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地緣政治結構之中,伊拉克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不僅是伊朗主導的「什葉派新月」的走廊地區,也是美、以、沙三國遏制伊朗的前沿陣地。
數十年來,大國博弈、教派衝突和民族糾紛在伊拉克的不斷疊加,直接導致該國政治運作的艱難和政府管理的混亂,妥協成為伊拉克政治文化的突出色彩。
對內三分天下,對外各有盟友
狀況比較複雜,團結全國不容易▼
本月初,4月9日就已被總統薩利赫任命為總理的卡迪米終於組閣成功,伊拉克政治似乎轉入正軌。這就是一屆擅長妥協,能讓美伊雙方都感到放心的伊拉克政府。
但這只是表象,在新政府長袖善舞的幕後,伊朗政治力量的身影,正在逐漸走上前臺。
對伊美兩方力量的妥協
現年53歲的新總理卡迪米有著豐富的情報搜集經驗,對伊拉克國內形勢和不同政治力量的消長都有著十分清晰的認識。在他看來,組建政府不考慮以下三個關鍵點是不可能成功的:
首先,2003年後,薩達姆建立的威權政治體制已經完全解體,接下來上臺的任何政府,都必須設法贏得伊拉克不同教派民眾的廣泛支持才能持久穩定地執政。
威權政治確實省去了派系爭端,可以一心搞錢
但這種只是威壓,而非團結,暗流湧動啊
(圖片:Lubo Ivanko / Shutterstock.com)▼
其次,伴隨著選舉體制的確立,伊拉克政治早已進入庫德人、遜尼派與什葉派阿拉伯人三強博弈的局面。所以在制定具體政策和爭取選票時,必須兼顧三方各自的特殊利益。
阿爾巴徒步是全球最大的朝聖集會
穆斯林徒步走到伊拉克的卡爾巴拉
伊拉克什葉派的隊伍中,能看到不同的旗幟
(圖片:Pixiversal / Shutterstock.com)▼
最後,伊拉克國內的教派化和外部幹預勢力的相互影響不可逆轉,如何在各方勢力之間保持平衡,避免與某方勢力過度接近,將是謀求伊拉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基本方法。
什葉派與遜尼派(包括庫德)誰也沒有絕對優勢
偏袒任意一方都會撕裂脆弱的國家認同▼
如果說政治就是妥協與制衡的藝術,那麼卡迪米就是伊拉克最深諳此道的藝術家之一。所以在國內,伊拉克主要的政治勢力都對新政府欣賞有加。即使是在薩達姆還在時,也很少見伊拉克主要什葉派政治團體、伊拉克議長(遜尼派)和庫德自治區全都能給予一屆政府如此廣泛的支持。
需要一位端水藝術家...希望卡迪米能勝任
(圖片:Fadhafnt / wikipedia)▼
也同樣是在這樣的平衡理念下,卡迪米奉行在政治上靠向美國,在經濟上依賴伊朗的雙面政策。在長期的政治實踐和經濟治理中,卡迪米極力與伊朗代理人力量保持良好關係,而在關鍵事務上又著重考慮美國的戰略利益訴求,力圖多方受益。
哪一邊都得罪不起
(圖片:Angela N Perryman / Shutterstock.com)▼
幾年來,卡迪米領導的國家情報部門與美國和伊朗的情報機構都關係密切,這使兩方力量都認為卡迪米可在調解美伊對峙、緩解緊張局勢、維護伊拉克穩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樣一位「雙面政治家」最終贏得了美國和伊朗兩方勢力的共同支持。
爭取兩手抓,穩定伊拉克局勢
(圖片:/ youtube)▼
卡迪米上臺後,美國立即宣布給予伊拉克120天(此前都是30天)進口伊朗電力和天然氣資源的豁免權,以表示對新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而伊朗也派遣大使與卡迪米新政府展開座談。
顯然,美伊都在極力拉攏新政府官員以服務於自身利益。
如果你和雙方關係都很好
雙方也會主動和你關係很好
(圖片:U.S. Department of State/ wikipedia)▼
但從實際結果來看,還是伊朗對卡迪米政府的影響力更強。這是因為川普上臺之後,美國在中東日益呈現出戰略收縮的態勢,對伊拉克的控制力本身就有所減弱。伊朗抓緊時間不斷輸出什葉派伊斯蘭教和自身政治影響力,並在伊拉克扶持代理人力量,大力輸出「真主黨模式」,以至於伊拉克政治問題的幾乎所有方面都要考慮伊朗的利益。
這也是美國寧願頂著伊拉克民眾示威抗議的壓力,也要加大駐軍,以保持對伊朗代理人武裝軍事威懾的原因所在。
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兵離開伊拉克
(圖片:U.S. federal government /wikipedia)▼
伊朗代理人的政治化
站在伊朗的角度看,伊拉克作為從伊朗高原向阿拉伯世界過渡的走廊地帶,如果能為伊朗所控制,就可在戰略上夯實「什葉派新月帶」的戰略樞紐,並從經濟領域突破西方國家的制裁和封鎖。
伊朗的什葉派之弧戰略中
最關鍵的一環,就是伊拉克▼
經過多年的滲透和經營,伊拉克國內經濟如今也確實對伊朗十分依賴,特別是在電力和天然氣領域。以至於在伊拉克邊境省份的巴斯拉、米桑等地出現這樣的奇觀:德黑蘭拉閘,當地立刻一片漆黑。
首都巴格達的基礎設施也好不到哪裡去
美伊戰爭後,重建又被ISIS導致的長期戰亂破壞
(圖片:rasoulali / Shutterstock.com)▼
在伊朗還沒被嚴格制裁的時候,一直是伊拉克重要的貿易夥伴。現在,與伊朗接壤的伊拉克城市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仍需要伊朗公司提供的食品、蔬菜,水果和電力等方面的服務。
石油構成伊拉克出口的94%
但其他方方面面都需要進口
(圖片:Focus and Blur / Shutterstock.com)▼
在社會層面,伊朗政府向伊拉克什葉派聚集區提供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和便民服務。很多什葉派社區在伊朗影響之下儼然成為伊拉克政府權威無法到達的邊地,其中的居民便成為親伊朗什葉派政治力量的選票來源。
什葉派在伊拉克已是第一大宗教派別
其中親伊朗系在外部支持下發展迅速
(伊拉克議會選舉投票)
(圖片:Fars News Agency / wikipedia)▼
在政治領域,伊朗特別注重對什葉派代理人武裝力量的培養和扶持,並引導其走向政治化。
2003年以來,在伊拉克政壇發揮重要作用的什葉派政治力量主要包括:1958年建立的達瓦黨、西斯塔尼、薩德爾運動、伊拉克伊斯蘭革命委員會四部分。其中西斯塔尼和薩德爾運動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反美也反伊朗,伊朗只能重點支持達瓦黨和伊委會來幹預伊拉克政治。
西斯塔尼是伊拉克的大阿亞圖拉
是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
在全世界擁有大量追隨者
但和同為什葉派穆斯林的伊朗並不是統一戰線
(圖片:IsaKazimi / Wikipedia)▼
但反伊朗什葉派力量的不斷壯大使伊朗認為扶持新的代理人力量迫在眉睫。於是,先在社會基層領域建立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力量,再引導其進行政治參與,成為2011年以來伊朗代理人政策的最新內容。
什葉派民兵佔大多數的組織當然是伊朗扶持的重點
同時他們也會獲得伊拉克政府和美國的援助
畢竟很長時間內打擊ISIS是最緊迫的任務
(圖片:Tasnim News Agency/ wikipedia)▼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的什葉派民兵武裝被建立起來。2014年,伊朗直接支持的人民動員部隊成立,總兵力達到14萬人,其中最主要的兩大力量巴德爾組織和「正義聯盟」在伊朗的指導下開始政治化,不斷參與伊拉克選舉政治,成為伊朗影響伊拉克政治的兩支先鋒。
人民動員部隊在前期除大量什葉派組織外
還有遜尼派穆斯林,基督教徒和亞茲迪等組織
(人民動員部隊軍旗)
(圖片: Popular Mobilization Forces/ Wikipedia)▼
2018年伊拉克議會大選中,巴德爾組織領導人阿米裡組建的政治派別「法塔赫聯盟」就贏得了329個席位中的48個,成為國民議會第二大黨團。
只不過是人民動員部隊的一個派別
而第一大黨團的改革聯盟也只是有54個席位而已
(法塔赫聯盟標誌)
(圖片: / wikipedia)▼
同時,以真主黨為模板建立起來的卡塔伊布真主黨和伊拉克真主黨精英運動也正在政治轉型之中。這使卡迪米在上臺之前只能多方討好親伊朗的政治力量。
真主黨精英組織是公開接受伊朗訓練的
2019年美國正式把其領導人列為全球特別恐怖分子
其實不過是正義聯盟的一個分支
不過正義聯盟已經深度參與伊拉克政治中了
(圖片:https://www.islamtimes.org/en/news/795079/iraq-will-remain-part-of-axis-resistance-despite-foreign-plots-nujaba-leader)▼
2019年,卡迪米多次呼籲要重新審查美國和伊拉克籤訂的戰略協議,並要求美軍全面撤出伊拉克,其目的就在於拉近與什葉派政治力量的關係。同時,卡迪米也通過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來牽制美國。上臺不到十天,卡迪米就正式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巴格達。
5月剛上臺的卡迪米,暫時算得上平衡術大師了
但能否讓伊拉克在夾縫中得到更多的自主和自由還是未知
(圖片:https://tass.com/world/1156631)▼
民生問題與地區動蕩的交織
當前,卡迪米新政府面臨著嚴重的民生問題,以及無法預知的美伊對抗的兩大內外挑戰。
在民生方面,自2019年10月起,伊拉克多地就因政府機構的腐敗、社會服務的欠缺、青年人的高失業率,而爆發持續的示威抗議運動。示威者甚至要求改變2003年後實行的教派分權制度。
分權制度不僅沒讓生活變得更好,
還因為派別利益衝突導致戰火頻起
(圖片:Eng. Bilal Izaddin / Shutterstock.com)▼
更為糟糕的是,部分地區民眾對國家的認同不斷減弱,而伊朗的什葉派代理人反而利用社會混亂來替代政府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水電)。實際上,伊拉克國內急需外資的引入來進行經濟重建,但其國內局勢的不穩定使沙特、阿聯等投資力量望而卻步。
誰能好好搞基建誰就能拉攏人心
但這個局勢外資也不敢來,可能還沒建好就被炸了
(圖片:anasalhajj / Shutterstock.com)▼
此外,為了控制不斷蔓延的疫情,伊拉克政府於3月17日就開始實施宵禁,並嚴厲管控齋月期間的市場貿易。這使其當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降至-4.7%,無疑加大了解決民生問題的難度。
但不實行宵禁又難以控制疫情
醫療資源更是經不起折騰
(圖片:https://en.qantara.de/content/covid-19-in-iraq-working-under-the-coronavirus-curfew-in-baghdad)▼
在地區局勢方面,2020年初伊朗三號人物蘇萊曼尼和「卡塔伊布真主黨」指揮官穆罕迪斯在伊拉克被炸死,迅速引發美伊兩國的空前對抗。發展至五月,仍沒有關係緩和的跡象,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武裝力量也在蠢蠢欲動,不斷襲擊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
一時間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蘇萊曼尼身上
其實這位和伊朗關係密切的人民動員委員會的副主任也一起遇害了
在兩伊國內都掀起了反美情緒
(圖片:Fars News Agency / wikipedia)▼
這直接導致伊拉克中央政府收編民兵武裝計劃失敗,政府對國內什葉派武裝的控制能力在不斷減弱,人民動員部隊也越來越具有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樣子。
畢竟是聖城旅訓練出來的...
(圖片:https://www.mehrnews.com/news/)▼
卡迪米新政府目前在民生領域並無實際解決措施,但已經開始依靠美國駐軍的力量來壓制其國內的什葉派民兵武裝。5月9日,美國與卡迪米達成秘密協議,計劃在三個月內,由美國駐軍替代在伊敘邊境安巴爾省駐紮的民眾動員部隊武裝人員,其最終目的在於採取合法手段來壓縮親伊朗力量的生存空間。但這必然會激化伊拉克國內的教派衝突,從而引發外部力量更多的幹預。
戰爭之下,沒有贏家
(圖片:Ben Von Klemperer / Shutterstock.com)▼
由此可見,卡迪米新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在於穩定國內秩序,但秩序的穩定在根本上還需要外部力量的協調。然而,美伊兩國都沒有做好緩和關係的準備,夾縫中的伊拉克新政府在短期內依然很難有所作為。
從長袖善舞到左右為難,總是只有一線之遙。
參考文獻:
1https://thearabweekly.com/kataib-hezbollahs-influence-iraq-may-be-quietly-eroding
2https://www.thenational.ae/world/mena/thar-allah-iran-s-forgotten-terror-proxy-in-iraq-1.1019083
3Jordan Steckler, Iran’s Ideological Expansion, New York: United Against Nuclear Iran, June 2018.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 youtub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