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書單|獻予晚清的情慾輓歌—《太后與我》

2021-03-05 零雜誌

————

文/王詩婷

歷史的缺漏處被加進想像的註腳,誕生出野史這塊旖旎的補丁。放眼一眾晚清野史,英國爵士埃蒙德·巴恪思的自傳體回憶錄《太后與我》絕對是不容錯過的一隅。由於其內容放蕩、真假莫辨,直至2009年前後,被塵封了68年之久的《太后與我》才首度推出簡體中文版,旋即驚起一灘鷗鷺。

坦蕩如砥、細緻入微的情色描摹是引發轟動的主因,巴恪思在回憶錄中追憶自己與慈禧太后的風流韻事,描繪了大量清廷內外腐敗的縱慾場景。在身為慈禧男寵的巴恪思筆下,以李蓮英為首的一眾近臣比起官員來更像個馬戲班子,為了滿足慈禧太后難填的欲壑而前後奔走、勞頓不堪。

譬如其中的一章寫慈禧忽然興起,坐轎出宮,命人帶她進了滿清高官常流連光顧的男伶妓館;一眾太監簇擁著她闖將進去,平日在朝內道貌岸然的臣子嚇的失措、一個個周身赤裸匍匐於地。慈禧見到這番滑稽的情狀自然鳳顏大悅,慷慨地行賞一番後離去。諸如此類的荒淫之舉在書中屢次出現,朝廷內外似乎習以為常。慈禧為這樣的尋歡之旅不惜代價,封賞時又出手闊綽,仿佛內憂外患不過是紫禁城外的一陣車響。

(青年巴恪思)

《太后與我》的中文版譯者是青年小說家王笑歌,她將此書的精神概括為一股「黍離之悲」。在其情色衝擊的表面下,隱藏了中國式的深邃悲情。

這部作品之所以超脫小說、躋身野史,主因是其以較為客觀的視角見證了清朝宮內重臣的交往與太后、皇帝之死。巴恪思爵士作為當時慈禧太后的寵臣時常入宮,故有機會親臨許多歷史場景的現場。

清末是多事之秋,從義和團之亂到光緒之死,巴恪思站在滿清的頂端俯瞰著紛亂的中國。通過白描與轉述,《太后與我》還原了多個迷霧重重的歷史場景,例如慈禧與他人的交談或對峙——慈禧在惱怒之下,曾破口大罵「賤骨頭載湉」;而李蓮英在朝下則對光緒直呼大名,態度之輕蔑可見一斑。

其中,描寫太后之死的一節尤其吸引了中外史學家的目光——依照巴恪思的敘述,袁世凱拔槍空鳴威逼慈禧退位,卻不慎擊中太后腹部,頃刻間血流如注;慈禧怒不可遏,坐起來唧唧呱呱說了一大堆話,最後囑咐李蓮英要將她以太后之禮下葬,在太監的哀哭聲裡咽氣了。近臣為了穩定局面,翌日宣布太后病死。

 

從歷史角度看來,《太后與我》出色地刻畫了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朝廷腐敗、統治者荒淫,紫禁城內的日與夜宛若一出永不閉幕的大劇,為慈禧太后駭人的情慾而服務不休。朝外的世界則是另一番爾虞我詐的天地,方寸間布滿野心與密謀。但由於只有少數史實在書籍定稿後的數十年中得到多方證實,故「搬弄是非」成了西方批評家常加予它的詞彙。

而從文學角度看來,即便史料有弄虛作假的成分,《太后與我》也是一部馥鬱之作。其英文版編輯德瑞克評價其為「一個淵博的語言天才傾盡心血而寫就的一部驚人之作」,具有無與倫比的文化價值與藝術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巴恪思的中文十分流利,曾在中國生活多年、最後也葬身於北京;原稿中許多人物的對話也都以中文寫就。《太后與我》中對慈禧等人的用語極盡恭順,對中國文化的敬畏與尊崇也真摯動人。

《太后與我》既是真假莫辨的野史,也是披著情色外衣的頌歌;其不僅是巴恪思爵士對自己放蕩人生的追憶,更是獻予一個已逝時代的情書與挽章。



相關焦點

  • 《崩壞3》:向過去獻上輓歌,成為拯救他人的罪人
    最近,米哈遊公司又推出了新的《崩壞3》系列動畫短片《罪人輓歌》。不容易啊!煮飯婆芽衣終於熬出了頭,擁有自己的主場動畫了,但這短片的名稱就十分耐人尋味了。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何為罪人,何為輓歌。向過去獻上輓歌《罪人輓歌》中,芽衣化身雷之律者痛揍了一番琪亞娜,最後使用律者的權能將變為空律的琪亞娜擊暈之後,化為一道雷電離開了。這裡不僅可以看出成為雷之律者的芽衣,在實力上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更是在性格上變得更加的凌厲。仿佛是在向過去的自己做徹底的訣別一樣。
  • 晚清太后慈禧老照片:相貌美麗驚豔,氣場強大不怒自威
    圖為一組晚清時期的掌權人慈禧太后的珍貴老照片,據歷史記載,年輕時的慈禧太后不但精通書畫詩詞,而且其相貌亦是極其的美麗驚豔。在偌大的後宮裡,憑藉一手好字,更是深得鹹豐皇帝的聖心。
  • 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的風流人物,她的文化水平放到現在是何級別?
    文|觀景說史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的風流人物,她執掌清廷長達半個世紀,我們從慈禧太后的光輝事跡來看,她的政治能力無疑是非常出眾的。慈禧太后叱吒風雲幾十年,那麼她的文化水平放到現在如何呢?大家有沒有想到這是慈禧太后在她母親60大壽時寫的呢?我們單單從慈禧太后這首詩就定性她的文化水平高低是不科學的。
  • 晚清冷歷史,不為人知的慈禧太后,老佛爺居然也是果粉
    慈禧太后是蘋果粉,假如你穿越回了晚清,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發愁自己的第一桶金,怎麼辦?所以,如果你真的建功立業了,老佛爺賞賜你一個果盤,在你叩謝太后恩典之前,你要明白,這個果盤是用來吃的還是用來聞的,否則你又欺君了。
  • 晚清官場屠夫,清流重臣岑春煊,因慈禧太后的一張PS照片逃過一劫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70期:八國聯軍入侵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匆匆西逃,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後來影響了整個歷史進程的人物出場了。他就是號稱「晚清官場屠夫」的清流重臣岑春煊,在晚清政壇上能跟袁世凱較量的重量級官員,人稱「南岑北袁」。
  • 慈禧太后崩逝後,大清的最高權力被誰掌握?仍然是葉赫那拉氏
    僅就此來看,光緒皇帝駕崩以後,甚至是慈禧太后崩逝以後,實際掌握軍國大政的攝政王載灃,無疑會掌握大清的最高權力。自鹹豐皇帝駕崩就牢牢掌控晚清最高權力的慈禧太后,真就那麼輕易的將最高權力交付出去?更何況,此時的慈禧太后尚未出現病危狀態;更何況,此時的後宮中還有她即將升級為皇太后的侄女——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后。
  •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照鏡子搔首弄姿,中年男人戴手串形象油膩
    這兩天,小編搜集了一組清晰度還算不錯的晚清老照片,經過編輯之後推送出來,幫助大家直觀了解清朝最後50年的社會生活面貌。這樣的狀況,跟你從歷史書上看到的文字記載相符嗎?慈禧太后與眾人合影。這張照片在頤和園排雲門前拍攝,慈禧太后正拿著鏡子整理頭飾,搔首弄姿,非常刻意。左一女性為存在感很低的光緒皇后,她在太后面前謹小慎微,寡言少語。後排男性為大太監崔玉貴。慈禧太后曾經對拍照持排斥態度,但在1903年認識了裕庚的妻女(左三為德齡,右一為容齡,右二為路易莎)之後,她迷上了攝影。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誰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心腹?曾國藩差點被殺
    說起晚清,就不得不提到慈禧太后和中興四大名臣,一個是掌權近半個世紀的女強人,一個是延續清王朝國祚半個世紀的四位漢臣;而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所處的時代實在太過於複雜,長期閉關鎖國帶來的落後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都在那半個世紀爆發了。
  •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照鏡子梳妝打扮,袁世凱名片貼個人頭像
    今天刊發10張珍貴的老照片,為大家展示晚清社會生活的一些細節。有些是瑣碎的日常,有些是重大事件,在今天看來都是難得一見的歷史資料。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對八國聯軍宣戰後,直隸候補道譚文煥與義和團聯絡,參與攻打天津租界和守衛海光寺的戰鬥,後來兵敗逃至北京。8月21日,被八國聯軍逮捕,經過短暫審訊後被判處死刑。隨後,他被押赴天津交給都統衙門(八國聯軍在天津成立的殖民機構),於10月16日在天津北門被斬首。
  • 我的私人推薦書單
    >
  •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本家擔任兩廣總督,旗人女子腳穿「恨天高」
    1869-1871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了一批晚清人物肖像和社會影像。今天小編刊發其中一部分,我們一起感受慈禧太后統治下的時代。鳥槍又稱鳥銃,即明朝時期由歐洲傳入的火繩槍,一直使用到晚清。清軍中有火器營、鳥槍營,成建制裝備這種武器。鴉片戰爭之後,隨著新式步槍的應用,鳥槍射程短、射速慢、易受天氣影響等缺陷日益突出。儘管如此,清軍對其更新換代的速度是很慢的,直到同治、光緒年間仍有使用。
  • 十位晚清皇親國戚老照片,圖二是川島芳子生父與晚清最大的貪官
    我們對晚清皇親國戚的認識,主要來自清宮劇的描述。眾所周知,影視作品大多為虛構,與真實的晚清皇親國戚有很大的差距。圖為慶親王奕劻。清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滿洲鑲藍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長子。奕劻是晚清最大的貪官。
  • [情趣性愛達人]我的身體我的心,全交予你——阿芙拉SM情慾調情套裝玩法講解
    阿芙拉的這款SM情慾調情套裝包裝看起來還算是中規中矩,即便是全英文的包裝,在後面都可以清楚的看見裡面有些什麼物品,一目了然。   打開包裝後,將裡面的東西都如數珍寶般拿出來擺放:   眼罩、口球、一副手銬、脖圈及牽引繩、長柄調情羽毛、皮質散鞭   我很驚訝小小的包裝盒,竟然能裝這麼多東西。
  • 老照片:晚清的皇族,真實的公主、格格與福晉
    晚清時期,美國駐華公使的夫人蘇珊·康格與皇宮裡包括慈禧太后在內的女眷有較多交往,她將自己的這些經歷寫成書於1909年出版,並在書中刊發了一批記錄晚清皇族形象的照片,彌足珍貴。小編做了整理,今天分享給大家,見識一下公主、王爺、福晉、格格等人物的真實面貌。
  • 大遼武則天:攝政27年的承天太后蕭燕燕,遠勝斷腕的述律太后?
    你去,我就跟上。」 「嗣子幼弱,國家無主,我不能去!」 應天太后沒殺趙思溫,但她自斷右腕,放在墓中陪葬,藉此震懾群臣。「斷腕鐵血太后」可說是應天太后的人設,她對太祖舊臣是相當狠: 「我現在寡居,你們怎麼可以有丈夫!」
  • 晚清旗人貴族女子老照片:相貌絕美的原配福晉,珠圓玉潤的格格!
    圖為一組晚清時期的旗人貴族女子老照片,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的八旗子弟受朝廷贍養,他們無需勞作每個月就可以領取大筆俸祿。即便是旗人家族的女眷,其生活亦是比一般人要優渥了很多。
  • 慈禧太后不喝水,那她平時都喝什麼?果然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統治者,人們關注的也是她成為統治者後的生活。慈禧的奢侈也很有名。每頓飯都有上百種菜。老實說,不要說這些食物可以吃。一個菜吃一口,都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所以剩下的都是浪費。慈禧一輩子,只有西脫的時候,李妍英才獻上一杯白開水,慈禧英真的口渴得喝了。皇宮裡早上刷牙或晚上刷牙的水不是白開水。慈禧很在意養生。她喜歡喝花茶早上真的很適合喝花茶。人們不是煮開水浸泡的。慈禧喝的花茶用玉泉山新鮮運來的泉水。我想知道慈禧的刷牙,用什麼。說話的話會嚇一跳的。
  • 穢亂那個穢亂了清宮的女人:《太后與我》讀後
  • 晚清老照片: 嬰兒時的溥儀, 光頭溥儀, 溥儀婉容一起洗浴處
    晚清老照片: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晚清最後幾年,紀錄了當時的皇宮真實場景,圖為溥儀,打扮的十分的洋氣,溥儀當上皇帝後十分喜歡攝影,看起來有點消瘦,營養不良的樣子。
  • 晚清貴族的奢靡日常:吃飯全靠餵,出行腳不沾地,窮人食不果腹
    在晚清年間,國之將亡,晚清的貴族極盡奢靡,不問後事不問前程,達到了極致的享樂與頹廢。01.晚清貴族的奢靡生活清朝末年,封閉多年的清朝首次見到了山高海闊,最讓人詬病的不僅有大清的外交態度,更有晚清貴族不顧百姓生死,奢侈無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