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相當一部分難治性腎病,常規藥物得不到理想效果,而免疫抑制劑這類「猛藥」往往是「最終武器」。
免疫抑制劑,是腎病朋友要慎用的一類藥物,包括:
令人聞之色變的激素類藥物,比如可的松、潑尼松、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經典的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他克莫司、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來氟米特等;從抗瘧藥轉變為免疫抑制劑,近來又被特不靠譜用於治療新冠的羥氯喹;中草藥提取物雷公藤多苷片;單抗類靶向藥利妥昔單抗、貝利尤單抗等等。
但是,或是因為副作用較大,或是因為價格昂貴,這類藥物都要慎用,使用之前認真考慮利弊。
哪些腎友需要要用免疫抑制劑?
需要用這類藥物的腎病包括:
1.微小病變腎病
免疫抑制劑可以說是治療微小病變腎病的特效藥,完全緩解率超過90%,接近100%.患者在短時間內需要承受明顯的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通常在停藥後會消失,長期來看獲益顯著,故建議使用。
2.高危的膜性腎病
1/3的膜性腎病無需免疫抑制劑即可自發緩解,還有1/3的膜性腎病即使用了免疫抑制劑也得不到明顯緩解。所以僅高危膜性腎病患者才需要用免疫抑制劑,包括:
(1)尿蛋白>8g;
(2)尿蛋白>3.5g且伴有腎功能減退。
3.腎綜反覆發作的FSGS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GS)用免疫抑制劑有一定的效果,但多數效果有限。約60%的患者尿蛋白得不到完全緩解,而得到緩解的40%的患者經常復發,而且可能在復發後出現第二次用免疫抑制劑無效的現象。
所以FSGS首先應以常規治療為主,包括降壓、降脂、降尿蛋白、抗凝、抗血栓治療。只有出現了腎病症候群(尿蛋白>3.5g、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且反覆發作的患者,才應使用免疫抑制劑。
4.部分IgA腎病
IgA腎病啟動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指徵有兩個:
一是看臨床指標:充分使用普利/沙坦類藥物後,尿蛋白仍>1g;
二是看病理:具有明顯的炎細胞浸潤、繫膜細胞增生、細胞性新月體形成等活動增生性病變。
5.部分繫膜增生性腎病
繫膜增生性腎病比IgA腎病更容易出現大量蛋白尿,對於表現為腎病症候群、或是病理有明顯活動性病變的繫膜增生性腎病患者,應給予免疫抑制劑治療。
6.狼瘡性腎病
狼瘡性腎病普遍需要免疫抑制劑治療。對於輕症、較重和重症患者,有小劑量激素、足量激素、聯用激素+其它免疫抑制劑三種治療方式。
7.部分過敏性紫癜腎炎
過敏性紫癜腎炎有一定的自愈率,兒童病例更容易自愈。對於一般患者,酌情進行抗過敏、抗感染、降壓、利尿治療。
如果過敏性紫癜腎炎表現為腎病症候群,以及尿蛋白>1g且病理有活動增生性病變,則應使用免疫抑制劑。
當決定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時候,往往已經沒有了太多好的選擇。這註定是一條不太好走的路,途中可能布滿了荊棘,風雨之後也並不一定能看到彩虹。
但這一步不是唯一,其終點也不一定是最後的歸宿,我們還有其它的多種幹預手段。慢性腎臟病這道坎,終究要跨過去,攜著一顆勇敢的心踏上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