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墓挖出一件113斤「銅鏡」,厚度卻僅1.2釐米,考古家嘆為觀止

2020-12-13 史料橫生

古代確實是誕生了無數的珍貴歷史文物,其中許多文物的發現讓我們現代人感到了嘆為觀止,因為你實在是無法想像的到這居然是數千年前古人的發明,為此這既讓我們感到佩服,又感到了汗顏啊。

下面這篇文章中我們要來介紹的是一件銅鏡中的世界之最,當然是迄今為止了,它的出土真的是讓我們感到了震驚,這面銅鏡重量達到了113斤,長115.1釐米,寬57.5釐米,可是如此的巨物卻僅僅只有1.2釐米的厚度,這說出來大家都覺得是在開玩笑,但事實就是如此,當時考古隊的專家見識之後,確實是嘆為觀止,至今為止都讓人側目啊!

事情發生在1978年的山東臨淄大武鎮窩託村南側,當時這邊要擴建膠濟鐵路東風車站,為此現場來了許多的工人在這裡施工,可是就在工人們取土的時候,卻意外的挖出了一些奇怪的物體,其實就是一些文物碎片。

隨之而來的自然是臨淄考古隊了,結果沒多久就勘測出了墓葬的痕跡,在得到上級部門的批准之後,一場保護性挖掘行動開啟了,起初發掘的是5座陪葬坑,一號坑是隨葬坑,裡面埋葬的都是一些禮器和生活器具;二號坑是殉狗坑,裡面放置了30條殉狗;三號坑是兵器儀仗坑,裡頭放置的自然是一些兵器儀仗器具;四號坑是車馬坑,也是最大的一個,放置了大量的車馬器具;五號坑是兵器、器物坑。

而這面「齊王墓青銅方鏡」就是在5號坑中被發現的,除此之外還發現了圓銅鏡4件,而這件「齊王墓青銅方鏡」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最引人注目了了。

當時在發現這面「齊王墓青銅方鏡」的時候確實是很驚訝,因為在考古專家的印象中是從來沒有發現如此巨大的銅鏡,說實話「齊王墓青銅方鏡」真的是非常漂亮,背部有五個環形弦紋鈕,且飾有夔龍糾結圖案,這些圖案極其的逼真,看得出工匠的手藝是非常的高超。

而讓考古家嘆為觀止的無疑是「齊王墓青銅方鏡」的厚度,要知道它重量有113斤啊,可是厚度卻只有1.2釐米,這無疑是不科學的存在啊!

相信當時這件「齊王墓青銅方鏡」堪稱是異類,而其製作難度肯定是非常的大,就算是現代的技術,估計都是非常的困難。

如今的這件「齊王墓青銅方鏡」早就成為了國家明令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了,而且現在更是山東省淄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相關焦點

  • 村民挖出一口紅色棺杶,裡面裝了77件衣服,考古家:最臭美的墓主
    考古中還是出現了許多奇葩的事情,比如有的墓主只有幾歲,卻出土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還有的古墓才幾十平米,卻發現了密密麻麻的金銀財寶,這都是世間罕見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座墓葬算不上多麼的高大上,但是這個墓主卻刷新了我們考古隊一個新的紀錄,那就是墓主太愛臭美了,堪稱是考古史上以來發現的最愛臭美的墓主。在他的棺杶中居然發現了77件衣服,涵蓋了春夏秋冬4個季節,而且每一件都是極品中的極品,就連現在的服裝大師也是望塵莫及,而且其中19件衣服硬生生的給穿在了身上,這到底是有多麼的愛臭美呢。
  • 挖牆基挖出震驚世界的帝王大墓!
    東側耳室長5.24米,寬約1.75米,高1.83米,是放置宴樂用器的藏所,其中有青銅樂器3套,分別為甬鍾一套5件、鈕鍾一套14件、勾鑃一套8件,石質編磬2套,共計18件。另外還有銅瑟、銅琴若干,漆木琴2件。此外,還有還有提簡、鍅、壺、瓿等大型酒器以及六博棋、銅鏡、帶鉤、銅戈及漆木器和鐵器等隨葬物品。
  • 好物 銅鏡:奢侈品平民化
    傳世銅鏡並不多見,各館館藏很多為考古發掘成果,藏品分布如此廣泛,可見銅鏡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重要性。通過皇帝賞賜,原本在宮廷使用的工藝精良、紋飾特殊的銅鏡流入官宦手中,再通過交換和買賣,進入普通人家。唐代盤龍鏡採用千秋銘文和雲龍紋,是玄宗千秋節賞賜給四品以上官員的物品。唐詩中提及此鏡「背有九五飛天龍,人人呼為天子鏡」。迄今為止出土的盤龍鏡有3件,除一件墓主人身份不明外,另外兩件都出自官員墓葬。一件來自唐代李景由墓,一件出自張九齡墓。
  • 湖州味道|了不起的湖州銅鏡
    著名的南海1號出土的銅鏡,有關專家研究後認為極有可能就是湖州鏡。湖州鑄鑑局銅鏡(2)湖州鑄鑑局銅鏡,邊長10釐米,湖州東林山麓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館藏。1993年福建三明巖前村南宋壁畫墓出土一件圓形銅鏡,與此鏡相同「湖州石十郎真煉銅無比照子」長方形牌記,另外還有「煉銅照子每兩一百二十文足」,標明鏡的價格。
  • 長沙挖出特殊墓葬,考古家只憑出土的玉印,就判斷出墓主人是女性
    在眾多古墓中,從等級上來看,雖然長沙的馬王堆不能奪冠,但是墓主人身份卻也非常顯赫,長沙考古在全國也都赫赫有名,而長沙當地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施工過程中,工人們發現不對勁,這裡挖出的泥土顏色很異常,沒一會的功夫竟然還挖出了一些東西。這種異常發現,讓工人很警覺,立刻把這個消息反映給了上級有關部門。 當地文物部門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重視此事,專門派了一批考古隊員,前往此地進行調查。經過認真勘探後,考古學家確認了陡壁山、象鼻嘴、扇子山、獅子山都有大型漢墓,附近的丘陵地段上也有許多中小型墓葬。
  • 山東一50米山包,施工時挖出「怪獸」,考古家:顛覆歷史認知
    得知老人前來是因為他們在施工過程中挖出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而黑洞裡面有兩隻「怪獸」後,文物專家、考古家都非常的重視。一部分考古家立馬隨老人趕到挖出「怪獸」的山包,一座漢代大墓的考古挖掘展開了序幕。考古家看到這施工隊挖出的「怪獸」其實就是兩隻鎮墓獸。
  • 山東一小山包,挖出2顆考古界的勞斯萊斯,專家:乾隆才1顆!
    此事引來了考古隊勘探,結果經過數月的考古工作,清理出了上千件屬於明朝時期的隨葬品,其中有一件墓主所屬的朱漆金絲楠木棺槨,還有一些冠、冕、袍、靴等隨身衣物,以及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等文物。而最驚動人心的是,挖出了2顆罕見國寶,即便說是挖出2顆考古界的勞斯萊斯都不為過!這罕見國寶就是貓眼石,這東西我們現在並不陌生,因為貓眼石的光澤和貓眼珠子很像,明亮敏捷,隨著光線的陰暗也在變化,十分漂亮。
  • 山西學生幹農活意外挖出70斤黃金,專家花300元買走,如今價值1億
    我國對考古事業越來越重視,考古研究所再全國建立了多個研究站,比較有名的就是陝西以及湘鄂地區,經常有大型古墓被發掘出來,當然也有很多城市發現了年代久遠的大型墓葬,譬如南京也經常出土戰國墓和明代的墓,不過也有一些幾乎不出什麼文物的省份,好比山西,大家對它的印象可能還是煤都。
  • 海昏侯墓有200斤黃金,專家提取墓主DNA後,如今怎樣了?
    一、群眾舉報古墓被盜按照我國的相關規定,考古專家們是不能隨意挖掘古代墓穴的,除非是古墓被盜或者在建設的時候被無意中挖出,這也是專家永遠落步於盜墓賊之後的一個原因。在2011年3月的一天,江西省的文物部門接到了一個舉報,舉報的群眾說在南昌市的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有一座古墓好像被盜了。
  • 銅鏡,銅鏡,如何才能看懂你
    蟠螭紋銅鑑 戰國   攝影|繆斯客    在第一部分的展櫃中還陳列著一件體量不小的青銅器,鑑。青銅鑑是古代盛水的容器,古人也用它來映照自己。在商周時期的文字中,「監」與「鑑」同義,「監」的寫法就恰似一個人站在容器旁,自監其容。那人們又是如何從「用鑑」變為「用鏡」呢?
  • 洛陽發現西漢空心磚磚券大墓
    墓葬中的銅大雁燈    本報訊(記者田宜龍通訊員潘付生王雪娜)彩繪陶壺、銅大雁燈、「暖手爐」、盛有「美酒」的青銅壺……近日,洛陽發現一座西漢空心磚磚券大墓,    「今年10月,我們在西工區紗廠西路與棉麻路東北部,發現一座西漢空心磚磚券大墓。這座墓南距洛陽東周王城北城牆約70米,距漢河南縣北城牆約800米,由墓道、主墓室、側室、廊道、耳室、墜室6部分組成,結構複雜、迂迴延伸、形制獨特。」11月5日,負責現場發掘的工作人員介紹,洛陽市文物鑽探管理辦公室前期已經對該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目前共發現古代墓葬300餘座,其中漢代墓葬200餘座。
  • 山東一村民在一個土丘上取土之時,卻意外挖出價值連城的青銅器
    1999年,一輛鏟車在章丘洛莊村一座大土丘上取土時,意外挖出一堆翠綠色的東西。仔細一看,竟然是青銅器。博物館聞訊立即派人前來,而來人在已經暴露的土坑內又清理出90多件青銅器。初步判斷,這些器物屬西漢時期眼前巨大的土丘何時矗立於此已沒人說得清,不過據村裡老人回憶,30年前土丘還高達20多米,而如今它只剩3米了。
  • 考古家打開純貴妃墓後發現一件皇后醜聞,既然都發現,肯定瞞不住
    考古家打開純貴妃墓後發現一件皇后醜聞,既然都發現,肯定瞞不住當時的清朝建立的陵墓都非常的華貴,現在的後人們發掘也只是發掘了一點,可是河北省內的清東陵,也是皇室的主要陵墓之一,他們古人總是覺得自己死後還能在另外一個世界過活,所以就把自己的陵墓建的也是富麗堂皇的
  • 藍山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
    湖南日報8月11日訊(記者 李國斌)記者今天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所考古專家正在湖南永州市藍山縣五裡坪古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這是2000多年前馬王堆漢墓帛畫地圖上標註的漢南平城故址的墓葬區。
  • 長沙伍家嶺出土神秘銅鏡,上有英文字母,專家最後揭秘它的用途
    在考古發現中,出土文物帶有文字或者符號,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並不會讓專家們感到分外驚奇,但如果文物上出現了英文字母,那就會讓專家們感到不可思議了。比如湖南伍家嶺古墓,就出土了帶有英文字母的銅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3
    11月起,對位於雲溪鄉孟姜村的三座土墩墓進行考古發掘。共發現並清理沉澱池1處、儲泥池1處、水井1口、燒坑2座、煉爐1座、灰坑10餘個,以及由排列較為有序的柱洞圍合而成的房址1座和零散柱洞數十個。在東周時期地層之上,還見有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文化堆積,包括少量的灰坑、灰溝、柱洞、墓葬等遺蹟,表明當時這裡是一處重要的生產生活場所。
  • 挖出遠古木碗,揭開中華文明千年秘聞!考古家:嚴密保護不得出境
    在19世紀的時候即1973年,在杭州的河姆渡遠古遺址挖出「木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當時這裡正在修築排澇站,一位工人忽然慘叫一聲,原來一根「骨刺」穿透了厚厚的膠鞋底被劃破了,傷到了他的腳,工作人員便將其尖銳的物體拔出來,發現這是以根被人為打磨過的動物骨頭。
  • 匪夷所思:考古現場為何挖出一條孤零零的墓道,尋至盡頭也不見墓坑...
    上篇文章中我們講到,在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明代梁莊王墓的考古發掘現場,考古工作人員通過勘探發現,梁莊王墓的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50米,面積約8萬多平方米。2001年4月12日,主持梁莊王墓發掘工作的考古專家梁柱,帶領考古隊正式進駐發掘現場,開始對明代梁莊王墓的考古發掘工作。然而,梁莊王的墓道究竟在哪呢?
  • 經論講堂:汪世顯家族墓出土文物鑑賞
    1. 銘旌 1號墓出土了一件寫有「故考鎮國上將軍徵西都元帥汪公靈柩」的銘旌,全長347釐米,寬55.5釐米,底部為黃色,上以白粉書寫文字。在河西地區,從漢代以來一直都有以銘旌蓋棺的風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