克,構思精巧,由珍貴材料製成。它完全由518根直徑為0.2毫米的金線製成,網的密度均勻,沒有接頭和斷絲。它像蟬翼一樣薄而透明,用花絲把兩條金龍堆在上面,栩栩如生,精緻而無價。難怪萬曆皇帝至死都把它視為珍寶,即使入葬了,也帶進陵墓。
看到金甌永固杯的人都會覺得很熟悉,因為它是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的明星文物,暗示著大清的領土和政治權利永遠存在。為什麼小金杯如此吸引人?大多數去過故宮的人都聽說過「金甌永固杯」,一個小杯子裡裝著八卦的神秘,太陽和月亮的交替以及四季的變化,它甚至蘊含了宇宙的開始和永恆,以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這個乾隆年制的金杯是北京故宮小型珍品類的鎮館之寶,是「中國乃至世界金銀器史上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這件瑰寶無疑將永遠載入史冊。
花絲鑲嵌技術在造型設計、色彩變化的技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通過它也能更多地了解古代的各項高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