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藍」擦亮「四宜」城市金招牌

2021-01-16 今日惠州網

如果用一幅畫描繪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惠州,您將拿起什麼顏色的畫筆?退休後定居惠州的美術教師李江燕拿起綠色塗抹大地,拿起碧色描繪江河,拿起藍色噴灑天空。

與這幅水彩畫相呼應的,是一組散發著幸福味道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品質中排名第5,其中2月份在全省排名第1、全國排名第3。全市水環境質量改善變化排名全國前30名中的第25位。

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打贏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近年來,我市堅守惠州定力和惠州耐力,讓山水惠州更宜居宜業宜遊宜養。隨著各項攻堅工作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市民切身體會到我市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綠色理念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惠州,一座藍天常相伴、「山水」為招牌的宜居宜業宜遊宜養之城。

近年來,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惠州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在全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2013年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公布以來,我市空氣品質排名穩居全國前列,「惠州藍」成為城市新名片;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東江幹流惠州段水質長期保持國家Ⅱ類水質標準;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惠州積累的「綠色財富」正成為一股磅礴的「綠色力量」。

唱響綠色發展主旋律,打好綠色發展主動仗。一直以來,惠州堅持理念與規劃並立,創新與轉型並舉。率先制定實施低碳生態規劃,並以之引領推進主體功能區、新型城鎮化、產業布局、土地利用等「多規合一」,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產業高端化、低碳化、集約化發展,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堅持創建和防治並重,凝聚綠色發展「公約數」。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實行嚴格的流域限批准入制度,全面實施河湧整治和系統治水,去年起連續發出2個1號令,開展全面攻堅水環境突出問題專項行動,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完善環保約束監督機制,堅決向高耗能、高汙染、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方式說「不」。

堅持改革和法治並進,織牢綠色發展保障網。「以法律紅線守住生態底線」,制定實施《全市招商選資環保指引》和《企業投資管理「負面清單」》。加大立法保護環境力度,先後為保護一條江(西枝江)、一座城(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山(羅浮山)、一個湖(西湖)進行立法,全面推行「河長」治河。

惠州耐力

空氣品質保持穩定長期位列全國前列

作為惠州主色調之一,「惠州藍」享譽全國,成為一道烙印在美麗中國版圖上的風景。

從成績單上看,過去幾年間,惠州的空氣品質保持穩定,長期位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列。去年,我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標率)為95.3%,為珠三角城市最高,標誌性指標PM2.5達到世衛第二階段標準。

漂亮的成績單背後,是惠州超常的耐力。過去幾年,多次亮劍呵護「惠州藍」已經成為例牌。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惠州守住「惠州藍」的耐力還將持續爆發。

大亞灣區有一個專業的信息化平臺——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信息化平臺,在石化區邊界設置5套大氣自動監測站,對46種大氣特徵因子進行24小時的連續監測,並配備移動監測車,及時掌握園區大氣汙染物排放情況。

這只是我市向科技借力治汙的一個縮影。我市還開展PM2.5源解析和臭氧形成機理及控制對策研究等,為精準治汙提供決策支撐。同時,建成路邊監測站、VOCs成分在線分析儀等監測設備,提升特徵因子監測水平。建成了工業廢氣、揚塵、油煙在線監控系統,提升汙染源監控能力。

去年完成53家重點行業企業廢氣提標升級

「惠州藍」好得任性,絕非偶然。

在護航惠州「氣質」的路上,惠州統籌調度,嚴格落實責任,堅持全市一盤棋,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初藍天保衛戰打響;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提出,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這是惠州的獨特稟賦和最大優勢,必須守護好生態屏障和濱水自然生態,使「看山望水記住鄉愁」的美麗惠州更加令人嚮往。

作為我市的省控VOCs重點企業之一,恆昌塗料(惠陽)有限公司投入2114萬元推進VOCs綜合治理,通過治理每年可削減VOCs超過150噸。這是我市開展VOCs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治理,有效削減VOCs排放量的真實案例。

放眼全市,煤改氣、生物質改氣工作也已全面鋪開。就在去年的11月13日,我市首例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項目,也是我市藍天保衛戰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市光大水泥企業有限公司下屬光大水泥廠、光華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通過驗收,經過改造,水泥廠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削減一半以上。像這樣的水泥廠超標排放改造,我市去年完成了5家,並完成53家重點行業企業廢氣提標升級。

還有一組數字,可以見證惠州人的幸福:2013年以來,我市空氣品質穩居全國、珠三角前列,「惠州藍」享譽全國,成為惠州名片。今年以來,我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PM2.5為23微克/立方米,全部達標。

這些寫在環境質量報告中的數字,落在高山海洋,落在山野田間,落在城市高樓。這座綠色之城,蘊藏著自然與生活的健康能量。優良的空氣品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惠州定力

經濟發展和碧水淨土「比翼齊飛」

碧水淨土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要犧牲品嗎?惠州給出的答案是:經濟發展和碧水淨土可以「比翼齊飛」。近年來,惠州一手抓經濟結構調整,一手抓汙染防治攻堅。兩手一樣硬,堅持不懈。

提到治水,不得不提到去年。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消除淡水河、潼湖劣V類國省考斷面,實現沙河水質達Ⅲ類,是我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難點之一。

時針撥回到2019年2月28日,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發出2019年第1號令——《關於開展全面攻堅地表水不達標國考省考斷面行動的命令》,決定以淡水河紫溪、沙河河口2個國考和潼湖水赤崗村1個省考地表水斷面以及吉隆河吉隆商貿城前、淡澳河虎爪斷橋2個入海河流斷面為重點,開展全面攻堅水環境突出問題專項行動,確保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

通過一系列硬核措施,我市的水質實現了質的飛躍:2019年沙河河口、吉隆河吉隆商貿城前和潼湖水赤崗村斷面水質攻堅達標,淡水河紫溪和淡澳河虎爪斷橋斷面水質實現第四季度達標。今年前3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沙河河口斷面水質同比由Ⅴ類提升至Ⅱ類,潼湖水赤崗村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Ⅳ類,吉隆河吉隆商貿城前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Ⅳ類,淡澳河虎爪斷橋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Ⅴ類,5個攻堅斷面的水質改善明顯,主要汙染物氨氮濃度同比下降76%~87%。

時隔一年,我市再次發布汙染防治攻堅1號令,咬定「藍天碧水淨土」目標,消除劣Ⅴ類國省考地表水斷面,穩定優良水體斷面水質,6個國考入海河流斷面達標率為100%,AQI達標率達到95%,PM2.5濃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或以下。

守住淨土,惠州定力十足:全市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未發生受汙染耕地、汙染地塊利用不當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事件。去年以來完成821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和風險篩查,正在推進74個行業重點企業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

綠色發展靠理念、靠制度、靠市場,但最終要依靠的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綠色化」觀念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厚植綠色發展根基,才能有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惠州,才能有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有永續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

相關焦點

  • 金招牌!惠州第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讀創/深圳商報駐惠州記者 戴廣軍 實習生 葉群11月20日上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也正式公布,惠州市、龍門縣、博羅縣順利通過複查,保留榮譽稱號。這也意味著,惠州第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博羅縣、龍門縣第二次蟬聯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桂冠。這既是全市人民的一大喜事,也是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一大盛事。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目前含金量最高的城市綜合性榮譽,是最具價值的「黃金招牌」。這個稱號也凝聚了近500萬惠州人民的辛勤勞動和不懈付出。惠州對文明的追求矢志不渝,在共同追夢的徵程上,每一個腳印都被時間錄下。
  • 惠州以"先行者"擔當擦亮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今年4月,惠州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市級的《惠州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對281.4公里海岸線、473平方公裡的海岸帶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和保護。秉承生態保護優先理念的惠州,一直都將保護好這灣美麗的海灘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使命。
  • ...獻計策」高端訪談丨徐豔玲:深挖豐厚資源,擦亮「文化山東」金招牌
    深挖豐厚資源,擦亮「文化山東」金招牌——訪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豔玲「在我省『十四五』規劃中,要強化文化強省設計,謀劃『十四五』文化版圖,擦亮『文化山東』金招牌。」「未來五年,將是我省謀劃『十四五』文化版圖、擦亮文化山東金招牌大有可為的五年。」徐豔玲表示,在「十四五」規劃的文化版圖中,必須進一步優化發展格局、講好山東故事;進一步打造山東文化標識、形塑齊魯優秀文化品牌,從而不斷地、持續地、穩定地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新動能。
  • 宿遷規範廣告招牌設置 擦亮城市形象名片
    原標題:規範廣告招牌設置 擦亮城市形象名片——宿遷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視察《宿遷市戶外廣告設施和店招標牌管理條例》宣傳貫徹情況側記戶外廣告設施和店招標牌是城市容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合理利用城市空間資源、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環節。
  • 擦亮「非遺文化 紅色旅遊進校園」金招牌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和精神家園,為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產,喚起未成年人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井陘礦區文廣體旅局依託區內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擦亮「非遺文化 紅色旅遊進校園」工作品牌,積極開展「非遺文化少年行」等系列活動,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
  • 光明區擦亮「科學」金字招牌 「四位一體」建設科學城
    要繼續緊抓歷史機遇,不斷擦亮「科學」這個金字招牌,推動光明大跨越發展。要永葆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情懷,打造更多高品質、高品位的項目,促進光明顏值大提升。要繼續守住安全底線,心無旁騖謀發展。劉勝強調,成績屬於過去,明年、未來五年仍需群策群力,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標,高舉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招牌,把提升科學城集中度、顯示度各項工作抓緊做實。要堅持科學、城市、產業、生態「四位一體」推進科學城建設,增強中心城區意識,將高質量、高顏值作為各項建設的主題詞。
  • 惠州重拳出擊治揚塵 美麗城市當以生態文明為先
    改善生態環境,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城市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守護惠州的藍天白雲,惠城區城管執法局持續多月開展在建工地施工揚塵、跨區域亂傾倒固廢物以及泥頭車、無證照流動燒烤攤專項整治行動,呵護市民「深呼吸」,推動全區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 肇慶引入外地龍頭企業 擦亮「管家」招牌
    肇慶引入外地龍頭企業 擦亮「管家」招牌金羊網  作者:程行歡、許張超  2020-12-09 廣東省首個市級「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範基地
  • 雲陽:長江之濱崛起一座「四宜」公園城市
    雲陽堅持「高站位、大視野、新思維」,以矢志創新的實幹擔當,按照「生態化、人文化、現代化、國際化」理念,始終堅持高標準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城市當景區打造、當客廳管理,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以建成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宜業、宜居、宜樂、宜遊公園城市為目標,緊扣「客廳規範提升」和「城區景觀提升」兩大抓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 用微笑的力量擦亮「詩畫浙江」金名片
    用微笑的力量擦亮「詩畫浙江」金名片發布時間:2020-12-16 14:51:39 Wed  來源:杭州網伴隨著讓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舞龍表演《龍騰盛世》、歌伴舞《天下龍遊》等富有特色的文旅主題節目,12月16日上午,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2020年浙江省
  • 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峰會在惠州華貿天地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峰會」在深圳、東莞、廣州、惠州、珠海等9大城市舉行,惠州站以「半小時生活圈」為主題,探討惠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利好以及惠州華貿天地對城市時尚、商業、生活方式的引領作用。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表示,當前中國城市化已經從快速發展階段進入提質穩定階段,惠州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潛力巨大,應在就業、落戶、住房、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方面讓城市更宜居宜業,增強對中產階級的吸引力
  • 彰顯特色與時俱進提升城市品質
    12月22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九個主題——城市品質篇,聚焦惠州如何鍛造涵養和提升城市品質,如何開門搞規劃設計、設立城市「大腦」讓惠州更智慧,如何以繡花功夫搞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級,如何深挖文旅內涵提升惠州城市形象等內容深度剖析和提出對策,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和熱議。
  • 【惠州規劃】2020規劃建設大盤點,今天起全廣東都要開始羨慕惠州人!
    在爭創國內一流城市、 走向小康生活的路上, 惠州一直大動作不斷……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發展潛力巨大。
  • 城市戶外招牌如何規範設置?《上饒市戶外招牌設置導則》現面向廣大市民公開徵求意見!
    第一條 為加強我市戶外招牌管理,規範戶外招牌設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容貌標準》《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實施辦法》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導則。(二)同一街道相鄰建築物招牌,其形式、體量、色彩、照明效果等應整體協調,不得影響建築物原有風貌、輪廓等。(三)同一建築物相鄰門店的牆面招牌類型、規格、懸掛位置、出挑尺寸應統一,招牌底版宜採用同一或相近色素。(四)一樓門面招牌應統一設置在門楣位置上,有裙樓的商住樓戶外招牌應設置在裙樓外牆面上;無裙樓的,原則上只能設置在一樓。
  • 8至10月惠州將實行夜間加油優惠措施
    惠州日照時間長、車輛保有量大,多些夜間加油,少些日間揮發,對防止臭氧汙染、守護「惠州藍」尤為迫切。日前,關於實行錯峰卸油鼓勵夜間加油行動的推進會在惠州市生態環境局舉行。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廣東惠州分公司等7大石油銷售企業代表現場在《關於實行錯峰卸油暨出臺夜間加油優惠措施的倡議書》上簽名,表示將於8月1日起落實優惠措施,以實際行動助力擦亮「惠州藍」品牌。
  • 惠州出臺新規:違法設置戶外廣告招牌 最高罰5萬
    《惠州市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於2020年11月10日經十二屆144次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辦法》規定,未經批准擅自設置大型或臨時戶外廣告,最高可處5萬元罰款。《辦法》共三十六條。
  • 惠州城市山麓東區怎麼樣/業主群的評價/樓盤最新信息
    惠州城市山麓東區項目開發商是四方實業有限公司開發的,樓盤地址位於惠州市惠博大道399號。四方實業低調行事,匠心鑽研,是四方實業一貫以來的行事風格。  項目總佔地約12萬㎡,總建面約20萬㎡,其間1-3期售罄已交樓,現在開發的是4期東區,詳情如下:  項目名稱:城市山麓東區(存案名:城市山麓花園四期)
  • 惠州如何鍛造涵養 和提升城市品質
    今日,《惠州日報》繼續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採訪調研活動成果報導,在4~7版聚焦惠州城市品質。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文明城市,近年來,惠州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對標新加坡、首爾和廣州等國內外先進國家和城市的建設管理經驗,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大功夫,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讓城市耐得住細看、經得起品味。
  • 廣東的三線城市:惠州、珠海、中山,誰的實力最強?
    一線城市: GDP在2萬億元以上的城市,廣州和深圳,它們本來就是全國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GDP在1萬億元左右的城市,佛山和東莞;三線城市:GDP在4000億元及4000億元以下的城市,一共有17座城市。廣東的三線城市裡,惠州、珠海、中山等城市比較出名,那麼,這三座城市誰的實力最強?
  • 惠州和中山,誰將成為珠三角下一個白馬城市?
    中山位於珠江口的西岸,惠州則在東岸。兩座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多年來在廣東省內排名第五或第六。從經濟實力來看,惠州和中山可謂不分伯仲。那麼,未來兩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如何?一般來說,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這或許可以從兩座城市吸納人才的角度來窺得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