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擊敗慢性腎臟病的「最終武器」,7種患者需要使用 - 腎病之友

2021-01-14 腎病之友

對於相當一部分難治性腎病,常規藥物得不到理想效果,而免疫抑制劑這類「猛藥」往往是「最終武器」。

免疫抑制劑,是腎病朋友要慎用的一類藥物,包括:

令人聞之色變的激素類藥物,比如可的松、潑尼松、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經典的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他克莫司、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來氟米特等;從抗瘧藥轉變為免疫抑制劑,近來又被特不靠譜用於治療新冠的羥氯喹;中草藥提取物雷公藤多苷片;單抗類靶向藥利妥昔單抗、貝利尤單抗等等。

但是,或是因為副作用較大,或是因為價格昂貴,這類藥物都要慎用,使用之前認真考慮利弊。

哪些腎友需要要用免疫抑制劑?

需要用這類藥物的腎病包括:

1.微小病變腎病

免疫抑制劑可以說是治療微小病變腎病的特效藥,完全緩解率超過90%,接近100%.患者在短時間內需要承受明顯的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通常在停藥後會消失,長期來看獲益顯著,故建議使用。

2.高危的膜性腎病

1/3的膜性腎病無需免疫抑制劑即可自發緩解,還有1/3的膜性腎病即使用了免疫抑制劑也得不到明顯緩解。所以僅高危膜性腎病患者才需要用免疫抑制劑,包括:

(1)尿蛋白>8g;

(2)尿蛋白>3.5g且伴有腎功能減退。

3.腎綜反覆發作的FSGS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用免疫抑制劑有一定的效果,但多數效果有限。約60%的患者尿蛋白得不到完全緩解,而得到緩解的40%的患者經常復發,而且可能在復發後出現第二次用免疫抑制劑無效的現象。

所以FSGS首先應以常規治療為主,包括降壓、降脂、降尿蛋白、抗凝、抗血栓治療。只有出現了腎病症候群(尿蛋白>3.5g、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且反覆發作的患者,才應使用免疫抑制劑。

4.部分IgA腎病

IgA腎病啟動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指徵有兩個:

一是看臨床指標:充分使用普利/沙坦類藥物後,尿蛋白仍>1g;

二是看病理:具有明顯的炎細胞浸潤、繫膜細胞增生、細胞性新月體形成等活動增生性病變。

5.部分繫膜增生性腎病

繫膜增生性腎病比IgA腎病更容易出現大量蛋白尿,對於表現為腎病症候群、或是病理有明顯活動性病變的繫膜增生性腎病患者,應給予免疫抑制劑治療。

6.狼瘡性腎病

狼瘡性腎病普遍需要免疫抑制劑治療。對於輕症、較重和重症患者,有小劑量激素、足量激素、聯用激素+其它免疫抑制劑三種治療方式。

7.部分過敏性紫癜腎炎

過敏性紫癜腎炎有一定的自愈率,兒童病例更容易自愈。對於一般患者,酌情進行抗過敏、抗感染、降壓、利尿治療。

如果過敏性紫癜腎炎表現為腎病症候群,以及尿蛋白>1g且病理有活動增生性病變,則應使用免疫抑制劑。

當決定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時候,往往已經沒有了太多好的選擇。這註定是一條不太好走的路,途中可能布滿了荊棘,風雨之後也並不一定能看到彩虹。

但這一步不是唯一,其終點也不一定是最後的歸宿,我們還有其它的多種幹預手段。慢性腎臟病這道坎,終究要跨過去,攜著一顆勇敢的心踏上彼岸。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如何對其進行「分階段」或「一體化」治療?
    腎友遇到的腎病可能是IgA腎病、膜性腎病、狼瘡性腎炎及糖尿病腎病,其實它們都屬於慢性腎臟病(CKD),其它還有很多腎臟疾病,如微小病變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高血壓性腎損害、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B肝病毒相關腎炎,以及慢性腎衰竭與尿毒症等等都屬於慢性腎臟病(CKD)範疇。
  • 血肌酐超標的慢性腎病也可保十數年或數十年不「毒」,如何做到?
    周遜 腎內科主任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有人會說,慢性腎炎最終都會發展成尿毒症;也有人會說,慢性腎臟病一旦出現血肌酐超標就一定會發展成尿毒症;等等。在某些人看來,所有腎病都差不多,都會有一樣的結局,即認為尿毒症是腎病最終結局。
  • 慢性腎臟病如何自查
    如果跟你提「慢性腎臟病」,你可能覺得有點陌生,如果跟你說「尿毒症」,你可能就覺得耳熟能詳。
  • 腎病「寫」在臉上,患者出現這6個表現之一,說明腎臟病得不輕!
    2.面色萎黃慢性腎臟病患病時間久了,患者往往會逐漸出現面部皮膚萎黃及缺少光澤,此「萎黃」區別於肝病的「亮黃」,也無眼睛的鞏膜黃染。因此,一旦發現患者面色萎黃,應想到可能患有慢性腎臟病,應作腎臟疾病方面的相關化驗檢查,以排除腎病的可能。
  • 慢性腎病症狀有五字訣,腎功能標準是多少?醫生跟您聊聊腎病防治
    腎臟病泛指所有跟腎臟有關的病變或者腎功能受損的情況,腎臟病一般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我們狹義上腎臟病特指的是慢性腎臟病(英文簡稱 CKD),指的是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導致其功能或者結構出現異常,甚至無法恢復的情況。
  • 腎病治癒多年未復發的「過來人」給仍在治療的腎友之6條勸告!
    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別信某些醫生嚇唬人的那些胡亂說辭:「腎病都無法治癒」、「得了腎病都必須吃一輩子藥」、「慢性腎臟病終將發展成尿毒症」等等。雖然確實有一小部分慢性腎臟病最終發展為尿毒症,但是能夠完全治癒的腎病也多的是。
  • 僅10%的慢性腎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 出現這六大預警信號需及時就醫
    東南大學醫學院院長、東南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中華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院協會血液淨化中心分會主任委員劉必成教授指出,目前我國慢性腎病患病率高,知曉率和治療率卻很低,僅10%的慢性腎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很小一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專家提醒,40歲以上人群尤需警惕慢性腎臟病這個「沉默的殺手」。
  • 當腎友了解這4個數字之後,或覺得「得腎病是幸運的」,咋回事?
    直到單位體檢時,才發現龐先生有不少檢查指標出現異常(在報警):血壓160/100mmHg、尿蛋白3+、血肌酐152μmol/L、尿素氮8.7mmol/L、血尿酸553μmol/L。體檢報告單上建議龐先生去腎內科進一步診治。經我們全面檢查,診斷為IgA腎病,慢性腎臟病3a期、高尿酸血症、2級高血壓。
  • 包括用藥在內的這6種方法都可「誤傷」到腎功能,腎友需小心!
    然而,不合理用藥、不會吃喝及不科學運動等都會「誤傷」到腎功能,甚至可造成無法逆轉的腎臟損傷,必須引起腎病患者的高度重視。包括用藥在內的如下這六種方法就會誤傷到腎功能,腎友必須處處小心。1.都說沙坦類/普利類藥物能保護腎臟,有的時候也會誤傷腎功能。
  • 慢性腎臟病,究竟該如何低蛋白飲食?
    那麼,為什麼慢性腎臟病需要低蛋白飲食呢?  其實,換句話說,也就是,本來腎功能已經出問題了,它已經生病了,可是我們還要增加它的工作量,所謂鞭打病馬,肯定是越來越病,最終量變引起質變,完全壞掉了,也就是所謂腎功能衰竭了。  而低蛋白飲食則可以通過降低腎小球內壓和減少含氮代謝廢物,減輕高濾過的程度,減輕腎臟負荷,因而緩解慢性腎臟病進展的作用。
  • 慢性腎病患者低蛋白飲食尤為重要
    如果腎臟這種排洩、過濾功能受到損害,就會患上慢性腎臟病。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指出,得了慢性腎臟病,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飲食也是治療的重要環節。譚榮韶介紹,慢性腎病飲食原則是低鹽低脂低蛋白、補鈣限磷、補充維生素、必要時低鉀限水。特別是低蛋白飲食對慢性腎病患者尤為重要,他解釋,蛋白攝入減少,蛋白分解的廢物就會減少從而減輕腎臟負擔,延緩腎功能衰竭。
  • 腎病患者的疑惑:到底怎麼才算「低蛋白飲食」?
    常有腎病患者發出這樣的疑問:「慢性腎病患者要求低蛋白飲食,那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質才算是『低』呀? 蛋白質分成兩種,一是動物蛋白,二是植物蛋白。而慢性腎病患者要求的是低蛋白飲食,為了可以補充體內蛋白質所需,又不能加重腎臟的負荷,因此在攝入蛋白質時以優質蛋白為主,即動物蛋白為主,比如瘦肉、牛奶、雞蛋、瘦肉、牛奶、魚類等。值得關注的是,在慢性腎病患者的「低蛋白」飲食中,優質蛋白必須佔一半以上。為什麼要低蛋白飲食?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控制飲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吃飽了會加速腎病發展?其實,低蛋白飲食並非不讓腎友吃不飽!
    周遜 腎內科主任都知道腎病患者需要控制飲食,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尤其不能高蛋白飲食,當慢性腎臟病(CKD)發展到了CKD 2-5期或慢性腎功能不全(CRF)階段,則還需優質低蛋白飲食,即不僅不能超量攝入食物中的蛋白質,而且還必須嚴格限制蛋白質總攝入量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腎內科成功舉辦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業六周年之際,為提高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腎內科在11月14-16日成功舉辦了3場繼教會,線上總觀看量1萬餘人次,300餘人持續在線,獲得了廣泛好評。 繼教會圍繞「血液淨化中心感控管理與質量持續改進」、「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及「促進慢性腎臟病診治水平提高」。
  • 拜耳Finerenone用於2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
    2020年10月26日,拜耳公司在美國腎臟病學會2020年腎臟周期間召開全球媒體溝通會,介紹和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慢性腎臟病的危害,以及在研藥物Finerenone最新發布的FIDELIO-DKD III期臨床研究結果。
  • 世界腎臟病日: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世界腎臟病日 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達10.8%,且致殘致死率增速位居慢病之首,而知曉率僅為12.5%。
  • 冬至即將到來,腎友們能吃膏方嗎?
    1、 腎功能穩定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虛證為主,邪實不甚者慢性腎臟病患者病程時間較長、病情纏綿難愈,進而導致正氣虛損,而其中脾腎虧虛尤為常見。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兩者在病理上也會相互影響,脾虛可致腎虧,腎虧亦可致脾虛,最終形成脾腎兩虛的病理表現。
  • 慢性腎臟病患者「一周食譜」(一)
    慢性腎臟病患者應該如何飲食(一)特別提醒:本文以膳食蛋白質為主要指標,能夠幫助慢性腎臟病患者方便的計算出一日所需的蛋白質數量。但是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在限制蛋白質攝入的同時要求攝入充足的熱量,因此當您參考本文組合得出的熱量不能達到醫生的要求時,請您藉助麥澱粉(或者其他澱粉、糖)或者少量植物油來補充所需熱量。(本文所羅列的食譜僅供廣大慢性腎臟病患者及家屬參考。
  • 慢性腎臟病除了限鹽、限制蛋白質外,為何還要低磷飲食?如何做到?
    「吃什麼、怎麼吃、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成為每位慢性腎病患者關心的問題。也就是慢性腎臟病的營養治療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的注意。 80年代初以後,低蛋白低磷飲食、酮酸、必需胺基酸的現代營養療法普遍應用並得到改進;對飲食療法延緩慢性腎臟病病程的機理研究也相當活躍,認識不斷加深,多不飽和脂肪酸、L-肉鹼和某些微量元素在慢性腎臟病治療中的作用,亦受到重視。
  • 腎友能喝什麼奶?不同的腎病患者應如何選擇牛奶及奶製品?
    但是,腎為先不建議喝各種包裝奶比如盒裝牛奶(保質期超過2天的液體奶),因為包裝奶需要長期保存,牛奶中往往會添加防腐劑,而防腐劑的特點是傷腎、傷胃及致癌。小夥伴們可能更加關注的問題是喝什麼奶?不同的腎病如何選擇牛奶種類?喝多少奶才適合?一、牛奶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