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舉辦太極推手大賽,挖掘學習傳統武術精髓,承認中國功夫能打

2020-12-21 楊華評論

很多中國拳迷存在非黑即白的無知和劣根性,要不就是將某種功夫或某個拳手說神化,然後磕頭跪拜;要不就是將某種功夫或某個拳手一竿子打死,全面抹黑——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不會客觀地看問題。

儘管太極拳在國內遇到了一些質疑,特別是近期關於馬XX的視頻惡搞更是有損於中國功夫的正面形象,但日本卻非常認可太極拳,甚至舉辦了太極推手大賽。第四屆日本全國競技推手大賽圓滿落幕,這項由中國太極拳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近年來在日本也愈來愈受歡迎。

據報導,競技推手90年代興起以來,就一直受到廣泛討論。有人譏諷競技推手毫無技擊性,根本不能發揮太極拳的聽勁功夫。但對部分太極拳習者來講,這種比賽確實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並讓他們練習到太極拳的摔法。

比賽規則與馬雲創辦的「功守道」很像,對賽雙方必須先以弓步的姿勢,站在前方後圓的兩塊踏板之上,並以太極推手的架勢輕觸對方手臂。待比賽宣告開始後,他們便要以太極拳的手法,將對方摔出或推離踏板。如果明確使對手失衡,便可以取得分數。若然雙方同時離開踏板,則作平分論。但期間不能用打擊技、關節技、纏頸等,也不可以抓住對方的衣襟和四肢。在固定時間內,誰能取得較多的分數便為優勝者。

日本太極推手協會主席板野真雄曾經在兩年前獲得該賽事100公斤以上級冠軍。板野真雄認為,競技推手有助習者體會中國武術的內涵,包括聽勁、柔化、引進落空等,太極功夫是能打的。而接觸型的競技方式,亦相當適合視障人士參與。他希望競技推手未來能夠像柔道一樣,發展出專屬於視障人士的比賽。

圍繞太極推手比賽有兩種觀點,反對者認為,參加者為了摔倒對手取得分數,幾乎不用太極拳的聽勁原則,純粹就是比力氣、用蠻勁。支持者認為,正是由於競技推手容許了摔法和纏抱,所以才能更有效地,將太極拳銜接到搏擊訓練。例如在競技推手的比賽中,便會經常出現鉗臂的動作,這在現代格鬥MMA賽事也是很有用的。

就像李小龍所說,不要說哪個技擊術能不能打,而要說哪個人能不能打。太極拳有些所謂大師的確就像個笑話,但你不能說太極拳一個高手沒有。比如峨眉傳奇籤約拳手韓飛龍擊敗瀟殺狂、殺玉狼兩位泰拳天王,在很多國家都很有知名度,也是YOUTUBE裡點擊率最高的中國拳手,在自由搏擊領域早已躋身世界一流,這樣真正的太極高手卻沒得到應有的舉國讚譽。

相關焦點

  • 當下傳統武術,需要摘掉「表演體操」的帽子嗎?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屢屢見人們從新的角度給予解釋。他個人在哪些比賽中拿過什麼獎項,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2007年3月,在駐馬店市舉辦的『第二屆駐馬店中老年太極拳』大賽中榮獲第一名,6月在省武協舉辦的『河南省武協杯』傳統武術交流大會陳式太極拳、劍第三名,同年8月攜弟子李政在『中國石嘴山第二屆國際武術邀請賽』上,分別奪取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傳統套路、太極劍等項目三金一銀一銅獎牌。」
  • 各路武林高手齊聚武當 2020湖北省傳統武術大賽開幕
    12月14號上午,2020湖北省傳統武術大賽在武當國際武術交流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武漢、宜昌、襄陽、十堰等地的60多支代表隊近900名選手齊聚武當,切磋武藝、交流互鑑。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我省舉辦的首場省級傳統武術賽事。
  • 實戰對抗 中華功夫能不能打?武術套路是花架子嗎?客觀分析
    截拳道宗師鎮樓我們在講中國功夫能不能打能不能實戰之前先說說中國的功夫熱和中國武術的歷史只有這樣講,大家才能知道中國功夫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中國功夫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當然作為晚輩目前的水平也解釋不清楚,但是我所知的可以為大家解開一些迷一樣的問題和科普)本文客觀評價中國武術和武術套路以及中國功夫的實戰性看慣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和古裝武俠電影中招式的我們,對於目前的中國功夫本來在網絡不發達和武術比賽還沒有在電視普及的時代是充滿自信的,尤其是在1982年1月21日上映《少林寺》之後,全國興起了武術功夫熱,大家都想當下一個李連杰。
  • 李經梧的實戰功夫如何?自創經梧太極拳,40年代終成武學大家
    早在前些年的時候,我國體育界中就有人直言「中國功夫病了」。其中除了令人厭惡至極的武術造假事件以外,還有中看不中用和武術變舞蹈等一系列的問題,可以說對於我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確實是造成很大困擾。就這樣1927年17歲的李經梧便拜入了劉子源先生門下,並開始正式學習彌宗拳功夫。最後,李經梧通過10年不計寒暑地苦練,這才逐漸治癒了身上的風溼症頑疾。並且,其武術造詣也達到了略有小成之境。
  • 向傳統武術致敬《開練吧,功夫》第一季圓滿收官
    河南衛視《開練吧,功夫》也許展現你曾經的江湖夢。這裡有少林七十二絕技,這裡有仙風道骨的武當山道士,這裡有太極大師教你練功夫,為了更加深入的挖掘武術資源,河南衛視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國家認可的有代表性的功夫。《開練吧,功夫》照顧全齡觀眾的誠意,立足當下時代特質,不唯「流量論」,專注好口碑。通過各路武林高手對武術的深入理解,為各位觀眾提供更為多元和相對全面的視角。
  • 傳統武術之精髓:抓住兩跨與尾閭
    它能在人體受到重力時起到緩衝作用。而由若干肌肉纖維組成的肌肉束的外圍有一層筋膜,學名叫結締組織。這種結締組織把若干肌肉束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著並同時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連接在一起。傳統武術中講的筋膜騰起說的就是針對這種結締組織通過良好鍛鍊之後所達到狀態。它本身是有彈性的。
  • 網上各路武術大師被打爆,中國武術真的不行了?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流傳了好幾千年。卻未曾想,在一場搏擊比賽中,「混元太極掌門」馬保國大師,被搏擊教練一拳KO,正常比賽連30秒都不到,馬大師就被直挺挺地打倒在地!為何中國武術不行了?有幾個人願意吃那麼多苦,花那麼多時間練武,現在所謂的大師可能就是會個一招半式,沒練幾天就出來裝逼吹牛了,被打臉太正常了武術發源於幾千年以前,是古人根據天地萬物的規律,摸索出來的一種對敵招式,不但有強身健體的效果,更能出其不意的產生制衡。中國武術派別眾多,據不完全統計達到了300多種,整體分為外家拳和內家拳兩種。
  • 張全亮的實戰功夫如何?兩大派第4代傳人,武術段位高居八段
    縱覽我國約4000餘年可考證的傳統武術歷史,其中雖有無數風格迥異的拳種和流派,但事實上很多拳種彼此之間亦有一定的聯繫和相似之處。因此,這才有了眾多藝兼眾門的傳統武術大家。因此,張全亮先生自打1953年起就已經開始陸續接觸和學習各類武術拳種。其中具體包括摔跤、少林拳、通背拳、彈腿、查滑拳、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等諸多流派,以及佛家和道家的氣功法門。
  • 太極推手
    俗話說「無招勝有招」,如何能達到純粹太極推手,登上太極推手的最高殿堂?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愛好太極拳、愛好太極推手的朋友們共同探討的話題。一、  放棄輸贏楊澄甫先生在論太極推手中說「純粹太極,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其拿人之時,手極輕而人不能過。其放人之時,如脫彈丸,迅速乾脆,毫不受力。
  • 到底能不能實戰?怎麼評價「偽大師」?太極傳承人回應
    這個17世紀中葉發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傳統拳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文化由此進一步走向世界。「其實我們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就等著宣布結果的時刻到來。」談起這次申遺成功,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媛媛告訴新時報記者。陳媛媛6歲起隨父親陳正雷習練陳氏太極拳二十餘載,多次在國際、國內太極拳大賽中獲得金牌。
  • 太極推手的內涵
    這是因為太極∞運行路線的運轉方向到了兩側都是向後轉的,因此,當對方用力向正面推來.我的身體就可以左右逢源,將彼勁引進落空。由此可見,太極拳不是不用勁,關鍵是要掌握運勁的路線和方式。太極拳的放鬆,是指心理上的松與靜,身體由松練到柔.柔則顯活,活中含勁,剛柔相濟。
  • 第六篇《旋經術競技規則》纏技規則試行版(適用於武術推手)
    既含較強的實用武術競技術,又能更好地增強體質健康、儘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身體傷害、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在「沾粘連隨」、「勁力旋轉」的原則下,制定本規則。一、源自中國哲理學開山鼻祖,湖南人周敦頤《太極圖說》哲理根基;二、繼承中國著名武術家,湖南人劉杞榮《太空拳術》武術精華;三、融入中國文化泰鬥,湖南人鄭佳明《太極旋序》人文太極;四、滲透中國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湖南人丁建文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七回:曲佔斌收徒傳太極 李四通大賽奪冠軍
    自幼酷愛武術,對太極拳更是情有獨鍾,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二年開始,跟隨北方大俠、任縣一代宗師劉灜洲嫡孫劉殿魁學習傳統楊式太極拳,且習得系統傳授太極拳核心功法。至公元二千零七年,曲佔斌便正式拜於蔣林門下,成為楊式內傳太極拳「繼」字輩入室弟子,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深得傳統太極功法之精要。如今的曲佔斌,已為傳統楊式太極拳高級拳師,武術名家。
  • 這幾類人,最容易練出太極好功夫.看看有你嗎?
    藉助網友的總結,練太極有以下好處:改善神經系統;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循環系統;擴大肺活量、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鬆;具有健美作用等等。有些人不禁好奇太極的神奇,尤其嚮往太極功夫的柔中帶剛,招式動作的飄逸自然,所以他們通過電話諮詢,但他們往往也會問到同一個問題:我怎樣能更快的進步?我什麼時候能學會或者學完太極?
  • 傳統武術為什麼必然被現代格鬥KO?
    △拳擊力量訓練片段 而由於缺乏現代生理學常識,民間傳統武術還處於非常樸素的「苦練」階段,訓練理念和質量都無法與現代格鬥同日而語,甚至往往保留了不少錯誤的觀念,譬如各門派普遍強調的站馬步功夫,實際上毫無用處——若真練馬步功夫,扛槓鈴深蹲效果要好得多。至於「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等武術哲學,更是無稽之談。
  • 太極推手六點建議
    前言:學練太極推手越來越被太極拳愛好者所重視,推手的方法千變萬化,各門派不同,手法、技法也不盡相同,但是其指導思想是一致的,都離不開太極拳的指導理論。俗話說「無招勝有招」,如何能達到純粹太極推手,登上太極推手的最高殿堂?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愛好太極拳、愛好太極推手的朋友們共同探討的話題。
  • 文旅中國盛讚河南溫縣:「太極聖地」全域視角輝映黃河風光
    在陳家溝學習太極拳的「洋弟子」全球習練太極拳者約有3億人,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少外國人專程來中國學習太極拳。「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陳家溝尋根問祖、拜師學藝、健身養生、感受太極文化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溫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海昌說,為連結、保護好這份世界文化資源,溫縣將陳家溝定位為發展全域旅遊的丹田之地。
  • 武俠世界的困惑:是傳統武術已經沒落,還是功夫大師太水?
    所以,只能說是武俠文化讓功夫更迷幻更浪漫,是影視作品打造出了一張「中國功夫」的名片。這張名片上的中國功夫確實存在,但不一定真實,不一定能打,更不一定能抗打。而且這張名片,正在一次次地被某些大師染上汙點。前幾天,太極大師馬保國被業餘拳手30秒4拳KO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 頤養性情、強身健體 太極功夫在全球各地受追捧
    作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中華武苑的古老奇葩,太極功夫迄今依然在全球各地受到追捧。  日前,紐西蘭國會前的茵茵綠草上就演出了精彩一幕——上百人身穿統一服裝,打太極拳,一些路過的國會議員被如此「壯觀」之景吸引,也加入到打太極的行列中。據報導,這次活動為慶祝紐西蘭道家太極拳協會成立25周年而辦,目前其所屬的國際道家太極拳協會已擁有約4萬名會員。
  • 唐手拳,乃中國傳統武術!
    因該術傳自中國,故名唐手。以後,隨著日本各代專家的研習與發展,而成為後來所說的空手道。 唐手的技術也包括踢、打、摔、拿諸技,但主要以拳打腳踢為主。其中手的用途最為突出。 唐手和其他日本武道一樣,是非常注重實用性的。但其和其他日本武術不同的是,有型(套路)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