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鎮溪雲書院非遺展覽。 (街子鎮供圖)
李莊古鎮非遺「草龍舞」。 (李莊古鎮供圖)
「竹編熊貓太萌了!」11月5日,崇州道明鎮丁知竹竹編創意館,不少遊客對這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竹編愛不釋手。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非遺文化越來越受重視,對遊客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非遺體驗遊」也成為眾多特色小鎮的「攬客」招牌。
11月1日,四川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文旅發展聯盟交流會在江油舉行,會議倡議將非遺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納入到全省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來,並讓其成為激活文旅小鎮市場的「重要推手」。川內各特色小鎮將如何結合本土文化,實現「非遺+小鎮」的差異化發展?□李嬌 本報記者 楊藝茂
「非遺+」為四川特色小鎮賦能
11月1日,在江油市青蓮李白詩歌小鎮,四川文旅特色小鎮展覽吸引了大量嘉賓和遊客圍觀,「小鎮出品」的文創產品琳琅滿目:江油青蓮鎮的李白詩意繡、植物扎染、江油草編,彭州白鹿鎮的白瓷茶葉罐、小鹿造型擺件……其中,萌版李白和Q版小鹿獲贊無數。
「『吃、住、行、遊、購、娛』六大文旅要素,在非遺體驗中都有所體現,文旅特色小鎮發展和非遺文化傳承相融相生,我們必須做好『非遺文章』。」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處長張珂表示,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是最有生活氣息、最接地氣、最有吸引力的文旅體驗地,而非遺作為非常重要的旅遊資源,可為小鎮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也能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
「今後在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建設中,四川將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建設規劃總體布局,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特色小鎮規劃相結合的良好機制。」在四川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文旅發展聯盟交流會上,眾聯盟成員從強化保護傳承、強化發展創新、強化宣傳引導、強化區域合作四個方面發出倡議,呼籲讓非遺文化在文化旅遊特色小鎮中散發「新光彩」。
「非遺+」如何在特色小鎮發光發彩,為「盤活」小鎮資源助力?記者從省文旅廳獲悉,四川將積極搭建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合作平臺,堅持「非遺+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旅遊業態,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協同創新能力,促進非遺活化,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體驗。青蓮鎮黨委書記李淵告訴記者,「此次倡議的提出,讓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在小鎮發展中更順暢。」
「創新文旅產品,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關鍵。」崇州市街子鎮黨委書記寧志俊告訴記者,根植於本土非遺文化,是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重要基因,「音樂小鎮」是街子鎮發展文旅產業的重點特色,深入挖掘斫琴製作技藝、古箏製作技藝等非遺文化,打造一系列的「非遺+」體驗項目,可增加街子古鎮的活力和吸引力。
打造非遺名片 要走差異化路線
融入和夯實非遺文化,是打造特色小鎮的重要路徑。在2019江油「一帶一路」李白文化旅遊節上,中泰及「一帶一路」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和綿陽江油非遺展成為現場熱點。近年來,李白詩歌小鎮將非遺文化作為文旅發展的重點,並圍繞李白這一超級文化IP,推出多種獨具特色的文旅項目,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
如何深挖本土非遺特色,走出差異化小鎮路線?我省一些小鎮已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
將非遺文化與旅遊消費場景相結合,是彭州市磁峰鎮更新文旅業態的主要做法。「我們正在建設集『展、銷、吃、住』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彭州白瓷山谷,這一非遺元素項目將會成為磁峰鎮文旅發展的『新亮點』。」磁峰鎮鎮長周煜告訴記者,今後將圍繞「白瓷」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延伸小鎮文旅產業鏈,此外還將深挖麻餅、剪紙等當地多種非遺文化,豐富文旅產品。
作為「草龍舞特色文化之鄉」,李莊古鎮多年前就在持續發展草龍舞非遺文化,北川九皇山打造北川羌族婚俗體驗基地,推出原汁原味的羌族婚俗體驗;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推出綿竹年畫製作體驗;資陽樂至縣天池鎮推出樂至川劇循環演出。
「『閉門造車』不足以形成強大的遊客吸引力,還要借用眾多新媒體平臺,將小鎮的非遺文化傳播出去。」北川縣桂溪鎮黨委書記趙海波坦言,加強非遺文化宣傳,利用非遺文化將遊客吸引過來,才能促進小鎮文旅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宜賓李莊古鎮景區管理局副局長陳鵬吉也談到,去外地進行非遺展演和交流,不僅是宣傳本地非遺文化的一個有效手段,也有利於吸引外地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