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併購商譽風險需警惕!仙琚製藥中報增長或是假象

2020-12-26 騰訊網

文:詩與星空(ID: SingingUnderStars)

對於醫藥行業來說,近兩年來最為驚心動魄的事情,莫過於集採。

部分暴利藥品被硬生生的打掉90%以上的利潤,讓中標的企業心碎,讓沒中標的企業心驚。甚至出現了原研藥瘋狂降價,低於仿製藥中標的情形。

比如,拜耳的阿卡波糖以全國最低價中標,讓人大跌眼鏡。

這也給國產仿製藥廠家敲響了警鐘:原研藥廠已經在專利期內賺的盆滿缽滿,憑藉嫻熟的技術實力和成本優勢,繼續和仿製藥爭奪利潤,榨乾市場最後一個銅板。

自從集採政策開展後,對醫藥類企業的投資邏輯就發生了變化,不能只看產品線是否豐富,還要看是否以創新藥為主。

尤其是要站在醫保的角度看問題,醫保負擔最重的,是最常用的心血管類藥物,這方面的仿製藥,大概率被敲掉絕大多數的超額利潤。

仙琚製藥的產品線非常豐富,從婦科計生類製劑產品到麻醉肌松類製劑產品,從呼吸類製劑產品到皮膚科製劑產品,再到普藥製劑產品… …

但,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仿製藥。

一、仙琚製藥的半年報業績

2020年8月27日,仙琚製藥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

數據來源:iFind,製圖:星空數據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億元,同比下降4.78%;實現利潤總額2.56億元,同比增長3.8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18.2%。

公司是如何實現營收下降的同時,淨利潤增長的?

其實很簡單,降費。

半年報顯示,市場推廣費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個億,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資都下降了10%左右。

不過現金流量表裡卻有個背離的指標,支付給員工的現金流要比上年同期多一點。結合費用表的職工薪酬來看,應該是因為2019年的年終獎(在2020年初支付)要比2018年高。

二、銷售費用遠超研發費用

2020年上半年,仙琚製藥的銷售費用為4.7億,佔營收比例26.7%;而同期研發費用只有7600萬,佔營收比例的4.3%。

銷售費用遠超研發費用,是很多醫藥企業的頑疾。

構成銷售費用的主要項目,通常是市場推廣費,而這個項目藏汙納垢,很多軟性賄賂的推廣會議甚至回扣,都體現在這個項目。

作為創新藥的代表,恆瑞醫藥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超過30%,按說更高。但是恆瑞醫藥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超過16%,遠超絕大多數同行。

結合看過的財報,星空君認為,可以對醫藥企業大致劃一道線,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超過30%的,屬於銷售費用過高;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低於10%的,屬於研發支出過低。

仙琚製藥的研發費用,無論是金額還是比例,都屬於比較低的,恰好說明公司的產品以仿製藥為主,缺乏核心競爭力。

星空君說的對不對呢?

我們看一下公司的主打產品:地塞米松系列、潑尼松系列、曲安西龍系列、黃體酮膠囊(益瑪欣)、左炔諾孕酮腸溶膠囊、米非司酮片、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羅庫溴銨注射液、注射用維庫溴銨、甲磺酸羅哌卡因注射液、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噻託溴銨粉霧劑和環索奈德氣霧劑、糠酸莫米松凝膠、糠酸莫米松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 …

看起來種類繁多,但對於生病多的人來說(誰生病多啊!),這些幾乎都是常見藥。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都是仿製藥,公司缺乏自研能力。

同樣的仿製藥,醫生選用那個藥廠的,往往取決於市場推廣費… …

三、經營風險

1、集採的影響

隨著醫保改革的推進,帶量集採範圍越來越廣,公司很多常見藥都面臨納入集採名單的風險。對於絕大多數「不思進取」的藥企來說,研發費用是應對集採的唯一風向標。

如果研發費用沒有本質的變化,恐怕公司的未來就這樣沉淪了。

2、疫情的影響

醫藥類企業,在疫情期間,可謂喜憂參半。

從事核酸檢測、防疫用品的企業,業績激增;而和疫情毫無瓜葛的藥企,則因為就醫人數的減少,業績紛紛下滑。

仙琚製藥更難,業績下滑的同時,公司還有近三分之一的業務在海外… …

3、商譽的風險

說起海外業務,仙琚製藥在半年報中自豪的介紹,從一家浙江的民辦小藥廠,發展到收購義大利的知名藥廠,公司發展迅速。

等等,哪裡的藥廠?

義大利?

沒錯,公司帳面高達6個多億的商譽,均來自併購的兩家義大利公司。

半年報顯示,公司在義大利有三家分支機構。作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公司竟然沒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有點不可思議。

半年報顯示,這兩家子公司,一家盈利275萬元,另一家盈利7000多萬元。雖然金額不高,但考慮到義大利的狀況,實屬不易。

問題是,半年報是未經審計的,審計後的年報出具的時候,會不會調頭轉下呢?

一旦出現盈利問題,就要計提大額的商譽減值準備,從而嚴重影響公司的淨利潤。

商譽的風險,是最難以預計的風險。

四、總結

僅從業績來看,仙琚製藥的淨利潤是增加的,看似業績向好。

但是實際上,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壓縮費用。

公司核心產品以仿製藥為主,研發投入不足,產品缺乏競爭力,併購的義大利子公司商譽風險巨大,年報很可能會暴雷。

- END -

相關焦點

  • 湯臣倍健股價閃崩背後:澳洲併購商譽暴雷 仍募資36億強行補血
    湯臣倍健股價閃崩背後:澳洲併購商譽暴雷 仍募資36億強行補血   併購敗北,商譽重雷  資料顯示,湯臣倍健創立於1995年10月,2002年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2010年12月15日,湯臣倍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自2010年上市以來,湯臣倍健營收增長11倍有餘,年均複合增速達37.2%,歸母淨利潤也增長近10倍,年均複合增速達到34.8%,並因此確立了A股保健品行業龍頭的地位。
  • 又有公司爆雷,商譽減值不低於56億,上市10年盈利...
    BBHI美國業務業績增長壓力自2020年初以來明顯增大。BBHI始終嚴格遵守各國法律法規,假如美國政府未來因為BBHI的中國背景,而採取限制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的管制措施,其市場份額可能面臨下滑,導致BBHI美國業務面臨經營不確定性的風險。
  • 盤後點睛 | 數知科技計提逾56億元減值,投資者需警惕"商譽雷"
    山西證券認為,短期看,資金在行業龍頭、市場人氣龍頭上進一步抱團,並引領指數回暖,但兩市仍有近一半個股下跌,需警惕兩極分化嚴重引發情緒崩盤;技術上看,無論是指數形態還是量能,都難以支撐指數大幅向上;配置選擇上,前期超跌的科技股值得關注,因海外疫情反覆導致下跌的消費服務品種亦可逢低布局。  個股方面,數知科技跌停,日內跌幅達到20%。
  • 數知科技大雷之後 42股還有50億商譽壓頂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Wind統計發現,在A股市場中,商譽高企的個股並不在少數,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末,有42股帳上商譽超50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商譽猶如懸在公司頭頂的利刃,投資者要警惕商譽大額減值進而侵蝕公司業績的風險。數知科技被疑「大洗澡」開盤跌停之後,數知科技在12月24日午間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 中企在馬來西亞併購的主要風險和規避措施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和其他智庫提供的數據,中國企業對馬來西亞的投資總額逐年增長,佔中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逐年穩步提高。海外併購雖然是企業獲得協同效應、追求資本增值的有效途徑,但同時也是一項操作複雜、風險極高的交易行為。根據國內外一些著名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表明,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只有不到20%能夠真正成功。
  • ...為目的商譽減值測試所涉及的公司併購東莞市崇康電子有限公司...
    現金等價物,是指被併購方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三)商譽形成情況 根據管理層的介紹及評估人員的調查,本次需進行減值測試的商譽初始形成於2018年4月,江蘇傳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東莞市崇康電子有限公司100%股權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併購商譽。
  • 萬達電影併購後遺症:商譽爆雷巨虧47億 短債激增資金鍊承壓
    萬達電影的巨虧主要是因為商譽減值計提55.75億,這是2015年以來萬達電影大舉併購留下的後遺症。在日前的業績預告中,萬達電影也已經給投資者打了預防針。但在年報正式發布的當晚,引發投資者熱議的還有一份萬達電影的定增預案:公司擬募資43.5億用來建影院以及補充資金、償還借款。
  • 楓葉教育:疫情下首次錄得負增長 逆勢擴張致資產負債率達78.5%
    據悉,這是自楓葉教育2014年上市以來,首次錄得營收和淨利負增長。雖然在疫情之下楓葉教育業績受挫,但其仍選擇逆勢擴張。包括3月份併購位於馬來西亞的皇岦國際學校和8月份併購位於新加坡的加拿大國際教育學校在內,楓葉教育本財年新增14所學校。大幅擴張顯著改變了楓葉教育的資產負債結構。
  • 金科文化:公司目前商譽主要為併購Outfit7時形成
    我代表投資者問幾個最關心問題,第一:你們財務到道底是不是真實的,第二:2020年年報會不會商譽減值,第三:大股東佔用的資金能如實歸還上市公司嗎?第四:大股東們的質押股份什麼時想可以解除大部分,第五:公司如何可以提高市值管理,擴大公司市值。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目前商譽主要為併購Outfit7時形成。在2019年度商譽減值測試時,公司進行了相對謹慎的財務處理。
  • 湯臣倍健業績增長背後:近12億商譽壓頂,全球23地原材料採購怎麼辦?
    記者 | 張藝1湯臣倍健(300146.SZ)上半業績穩步增長,7月29日晚間公司披露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25億元,同比增長5.2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62億元,同比增長10.96%。扣非後湯臣倍健的業績表現更優。
  • 精華製藥2020年輕裝上陣 傳統優勢中成藥仍大有可為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表現亮眼,達2.85億元,同比增長242.06%。2020年,公司第一季度總營收3.05億元,淨利潤0.54億元。公司表示,2019年淨利潤虧損主要是受應收帳款計提壞帳準備、子公司商譽減值等因素影響。2019年第三季度,精華製藥子公司東力企管計提商譽減值3.82億元。
  • 保健品併購敗北:湯臣倍健首度虧損後的變局
    近期,登陸資本市場十年、號稱中國保健品第一股的湯臣倍健出現首度虧損,2019年湯臣倍健營收 52.62 億元,同比增長20.94%;實現歸屬淨利潤-3.56 億元,上年同期為 10.02 億元。  商譽的重雷  從年創利10億元到巨虧3.5億,一向有著超高利潤著稱的保健品行業巨頭湯臣倍健為何變臉如此快速?
  • 康芝藥業年報遭問詢:頻繁收購虧損公司 商譽減值疑雲難消
    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銷售費用為2.88億元,同比增長48.09%;管理費用為1.58億元,同比增長24.40%;財務費用為1339.31萬元,同比增長70.93%。三項費用的合計增加金額約1.3億元,超過當期營業收入的增加額。
  • 黑龍江前首富朱吉滿「翻車」 諾亞、渤海銀行踩雷信邦製藥併購案
    紅周刊 記者 | 惠凱資本大鱷朱吉滿控股的譽衡集團因投資不力而最終破產重整,當初因收購信邦製藥股權而設立的46億元的併購基金面臨到期退出困難困局。在譽衡集團破產重整下,46億併購基金不僅套牢了普通投資人,且也讓渤海銀行的30億優先級資金退出面臨困難。
  • 渝股看臺|萊美藥業淨利潤大增105% 華邦健康計提商譽減值
    華邦健康(002004) 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實現營收105.68億元,同比增長14.90% ;實現營業利潤10.94億元,同比增長52.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3億元,同比增長0.28%,每股收益0.25元。值得注意的是,華邦健康對收購瑞士生物公司所形成的商譽謹慎計提了7527.15萬元減值準備。
  • 「併購王」重組告吹 網友反而嗨了:重大利好...
    十年間多次併購,最終導致商譽爆雷近幾年,通化金馬的併購動作不斷,尤其是2018年進行多起大規模併購。粗略統計顯示,僅2018年,公司便發布了六次併購有關的預案,其中大部分為收購其他醫藥行業中小公司的股權,其中三個併購事件最後宣布失敗。
  • 步長製藥財報分析二
    步長製藥主要涉及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領域,同時也覆蓋婦科用藥等其他領域,主要產品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谷紅注射液、複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和複方曲肽注射液市場地位突出。
  • 【圖解中報】恆林股份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1.56億元 同比增長24.4%
    恆林股份8月15日最新公布的2020年中報顯示,其   公司中報披露的營業收入按長和外延式併購的方式,擴大經營規模,提升經營效率,推動公司可持續發展。
  • 併購優塾--湯臣倍健:保健品龍頭增長風險在哪裡?
    2020年 3月 16日晚間,這家公司發布了 2019年報――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 52.62億元,同比增長 20.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6億元,同比下降 135.53%。  注意,2019年因為收購的澳洲益生菌品牌 LSG,經營情況不佳,計提了巨額商譽減值準備 10.09億元,同時,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5.62億元,造成了本案上市十年來首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