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拳迷存在非黑即白的無知和劣根性,要不就是將某種功夫或某個拳手說神化,然後磕頭跪拜;要不就是將某種功夫或某個拳手一竿子打死,全面抹黑——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不會客觀地看問題。
儘管太極拳在國內遇到了一些質疑,特別是近期關於馬XX的視頻惡搞更是有損於中國功夫的正面形象,但日本卻非常認可太極拳,甚至舉辦了太極推手大賽。第四屆日本全國競技推手大賽圓滿落幕,這項由中國太極拳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近年來在日本也愈來愈受歡迎。
據報導,競技推手90年代興起以來,就一直受到廣泛討論。有人譏諷競技推手毫無技擊性,根本不能發揮太極拳的聽勁功夫。但對部分太極拳習者來講,這種比賽確實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並讓他們練習到太極拳的摔法。
比賽規則與馬雲創辦的「功守道」很像,對賽雙方必須先以弓步的姿勢,站在前方後圓的兩塊踏板之上,並以太極推手的架勢輕觸對方手臂。待比賽宣告開始後,他們便要以太極拳的手法,將對方摔出或推離踏板。如果明確使對手失衡,便可以取得分數。若然雙方同時離開踏板,則作平分論。但期間不能用打擊技、關節技、纏頸等,也不可以抓住對方的衣襟和四肢。在固定時間內,誰能取得較多的分數便為優勝者。
日本太極推手協會主席板野真雄曾經在兩年前獲得該賽事100公斤以上級冠軍。板野真雄認為,競技推手有助習者體會中國武術的內涵,包括聽勁、柔化、引進落空等,太極功夫是能打的。而接觸型的競技方式,亦相當適合視障人士參與。他希望競技推手未來能夠像柔道一樣,發展出專屬於視障人士的比賽。
圍繞太極推手比賽有兩種觀點,反對者認為,參加者為了摔倒對手取得分數,幾乎不用太極拳的聽勁原則,純粹就是比力氣、用蠻勁。支持者認為,正是由於競技推手容許了摔法和纏抱,所以才能更有效地,將太極拳銜接到搏擊訓練。例如在競技推手的比賽中,便會經常出現鉗臂的動作,這在現代格鬥MMA賽事也是很有用的。
就像李小龍所說,不要說哪個技擊術能不能打,而要說哪個人能不能打。太極拳有些所謂大師的確就像個笑話,但你不能說太極拳一個高手沒有。比如峨眉傳奇籤約拳手韓飛龍擊敗瀟殺狂、殺玉狼兩位泰拳天王,在很多國家都很有知名度,也是YOUTUBE裡點擊率最高的中國拳手,在自由搏擊領域早已躋身世界一流,這樣真正的太極高手卻沒得到應有的舉國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