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鼎泰豐傳奇之小籠包18褶「內功」

2021-01-07 一波說

低調的鼎泰豐,以18褶小籠包的嚴謹「內功」,創造了餐飲界傳奇,總是得到來自世界的認可和榮譽,被米其林評為星級餐廳,它到底有什麼管理和傳承秘笈呢?

事實上,二代掌門人楊紀華30年前接過父母開的小籠包店時,只希望能夠養活一家人,哪敢想18褶小籠包會在全世界開160多家分店。

嘗一口,答案盡在其中

鼎泰豐的小籠包

鼎泰豐,是享譽世界的臺灣小籠包專賣店,1972年創辦於中國臺灣,先後在日本、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廣州等地開設分店;1993年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2011年香港鼎泰豐,又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即「值得一去的餐廳」級別,多年以來,張曼玉、成龍等許多名人,都曾為鼎泰豐的座上客。

《華爾街日報》曾評論道:「嘗一口,答案盡在其中。」

63歲的鼎泰豐二代傳承人、董事長楊紀華,一身整燙筆挺的白襯衫外罩黑背心,和外場員工一樣,嘴角總帶著微笑,每日如三餐般的巡店,雙眼總是銳利地捕捉餐桌及廚房的每一個細節,其實,這和鼎泰豐18褶小籠包嚴謹統一一樣,是成就鼎泰豐餐飲王國的基石。

「我真的很宅,不喜歡玩,叫我放假去什麼陽明山、日月潭,我也不知道怎麼走。每天到店裡看看,就變成我的生活習慣。」穿梭於鼎泰豐臺北101店的楊紀華笑著說:「當然也怕別人覺得,你這個做鼎泰豐的,咋不在店裡,怎麼爬出來玩了?」

鼎泰豐一代創辦人楊秉彝

其實,不光是楊紀華,連他的父親、93歲的鼎泰豐一代創辦人楊秉彝,至今仍時常到店裡巡視,走走看看。

楊秉彝,生於1927年,原籍山西崞縣人,即現在的山西省原平市。1948年,時年24歲的楊秉彝,叩別爹娘,走上顛沛流離的前途。他坐著花蓮號,從上海到臺灣,只為找舅舅尋求謀生之路。在舅舅一家協助下,他在臺灣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叫恆泰豐的油行當送貨員。

由於工作勤快、加上人又忠厚老實,王姓老闆將他提拔管帳兼負責管理店內的進出貨。28歲,楊秉彝又收穫了愛情,同一道在店裡做事的賴盆妹結婚。數年後,老闆因投資失利,受影響的油行一蹶不振,最後只好關閉解散人員。時年31歲的楊秉彝帶著夫人賴盆妹,只好不舍地離開。

日後,夫妻倆自主創業,也在臺北信義路一帶開辦油行,並取名鼎泰豐,和老東家的恆泰豐店號僅一字之差,這也是對恆泰豐王老闆帶有感念之情。另外,當年楊秉彝夫婦是向「鼎美油行」進的油,各取其字,取名「鼎泰豐」。

鼎泰豐招牌

「鼎泰豐」招牌三個字,是民國首席草書大家于右任老先生手墨。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于右任,有舊文人的清高和耿介,一生不貪權,也不愛錢。當年北洋軍閥政府為拉攏他,授予他文虎勳章,可他卻斷然拒絕並嘲諷:「什麼文虎章,你貓也給,狗也給,我看不值一文。」

于右任的書法雄奇蒼勁,別樹一幟,求字者絡繹不絕。1958年,楊秉彝託時任監察委員的山西老鄉,向于右任索了一幅為信義店題寫的招牌:「鼎泰豐油行」,至今,這幅字仍懸掛在鼎泰豐信義店的入口處。

時間一晃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罐裝色拉油問世,人們的消費觀念及習慣也改變了,鼎泰豐的油行生意一日比一日差。機緣巧合,山西人本來精於做麵食,聽從復興園」唐老闆建議的楊秉彝,將信義店的一半改為賣小籠包。日後,他們停掉了油品生意,鼎泰豐小籠包的傳奇故事開始了。

事實上,當時有一位老兵很會做小籠包,和楊秉彝商量,能不能在他油行門口擺個攤子,未料他的小籠包生意極好;後來,楊老闆找老兵學藝,最後停了油品生意,專注做起了小籠包。

嚴謹率真,18褶小籠包之鼎泰豐精神

鼎泰豐集團董事長楊紀華(左)

在鼎泰豐,排隊輪候時,有精美的小扇子贈送,結算時,找零的鈔票是新的。經過多年的測量,二代掌門人、鼎泰豐集團董事長楊紀華像製造瑞士鐘錶一樣,精密運作小籠包的品質標準:每個包子重21克(誤差0.2mg),且每粒小籠包皮5克、餡16克、打褶18次,入籠蒸4分鐘上桌。

此時,當年看到一籠熱氣騰騰的鼎泰豐小籠包時,離下單整好5分鐘。其實,連鼎泰豐的火爐蒸煮,也是用電腦系統來監控的。在鼎泰豐,你會發覺,他們的服務「剛剛好」,多一點則過,少一點則顯不足,都是剛剛好的。

2000年,鼎泰豐設中央廚房,並用一套SOP標準。每一個來相求開設的海外分店,鼎泰豐都要求必須去臺灣完成學會完整的製作流程,楊紀華才會點頭授權,一旦日後發現有偏差,就立刻收回。

鼎泰豐楊紀華

二年前,鼎泰豐倫敦店誕生了,這是採用合資模式的,合資一方為鼎泰豐,另一方為新加坡上市公司BreadTalk(麵包新語),且麵包新語是鼎泰豐授權的新加坡代理商。2003年獲得鼎泰豐獨家授權以來,鼎泰豐在新加坡已開始20多家分店。在泰國,鼎泰豐則交予麵包新語代理與經營,2011年首店開張。

麵包新語集團主席郭明忠說,起初是通過設計師宋毅兩人才認識的,當時鼎泰豐已在日本開店,香港店也剛開半年,宋毅日後說:「正是一個對的市場,碰上對的人的決定。」他還如此評價:鼎泰豐楊紀華,是一個「想到要開店,就頭痛的人」,他太重視細節,要開一家店,肯定耗費龐大心神;而麵包物語老闆郭明忠,是一個「想到不開店就頭痛的人」,他對市場需求太敏銳,很難按捺住開連鎖店的衝勁。

優勢互補,也是企業擴張時在關鍵資源運用上的關鍵。

鼎泰豐門店

鼎泰豐創始人楊秉彝,有子女5人,分別為楊美芳、楊紀華、楊國華、楊紀蘭、楊美蘭,目前均投入家族事業,生於1956年的楊紀華,是家中長子。

多少年來,很多人有個疑團:鼎泰豐為什麼不上市呢?

楊紀華說自己把誠實謙虛變成鐵律,是受父親楊秉彝的影響。如今,鼎泰豐版圖遍及全球,楊紀華卻更為謹慎:「我不想隨便開分店,或考慮上市,因為複製一個店真的很難,需要非常多的人才。」

楊紀華說,父親從來不會讓我趕快再多開一些店,儘量放手讓我們做,不要太辛苦。他說,父親一直提醒他要謙虛,要有同理心。

20多年前的鼎泰豐,只有一個店,只營業到下午2店;一天,有個客人是下午2點10分才到,一再拜託,但楊紀華就是說沒有了。當時,店裡有位客人,是苗慄消防隊員,他對楊紀華說:「小老闆啊,我從苗慄坐2個小時的車子來,那個客人可能花了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只是因為一個紅燈就錯過了,只差幾分鐘就吃不到,心情肯定不好。」

聽完,楊紀華如醍醐灌頂,自己「謙虛」、「同理心」哪裡去?父親的教導拋在腦後?自此,楊紀華明白了一個道理:唯有不忘最初的同理心,才能帶來客人,鼎泰豐才會走得更遠。

鼎泰豐日本門店

早年,鼎泰豐小籠包的師傅都是憑感覺的,太溼加兩瓢粉,幹了多加點水。而促成鼎泰豐走上標準化路子,則與日本店分不開的。1996年,鼎泰豐在日本開了第一間門店。

當時,日本派了3名師傅到臺北受訓,他們對皮、餡料的重量和蒸煮時間的精準度很在意,總是要精確到幾克。正因為如此,楊紀華才一步步摸索,鼎泰豐的小籠包製作也以精準著稱於世。

事實上,楊紀華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司機。1972年,他就讀於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時,放假時不是和同學玩,而是蹲點父親開的鼎泰豐小吃店,學做小籠包。日後,他回憶說,當時店裡師傅晚上打麻將時,也會撥空教他。一次暑假,他到士林豆漿店打工,靠做小籠包,一個半月賺了5000塊錢,這個成就感讓他至今難忘。

由於從小喜歡當司機,服兵役後,他就跑去花園新城開過一陣子遊覽車,還做過交通調度員。日後,鼎泰豐缺人才,無奈之下,楊紀華最終還是選擇回來幫忙。

臺灣企業家,都是活到老做到老的,對於退休一事,楊紀華說那要再等等。已93歲高齡的父親,如今仍常在午間到鼎泰豐信義店用餐,在店裡走走看看。他表示,父子二代人對鼎泰豐的情感和責任,如出一轍。

走過一甲子的鼎泰豐,每個小籠包紮紮實實都是18褶,細心和完美在傳承中延續,傳奇源於細心、嚴謹,更在於責任。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鼎泰豐,如何將小籠包做得聞名世界
    鼎泰豐,是為數不多的米其林星級中餐廳之一,在全球有90多家分店,每天排隊等位的人絡繹不絕。鼎泰豐究竟做了哪些事,讓小籠包聞名世界呢?今天就讓小匠帶大家了解一下吧!鼎泰豐的小籠包,即點、即制、即蒸。▲鼎泰豐創始店從那時起,鼎泰豐的蟹粉小籠包就是用純蟹粉製作的,豬肉也用的是最適合做小籠包的腿肉和豬頸肉。
  • 鼎泰豐小籠包背後的「真功夫」
    中式小點心成就全球美味傳奇 ——鼎泰豐小籠包背後的「真功夫」新華網臺北8月14日電(記者 張雲龍 侯東濤)每天到用餐時間,位於臺北市信義路上永康街口的鼎泰豐門前都會有客人排起長隊等候用餐
  • 兒童節周末活動:小朋友跟鼎泰豐大廚學做小籠包 Children's Day: Make Small Steamed Buns
    吃鼎泰豐的小籠包時,視覺和味覺雙重享受是這樣的:Sampling Din Tai Fung’s small dumplings
  • 鼎泰豐與海底撈:餐飲的成功秘訣是什麼—《鼎泰豐》讀書筆記·第18期
    ——《鼎泰豐自述》讀書筆記鼎泰豐(Din Tai Fung)是享譽世界的臺灣小籠包專賣店,幾十年間,它走過了從創立品牌到蓬勃發展的輝煌歷程,先後在日本、美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無錫等地均開有分店。
  • 《紐約時報》十大必試餐廳之鼎泰豐
    日本人最愛吃它,稱之為「豚肉小饅頭」,不過西班牙人則給它一個更威武的名字:「小龍包」(Bruce lee),在點菜時對跑堂說,「我要Bruce lee」,跑堂就知道食客要的是中國的小籠包了。到了現代,提起小籠包多半指的就是上海小籠包。
  • 咬一口鮮嫩 吸一口汁濃誰說鼎泰豐一枝獨秀?終極灣區小籠包美食地圖
    雖然鼎泰豐開業後,人山人海並不意外,但在鼎泰豐粉絲眼中,天下之大,美食最大,排隊三小時又算什麼。不過,也有理智為上小夥伴輕笑,呵呵,吃鼎泰豐,不急在這一時半刻,姐就不跟你們搶了,再說,你們不知道,灣區其它地方,藏著同樣「美貌」與內涵並存的小籠包嗎?
  • 【商業模式】《餐飲時報》報導:解析小籠包品類代表——臺灣鼎泰豐商業模式
    楊紀華先生就曾在採訪中談到:「顧客和員工是最重要的資產,要從利潤中想辦法花錢在顧客和員工的身上。」同時,他也不吝在員工身上投資,積極進行教育訓練,連服務生的起薪也去到1.5萬以上新臺幣(約為3000元人民幣),目前人事成本就佔鼎泰豐總成本的四成多。
  • 鼎泰豐的墮落,從一碗酸菜肉絲拌麵的消失開始
    油行向一家叫做「鼎美」的油行批發進貨,夫妻倆又同時感念老東家「恆泰豐」過去十年的照顧之情,店名兩全其美,取名「鼎泰豐油行」。鼎泰豐油行不是鼎泰豐,但楊紀華對外仍然把家族事業的起點定在1958年。而于右任親筆題字的「鼎泰豐油行」,成為臺灣永康街第一家鼎泰豐店裡的第一幅名人墨寶。山西賣油翁又如何賣起了上海小籠包?這是一個有關鄉愁的故事。
  • 吃小籠包配雞尾酒?鼎泰豐首家「餐+酒」概念店來了!
    相對於內地早已百花齊放的「餐+酒」市場,鼎泰豐新概念店可以說是姍姍來遲,是什麼原因讓「年過花甲」的老牌茶樓也換上了新衣呢?01 「概念店」姍姍來遲,推崇定製化飲酒鼎泰豐以小籠包最為出名,製作要求使用5g的皮、16g的餡、18摺、每個小籠包的誤差不得超過5毫克。憑藉製作精良的小籠包,鼎泰豐從創立走向了輝煌,享譽大江南北。
  • 米其林餐廳鼎泰豐的「匠心精神」:對產品和服務的堅持
    鼎泰豐的「微笑服務」     據了解,創始人楊秉彝先生於1958年在臺灣成立了鼎泰豐,自1972年由原來的食用油行轉型小籠包和面點生意後,漸入佳境,開始了小籠包秉承傳統的歷程,如今的鼎泰豐已走出臺灣,走向全球,在日本、美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內地等均開有分店,店鋪超過了百餘家。
  • 鼎泰豐美國老店熄燈前美演員為小籠包趕來
    鼎泰豐美國創始店最後營業日充滿懷舊氣氛,好萊塢演員開車橫跨洛杉磯,只為再嘗一口老店小籠包。臺裔居民說,這間店陪伴他大半人生,代表臺灣美食的驕傲。鼎泰豐位在加州亞凱迪亞(Arcadia)的美國第一家店11日營業結束後永久關閉。
  • 誰說鼎泰豐只有小籠包好吃?臺灣網友告訴你最好吃的!
    說到鼎泰豐,大家第一個反應有87%可能性會直接想到小籠包,「鼎泰豐=小籠包」的印象根本就已經深植人心。
  • 鼎泰豐如何讓中華小籠包開遍全球?核心秘密全在這了
    鼎泰豐DinTaiFung於1972年成立,從四張桌椅開始賣小籠包,後來轉型成為小吃店,臺灣信義店是鼎泰豐的第一家門店。鼎泰豐堪稱是在全球化擴張和高端連鎖中最成功的中餐點心品牌。鼎泰豐,也是如此。鼎泰豐運營的靈魂:DPS精確係統,從餐飲服務業到精密製造業DPS是DinTaiFung Precision System的縮寫,直譯成中文就是「鼎泰豐精確係統」。在鼎泰豐的門店後廚、辦公室各個地方,都經常能看見「品質是生命,品牌是責任」的標語。鼎泰豐人把產品的品質視為在行業中立足的命脈,也在執行的過程中形成了追求精確的DPS思考。
  • 招牌故事│鼎泰豐
    楊秉彝先生鼎泰豐創辦人楊秉彝先生,出生於公元一九二七年的中國山西省。當時電話很難申請,信義店現在仍在使用的二三二一八九二七的電話是向山西老鄉時任監察委員買的,趁買電話之便,又拜託同鄉監委向于右任先生索了一幅字當招牌「鼎泰豐油行」四十多年來一直懸掛在信義店鼎泰豐的入口處。
  • 全球最佳連鎖店評選 臺灣鼎泰豐小籠包排第二
    CNN旅遊網站選出全球最佳的連鎖商店或企業,以小籠包聞名的臺灣鼎泰豐則高居第2名。(資料圖)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旅遊網站近日評選全球最佳的連鎖商店,臺灣鼎泰豐名列第2。來自於臺灣的鼎泰豐在名單中高居第2,CNN認為,鼎泰豐餃子透明的外皮,讓他們可以看透內餡,同時從賣油起家的鼎泰豐,生意可說並非很好,直到1972年,鼎泰豐開始以一半的店面販賣著名的小籠包開始。目前鼎泰豐在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70家餐廳,其中絕大多數都必須排上1個小時的隊才能品嘗美食,而在香港的兩家鼎泰豐更是米其林一星的餐館。
  • 一年賣2800萬個小籠包,鼎泰豐的秘密是什麼?
    瑞士以一代代專業的「工匠」精神,打造了舉世聞名的鐘表;臺灣的鼎泰豐,以細緻的」手藝」精神,打造了小籠包世界。曾經不知道有多少餐飲業老闆,排隊去鼎泰豐吃飯,又派底下骨幹去吃,甚至別家小籠包店乾脆去臥底當師傅或外場人員。然而,不管怎麼被偷學,終究還是沒有把鼎泰豐的精髓學會。就連在鼎泰豐習過藝的師傅,即使手藝高超,出去自立門戶後,也沒有成功如鼎泰豐。
  • 【鼎泰豐】「一心一意做好每一件事」 Dendy Harjanto和他的鼎泰豐
    而近日,一條消息席捲了整個墨爾本美食界:全世界最著名的小籠包品牌——鼎泰豐入駐了墨爾本的Emporium商業中心。這不僅在華人圈引起了巨大轟動,人們紛紛在朋友圈奔走相告,準備去飽餐這一場小籠包的饕餮盛宴;許許多多墨爾本當地人也把去鼎泰豐吃一頓有名的小籠包列入了To-do List。
  • 全美第一大華人餐廳關門,鼎泰豐今天宣布停業!
    當年,從山西到了臺灣的一家人,從零開始,靠著自己的拼搏,憑藉小巧精緻如玲瓏般的小籠包,人氣高漲,還成功把店開到了大西洋彼岸。如今赫赫有名,有著米其林一星殊榮的鼎泰豐,當年也是從一家小小的油坊,成功轉行為一家不大的家庭式餐廳,然後慢慢起步的。
  • 用小籠包徵服米其林 探索鼎泰豐生意火爆背後的秘密
    瑞士以一代代專業的「工匠」精神,打造了舉世聞名的鐘表;臺灣的鼎泰豐(需求面積:300-500平方米),以細緻的「手藝」精神,打造了小籠包世界。   曾經不知道有多少餐飲業老闆,排隊去鼎泰豐吃飯,又派底下骨幹去吃,甚至別家小籠包店乾脆去臥底當師傅或外場人員。然而,不管怎麼被偷學,終究還是沒有把鼎泰豐的精髓學會。
  • 一場關於小籠包的鬥爭 | 吃學英文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關於小籠包。從產地之爭一路講到政治故事,從歪果仁的眼去看一件對我們來說普普通通的事,竟有一些莫名的奇妙。偏頗也罷,新穎也好,來看看我們的世界在別人眼裡是怎樣的。把文稿翻譯成中文,補上周日檔期缺漏的吃學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