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o ̄3 ̄)~
據說一個人每天都會
被兩個問題所困擾
「今天穿什麼衣服好呢?」
「今天吃什麼好呢?」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假如每天都要為了吃而發愁
那天豈不是要「塌」下來了
o(*≧д≦)o!!
要我說啊 煩惱的根源
還是一個字
錢
世界上那麼多好吃的
發啥愁
想吃啥買啥 看見啥吃啥
我們之所以煩惱 還是因為
現在吃頓飯老貴了
比如上班族
中午沒空做飯只好叫外賣
一份快餐便宜的十幾塊錢
貴一點的幾十塊錢都有
貴就貴吧 鬱悶的是還[消音]吃不飽
ヽ(●-`Д´-)ノ
(這就有點尷尬了)
我滴個乖乖 感覺切雞飯都
吃!不!起!了!
點開這條微信的小夥伴有福了
今天學長為大家介紹
超便宜的十大美食
十元以內就能吃飽一頓
驚不驚喜 意不意外
✧*。٩(ˊᗜˋ*)و✧*。
提前說好 咱按的是標準食量
我一哥們自己能吃半隻烤全羊
你說10元一頓的美食他咋能吃飽
所以如果覺得吃一樣不夠飽 多吃幾樣
就算你把這十種一口氣吃完
也不到100元
劃不划算 便不便宜
(❁´◡`❁)*✲゚*
「學長,問你一個問題可以嗎?」
「嗯哼,儘管問。」
「10元能吃飽的美食,不會是方便麵吧?」
「泥奏凱!」
參考價:5元(原味) 7元(雞蛋+肉臊)
一位珠海的朋友跟我說過,她有一次打算請一個北方人去吃腸粉,對方眉頭一皺,一臉「我可不吃那玩意兒」的表情。原來這位東北友人以為腸粉大概是類似四川肥腸粉的存在,而他對豬大腸有著天然的抗拒,萬萬沒想到有著「油膩」名字的腸粉竟然是如此小清新的存在。
據說還有人以為腸粉跟西安的涼皮差不多。
不過對於珠海人而言,腸粉絕不僅僅只是一碟腸粉。腸粉代表的是老珠海人的休閒生活質感。
從外地回來珠海人,最心心念的事情就是吃上一份腸粉。腸粉店潛藏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它就像是這個城市的註腳,標誌著它的不同。
腸粉好吃,可許多人不知道腸粉怎麼做?腸粉最傳統的做法,用的是大米磨出來的純米漿,米香味更足。米漿要磨得夠細夠滑,再加入小麥粉、粟米生粉等等,令腸粉入口爽滑,增加Q度,面相晶瑩剔透。
一份腸粉必須搭配上等的醬油才能更加美味,廣式腸粉醬油,應該鹹中帶甜。生抽加冰糖魚露蔥段蠔油煮製,也有加八角紅蔥頭高湯香菇水的,這就是腸粉店的獨門秘方了。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一份可口的腸粉開啟了新一天的美好生活。
參考價:10元
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麵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乾,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麵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麵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麵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乾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熱乾麵是武漢經典小吃,許多吃貨提到武漢都會首先想到鴨脖,真正的老饕才知道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熱乾麵才是真正的味覺盛宴。
熱乾麵的用料比較特別,先說說這面,名叫鹼水面,需要在麵粉加入鹼,作用是去除麵團中的酸味,使面更為膨大、潔白、鬆軟,口感更佳,沒有什麼壞處,反而營養很豐富。放入長柄笊籬兜著,在滿滿沸水的大鍋裡燙熱個兩分鐘,撈起來,盛碗,撒上蔥花、鹽、醋、胡椒粉等各色調料,配以辣蘿蔔丁、炒豆角、花生米等輔料,最後加上香濃的黑芝麻醬。
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熱乾麵就新鮮出爐了。
如今珠海許多賣武漢、長沙美食的小店都能吃到好吃的熱乾麵,只需等待3分鐘左右就能吃到。對於百忙當中抽空吃個便飯的上班族來說,一份熱乾麵能迅速填飽肚子,好吃還不耽誤工作。
參考價:10元
em……,提到酸辣粉,相信你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下面這個畫面:
在某個香氣四溢的小店,坐滿了男男女女食客,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碗熱氣騰騰、冒著香氣的酸辣粉。大家用筷子夾起被湯汁浸泡過的粉條,慢慢的送入口中,呲溜呲溜,大快朵頤。在如今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中,眾多主食類小吃裡能夠讓人如此隨性,不顧形象吃了再說的,除了涼麵、熱乾麵,恐怕就只有酸辣粉了。
紅薯粉和青菜躺在紅油辣子的湯中「暢遊」,炸腐竹、榨菜、豆芽和燉爛的豌豆點綴其間,肉沫作為澆臊鋪灑在粉上,你拿起筷子快速攪拌,在翻轉間,讓粉、肉、醋和辣椒發生化學變化:辣味加上肉味,最終調和了素食及醋的清淡寡味。你聞到了若遊絲般的一縷醋香,然後喉頭髮緊,雙唇微張,無意識地吞咽口水,任由那酸酸的氣味勾引著你肚子裡的「饞蟲」,迫不及待想要大口朵頤一番。
管酸、管辣、有麻, 「客官,您儘管負責吃,至於味道就交給我。」這或許也是酸辣粉區別於其他小吃的任性之處。但也正是這種任性才能成為其獨樹一幟的個性特點,正是其任性才能專治各種重口味,各種沒胃口。
參考價:5元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感覺,每次路過街邊做餅的小吃攤,總會被它陣陣的醬香味所吸引。那種味道特別獨特,醬香中帶點辣味,辣中還有蔥香,讓人食慾大開!
沒錯,它就是被諷土到掉渣,卻美味無比的東方「披薩」--燒餅。
燒餅幾元錢一個,在北方城市特別常見,普及程度非常高。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就這樣一個簡單普通又比較土掉渣的燒餅竟然贏得了來自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土掉渣怎麼了?一樣是可以吃出高級感!
剛出爐的燒餅還保留著爐火的高溫,趁著這熱度咬上一口,酥得掉了滿衣服的渣兒,內餡塞得鼓鼓的,口感十分紮實,嘴中的醬香味和蔥花味在不斷衝擊著你的味蕾,仿佛幾位壯漢在喉中一邊喊著號子一邊在賣力的把你胃中那艘「饞船」給拉出來。
燒餅雖土,卻能飽腹。對於吃膩了米飯和麵條的人來說,來一份口感十足的土掉渣燒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價:10元
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粉,潮汕人卻獨愛粿條。在潮汕人的心目中,粿條是除粥和米飯外的第三主食。
每當不知道吃啥,來一碗粿條就對了。
關於粿條和河粉的混淆,許多久居廣深的潮汕人更有資格感慨:太多店家其實自己也分不清河粉和粿條,甚至自己吃久了感覺都差不多,這怪不得他們。
其實連「食神」蔡瀾也曾說道:粿條,粵人稱之為沙河粉,簡稱河粉。(《蔡瀾談食材之粿條》)
從外形看,潮汕的粿條,跟河粉長得一樣,其實不然,一個是原料不同,潮汕人喜歡爽口和純粹,所以粿條內沒有添加很多薯粉、澱粉。
因此吃起來韌性不像河粉,厚度也遠遠厚於河粉,所以口感比較飽滿,潮汕人稱飽嘴,河粉則有韌性。
天氣轉涼,午餐時候來一碗熱乎乎的潮汕湯河粉(粿條),如果只要一份豬雜當輔料,只要10元錢就夠了!
參考價:6元(原味) 其他口味和配料自己選,只加一樣10元內也足夠
手抓餅是珠海街頭上常見的一種低價美食,趕時間來不及吃飯的人,花五六塊錢,來上一份,往餅裡放上蔬菜、火腿、裡脊肉,好吃又不貴。
手抓餅原名蔥抓餅,起源於臺灣。新鮮出爐後的手抓餅,千層百疊,層如薄紙,用手抓之,面絲千連,其外層金黃酥脆,內層柔軟白嫩,一股蔥油與麵筋的香味撲鼻而來,讓每個人來不及等待,抓起就吃。至今一直風靡全國,可搭配雞蛋、豬肉叉燒、牛肉餅、糧心香腸、藤椒雞排、培根、蔬菜等輔料,也可搭配醬爆汁、孜然香辣醬、番茄沙司、麻辣汁、甜辣醬、甜味沙拉醬等醬料,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吃手抓餅一定要趁熱,這時的蔥油與麵筋的香味撲鼻,最香也最酥!做完還可以夾的滿滿的,火腿、雞蛋、生菜、雞柳、肉鬆,大滿足!
參考價:10元5個
最早的史料記載過:在十四世紀高麗(今朝鮮)出版的漢語教科書《樸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的記載。該書關於「稍麥」注說是以麥麵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做「賣」。
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稍系,故曰稍麥。」「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
如果把這裡「稍麥」的製法和今天的燒麥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
一個好的三丁燒麥,是不滲油,嚼得到三丁,吃不膩的!薄薄的皮裡裹著滿滿的餡兒,鬆軟的糯米、超鮮的肉丁、脆嫩的筍丁、嫩滑的香菇丁,全都很好吃。
燒麥的皮是用優質麵粉製作,手工擀制而成,筋道有嚼勁。燒麥的餡兒,是將糯米和三丁以7:3的比例組成,調味拌勻後製成。糯米金黃油亮、顆顆分明,吃起來松、軟、香,黏糯卻不粘牙。
北方的燒麥,皮薄較軟,餡料主要是肉和大蔥, 而南方的燒賣,皮厚較硬,餡料主要是糯米、香菇和肉,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很美味哦!
參考價:10元
傳統的魚頭湯煮粉,新鮮美味的魚頭湯搭配Q彈的手工魚丸,烹調出一碗味道濃鬱的米粉。
客家人很早就發現,用草魚熬出來的湯顏色奶白,味道尤為鮮美,「魚頭煮粉」其實就是草魚頭煮粉,一道早餐或者夜宵必點的高蛋白美食,看似平淡無奇,卻是讓人吃了元氣滿滿。
一份魚頭煮粉的標配就是數兩米粉、半側魚頭、兩塊魚肉、一條魚尾、幾粒魚丸,再加入幾片白蘿蔔或者白菜、若干薑絲和芹菜。加料還有魚腸、魚泡、魚皮等。雖然魚頭魚尾全是骨頭,但是客家人就喜歡將它放入米粉中烹飪。不僅增添些許美味,更重要的是寓意做事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參考價:10元
「雲吞不就是北方大餛飩嗎?」假如你有外省的朋友如此評價,麻煩你舉起雙腳來懟回他!
餛飩有東北餛飩、上海餛飩、蘇州泡泡餛飩、四川抄手、福建扁食,餡料也是五花八門.
「雲吞還沒餛飩花樣多,夠講究呢~」是,雲吞確實沒有餛飩花樣多。
「豬肉三分肥七分瘦去手剁」,是對雲吞的基本尊重!吃什麼都要加青菜的廣東人,唯獨對雲吞,一粒青菜都不會往內餡加!
鮮蝦雲吞則作為高配版誕生,用的是小河蝦,勝在增鮮。後來廣東師傅逃難去了香港後,就因地制宜用起了厚肉的大海蝦。
廣東人愛喝湯,雲吞的湯底自然也經過改良。
大地魚、蝦子和豬骨,湯底色澤金黃清澈,鮮香濃鬱,吃完雲吞喝乾湯底也不覺口渴,方為優秀!
參考價:10元
有人跟我說上面一直都在介紹各種面、粉、餅,一點都不考慮「米飯控」的心情~
好吧,其實吃一份葷素搭配的快餐的確很難10元內滿足,不過也有一些老街區賣10元一份的快餐,包含1葷2素。但是這樣的餐飲店已經不多了,所以不在這次推薦的美食範圍。
下面介紹的這道揚州炒飯就是「米飯控」們最好的主食選擇!
揚州炒飯顏值超高,色彩豐富,食材也很給力,比普通的蛋炒飯口感更加豐富一點,比老乾媽炒飯更加營養一點,而且非常管飽哦。
據隋代隋煬帝的「廚師長」謝諷所著的《食經》記載,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碎金飯」,雞蛋炒米飯。據說這「碎金飯」選用軟硬適度、顆粒鬆散的熟米以蛋炒之,使粒粒米飯皆裹上蛋液,炒好後的飯如碎金閃爍,因此得名,俗稱「金裹銀」。隋煬帝巡遊揚州時將「碎金飯」傳入揚州,也就成了有關揚州炒飯最早的記載。持「皇室秘傳」觀點的學者,認為這就是揚州炒飯的前身。
有人說,揚州炒飯,可能只有揚州人才能做得好。這不是妄語,因為只有在那座「十裡栽花算種田」的古城,廚師才會以鍋灶為紙、鏟勺為筆、食料為墨,用最平淡無奇的東西,像種花養鳥、像寫詩作畫、像把簡單的水墨色分成五等那樣,做出種種精緻的天下絕品來。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不知道,傳統的揚州炒飯是有色的,在調製滷汁時,要少放一點點醬油,讓炒飯呈淡淡的牙黃色。」楊玉林說。
著名美食作家唐魯孫先生如此描述揚州炒飯的標準製法:「炒飯所用的米必用洋秈,也就是西貢暹羅米,取其鬆散而少黏性,油不要多,飯要炒得透。除了雞蛋蔥花之外,要加上小河蝦,選紐扣般大小者為度,過大則肉老而擋口了。另外,金華火腿切細末同炒。這是真正的揚州炒飯。
不過最後還是要提醒
飲食講究葷素搭配 營養均衡
莫貪圖便宜就頓頓如此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別總想著省錢
不光要吃飽 還要吃好
ヾ(✿゚▽゚)ノ