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
蕎麥粉與小麥粉的比例不同,能獲得不同的口感。蕎麥粉比例超過30%(「三割」至「十割」即指使用30%~100%的蕎麥粉)製成的麵條,都可稱為蕎麥麵,通常二八割(小麥粉和蕎麥粉是二比八)的比例被視為最佳。
蕎麥麵兩種吃法最為常見,一種叫「盛」,一種叫「掛」。
「盛」法就是面涼蘸汁法,面煮好後過涼水,再放入竹製的笊籬或蒸籠,配蘸汁吃。「掛」法可以看做清湯麵的做法,可加入天婦羅、海鰻、山藥泥和鴨肉等面碼,也是傳統吃法。
這裡有兩種蕎麥麵可選,細打又叫「挽包蕎麥」,白色的細蕎麥麵,適合不常吃蕎麥麵的人,口感跟拉麵相似,單吃有一種甘甜滋味。
粗打叫「田園蕎麥」,健康的蕎麥色,口感筋道爽口,也更粗糙,更接近蕎麥本來的味道。
蕎麥麵吃法很多,可以分為蘸汁蕎麥麵(冷)、熱蕎麥麵、拌蕎麥麵,這樣一年四季都能滿足蕎麥胃。
黑咖喱蘸汁冷蕎麥麵,店裡的招牌,冷蕎麥麵配熱乎乎的咖喱,撩一筷子面浸入醬汁,每根麵條都裹上濃稠咖喱,譁啦譁啦送入嘴裡,眯起眼睛享受的滿足感。
咖喱熬得好,裡頭加了京蔥、牛蒡等食材,口感濃稠,微辣微甜,配任何食物都不會錯。還有鴨肉、海鮮、雞湯、牛內臟青椒等各種蘸汁可選。
牛辣冷拌蕎麥麵也適合夏天,下面是細面,蓋上肥牛、香菜、溫泉蛋,撒上芝麻,一邊拌一邊被香味襲擊,搭配日式醬汁,調味平衡,是一碗可以在家複製的麵條。
粗蕎麥配蕎麥蘸汁,倒入京蔥和少許芥末,就著茶碗嗦面,是夏日裡的儀式感。
最樸素的搭配,特別適合大葷第二天來解膩,蕎麥麵滑過腸胃,冰冰涼涼,蕎麥香味充斥整個口腔,無負擔的食物,讓人神清氣爽。
吸溜完清爽的蕎麥麵,怎麼能錯過這裡的烤串,點了一份八串拼盤,味道跟其他燒鳥店有的一拼。
在鹽烤和醬烤中選擇了後者,
讓這隻雞再濃烈一點吧!
一串醬香濃鬱的雞心,基本能判斷一家日料的烤串水平。雞心有彈性,多汁,閃閃發光。
雞肝很講究火候和時間,烤久了太硬,烤短了也不行。像這樣外硬裡軟是最好。
雞皮擁有一波忠實的愛好者,一串雞皮烤完之後,應該是外皮焦脆,內裡香糯,越嚼越滿足。
秘制蕎麥粒豆腐韌性十足,口感有點像年糕,搭配甜鹹味醬汁,吃口很糯。上面撒了蕎麥粒,回味中有蕎麥香味,很特別。
雞排煮就像日劇裡的家常菜,滿滿一鍋上桌,還撲騰撲騰冒著熱氣。炸過的雞排吸收了醬汁更加入味,裹上雞蛋,口感層次豐富。
蕎麥麵店的炸火腿,就是炸雞排的做法,不同的是裡面換成了一層薄薄的火腿,口味更鹹鮮。
外表炸到硬而脆,裡面是帶汁水的火腿,也是道下酒菜。
炙烤北海道魚翅,就是鰩魚乾,烤到微焦,蘸著美乃滋,配一壺清酒不錯。
炸物天婦羅系列也有很多選擇,蔬菜汁水豐富,搭配蕎麥麵也不錯。還有炸牡蠣、玉米天婦羅、海苔炸魚糕、日式炸豆腐等可選。
等天氣漸涼,還可以來吃吃鍋物,蔥絲豬肉鍋、雞肉濃湯鍋等,看名字就很誘人。
出地鐵要走一段路,看到這個低調的小白屋就到了。建議提前預約,否則飯點到店可能需要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