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癇丸
《醫學心悟》
[組成]
天麻 川貝母 半夏薑汁炒 茯苓蒸 茯神去木,蒸,各一兩(各30g) 膽南星九制者 石菖蒲杵碎,取粉 全蠍去尾,甘草水洗 僵蠶甘草水洗,去咀,炒 真琥珀腐煮,燈草研,各五錢(各15g) 陳皮洗,去白 遠志去心,甘草水泡,各七錢(各21g) 丹參酒蒸 麥冬去心,各二兩(各60g)辰砂細研,水飛,三錢(9g)
[用法]
用竹瀝一小碗,薑汁一杯,再用甘草四兩煮膏,和藥為丸,如彈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一丸(現代用法:共為細末,用甘草120g煮膏,加竹瀝汁l00ml與生薑汁50ml為丸,每次9g;亦可作湯劑,加甘草水煎,去渣,入竹瀝、薑汁、琥珀、硃砂衝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滌痰熄風,開竅安神。
[主治]
風痰蘊熱之癇病。忽然發作,眩僕倒地,目睛上視,口吐白沫,喉中痰鳴,叫喊作聲.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略數。亦可用於癲狂。
[方解]
本方證由風痰蘊熱,上蒙腦竅所致。每因驚恐恚怒,氣機逆亂,陽亢化風,觸動積痰,痰隨風動,上蒙腦竅而卒然眩僕倒地;肝風內動,故見目睛上視,甚或手足抽搐;痰涎壅盛則口吐白沫,喉中痰鳴;舌脈為風痰蘊熱之象。急當滌痰熄風,開竅安神為治。方中竹瀝、貝母、膽南星苦涼性降,清熱化痰,其中竹瀝尚能鎮驚利竅,貝母功擅開鬱散結,膽南星兼具熄風解痙;半夏、陳皮、茯苓相合,溫燥化痰,理氣和中,是取二陳湯之義;全蠍、僵蠶、天麻功專平肝熄風而止痙。以上為本方滌痰熄風的主要組成部分。又伍石菖蒲、遠志、茯神祛痰開竅,寧心安神;丹參、麥冬偏涼清心,麥冬甘潤又能養陰潤燥,合貝母可防半夏、陳皮、全蠍、僵蠶辛烈傷陰;琥珀、硃砂鎮心安神;甘草調和諸藥。加入薑汁者,意在溫開以助化痰利竅,並防竹瀝、膽星、貝母寒涼有礙溼痰之消散。諸藥相配,寒熱兼進,潤燥得宜,共奏滌痰熄風,開竅安神之功。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風痰蘊熱癇病發作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略數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對久病頻發者,須調補正氣,於「方內加人參三錢尤佳」。原書在定癇丸之後,附有河車丸一方,並日:「既愈之後,則用河車丸以斷其根。」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癲癇病發作期屬風痰蘊熱者。
4.使用注意 因本方著重滌痰熄風先治其標,,一俟癇病緩解,則須化痰熄風與培本扶正兼顧,並應注意飲食,調攝精神,以收全功。
[文獻摘要]
原書主治 《醫學心悟》卷4:「癇者,忽然發作,眩僕倒地,不省高下,甚則瘛疚抽搐,目斜口,痰涎直流,叫喊作畜聲,醫家聽其五聲,分為五臟。如犬吠者,肺也;羊嘶者,肝也;馬鳴者,心也;牛吼者,脾也;豬叫者,腎也。雖有五臟之殊,而為痰涎則一,定癇丸主之。既愈之後,則用河車丸以斷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