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唐裝、長袍、中山裝……到底哪種才是真正的「國服」?

2020-12-09 超凡博弈

我們看古裝電視劇,經常會被電視劇裡的戲服所吸引:寬大的袖子、飄逸的裙擺……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其實不同朝代的服飾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傳統服飾經歷了一個歷史變革的過程。

據《史記》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

「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在清代以前,中國的傳統服飾主要的特點是交領、右襟,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

我們習慣把這樣的傳統服飾叫做「漢服」。漢服的主要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在一起)、「襦裙」制(襦為短衣)、「通裁」制(長衫、外披)。這樣的服飾特點始於周朝,止於明朝。期間3000多年,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制度改變並不大。

漢服也是華夏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也與漢服有關。《左傳正義·定公十年》說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可見漢服對於華夏文明的影響。

而在明朝覆滅後,清朝統治者推行滿族的髮型和服飾,禁止人們穿戴漢族服飾,史稱「剃髮易服」。

我們今天看到的旗袍、長袍、馬褂等服飾,其實是滿族民族服飾的改良和發展,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漢民族服飾。

我們今天所說的唐裝和唐代的服裝完全不是一回事。

唐代的服裝與漢服類似,沒有很大的變化,也是交領、右襟、系帶、無扣。今天的唐裝是從清朝滿族服飾馬褂發展而來,特點是立領、對襟、盤扣,並融入了西式裁剪技術,如在肩部接袖等。

辛亥革命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之後,孫中山認為當時的服裝不足以顯示辛亥革命成果,同時他也認為應當有一個代表辛亥革命成果的服飾,於是孫中山先生便結合西服和一些特殊含義創造了中山裝。

孫中山還闡述了該服裝的思想和政治含義: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前襟的五粒紐扣和五個口袋(一個在內側)分別表示孫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學說(五權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間突出的袋蓋,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背部不縫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的大義。

如今很多人提倡復興漢服,其實也就是提倡恢復清朝以前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

相關焦點

  • 漢服、唐裝、旗袍中您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袖寬且長是漢服中制服袖型的一個顯赫特色。寬袖表現出雍容大方、高雅、持重、蕭灑靈活的風採。4;漢服承載了中原的染織繡等卓異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資文明遺產以及受護衛的中國工藝美術。二;唐裝1;咱們當今所的唐裝實在並不是唐朝時分的裝束,真確唐裝是" 幞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朝鬚眉非常要緊的衣飾。
  • 漢服歷史悠久,為何卻成不了中國國服?史學家:有4點原因
    漢服歷史悠久,為何卻成不了中國國服?史學家:有4點原因漢服,即中國歷史上的漢家服飾。自從明朝滅亡後,漢服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及至太平天國時期,想要找一件像樣的漢服基本上已經找不到了。清朝滅亡後,民國確立了中山裝、旗袍為中國國服,公開場合基本上無外乎中山裝、旗袍。建國後,我國遲遲未確立國服。實際上,漢服歷史悠久,為何卻成不了中國國服?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很有必要搞明白什麼是國服。說白了,國服就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服飾,是認識一個國家的窗口。以日本為例,在公開場合看到一個穿和服的人,就知道這是大和民族,這是日本。
  • 兩會前夕,民革提議將中山裝定為「國服」
    兩會前夕,民革提議將中山裝定為「國服」 2016-03-04 08:14:04 來源:中國西藏網 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正式開幕
  • 在文化復興的浪潮中,漢服能否抓住機遇,成為中華之「國服」?
    說實話,盤子作為一個漢服圈內人,從心底裡是希望真的能這樣,但同時盤子也明白,這種可能真的很小。 接下來,盤子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在這場文化復興的大浪中,我們漢服,到底能不能勇敢的抓住這個機遇,並一躍成為我們的中華之「國服」!
  • 長袍馬褂的念想(2)
    長袍馬褂也沒有立刻斃命。     當然,最終還是弄出了個中山裝的樣式出來宣示變化,並且呈後來者居上的洶湧。     他的領袖標準像穿的卻是後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種服裝款式,這才算是定型定名。    「人民裝」是對傳統長袍馬褂等級服飾的極力逆反,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無論貧富貴賤,一種樣式。    這種服裝及其衍生的變化,成為1980年代以前中國民眾的主要服裝樣式。今天的領導人在一些重要場合也會穿中山裝。     概述這段歷史能看出近現代中國男子服飾的有趣現象。
  • 漢服入門小科普:唐裝是不是漢服?
    你眼裡的唐裝是這樣嗎?這不是唐裝,這是由馬褂結合西式剪裁改良來的新唐裝。唐朝的服飾才是真正的唐裝。那唐裝就是漢服嗎?是的,唐裝與漢服相當於子母關係。唐裝是漢服的一個小分叉,漢服包括了唐裝也包括了其他形制的服裝。唐朝是個繁榮的年代,文化也是多種多樣。所以唐裝的款式也是很多的,主要以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為主。
  • 唐裝和漢服的區別 漢服和唐裝的特點
    唐裝和漢服的區別 漢服和唐裝的特點 2020-08-06 10:36:4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唐裝和漢服的區別,漢服和唐裝的特點,唐裝是漢服的一種,但是漢服包含的範圍就比較大了
  • 唐裝:2019年國內掀起「漢服熱」,老梁:我反對,我穿的是唐裝
    不論何時,唐裝和旗袍已經成為了一種潛移默化的語言,它用自己獨特的符號向世界介紹:我是中國人。 漢服VS唐裝 2019年,隨著網絡的發展,國內掀起了一股子「漢服熱」。眾多的女子穿著漢服在短視頻上風靡一時。剎那間,網絡上有關漢服和唐裝的「較量」隨之而來。支持漢服的女性說:唐裝太醜,旗袍古老,穿著難受,應該鄙棄這種服裝。
  • 網絡上爆火的漢服,曾被中山裝所取締,四個因素指出漢服不佔優勢
    在滿清時期流行他們民族的服飾可以理解,但是在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為何漢服卻仍然沒有被恢復,反而另一種服裝流行起來,那便是中山裝,這到底是為何呢?一、新時代、新變化漢服是我國的傳統服飾,在我國還未進行改革之前一直處於封建社會主義國家,那個時期的皇權是至高無上的,一直到清朝宣布滅亡,我國的封建社會才被推翻。然而中華民國提倡民族共和制,這兩種政體完全不同,在根本上就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 武大賞櫻衝突涉事男子穿的是和服還是唐裝?其實都錯了
    回到這起事件本身,需要指出的是,這名男子穿的既不是真正的和服,也不是唐服,這也折射出現今人們對於傳統服飾文化缺乏正確認知。不妨拋開紛爭,來重溫傳統服飾文化。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它受到中華服飾文化影響非常大,儘管形制與中國的袍服有關聯,但是經過日本歷史與文化的薰陶,它是日本特有的服飾,也正因為如此,和服才受到人們的更多關注。
  • 穿漢服成了最新潮流,漢服唐裝還傻傻分不清楚?
    潮流,走在街上時,你總會看到一些年輕人衣袂飄飄地走過大街小巷,而不比前幾年穿漢服走上街會被說成奇裝異服,隨著這幾年漢服的復興,穿著漢服走上街早已不足為奇,也沒有了回頭率,穿漢服,已經成了近幾年年輕人群體裡的一種穿衣潮流,漢服到底是什麼呢?
  • 日本和服很流行,還是從漢服中學習而來,為何漢服卻難以推廣
    在日本,和服和現代服裝並沒有什麼區別,在任何場合下都可以穿,而且已經成為民族特色;在韓國,韓服的使用雖然沒那麼普遍,但是也不會引起過多關注;可是在中國,卻很少有人穿漢服。日本和服主要從漢服中學習而來,至今依然很流行,為何漢服卻難以推廣呢?和服和茶道一樣已經成為日本的標籤,和服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和現代服裝不相上下。
  • 科普:中山裝口袋數量,扣子數量,每個口袋和每顆扣子的含義
    科普:中山裝口袋數量,扣子數量,每個口袋和每顆扣子的含義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過了幾千年的歷史沉澱,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精彩的文化流傳至今,對於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中國傳統的服裝卻是在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定下,不管是漢服、唐裝等,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格式
  • 民國為何不恢復漢服,而是流行中山裝?四大原因表明漢服不佔優勢
    漢服是古代中國的傳統服飾,從產生以來,就一直經歷著歷朝歷代的革新,因此漢服也有明制、襦裙之分,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因此在清朝時流行的服裝是滿族的傳統旗服,漢服被取締。 清朝流行滿族服飾可以理解,但是在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之後清政府被推翻後,漢服卻沒有被恢復,社會上流行的卻是新出現的中山裝,這是為什麼呢?
  • 漢服唐裝之美-中國古代服飾
    然而中國現代隨著「舶來品」的增多,西裝、夾克比比皆是,傳統服裝卻被我們脫下了,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這些我們比較熟悉的傳統服飾,在日常生活中穿著的人少之又少,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漢服唐裝端莊大方,美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本文從史料中查閱漢唐時期的服飾文化,以饗讀者。
  • 御龍唐裝 百年工匠 精工雕琢
    中國和世界華人的傳統服裝—旗袍與唐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國服。我們的國服用它的服飾語言向世界傳達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內涵。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 唐裝和旗袍的區別有哪些?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唐裝一詞的出現應該從唐人一詞開始。唐朝時期中國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現在人們看到的「唐裝」,並不是真正唐朝的服裝,而是借唐朝的名義而結合滿清服飾而「創新」出來的仿古服飾。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長衫和馬褂,都是滿族的民族服飾及其延續,而非漢族的民族服飾,也不是華夏民族悠久歷史上一直傳承的服飾。旗袍、長衫、馬褂作為滿族的服飾,當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就像滿族同胞不會穿藏族、蒙古族或者其他民族的服飾一樣,作為漢族也沒有理由去穿滿族的服飾。
  • 唐裝的前世今生,穿之前你必須了解一下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種在傳統服飾基礎上融入西式立體裁剪設計的上衣——唐裝也登上了節慶的舞臺,並逐漸成為各種中國風、復古風、民族風場景下人們對服飾的不二選擇。那麼,唐裝因何得名?在設計風格上有哪些典型特徵?唐裝身上所承載的濃鬱中國風又從何而來呢?來自他稱的唐裝是的,唐裝名稱的由來與歷史上被人交口稱讚的唐朝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