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幅畫描繪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惠州,您將拿起什麼顏色的畫筆?退休後定居惠州的美術教師李江燕拿起綠色塗抹大地,拿起碧色描繪江河,拿起藍色噴灑天空。
與這幅水彩畫相呼應的,是一組散發著幸福味道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品質中排名第5,其中2月份在全省排名第1、全國排名第3。全市水環境質量改善變化排名全國前30名中的第25位。
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打贏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近年來,我市堅守惠州定力和惠州耐力,讓山水惠州更宜居宜業宜遊宜養。隨著各項攻堅工作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市民切身體會到我市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綠色理念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惠州,一座藍天常相伴、「山水」為招牌的宜居宜業宜遊宜養之城。
近年來,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惠州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在全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2013年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公布以來,我市空氣品質排名穩居全國前列,「惠州藍」成為城市新名片;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東江幹流惠州段水質長期保持國家Ⅱ類水質標準;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惠州積累的「綠色財富」正成為一股磅礴的「綠色力量」。
唱響綠色發展主旋律,打好綠色發展主動仗。一直以來,惠州堅持理念與規劃並立,創新與轉型並舉。率先制定實施低碳生態規劃,並以之引領推進主體功能區、新型城鎮化、產業布局、土地利用等「多規合一」,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產業高端化、低碳化、集約化發展,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堅持創建和防治並重,凝聚綠色發展「公約數」。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實行嚴格的流域限批准入制度,全面實施河湧整治和系統治水,去年起連續發出2個1號令,開展全面攻堅水環境突出問題專項行動,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完善環保約束監督機制,堅決向高耗能、高汙染、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方式說「不」。
堅持改革和法治並進,織牢綠色發展保障網。「以法律紅線守住生態底線」,制定實施《全市招商選資環保指引》和《企業投資管理「負面清單」》。加大立法保護環境力度,先後為保護一條江(西枝江)、一座城(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山(羅浮山)、一個湖(西湖)進行立法,全面推行「河長」治河。
惠州耐力
空氣品質保持穩定長期位列全國前列
作為惠州主色調之一,「惠州藍」享譽全國,成為一道烙印在美麗中國版圖上的風景。
從成績單上看,過去幾年間,惠州的空氣品質保持穩定,長期位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列。去年,我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標率)為95.3%,為珠三角城市最高,標誌性指標PM2.5達到世衛第二階段標準。
漂亮的成績單背後,是惠州超常的耐力。過去幾年,多次亮劍呵護「惠州藍」已經成為例牌。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惠州守住「惠州藍」的耐力還將持續爆發。
大亞灣區有一個專業的信息化平臺——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信息化平臺,在石化區邊界設置5套大氣自動監測站,對46種大氣特徵因子進行24小時的連續監測,並配備移動監測車,及時掌握園區大氣汙染物排放情況。
這只是我市向科技借力治汙的一個縮影。我市還開展PM2.5源解析和臭氧形成機理及控制對策研究等,為精準治汙提供決策支撐。同時,建成路邊監測站、VOCs成分在線分析儀等監測設備,提升特徵因子監測水平。建成了工業廢氣、揚塵、油煙在線監控系統,提升汙染源監控能力。
去年完成53家重點行業企業廢氣提標升級
「惠州藍」好得任性,絕非偶然。
在護航惠州「氣質」的路上,惠州統籌調度,嚴格落實責任,堅持全市一盤棋,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初藍天保衛戰打響;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提出,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這是惠州的獨特稟賦和最大優勢,必須守護好生態屏障和濱水自然生態,使「看山望水記住鄉愁」的美麗惠州更加令人嚮往。
作為我市的省控VOCs重點企業之一,恆昌塗料(惠陽)有限公司投入2114萬元推進VOCs綜合治理,通過治理每年可削減VOCs超過150噸。這是我市開展VOCs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治理,有效削減VOCs排放量的真實案例。
放眼全市,煤改氣、生物質改氣工作也已全面鋪開。就在去年的11月13日,我市首例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項目,也是我市藍天保衛戰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市光大水泥企業有限公司下屬光大水泥廠、光華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通過驗收,經過改造,水泥廠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削減一半以上。像這樣的水泥廠超標排放改造,我市去年完成了5家,並完成53家重點行業企業廢氣提標升級。
還有一組數字,可以見證惠州人的幸福:2013年以來,我市空氣品質穩居全國、珠三角前列,「惠州藍」享譽全國,成為惠州名片。今年以來,我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PM2.5為23微克/立方米,全部達標。
這些寫在環境質量報告中的數字,落在高山海洋,落在山野田間,落在城市高樓。這座綠色之城,蘊藏著自然與生活的健康能量。優良的空氣品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惠州定力
經濟發展和碧水淨土「比翼齊飛」
碧水淨土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要犧牲品嗎?惠州給出的答案是:經濟發展和碧水淨土可以「比翼齊飛」。近年來,惠州一手抓經濟結構調整,一手抓汙染防治攻堅。兩手一樣硬,堅持不懈。
提到治水,不得不提到去年。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消除淡水河、潼湖劣V類國省考斷面,實現沙河水質達Ⅲ類,是我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難點之一。
時針撥回到2019年2月28日,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發出2019年第1號令——《關於開展全面攻堅地表水不達標國考省考斷面行動的命令》,決定以淡水河紫溪、沙河河口2個國考和潼湖水赤崗村1個省考地表水斷面以及吉隆河吉隆商貿城前、淡澳河虎爪斷橋2個入海河流斷面為重點,開展全面攻堅水環境突出問題專項行動,確保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
通過一系列硬核措施,我市的水質實現了質的飛躍:2019年沙河河口、吉隆河吉隆商貿城前和潼湖水赤崗村斷面水質攻堅達標,淡水河紫溪和淡澳河虎爪斷橋斷面水質實現第四季度達標。今年前3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沙河河口斷面水質同比由Ⅴ類提升至Ⅱ類,潼湖水赤崗村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Ⅳ類,吉隆河吉隆商貿城前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Ⅳ類,淡澳河虎爪斷橋斷面水質同比由劣Ⅴ類提升至Ⅴ類,5個攻堅斷面的水質改善明顯,主要汙染物氨氮濃度同比下降76%~87%。
時隔一年,我市再次發布汙染防治攻堅1號令,咬定「藍天碧水淨土」目標,消除劣Ⅴ類國省考地表水斷面,穩定優良水體斷面水質,6個國考入海河流斷面達標率為100%,AQI達標率達到95%,PM2.5濃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或以下。
守住淨土,惠州定力十足:全市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未發生受汙染耕地、汙染地塊利用不當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事件。去年以來完成821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和風險篩查,正在推進74個行業重點企業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
綠色發展靠理念、靠制度、靠市場,但最終要依靠的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綠色化」觀念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厚植綠色發展根基,才能有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惠州,才能有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有永續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