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腎病,為什麼出現偏癱|腎病症候群|血漿白蛋白|高脂血症|蛋白...

2020-12-13 健康界

本來是腎病,為什麼出現偏癱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

一位66歲男性,今年4月份因為下肢水腫就診,檢查發現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4g/d(正常值<0.15g/d,如果≥3.5g/d就稱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診斷為腎病症候群。當時建議他住院治療,他說回去考慮考慮,結果這一考慮就是半年,期間也吃過藥,聽別人介紹服用金水寶和尿毒清治療。

前幾天突然出現偏癱、失語,到醫院診斷為腦梗死,而且因為沒有及時來醫院,失去了最佳的溶栓時間,所以偏癱已經不可逆。

住院後檢查,發現尿蛋白更嚴重,尿蛋白定量11g/d,血漿白蛋白低至14g/L(正常35g/L以上)。腎病症候群,當血漿白蛋白<20g/L就被視為病危狀態,考慮病情嚴重,於是轉入腎內科治療。

一、什麼是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不是一個疾病,而是許多腎臟病的共同表現。無論什麼原因的腎臟病,只要出現下列4個症狀,就診斷為腎病症候群: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水腫。其中符合①,②兩項就可以診斷。

我解釋一下這4個症狀: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的定義是尿蛋白定量≥3.5 g/d。

大量蛋白尿是腎病症候群的核心。

腎臟的濾過膜如同人體的「篩子」,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經腎臟的濾過膜。正常情況下,小分子的物質比如水、電解質及代謝廢物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能夠自由濾過,而細胞及大分子物質比如蛋白尿、脂肪、糖等不會濾過到尿液中。

如果各種原因導致濾過膜受損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就會通過受損的濾過膜漏到尿中形成蛋白尿等。濾過膜受損越嚴重,濾出的蛋白質就越多,形成大量蛋白尿。

2、低白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的定義是血漿白蛋白≤30 g/L。

血液中的蛋白質是在肝臟製造的。少量的蛋白尿,肝臟加快製造可以彌補丟失的蛋白,所以血漿白蛋白一般是正常的;但大量蛋白尿,蛋白丟失的太多,肝臟的製造不足以彌補丟失的蛋白,這就形成了低蛋白血症。

3、水腫:首發下肢水腫。

血漿白蛋白過低,血液的膠體滲透壓下降,水分就從血液中滲到血管外,這就形成了水腫。

一般來說,血漿白蛋白<30 g/L時開始出現水腫。

腎病症候群的水腫稱腎病性水腫,受重力的影響,水腫主要發生在低地位的部位比如下肢,長期臥床者發生在背部、臀部,嚴重者還可出現胸水、腹水、心包積液等。

4、高脂血症: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明顯高於正常水平。

脂蛋白和白蛋白在肝臟成比例製造,肝臟大量製造白蛋白的同時,也大量製造脂蛋白。但是白蛋白的分子量相對較小隨尿液丟失了,而脂蛋白的分子量大就很少丟失,如此循環下去,脂蛋白逐漸蓄積形成高脂血症。

二、腎病症候群,還有更嚴重的併發症

腎病症候群,絕對不僅僅是上述4個症狀,還會產生一些併發症,而某些併發症可能是致命的。

1、血栓栓塞性疾病:

人體的凝血和抗凝系統處於一個動態平衡中。正常情況下,血液暢流不息,是因為抗凝因子發揮作用;血管破裂時,血液及時凝固,此時凝血因子發揮主導作用。

發揮作用的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都是蛋白質。抗凝因子的分子量小而凝血因子的分子量大,腎病症候群時抗凝因子最先丟失,而且丟失的更嚴重,此時凝血因子就相對佔優勢,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此外,嚴重的高脂血症引起血液粘稠,二者共同作用使身體特別容易發生血栓和栓塞。

最嚴重的血栓和栓塞是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後可能引起肺栓塞,肺栓塞有時是致命的。

血栓栓塞性併發症是腎病症候群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如處理不及時甚至導致死亡。

據報導,35%的腎病症候群會出現血栓栓塞併發症,當血漿白蛋白< 28 g/L時更容易形成血栓。

2、感染:

嚴重的低蛋白血症,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丟失,人體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各種感染;此外,腎病症候群大多需要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治療,二者抑制了人體的免疫力,使感染的機會更多,感染更重。

常見於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感染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3、急性腎功能衰竭:

大量蛋白尿堵塞腎小管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表現為少尿、無尿、血肌酐急劇升高,形成急性腎功能衰竭。如果處理不及時,導致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症,後者也是致命的。

三、腎病症候群的常見原因

剛才已經提到,腎病症候群不是一個疾病,而是許多腎臟病的共同表現,許多原因都可以導致腎病症候群,概括起來說有以下原因:

1、原發性腎病症候群: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常見的類型有微小病變性腎病、IgA腎病、膜性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

2、繼發性腎病症候群:

由腎外疾病導致的腎病症候群,包括:糖尿病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系統性小血管炎腎炎,過敏性紫癜腎炎,病毒相關性腎炎,腫瘤相關性腎炎,多發性骨髓瘤腎損害,腎澱粉樣變等。

3、遺傳性腎病症候群:

如Alport症候群等。

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腎小球腎炎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其中膜性腎病及微小病變性腎病加在一起佔80%;而糖尿病腎病是最常見的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在年齡≥65 歲的腎病症候群患者中,糖尿病腎病及澱粉樣變腎病比例最高,其次是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四、腎病症候群怎麼治療

腎病症候群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而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確定病因非常非常重要,大多需要腎穿、腎組織病理學才能明確診斷。

1、激素或者聯合免疫抑制劑:

無論是微小病變型腎病、IgA腎病或者膜性腎病引起的腎病症候群,還是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系統性小血管炎、病毒相關性腎炎、腫瘤相關性腎炎等引起的腎病症候群,大多需要激素並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目的是抑制並修復腎臟濾過膜的損傷,減少血蛋白的漏出,減輕蛋白尿。

2、降糖治療:

糖尿病腎病肯定要嚴格的控制血糖。

首選列淨類降糖藥,降糖的同時還有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作用;GLP-1受體激動劑(肽類降糖藥)比如利拉魯肽、度拉糖肽等也有一定的降尿蛋白作用。

3、降壓藥和降糖藥

無論哪一種腎病症候群,都應該使用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目的是在降壓的同時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而且還要使用列淨類降糖藥,目的是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

4、抗凝治療

腎內科醫生遇到了腎病症候群,都要緊繃抗凝這根弦,時刻警惕血栓、栓塞的發生,並作出相應的處理。

所有的腎病症候群,都要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當血漿白蛋白<20g/L時,是血栓、栓塞的高危狀態,此時要常規使用效果更強的抗凝藥物肝素等,目的就是預防血栓的形成。

5、其他治療

嚴重水腫者要利尿消腫;出現感染者,強力抗菌素治療;出現酸中毒者,還要降鉀、糾正酸中毒等。

五、腎病症候群的預後

不同原因的腎病症候群,預後是不一樣的。

微小病變型腎病的預後最好,許多可以完全治癒。膜性腎病,如果度過了危險期,預後也不錯。

IgA腎病、紫癜性腎炎的預後稍差,狼瘡性腎炎、系統性小血管炎腎炎的預後較差。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預後更差。

糖尿病腎病出現了腎病症候群,預後也很差。

腎病症候群是腎內科的百科全書,讀懂了腎病症候群,也了解了大半個腎內科。

回頭再說這位患者。

他就是因為腎病症候群,導致了腦血栓和下肢靜脈血栓,幸運的是,沒有發生肺栓塞。

半年前他第一次就診時,基本排除了糖尿病腎病,臨床推斷膜性腎病的可能性大。

膜性腎病特別容易發生血栓栓塞性併發症。

當時已經給他交代過存在的危險和可能的結局,讓他住院一是為了確診,二是進行針對性治療,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假如半年前接受正規治療,肯定不會出現現在的結局。

但是他僥倖、猶豫,根本問題還是他不相信。

不到黃河心不死,許多患者總是抱有這樣的僥倖心理,最後延誤治療。

對嚴重疾病的治療,請遵從醫生的建議。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在生活中,生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人體的每個器官每天都在運行著,如果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很有可能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那麼什麼是腎病症候群呢?腎病症候群有哪些症狀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什麼是腎病症候群腎病症候群(NS)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 腎病症候群哪個階段治療效果好?
    腎病症候群(NS)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即所謂的「三高一低」,及其他代謝紊亂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常見的病例類型有哪些?今天給大家列舉一下:1. 微小病變性腎病:廣泛足突融合。
  • 關於腎病症候群而言,有什麼食物是千萬不可以碰的?看專家的理解
    我們首先先來認識一下腎病症候群:腎病症候群(NS)是對具有相同臨床症狀上面的一個表述,即我們俗稱的「三高一低」,大量的蛋白尿、嚴重的水腫、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1、蛋白質的大量丟失:由於大量的蛋白尿從而丟失過多,蛋白質是腎病症候群臨床症狀的主要根源。主要的表現是在生化單上面,則是血漿白蛋白的降低;主要表現是在體格上面,則會出現水腫。
  • 這種腎臟病,來得猛,鬧得兇,去得快,了解一下|腎病症候群|糖尿病...
    緊急到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大量蛋白尿,尿蛋白4+;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25.8g/L,而且血脂非常的高,急診以「腎病症候群」收入院。入院後檢查尿蛋白定量6.7g/d,血漿白蛋白已經降到了14.5g/L。正常人尿中沒有蛋白,尿蛋白(-),尿蛋白定量<0.15g/d。如果尿蛋白>0.3g/d稱顯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稱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見於腎病症候群。正常血白蛋白35g/L以上,我院標準值34~48g/L。如果<35g/L稱低蛋白血症;<30g/L就會因為低蛋白出現水腫;<20g/L屬於高危狀態。
  • 腎病症候群、大量蛋白尿怎麼治療?
    2、降尿蛋白以及降壓治療無論是什麼原因的腎病症候群,控制血壓、控制蛋白尿都可延緩腎損害,也是腎病症候群的主要治療措施,應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血壓的控制目標是130/80mmHg以下。尿蛋白的控制目標是0.3g/d以下,如果達不到,越低越好。
  • 腎病症候群是怎麼回事?身體有這2個明顯變化,得引起重視
    腎病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腎病的類型,也是困擾很多病人的一種慢性腎病。腎病症候群的併發症也是比較多的,如果病人的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可能就會出現感染、急性腎損傷、動脈或者深靜脈的栓塞等等,甚至有些病人會突然肺栓塞死亡,以及肢體的動脈栓塞導致截肢。
  • 這8項抽血檢查,直接決定腎病患者如何用藥及療效,必須搞清楚!
    周遜 腎內科主任懷疑自己患有腎病,或者已經確定患有腎病,在制定具體治療方案前,都需要到腎內科作全面化驗及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是哪一種腎病並指導進一步治療。首先必須做尿液相關檢查,如尿常規、尿蛋白分析、24小時尿蛋白定量等,其次還需要做腎臟彩超或CT等檢查。做尿液檢查,主要是為了看尿中為哪一種蛋白(大分子或小分子?)
  • 19歲小夥兩次復發腎病症候群,原因何在?
    紅網時刻6月15日訊(通訊員 姚專)19歲的小夥李某就讀於株洲職院學生,一年多前開始因出現顏面及肢體浮腫,小便中大量泡沫,在湖南省直中醫醫院腎內風溼科住院診斷為「腎病症候群」(簡稱腎綜 NS),予以規範激素抗炎及免疫抑制、調脂、抗凝、利尿消腫、中醫辨證等中西結合治療,很快患者臨床症狀消失
  • 腎病症候群能治癒嗎?如何治療?
    腎病症候群是腎病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的一組臨床症候群。生活中很多人對腎病綜合症並不了解,出現腎病症候群的相關症狀時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下面給大家簡單說一說:
  • 膜性腎病怎麼治
    核心提示:  膜性腎病怎麼治?專家表示:膜性腎病是導致成人腎病症候群的一個常見病因,其特徵性的病理學改變是腎小球毛細血管袢上皮側可見大量免疫複合物沉積。臨床表現為腎病症候群(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或無症狀、非腎病範圍的蛋白尿。
  • 網癮少年熬夜後全身浮腫 竟患上腎病症候群
    紅網時刻11月24日訊(通訊員 桂文娟 石榮)19歲少年姚同學(化名),長期熬夜打遊戲,於今年11月初在網吧連續奮戰打遊戲,餓了就吃辣條,渴了就喝水、可樂等垃圾食品,三天後出現顏面及雙下肢浮腫,尿量明顯減少。
  • 27個腎病要查的指標,一文讓你成為半個腎病檢驗專家
    廢話不多說,開篇進入正文:尿常規1.尿蛋白定性(加減號)尿蛋白陽性,最常見於腎小球疾病,比如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IgA腎病、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腎炎、糖尿病腎病等,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劑、中醫藥
  • 腎病各種症候群都有什麼特點
    腎病種類多樣,識別患者屬於哪一種症候群對疾病診斷很有幫助。河南譽美腎病醫院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一下各種症候群的特點。  1 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是指由多種病因和病理類型引起的腎小球疾病中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 腎病發作全身腫脹,中西醫治療肌酐恢復正常
    今年67歲的錢先生半年前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雙下肢水腫,去醫院檢查後確診為腎病症候群,但治療效果不理想。在河北以嶺醫院應用西藥規範治療的同時,他積極配合中醫中藥治療,病情好轉。腎病發作, 他全身腫脹得厲害發現雙下肢水腫後,錢先生曾在醫院做過腎穿刺檢查,結果顯示Ⅱ期膜性腎病。他去過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一直不理想。錢先生無奈地說,慢性腎病反覆出現,真是把他愁壞了。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來到了河北以嶺醫院腎病科。
  • 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5大原因,找到後或可解決難題!
    如若尿蛋白高到腎病症候群水平(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g)時,還會同時伴有血漿白蛋白下降與血脂升高,並引發血液高凝狀態致血栓與栓塞併發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如若慢性腎臟病患者尿蛋白流失太多,再加上長期低蛋白飲食,則更容易引起血漿蛋白低下與營養不良,從而導致病情進展加快及預後不良。如上這些因尿蛋白升高引起的不利後果,都要求腎病患者儘可能快的控制尿蛋白。
  • 女子雙腳水腫,診斷腎病症候群,直到出現咳嗽醫生才發現是肺癌
    所謂的腎病症候群,其實是一種統稱,凡是引起腎臟病變並且最終導致患者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水腫等,就可以稱之為腎病症候群,但其實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腎病症候群,有些好治療,有些不好治療,預後不甚相同,不要自己嚇自己。接下來要做腎臟穿刺。管床醫生說。穿刺腎臟?周女士害怕了。
  • 糖尿病腎病患者如何從「低蛋白點心」裡獲取熱量!
    吳先生(化名)糖尿病腎病變五年,目前腎病第五期,在做營養評估時,自述體重已由半年前的160斤掉至140斤,從他的飲食中可以看出,他的胃口並不好,所攝取的熱量約一天是1200Kcal,他的熱量與體重一比較下來,是熱量攝取不足的。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短期內出現血肌酐升高:第一種情況是剛發現自己患有腎病就存在血肌酐超標;第二種情況則是原來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突然發現血肌酐超過正常。血肌酐高了,怎麼辦?絕大多數腎病患者理解為「使用降肌酐藥物」就可以解決問題。
  • 腎病為什麼要低蛋白飲食?
    腎病之所以要低蛋白飲食,主要就是蛋白質攝入過多的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進而也就會增加患者蛋白尿的症狀,而且還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後果,雖然患者不能多吃,但是也不能不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只有控制飲食才是最好的辦法。
  • 可能擊敗慢性腎臟病的「最終武器」,7種患者需要使用 - 腎病之友
    需要用這類藥物的腎病包括:1.微小病變腎病免疫抑制劑可以說是治療微小病變腎病的特效藥,完全緩解率超過90%,接近100%.患者在短時間內需要承受明顯的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通常在停藥後會消失,長期來看獲益顯著,故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